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有时候,你不要忽视下属的几句牢骚和气话,如果能马上捕捉住,这往往是一些你最需要、最真实的情况,能帮助你发现工作中被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的不足,从而使你能够迅速给以矫正。
也会有一些巧嘴多舌的人,会经常跑到你的办公室来,故做神秘地给你透露一些小道消息。你且不要信以为真,因为你不知道这消息里究竟掺了多少水分,更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告诉你这些小道消息。对于这些向你报告小道消息的下属,你也不必有讨厌之意,甚至声色俱厉。假如对方是出于好意,岂不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吗?你要和颜悦色地感谢对方所给予的信息。但也要善意的提醒对方,请对方把信息的正确性再确实一下,然后再告诉你。你要让对方明白,提供一些确凿的信息会更好一些。
你不能总是以领导命令的方式,将几位下属叫到你的办公室来,以生硬的语气,让他们给你的领导工作提出意见,对部门发展提出看法。这往往会形成场面的紧张化,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制造一种宽松的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以目光、表情来传达你对大家的信任,相信大家是会畅所欲言的。
即便是你遇到了什么突如其来的难题,也不要风风火火地把下属找来,神色急切地向他们寻找对策。因为你作为领导都慌张到这种地步,下属哪里还敢提出什么对策呢?就算是有万全之策,你这副样子,也容易把下属已有的对策压在肚里,不敢道出。因为万一事情有什么闪失,他们怕担不起责任,反而会受到你的怪罪。
没有信息的沟通是不行的。大家对你领导的工作好坏的评价,如果你一无所知,那么你也就不知道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是交口称赞,还是不得人心。
你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走进了泥潭,却还未发觉,只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了。
你作为一名领导,要能够广泛地接触下属,了解情况,洞察端倪。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在不利的事物出现之前就先加以预防,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下属如果出现了不满情绪,你也可以早早做说服工作,以免出现不良势态。
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只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下属如果发觉你是一位霸道的领导,听不得意见和建议,抵触情绪就会滋生发展。终有一日,你的上司也会发现真实的情况,而你从领导位子上跌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 成功得到员工的反面意见
你有没有问过别人:〃嗨,你对我到底有什么意见?〃这样的问法,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些支吾之词。但是,如果要管理和指导好员工,就一定要能得到他们的反面意见。
要想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就必须和大家沟通,明确表示你愿意随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1。采用正确的方法征求反馈意见
让人们打开心扉,告诉你他们对你作为领导是怎么看的。不要和他们争论或者试图纠正他们的看法,你应该感谢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意见,作为正确的意见接受下来。你要下决心聆听和考虑他们的意见,创造一种多听他人意见的气氛,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明智决定。通过征求并接受反面意见,可以了解下属对你有什么期望,而不必去揣摩他们有什么想法。
好的征求反馈的方法有助于做好这件事。避免使用疏远别人或令人感到是在受责备的言辞。
比如说:〃我一直在考虑自己的领导作风。我知道大家觉得我……〃后面再补上具体内容。这句话向听者表明:你知道自己做的某些事不受人欢迎,也表示你对此是认账的、负责的。另外,由于你愿意与对方谈论一些个人的事情,听者还会因此而感到自己受到重视。这是使别人站到你这一边的关键一步。他们会帮你实现你所希望的变化。
不要讲:〃我听说,你说我……〃这听起来有指责的味道。不要牵涉到对方,只谈自己。
2。采取坦诚的态度
第64节:第六章做事要活用众人的智慧(7)
要让对方告诉你,你做的哪件事让别人对你有那种看法。可以这样问:〃据你观察,我的哪些做法让别人对我有这种看法?〃
这样问就表明:你知道自己做的某些事情使大家产生了看法。你不知道是哪些事,而对方知道,对方可以跟你说。
这时应该明确表示你并不希望那样,并且说明你打算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这么说:〃你知道,我不希望别人这样看我,我希望能改变你的看法。〃你没承认也没有否认别人的看法,也没有责备谁错了。你只是说不希望别人用目前的这种看法看待自己,而且希望有所改变。光是这种做法,就可以使别人对你有新认识。要表明自己的诚意,就要以毫无威胁感的方式不断征求反面意见,即使受到批评也不要争论,不要试图纠正他们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坚持听取意见并与大家协商,直到对今后怎么做达成一致。然后就按此采取行动。
3。征求下属的建议,问他们希望你怎么做
不要问只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如果问这样的问题,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快,别人很可能随口附和你。但他们对你的看法却不会有所变化。
如果你让别人有机会告诉你,他们如何看待你和你的所作所为,反过来他们也会给你提供一些信息,帮你更有效地领导他们,更好地与他们共事。最终,他们对你的看法也会改变。但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你过去事情做得太绝,或者别人怀疑你的动机,就更要花时间。
□ 怎样对待不同意见
唐太宗是个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美名的皇帝。他曾问魏征:〃人怎样才能不受欺?〃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太宗深以为然。但太宗在纳谏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也时时露头。比如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出嫁时,其嫁妆排场要超过大女儿。为此魏征直言谏明。太宗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发狠道:〃总有一天杀掉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当众侮辱我!〃皇后不敢多话,马上换上朝服煞有介事地向太宗祝贺:〃古语说得好'君明臣直'。魏征的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妾特向陛下祝贺。〃太宗这才消了气。其实皇后还是用巧妙的恭维话解决了问题。
唐太宗到了晚年,批评也不大听得进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常是夸夸其谈,务必压倒对方为止。刚强高傲,日胜一日,以致生活上好色自戕,竟服食方士丹药,政事上又有多处失误。
为什么同是一个唐太宗,却前后判若两人呢?唐太宗曾因群臣不肯进谏而问过魏征。魏征回答说:〃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伎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魏征这里只是有保留地从唐太宗脸色变化这个表面现象来说的,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唐太宗在执政之初为了保住江山,除了自己的励精图治外,还需要文武官员为他效劳,因此,不平等待人不行。后来,他的翅膀硬了,江山坐稳了,他的帝王思想也就大大膨胀起来,俨然是一个行为万世师、言体万世法的皇帝顶峰。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顺耳声所代替。自己既然那么正确、英明、伟大,还要别人啰嗦干什么!于是,〃一言堂〃的匾额也就这样挂了出来。
唐玄宗早先是个有为的明君,他励精图治,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他那时所任用的宰相,都是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人。虽然接受时对一些尖锐的批评有时也难以容忍,但他毕竟明白,这是为他好。所以他对人说,我虽然瘦了,但天下人都肥了,国家富强了,这就是纳谏的好处。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集思广益地得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主意,这样便能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因一个人思考、决策的种种局限和弊病,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唐玄宗的前半生就是因为坚持了纳谏,才使唐朝实现〃开元之治〃的。但是,后来随着事业有成,有了一定权威以后,他慢慢就不重视倾听别人的意见了。开始是可有可无,逐渐变得不耐烦,最后干脆把纳谏之门关死,从此,他成了目不明、耳不聪的昏君,因为他听到的只是包围他、封锁他、顺着他心说的那些顺耳之言,看到的也只是他喜欢看的那几个人,于是李隆基、杨国忠这样的人物就应运而生成为〃宠臣〃了。闭目塞听的结果是他被小人坏人包围,成了昏君。不久就成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由明君向昏君的转变就是由纳谏到拒谏开始的。因此,虚心接受不同意见对领导人来说绝不是一件小事。唐朝有一位学者说:〃谔谔能昌唯唯亡。〃更把纳谏提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
第65节:第七章用对人,才能做对事(1)
第七章用对人,才能做对事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浙东得到〃四贤〃。他根据他们各自术业的专攻,予以不同使用。刘基善谋,让他留在身边,参与军国大事;宋濂长于写文章,叫他主理文化;叶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干,便派他俩去治民抚镇。
□ 给人以用武之地
有些老板总是抱怨公司里能人太少,他恨不得想使自己的部下变成能杀能闯的〃猛将〃。
不用说,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精华荟萃,技艺超群,老板的命令,就没有威力啦!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哈佛认为,只要你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特点,把他们放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位置上,你的公司就会变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团结一致的公司。
在二次大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临时招募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参军打仗。有这样一支小分队奉命驻守在一个小岛上。他们当中有大学教师、机械工程师、政府机构的办事员,也有泥瓦匠、小饭馆老板、裁缝铺的学徒,还有消防队员、小提琴手、汽车修理工等等。他们一到岛上,就都行动起来了。有的用捡来的木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