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圆人生-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路上,黄亮特意打听了正在翻地的宋老头:“老人家,深翻地准备种辣椒啊?”
“不种了,华不来。”
“为什么?”
“价钱不稳,病害又多……”
“病害可以治啊。”
“没有提供技术,办了七星椒加工厂,种辣椒的更倒霉了。”
现在黄亮才感到,整个农民的素质都很低,要靠个人的力量使广大农民致富,实在是杯水车薪。现在他打算把眼前的种植搞好,争取带个好头,培养乡亲们自己走致富路的能力。
黄亮回到锅炉旁时,很多乡亲都来看他的姜苗受了损失没有。不少姜农特别兴奋:
“我们的姜生长很健壮,看样子能赚钱呀。”
“嗯,我的还是……看来黄亮比党委书记更灵,现在我们不想听镇政府的瞎指挥了。”
“对,要给镇里对着干,他们发动的所谓致富举措都失败了,我们还敢跟着指挥棒转吗?”
黄亮作了客观解释:“镇政府提倡的不错,主要是盲目了,又没有看准市场,还有的干部在里头坑挖,哪有不栽倒的?”
黄亮回到家里,向妻子回避着付黄江医药费的事。后来,江雪没有来找麻烦了。
正月尾上,黄亮他们的锅炉姜就已经上市了,比地膜姜早了一个多月,而且全部都是高价:十来块钱一斤。收获结束后,大部分姜农民都翻了三翻;还有翻四翻的。黄亮种三吨姜,就赚了一万多块。姜农们万分喜悦,那脸上的舆情变成了自觉行动:有的提着肉;有的买了烟;有的拿着糖……都来问候黄亮。顿时,黄家门前像赶场一样热闹。黄为和迟书君也兴奋得合不上嘴,直跟弟弟喝彩。黄亮没有拒绝水家的心意,宰了几只留着陈英做月子吃的肥鸡母,感慨地说:
“现在大家都丰收了,我们打个贫伙,庆祝这初步胜利吧。”
陈英站在楼上阳台上,分享着丈夫的快乐。
中午,姜农欢聚一堂,畅谈着大好形势、畅谈着未来……
到地膜姜大量上市的时候,姜的价钱骤然垮了,顶多只有四五块钱一斤,最后垮到两元钱一斤上不去了。大批的姜农拍着胸口,心里埋怨道:该不种姜,眼下又要折很长一截!黄亮看着这不好的势头,便匆匆去了生姜市场。这时,不少姜农纷纷围过来诉说着自己的苦衷:
“都是怪镇里,把姜贩子全撵跑了!”
“派出所都出动了,不准外地姜贩子进来。”
“昨天有个外地姜贩子被打了顿,听说还被关了。”
……
黄亮的胆子够大的,他急速回家提了一万多块钱,来到姜市场准备做贩姜生意。他约好了李司机,比市场价高出一元一斤收起姜来。这时,卖姜的人都蜂拥而至,不多功夫就收了一车。黄亮刚令李司机开车,就被一伙本地贩子挡住了,其中那个高猪贩子喝道:
“是谁叫你收姜的?”
“我自己。”
“你有镇里的许可证吗?”
“没有。”
“没有就不准运走!”
“什么许可证?我从来没听说过。”
“你去问龙镇长吧。”
“你们让我把这车姜拖走了,回头再去找龙镇长吧。”
“不行,再耍赖的话对你不客气了!”
这时,矮猪贩子便把黄为拖下来了,他们活像土匪一般:有的爬上车顶;有的钻进车箱;有的站在汽车的保险杠上……黄亮见势不妙,只好带着荧惑去镇里找龙大。这时,龙大正在给一个姜贩子说话:
“好好干,赚了钱对半分……”
“你就占三分之二吧。”
“也行,这三分之二我个人吞不下去的,你们要做到疏而不漏。”
黄亮不顾一切进了办公室,龙大忙叫姜贩子走了,于是打着官腔问黄亮:“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我收了一车姜,被你的人扣住了。”
“你怎么可以随便收姜呢?这项工作镇里有统一布署的。”
“你作为镇的主要干部,应该为老百姓着想,燃眉之急是给姜农们沟通流通渠道,为什么还要踩价钱霸市呢?”
“你说小声点,这不是霸市,是增加镇的收入。贩姜赚的钱,大部分还不是归镇里?要不,镇上动合作基金会的款子修生姜市场干啥?”
“镇里搞活经济的渠道很多,不该用坑的办法来获取利润呀。你要知道,只有农民都富起来了,咱们镇的经济才可能复苏啊。”
“你那是小农意识,改革开放的有关政策我一时给你谈不清楚,你千万不要给镇里对着干。”
“我不是对着干,反正我那车姜已经高价卖了,一定要运出去。”最后,黄亮义正辞严地说,“我要奉劝你,不要把改革开放政策根据自己的意图断章取义!”
正在这时,陈书记觉得来者不善,而且他对黄亮似乎也有印象,于是佯装问道:“你到镇里有什么事?”
龙大马上说:“他是黄所长的哥哥,想单独做姜生意……咳,你该早说嘛,这个面子我们无论如何都会给的。现在你来插手,这不是乱了套吗?”
陈书记说:“我看这样吧,你就加入镇里贩运姜的行列,这样对你来说还要保险些。”
龙大也说:“算了,你不收已经收了,把那车姜卖了,不准再单独干了。”
黄亮匆匆离开了镇政府,迅速赶到了姜市,把龙大的意思给贩子们传达了。高猪贩子不信,还打手机询问了龙大,当情况属实后,他们才放黄亮走了。黄亮把这车姜押去了重庆。他先前担心会亏本,结果还赚了三千多块。在返回的路上,黄亮心情沉重,觉得本地的姜贩子太坑姜农了如果不加以阻止,将会害倒不少姜农。于是,黄亮没有急于回家,首先把这个情况给县政府反映了。他怕问题得不到落实,还把这个情况呈报了县里其他几个部门。
隔了一天,生姜的价钱上去了,外地的姜贩子也可以来市场买姜了。大面积的生姜收获结束后,黄亮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多数姜农保本,亏本和赚钱的不少数。老百姓种姜的积极性再一次受到挫伤。
生姜收获后,又是种七星椒的大好时节。由于光明镇的七星椒鲜辣味好响誉省内外,很有发展前景。镇里抓住了这个大好势头,再次动员村民种植七星椒。不过,去年不少村民没有尝到甜头,今年无论怎样鼓励,他们也文丝不动了。最后,镇里又从合作基金会动用了一笔巨款,准备搞专业户种植。
为了种七星椒的事,很多村民又来找黄亮了。黄亮给大家作了比较科学的分析,说道:
“种七星椒,一是看镇里沟通的渠道有多宽广;二是看种植的数量,主要考虑市场是否饱和;三是看种植技术,能不提高羊单产增加效益。大家不要慌,让我去调查一番再决定。”
第二天,黄亮准备往镇里去,这时黄为过来了,他对黄亮说:“弟,你去镇里,我下乡去调查种植数量,也好给你松担子。”
黄亮谢了黄为,便去镇里找了龙大。这时龙大板着面孔,不理睬黄亮了。黄亮为了乡亲们,在龙大面前下了矮荘:
“龙镇长,我来和你商量种七星椒的事……”
“你想当专业户啊?早有人了。”龙大丧着脸说,“算了,你那个德性是搞不活经济的。”
黄亮说:“我不是想种七星椒,主要了解一下镇里的销售渠道怎样。”
“你还想当海椒贩子?没门!”龙大喝起来。
黄亮耐心地说:“我不是想当海椒贩子,是想过问一下镇里的七星椒加工厂能容纳多少七星椒。……少了要影响镇里的收入;多了会影响农民的收入……”
“这就不用你考虑了,镇里自有安排的。”龙大见黄亮很诚心,口气也缓和了些。
黄亮接着说:“还有,要抓住关键环节,必须设法提高单产和加强病虫害防治,要让百姓尝到种七星椒比种其他作物强的甜头,这样才可持续发展。”
“这个,这个有农技站,他们会指导的,你去问问他们吧。”龙大说着,胡乱地翻阅起文件来。
黄亮出了镇政府办公室,好不容易在花园深处找到了农技站。外面的一块黑板上,写着农技站人员的姓名和职务。一看上面,有二十五个名目,相应的就有二十五个职位。这时,宋老头在栏下看了看骂道:
“什么农技站,全都是饭桶!”
黄亮问道:“老人家,谁得罪了您?”
“去年镇晨发动种果树,我栽了两亩梨树,出了病害到这里来求医,这一群人嬉嬉哈哈地都推碑。”宋老头伤心地说着,“你有问题别去问了,这些人全是有关人事的亲属,没有几把水。现在不要想其他,还是种粮食稳当些。”宋老头说着,气冲冲地走了。
黄亮推门进去,见里面有许多人,多数是老态龙钟的老妇老翁,少数几个青年男女在搂着腰肢跳舞。老人们有的吹牛;有的打川牌;有的卷了很长的叶子烟边抽边望着青年人乐着……黄亮喊道:
“谁是海椒技术员?”
工商所长的胖妈挪动着肥胖的身子出来了:“我就是……,找我有啥事?”
“你?”黄亮感到很吃惊。不过他也不想白跑一趟,还是问道,“你不七星椒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吗?”
“什么措不措施哟,到时候再说。”胖老妈说着,迈着艰难的步子进去了,又加入了热火朝天的吹牛行列。
黄亮在回家的路上,又碰上了杜老头,便又向他打听起来:“老人家,今年硬是不种海椒啦?”
“不种了,听说镇里出钱,包了三百亩出去……”
黄亮回到家时,黄为已经等着他了。黄为向弟弟汇报了情况:
“今年种七星椒的人不多,有的老种植户也没有种了。”
黄亮说:“今年可以种七星椒,趁他们还没有把牌子完全抹黑之前,种少量的肯定赚钱。”
迟书君也劝黄为:“咱们种五分地告一下吧,这个花不了多少本钱。”
黄为同意了:“我也不这个想法。”
“不要怕,我给你指导。”黄亮说,“七星椒只要躲过了芒种这段阴雨季节,就有七成丰收。选地时要择那些向阳透水的沙质壤土,还要注意疏通深沟。”
在黄亮的动员下,有好几户村民种植了七星椒。黄亮还临时当上了乡亲们默认的种植技术员。三个月后,黄亮指导的种植户都丰收了。黄为家种了辣子五分地,收入了一千二百多元。
黄亮并不满足现状,他又去了七星椒加工厂。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