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茫茫的雪,工兵伪装很困难,而且雷场通常又处在敌机枪杀伤火力之下。
排除雷场地雷更严重的困难是,地雷牢牢地冻在土里。挖地雷时必须用斧子。除此之外,由于积雪遍野,寻找雷场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就是找到的雷场,甚至排过雷的雷场也还不能保证十分安全,因为它们下面经常还有预先埋好的第二地雷层。但是,工兵们克服了一切困难,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这一项复杂任务。在排雷中,他们表现出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也证明了他们是排雷能手”。
机械化第4军的部队进入上察里津斯基、泽特地区后,继续作战,迎着П·Л·罗曼年科将军的坦克第5集团的部队挺进。11月22日白天,通过战斗他们占领了克里沃木兹金斯卡亚车站和苏维埃农庄。同一天,在包围圈外翼进攻敌集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它兵团——第51集团军和骑兵第4军所属兵团则向科捷利尼科沃方向推进。
在坦克第26和第4军进入卡拉奇地区、机械化第4军进入苏维埃农庄地区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部队相距总共才10至15公里。敌人从斯大林格勒城下抽出坦克第24和第16师,并受命赶到卡拉奇和苏维埃农庄,阻止西南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师。进攻部队英勇、坚决地击退了敌人的反击。
11月22日傍晚和次日拂晓,机械化第4军所属部队在卡尔波夫卡、马里诺夫卡居民点和伏罗希洛夫夏令营地区作战。但是,敌在这里妄想向前推进并重新夺回苏维埃农庄的所有企图均告失败。
11月23日16时,西南方面军坦克第4军的部队在A·Г·克泣夫琴科少将的指挥下同B·T·沃尔斯基少将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4军在苏维埃农庄地域会师了。坦克第4军第45、的旅和机械化第4军第36旅直接参加了这一历史事件。卡拉奇、苏维埃农庄地区的进攻开始后的第五天,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队在顿河方面军右翼部队的积极支援下,完成了对敌斯大林格勒集团的战役包围。同一天,西南方面军各步兵师的先遣支队为巩固已取得的战果,前出至卡拉奇地区的顿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机械化第13军和第57、64集团军的步兵兵团在切尔夫连纳亚河地区牢牢地坚守防线,切断了敌南逃的退路。
三个方面军的部队部完成了他们在进攻战役中领受的主要任务。共有22个师,33万人左右的一个大集团——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部分兵力陷入包围圈。除此之外,在进攻过程中,苏军击溃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五个师被俘,并重创了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敌战役预备队——坦克第48军也被歼灭。
包围困地域内的军事行动朝着不利于敌人方面继续发展。11月23日日终,在合围的对内正面,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濒陆地带和库波罗斯诺耶、耶尔希、拉科基诺及卡尔波夫卡、马里诺夫卡、苏维埃农庄以南地区作战。西南方面军在伊拉里奥诺夫斯基(卡拉奇东北)、博利舍纳巴托夫斯基地区作战。顿河方面军的部队则在戈卢巴亚、近佩烈科普卡、锡罗京斯卡亚、潘施诺地区和萨莫法洛夫卡、耶尔佐夫卡以南地区作战。
前出到克里瓦亚河和奇尔河的西南方面军,在合围的对外正面的上克里夫斯基——戈尔巴托夫斯基——博科夫斯卡亚——车尔尼雪夫斯卡亚地区作战。在车尔尼雪夫斯卡亚到苏罗维基诺地段上没有绵亘的正面,坦克第1军的部队只前出到大奥辛诺夫卡——雷奇科夫斯基。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前出至布津诺夫卡——泽特——阿勃加涅罗沃——阿克赛——乌曼采沃地区。
对外正面总长是450多公里。但实际上只有276公里有部队掩护,其中西南方面军地带内是165公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地带内——100公里。对外正面与对内正面最近距离只有15到20公里(苏维埃农庄——下奇尔河和苏维埃农庄——阿克赛)。在这个及其重要的方向上存在着敌人以反冲击打破包围的最大危险。希特勒匪徒已没有绵亘的防御线了。在敌正面打开了一个宽达300公里的大缺口(从博科夫斯卡亚到萨尔帕湖)。
苏军统帅部为全面保障包围战役的完成,采取了一些措施。为达到这些目的,重要的是尽快扩大合围对外正面,以便更牢固地将敌被围集团分隔开,继后歼灭之。统帅部代表A·M·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于11月23日傍晚抵达西南方面军。他同集团军首长讨论了战役情况,然后又通过电话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二位司令员进行了交谈。A·M·华西列夫所基将所有情况向最高统帅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毫无疑问,希特勒匪徒企图以最大努力从外面救出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部队。因而,必需尽快地歼灭敌被围集团,在解决这项任务前,应该及时地建立对外正而,以此孤立敌被围集团,从快速兵团中抽调预备队负责此项任务。在合围的对内正面上的三个方面军的部队应从第二天早上,即11月24日,继续开展歼灭敌被围集团的战斗。
最高统帅批准了总参谋长对形势的估计和提出的建议。
11月23日夜里,部队接到指示,沿以古姆拉克为中心的各向心方向实施打击,分割敌被围集团,并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歼灭。同时。加强有坦克第26和第4军的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应从西往东行动;顿河方面军第65、24、66集团军应从北面行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64、57集团军应从东面和南面行动。
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坦克第5集团军从对外正面保障战役的实施;两个集团军要在克里瓦亚和奇尔河沿岸已占领阵地上设防团守,从西南方面堵住敌人的退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近卫骑兵第4军和第51集团军的步兵师受领的任务是,从南面沿格罗莫斯拉夫卡、阿克赛、乌曼采沃一线保障战役的实施。
11月24日晨,三个方面军开始执行自己肩负的任务。
这样一来,三个方面军歼灭敌斯大林格勒集团的战斗行动在包围困合拢之后很快就开始了。同时采取措施,使敌主力与其在顿河小弯曲部的集团分开。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从11月24日早晨起,恢复了在东方向上的进攻,并在11月27日前,让主力渡到顿河左岸。该集团军的坦克第4军和步兵第293军夺占了马里诺夫卡——伊拉里奥诺夫斯基地区;坦克第26军和步兵第96师则占领了伊拉里奥诺夫斯基——索卡列夫卡——佩斯科瓦特卡地区。第21集团军准备继续前进,但被敌人阻挡住了。
顿河方面军第65集团军同样采取了战斗行动,其目的是包围敌顿河左岸集团。从11月24日早晨起,集团军恢复了进攻,在韦尔佳奇、佩斯科瓦特卡方向上发展进攻。П·N·巴托夫在回忆那些日子发生的事件时写道:“在那些日子里,我们还在想,战役包括分别和歼灭敌被围集团两个阶段。主动点说,它将在一瞬间进行。据此制定了我们的计划。三个师同时渡过顿河,前出至敌集团的翼侧和后方,从西面、南面和北面同时进攻韦尔佳奇。而且,就在同一时刻,派一个师去消灭这个大支撑点,其余各师只对其进行封锁,以主力向扎帕德诺夫卡和小罗索什卡发展进攻”。
这里的斗争非常残酷。敌人顽固地进行抵抗。巴托夫将军的部队将克列茨卡亚与阿基莫夫斯基农庄之间的顿河小弯曲部地带上的敌人清除干净。进攻四天向前推进了25—40公里。他们抵近了敌设在河东岸的第二条防御线。
“韦尔佳奇大居民点是这里主要的抵抗枢纽之一。德国人从这里掩护在顿河弯曲部被击溃的部队撤退。敌人在那里集中了主要火器。除此之外,这一坚固的支撑点所在的位置本身也使敌人占了优势。韦尔佳奇北面力量最强,因为法西斯匪徒等待着的正是从这个方向上的打击。敌人在这里构筑了强大的工程防御体系,该体系具有难以攻克的火力密度,但现在我们手里已有了主动权和其它几个方面的优势。苏军所驻扎的顿河右岸控制着整个左岸地带,其中包括韦尔佳奇高地。炮兵可以直瞄射出压制敌任何一个火力点。
……占领韦尔佳奇就等于给包围圈上了锁。此外,很明显,假如我们不给德国人在外围廓加固工事的机会,那他们必定要急退到斯大林格勒中围廓,即萨莫法洛夫卡——小曼索什卡——扎帕德诺夫卡——卡尔洛夫卡地区。
集团军所属各部队面临的任务是强渡顿河。渡口已被敌人炸毁,只在个别地段上尚有完整的冰层。11月27日夜里,集团军主力渡过了顿河”。
同被围的保卢斯部队作战是非常激烈的、艰苦的。敌人常常组织反击。这几天,最高统帅部代表A·M·华西列夫斯基将军一直呆在第65集团军。他察看了部队占领的希特勒匪徒构筑的工事,“内有大量构筑完好、防护性能全面、伪装巧妙的机枪和火炮发射点,供战斗员使用的坚固而适用的掩蔽工事(这些工程工事构筑精良,性能可靠,既可反步兵又可反坦克)、桩寨、障碍物——所有这一切已经说明,法西斯匪徒打算在这里认真地、长久地进行顽抗。
……我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大本营向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和司令部表示感谢。感谢在这场关系重大的战役中表现卓越的集团军各部队和指挥得当的军事委员会与司令部。我了解到当时集团军面临的所有困难和要求后,认真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然后就到友邻部队N·B·加拉宁的第24集团军去了”。
同时恢复积极行动的第24集团军各兵团应前出到韦尔佳奇、佩斯科瓦特卡地域,并与第65集团军一道完成对顿河左岸之敌的包围。尽管经过激烈的战斗,但该集团军未能完成肩负的任务。从11月24到27日经过四天的激烈战斗,德军指挥部得以将自己一个集团的部队从顿河小弯曲部撤到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主力那里。
顿河方面军第66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