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失意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我们失意时-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幸的,她9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母亲,从此,就漂泊于也已离异的外公、外婆家,母新隔一段时间来看她一次。中学没毕业她就『迷』上了霹雳舞,一次,在与他人争执时左眼被戳瞎,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创伤。但两个月后,她又重新站到了北京首都体育馆,一曲《选择坚强》震动歌坛,从而在大众面前确立了一种与命运抗争者的形象。但是,在这种事业的高峰状态下,她因失去左眼的苦闷仍深深地侵袭着她的心,在演世圈内吸毒朋友的影响下劝导下,为了求得精神上的放松,她也尝上了毒品,结果,很快她就有了毒瘾。罗琦坦言,她对人生一直的追求就是得到真正的快乐。在吸食毒品的初期她似乎找到〃飞〃的快乐,她创作演唱过一首《失眠滋味》的歌,歌中写道:〃抛下白『色』一团雾,让人感觉开始飞……〃,其实,这就是当年吸毒给她带来〃快感〃的写照。吸毒者在吸第一口毒之后,就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欲仙欲死的感觉。但罗琦的这种〃飞〃的感觉持续时间很短,紧接着,一系列可怕的症状开始在她身上出现,她从快感的巅峰重重地坠入痛苦的深渊……罗琦说,毒品在摧残她的自尊、自信和毅力,她再也无法从毒品中获取快乐的创造力,每日除了想毒品,其他的事都不想干了。值得庆幸的是,她对毒品已深恶痛绝,便又欲罢不能。吸毒者都曾痛杜一冰:不是我不想戒毒啊!可真的是很难戒!好像全身的肌肉里、骨头里有无数蚂蚁在爬、在啃似的,难受极了,我真的想一死了灾害,死了就一了百了,什么痛苦都不用受了。于是,为了减轻这种痛苦,他们又吸毒,用毒品暂时消除这种痛苦,以至于成癖上瘾,不能自拔。

    □逆境心理产生后的内罚

    逆境后的内罚是指受挫者在逆境之后采取自我折磨、自伤、自残、『自杀』的方式来宣汇自己心中的焦虑和痛苦或寻求自我解脱。这几种方式有些人有时是交替运用的。比如,某人屡遭受情挫折,他又是十分自尊加弱的人,于是便以绝食来折磨自己,当痛苦无法忍受到了绝望程度时便『自杀』;有的人处于逆境后又没有立即死亡的勇气,或为了逃避继续受挫折,便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自我折磨。罪犯中有些人因承受不了犯罪被判刑、服刑这一人生最大的挫折带来的痛苦或为了逃避这种挫折而自伤、自残。在这几种内罚形式中,最严重的是『自杀』,所以,我们着重分析处于逆境后的『自杀』。而采取其他方式的内罚其心理机制与采取『自杀』的心理机制在『性』质上大致相同,只是内罚的程度不同而已。

    逆境反应的内郁,导致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当这种不平衡达到外罚不能、自己又无法解决时,个体就会『自杀』。『自杀』行为是比较复杂的因外罚不便而转化成内郁的一种内罚形式。

    『自杀』是出自本人意愿用剧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健康人的『自杀』都是由挫折引起的。按『自杀』的心理类型,可分为心理满足型和心理解脱型两大类。像宗教里的绝食坐化,美国圣殿教徒的集体『自杀』,为坚持某一主张的〃示威〃『性』『自杀』,赌 气『性』『自杀』都属于心理满足型。而由于自卑、悲观、厌世、空虚、差辱、悔恨以衣畏罪、绝望等原因的『自杀』都属于心理解脱型『自杀』……各式各样的心理负荷。处于逆境后的『自杀』较多的是失恋『自杀』(即爱情挫折『自杀』)、破产『自杀』、畏罪『自杀』、绝望『自杀』、受辱『自杀』。

    从『自杀』的动力角度分析,『自杀』又分为冲动『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

    冲动『性』『自杀』的主导动力是负『性』情感。主体受挫后的负『性』情感……焦虑、悲伤、痛苦、愤怒、分恨、绝望等达到了顶峰,自己已无法控制、无法摆脱,这些负『性』情感使主体的思维特别狭窄,只能围绕在〃死〃字左右盘旋,在挫折面前失去了理智,冲动之下采取了『自杀』行为。冲动『性』『自杀』是因某方面的挫折?虚无感?对现实的泛化『性』的歪曲、反感与对分人的报复心理又无法实施?绝望?『自杀』意向?『自杀』行为。其中,主体绝望的情绪变化,笼罩了整个大脑,已无理『性』思维可以战胜这种绝望,只有『自杀』。

    理智『性』『自杀』的动力是理『性』思考。欲『自杀』者往往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就把『自杀』的理由想得很充分了,『自杀』是他选择的理想出路之一。这时欲『自杀』者非常冷静、安详,较少的冲动情绪支配,也没有对死的恐惧,这时的理智完全占了统治地位。比如:畏罪『自杀』、羞辱『自杀』,悔恨『自杀』、为捍卫人格、真理和主张而『自杀』等。在理智型『自杀』的行列中人数最多的是文学家。世界著名作家海明威是『自杀』的,他认为:〃生活中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救『药』的,死亡是所有不幸的至高无上的解救办法。〃海明威对死亡因执的观念源于精神上创作『性』的经历:他亲眼目睹了一位丈夫因不忍倾听妻子分娩的惨叫而开枪『自杀』;他父亲在『自杀』更是使他的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亲身经历,则严重损害了他生存的安全感。这使得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斥了暴力残杀、鲜血淋漓的意象,以至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只有一个主题……死亡。可见,生活经历的逆境和精神上的创作使海明威理智地选择『自杀』是不足为奇的。中国文革时期『自杀』的文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文人『自杀』现象最为密集的时期……未做考证。如老舍、傅雷、邓拓、吴晗、以群、海默、杨朔、翦伯赞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份无言的抗争与控诉,他们以死来成就人格的完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不是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内在焦约与苦闷,而是渺注的个体在强权压迫下的对心中〃道〃的最后维护。这正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能够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尤其是精神需要胜过一切的文人们,精神更不能被打垮,在强大的政治逆境面前,他们以死护〃道〃。20世纪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福柯时确认为:写作不是生命的离受,而是牺牲,为了艺术他们将生命贷出。因此,在艺术家那里,『自杀』是这种价值毁灭理『性』沦丧的最好的选择。正如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说:〃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她把生命与死当做诗来品味。

    导致『自杀』的因素很多,我们把自身因素叫内环境,而把外部因素叫外环境。

    首先,内环境是由个体差异决定的。这些个体差异包括气质、『性』格、情『操』、信仰、经历、挫折耐受力、文化、种族、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等。显面易见、理想、情『操』、经历、耐受力是重要的。普杀金在爱情受挫后决斗丧生,而恩格斯失恋后却去阿尔卑斯山旅游,摆脱痛苦。怀有大理想与抱负而又能正确对待逆境的人不会因处于逆境而绝望,只有弱者或理想至上者才会走『自杀』道路。从外,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生理状况等也影响受挫者是否『自杀』。比如,抑郁质的人易『自杀』,胆汁质的人易轻生,只有相对平衡型的粘『液』质、多血质『自杀』者少;瘫痪等疾患者容易『自杀』,抑郁型『性』格者及抑郁型精神病者易『自杀』。

    其次,『自杀』的外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同类对比。『自杀』往往发生在自认为境遇不及别人的人身上,因失恋而『自杀』者总认为别人不会有如此大的痛苦;因人际关系挫折而『自杀』者看到的是别人都比自己人缘好;因不公平感而『自杀』者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利益多。这就是同类对比导致的个体『自杀』。相反,与自己境遇相同的同类相比,想『自杀』的人也许就不会『自杀』了。同类对比是由于对比的差距而导致『自杀』者心理不平衡才『自杀』的。二是同类暗示。与同类对比恰恰相反,同类暗示是同类的『自杀』行为对他人发生了间接的、含蓄的影响,使其他人也与已『自杀』产生共同心理,因此,受前者暗示,后者也模仿前者『自杀』。前面提到的文学爱、艺术家『自杀』者多数属同类暗示的作用。三是生存威胁。破坏生命生丰的因素即生存威胁,这种因素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饥饿、战争、瘟疫、突然来的敌害等妨碍或中止生命生存的因素向人袭来,反而使人不想去死。这是以人的逆反心理为基础的,生存威胁越大,『自杀』欲望越低。四是兴奋更迁。新异刺激可抑制人的『自杀』欲望。一个欲『自杀』者,闻知近期某地发生了八级地震,或是看到车祸撞死了人,有可能削弱原来的『自杀』欲望。这实际上是个负诱导作用,即新异刺激引起的兴奋诱导了『自杀』欲望的抑制。五是社会支持。这是最重要的外环境。所谓〃社会支持〃,包括同事的支持、新友的安慰、领导的关心,来自舞台、银幕、广播、电视中强烈的正情绪的感染等等,都会减轻或消除自样心理。比如,心理咨询线电话〃的工作者打个电话,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会得到他开导后而终止『自杀』动机。相反,一个有『自杀』动机的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反而遭到亲朋、领导和同事的冷漠与漫不经心、鄙视和视而不见,便会加速『自杀』行为的实施。此外,自然环境也影响『自杀』,季节、住所、气候等自然环境都与『自杀』有关。据有人统计,『自杀』在春、夏两季为高。

    □逆境心理产生后的外罚

    人们遭到逆境的反应有时是内罚,有时是外罚。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持悲观态度时,即当他已具有一段失败的历史时,多数是针对本人的内罚。当一个人对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