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育心理学-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菔钡暮拖喽晕榷ǖ模心鼙A糁丈淼模淮臃较蚨裕谢蛏系暮拖蛏频模邢涣嫉暮拖蚨竦模淮有睦聿饬拷嵌瓤矗心谇钡模豢芍苯庸鄄旌筒饬康模型庀缘模梢灾苯庸鄄旌筒饬康摹=逃睦硌вΥ由鲜霾煌矫妫芯垦敖峁男灾剩逃勘甑娜范ㄌ峁┬睦硌б谰荨@纾谖颐堑挠镂慕萄е薪淌Τ3R笱撤段摹<俣矫及唇淌σ蟊吵隽朔段模油庀缘男形矗饬矫难敖峁窍嗤摹5侨绻矫幸幻唤瞿鼙乘锌挝模夷苌羁汤斫饪挝模硪幻荒芑当乘校荒芾斫猓敲凑饬街盅敖峁男灾氏匀皇遣煌摹G罢吣艹志帽3郑笳呒滓磐6疑鲜鲅敖峁牟钜旌芸赡艿贾虏煌蠊G罢咭蜓靶Ч己枚贾吕盅В笳咭蜓靶Ч患讯贾卵嵫А�
  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对于复杂的现象,人们最初只能笼统地研究。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总是要分门别类地研究。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初人们对疾病了解很少,医学对疾病只作一些笼统的描述。随着医学发展,分门别类的研究越来越细化和深入。分门别类研究的结果使医生能对不同的疾病开出不同的处方。
  学习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哲学心理学和早期的科学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是笼统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才开始意识到学习结果有不同的类型。心理学对学习结果作分类研究就像医学对疾病作分类研究,找到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殊学习规律,以便为不同类型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具体的教学措施。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任何结果必须有其相应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既要阐明学习的一般过程,也要阐明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殊学习过程。前面已经提到,孔子曾提出学习过程包括“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阶段。这是学习过程的一般描述,不能解释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学习“分数”这个数概念的特殊学习过程。因此,教育心理学应在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不同类型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特殊过程,为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过程的发生依赖适当的学习条件。学习条件,有学习者自身的,也有学习者自身之外的,前者被称为内部条件,后者被称为外部条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因为教学只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适当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一旦教育心理学分门别类地阐明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发生的内外条件,那么教学方法的选择便有了科学依据。
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这里所说的教主要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作用过程。有人把教学过程比作旅行。旅行总是从起点出发,经过一段路程到达目的地。教学也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开始,经过师生相互作用,最后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起点和终点状态之间存在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的空缺。从教的方面看,教师要完成如下任务,引导学生弥补这些空缺。
  (1)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3)引导学生对呈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
  (4)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
  (5)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
  (6)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例如,教师应如何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用什么媒体向学生呈现教材更有效?对学生反应的反馈可以是部分的或完全的,也可以是即时的或延时的。针对不同任务,哪种反馈更有效?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如何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准确地推测学生的内在能力和品德的变化?合作学习一定优于个体学习吗?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合作学习?在什么条件下宜于个人独立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述种种有关教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但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正如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教育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它必须与母系学科不断地联系,不断受其影响。它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的伙伴,而不是作为一个有依赖性的、完全派生的孩子。”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范围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材或教科书具有密切联系,但又并非一致。一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范围是由这门学科的特殊研究对象决定的。为该学科编写的教材总是要反映该学科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其新近发展状况。教材的稳定性可以反映学科的成熟程度。为了对我们1997年版教材重新修订,我们查阅了新近国内外出版的30多种教育心理学教材,发现因作者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理解的不同,教材使用对象的不同,在体系与内容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差异才能反映不同版本的教材特色。但通过比较,我们也能发现这些教材的共性。所有的教材,不论其体系如何安排、内容多少以及使用对象如何不同,总是可以分成三大块。第一大块是学习者的心理,其中包括发展心理和差异心理;第二大块是学习心理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认知与行为观和人本主义观;第三大块是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此外,大多数书以绪论章开头,而教学结果的测量评价殿后。
     
     表1…1   1995年~2001年10种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概况
     研究课题
  涉及章数
  教科书本数
绪论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儿童青少年心理差异
学习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与管理
文化差异
教师心理
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学科教学心理
其他
14
14
16
59
 9
23
 2
 2
14
 5
        2
   10
7
9
   10
8
9
1
2
7
2
2
     
  表1…1统计了自1995年至2001年10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有关内容,其中国内出版的5种,国外出版的5种。由表1…1的数据可见,教育心理学论述的课题相对集中于发展心理(平均每种1。4章)、差异心理(平均每种1。6章)、学习心理及其运用(平均每种5。9章)、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部分(平均每种2。3章)。国外和国内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的主要差别表现在绪论和教师心理这两部分。国外教材一般不单独设一章教师心理,国内教材一般设一章教师心理。在绪论中,国外教材一般论述“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顺便提及教师心理,国内教材一般论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发展史和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分野
     与教育心理学关系密切而又有许多交叉重叠的邻近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通过讨论它们与教育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认识。
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从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早于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例如,在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出版之前,艾宾浩斯出版了《论记忆》(1885年)一书。自艾宾浩斯之后,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有人估计,学习与记忆的研究占整个心理学研究的一半。学习的研究不仅用于教育,也可用于动物行为的训练、犯人的改造、身心疾病的治疗,以及范围广泛的职业培训。但学习研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学校教育领域,因此在国内外都出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教科书。例如,我国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师提出,在高等师范院校心理系和教育系中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作为两门课开设。“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中侧重于讲授与教直接有关的心理学内容。而学习心理学则侧重于讲授与学直接有关的心理学内容,诸如学习特征、学习过程的结构、各种学习类型的意义、学习的生理机制、学习过程的理论,以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内部因素等。”并编写出版了学习心理学教科书。(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序、前言。)
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1945年,美国心理学会增设学校心理学分会。到60年代中期,这门学科像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一样,被公认为是一门适合持执照开业的学科。从70年代起,它在北美的一些国家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很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美国几乎所有学区都聘用至少获得硕士学位的心理学工作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学服务。90年代以来,中国不少中学也聘用心理学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学习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学校心理学事业将有很大的发展。
教育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1969年,格泽尔在《社会心理学手册》中发表了“教育社会心理学”专论,明确提出学校与课堂是社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