克烈部(又称:克列夷、怯列、克列亦惕等)是辽、金时期蒙古高原的强大部族,蒙古西面的克烈部,是由6个部落组成的强大联盟。他们游牧在土拉河和斡耳寒(鄂尔浑)河流域,信奉景教。克烈和蒙古孛儿只斤部的牧地紧相连接,是关系密切的近邻。克烈人在成吉思汗建国后被编入各千户,后来克烈人作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一直存在。
汪古部是金元时期及其之前活动于内蒙古阴山东段地区的一个部族。汪古又名汪故、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汪古部信奉景教。汪古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迁居于阴山南北。他们自称是沙陀突厥人的后裔。金朝利用他们守护边壕。明王朝建立后,汪古部元赵王汪古图、左承赵友德投降明朝。汪古部作为“降夷”,残部迁徙于宁夏贺兰山一带,而后汇入诸土达之中,汪古部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乃蛮又称为奈曼、乃满、耐满、奈蛮等。它在克烈部牧地以西,直到阿尔泰山的广阔地带,是乃蛮部的牧地。乃蛮当时已经建立起更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任用畏兀儿族官员来维护乃蛮贵族的统治。乃蛮已使用回鹘(畏兀儿)文字记事。他们同克烈部一样都信奉西方传来的景教,是文化最为发达的游牧部落。
塔塔儿在古代称为鞑靼,又作达怛、达旦等。其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所立的突厥文《阙特勤碑》,碑中有9姓和30姓之分,为突厥统治下的一个大部落。唐末,突厥衰亡,达怛(鞑靼)部落逐渐强大,其名称遂成为北方诸部的泛称。宋、辽、金时期,塔塔儿部是蒙古部的东邻,他们游牧在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鱼海子(今贝尔湖)一带的广大草原,受金朝的统治。因为它的强大,所以好多部落都以塔塔儿人自称。
分散的蒙古诸部落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里,在强大的邻人包围中向前发展。在这些部落中与勃儿只斤氏族怨恨最深的要数塔塔儿部了。这个仇恨要追溯到合不勒汗时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塔塔儿人与满族人一样是属于通古斯语族,但实际上,他们的祖先乃是纯粹的蒙古人,也就是说同勃儿只斤氏族共处一源。塔塔儿人中的巫师大概是很有名的,所以蒙古合不勒汗的妻弟卧病不起时,合不勒汗曾派人去请塔塔儿巫师来治病。
但是患者病情严重,不管巫师怎样念咒都无法阻止死神的降临。死者的亲属借此责怪巫师存心不良,在巫师走后,他们就追上去将他杀了。塔塔儿人不肯罢休,遂兴兵前来为他们的巫师报仇。合不勒的几个儿子立即驰援合不勒,同塔塔儿人展开了战斗。
这场同种的两个部落联盟之间的搏斗非同小可。因为,这是决定该由谁来统治蒙古各部落的殊死搏斗。霸权究竟是应该属于居住在肯特山和斡难河上游的部落联盟呢,还是应该属于居住在克鲁伦河下游和贝尔湖地区的部落联盟?这个问题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解决。一直到两代人以后,成吉思汗才最后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此两部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时,北京金国皇宫里的皇帝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他认为,这是使两部分牧民互相残杀、阻止他们向南推进的极好机会。鉴于目前蒙古人是最可怕的敌人,北京政权决定支持塔塔儿人。就这样,金人就同塔塔儿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蒙古人,从而使年轻的蒙古王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俺巴孩执政时,他是否怀疑到塔塔儿人仍对蒙古人满怀仇恨?也许他认为,这件事已经被历史的泡沫淹没了。也许他认为,即使往事没有烟消云散,通过同塔塔儿人某部联姻也能解除塔塔儿人的武装,变敌对为睦邻,化干戈为玉帛。于是天真他表示愿意同塔塔儿人结亲,愿将爱女嫁给塔塔儿人阿亦里兀惕部和博鲁兀惕部的一位首领。
也许在这一点上,俺巴孩汗又不像是12世纪草原游牧民族的首领。俺巴孩汗以君子之心,决定亲自送女成亲,带着女儿来到女儿的未婚夫的居住地。然而,塔塔儿人对蒙古人的仇恨丝毫没有烟消云散。俺巴孩父女一到,塔塔儿人之主因部即伏兵四起,将他们掳去,并把俺巴孩汗押送交给了北京的金国皇帝。
金王朝因为蒙古人所到之处大肆抢劫的习惯非常痛恨并深受其害,但以前只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现在俺巴孩汗的到来金廷岂能轻易的放过?于是,对这个俘虏施加最残酷的刑罚才消心头之恨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他们把俺巴孩汗钉在木驴背上,使之辗转惨毙。被塔塔儿人同时抓获送来的合不勒汗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也受到了同样的刑罚。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个世仇。当时,俺巴孩汗在死以前设法派人(据蒙古史学家说,此人是别速惕人,名叫巴剌合赤)往告诸子及已故合不勒汗最有魄力的儿子忽图剌说:“我,蒙古人之最高首领,送亲女至塔塔儿部,为塔塔儿人所擒。汝等当以我为戒。当今之际,汝等纵令弯弓秃尽汝等之五指之甲,磨尽汝等手之十指,亦当誓报此仇!”
同时,他又让巴剌合赤转告金熙宗:“汝非能以武力获我,又置我于非刑。我死,则我子合答安(合丹)太师、耶速该巴特尔必复我仇。”(魏源《蒙兀儿史记》卷1)事实上,蒙古人的心中已积满了深仇大恨。后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果然兴兵复仇,相继灭了塔塔儿部和金国,把塔塔儿人和金国皇帝淹没在了血泊之中。
第五章 黎明来临前的帝国
俺巴孩汗虽然在酷刑下惨死,但他死前发出的报此世仇的怒喊,久久地回荡在蒙古部落的上空。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是不能平静的。在这种世仇在先,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下,蒙古本部及其兄弟部落泰亦赤兀惕部决定在斡难河河畔豁儿豁纳黑川森林集会,推选出新的大汗。大会场面宏大,在众望所归之下,已故合不勒汗之第三子忽图剌被公推为汗。
新任大汗选出,全部落上下为之振奋,遂在选举结束后,人们高兴得在豁儿豁纳黑川,绕蓬松茂树而疯狂舞蹈,直到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方才罢休。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庆功宴,新领导人当选了,肯定是要祝贺一下的。人之常情,古来已有。新当选的大汗忽图剌自然也参加这种具有神圣色彩的舞会。用我们现在的思路来分析这可能是一种图腾化装舞会。而且,图腾化装至今仍在泰加森林各部落中盛行。
在蒙古诗人的笔下忽图剌是传说中的天神似的人物。“其声音洪亮,如雷鸣山中,其手强如熊爪,就能把人像折箭一样折为两截,冬夜赤身睡在燃烧的巨木旁,火星炭屑落在身上而没有感觉,醒来后只把灼伤看成是虫蜇。每食可尽一羊,大碗饮发酵的马奶。”从这些可以看出忽图剌在蒙古人心目中还是备受尊敬的,是被视为英雄来敬仰的。
忽图剌登上汗位后,并没有沉迷于大汗之位的喜悦中,俺巴孩汗的最后呐喊在这位大汗的心里更是尤为不能忘却。所以在他称汗之后即与其弟合答安兴兵进攻塔塔儿部,为俺巴孩报仇。他们同塔塔儿部首领阔湍巴剌合和札里不花先后进行了13次战斗。金国和南宋的文献里从公元1135年到1147年的12年间,也不断载有“萌占斯扰边”与金朔作战的纪事。如:公元1138年,蒙古兵曾在金上京以北打败金兵。金熙宗派出完颜希尹,完颜宗磐等重臣率领大兵阻挡了蒙古兵的南下。蒙古兵在掳掠了一些村寨后便退转了回来。
在编年体史中还记载着:在遭到蒙古人的这些洗劫之后,金帝于公元1161年发动反蒙远征。在蒙古记载方面则有:金国的朝廷为达到消灭蒙古已有强势的目的与塔塔儿人联合,在贝尔湖附近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激战。对蒙古人来说这是一次灾难,金人和塔塔儿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蒙古人自己所记载的这次失败对于蒙古政权来说似乎是毁灭性的。因为蒙古王权被金朝和塔塔儿人摧毁之后,蒙古人又回复到部落、氏族和小氏族的旧秩序中。失去了有力的凝聚力。并且在后来的一代人中,塔塔儿人彻底取代蒙古人统治了戈壁东部地区。塔塔儿部从此日益强盛起来。
根据我们掌握的史料,随着蒙古第一个王国的覆灭,整个蒙古又陷入了极为混乱的局面,不但原有的政治联系消失了,而且家族的纽带也断裂了。后来,阔阔湖思在成吉思汗确定继嗣时曾对成吉思汗之诸子说:“汝等未生之前,天下扰扰,普国相攻,大地翻转,人不安生。”
但历史往往又是在相互斗争和相互矛盾中前进。尤其对于各政治利益集团来说,联合与反目更是家常便饭似的对等。塔塔儿部的强大,也会同样使金王朝和金朝皇帝本人对此感到甚为不安。后来,成吉思汗则利用这种反联盟夺取了初步胜利。这自然是后话了。
至于忽图剌的最后结局,从史料中我们找不到确凿的印记,我们只知道并没有什么人继承他的汗位。虽然他有拙赤、吉儿马兀和阿勒坛这3个儿子,但这3个儿子中无一人称汗。可是忽图剌的下一代中有一个人物是不得不说的,他就是忽图剌之侄也速该把阿秃儿——成吉思汗的父亲。
在蒙古历史上,像也速该把阿秃儿那样死后获得显赫声名的人简直寥若晨星。他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因而成吉思汗的荣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他在世时,正值祖上创立的第一个蒙古王国被塔塔儿部和金国摧毁,蒙古历史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登上叔叔忽图剌曾据有的汗位。他至死也只是由孛儿只斤氏派生出来的乞颜氏的普通首领。但如果据此推断说他只起过无足轻重的作用,那也未免言之过分了。
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中办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一件事是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冒险活动,这只不过是一个勇敢的氏族酋长的活动而已。他帮助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