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两代人之间不是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互相倾诉的关系,取而代之是“拒绝”的关系,互相敌视的态度,我以为,这绝不是健康的关系。
“代沟”之所以成为代沟,我想,正是因为每代人之间互相不愿意理解所造成的,之所以不愿意互相理解,除了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更大的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因素,我们喜欢躲藏,我们喜欢蔑视,因此我们不愿意好好的和前辈或者晚辈坐下来好好的谈谈话,聊聊天。因此,代际之间才会产生那么多摩擦和敌视,才会有年初浙江少年弑母案……这均由代沟而起,而代沟,正是因为互相不愿意被对方理解而起!
“扶老携幼、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一直提倡人际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甚至朋友之间和谐的关系,现在好了,因为70年代生的人都是古惑仔、浅薄之徒、坏孩子,李天时先生就高呼不和你们这群愣青交朋友了,这种冷酷的态度、隔阂的人际关系,也许不是李天时先生一个人的观点,这观点也不是偶然的,某种程度上正好透射出我们现今商业社会的人际之间是何种关系,然而却让我们对社会越来越单薄的人情感到何等寒心!
下一页
□ 作者:蒋郎憔悴
感谢作者蒋郎憔悴授权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花样年华
这是小说,一个平凡人平淡如水的爱情故事。
……题记
(一)〃1971年秋,前进农场留影〃
1971年,世界上还没有我呢,我妈妈19岁,花儿一样的年华。
就像张爱玲说的年轻人想象三十年前的月亮是信笺上落下的泪珠,陈旧而迷糊一样,我也无法想象19年前的秋天是怎么样的,也许同新世纪的秋天一样,干燥寒冷吧,但是一定秋光绚烂,就像妈妈捧着这张照片时露出的微笑一样。
照片背景是一大片农田,秋光下彻,秋风吹抚过一大片稻穗,波浪翻滚有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两个并肩挺立的姑娘,卷起裤脚一手握着禾苗一手握着镰刀,像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老旧革命故事连环画的女主角一样,亮出阳光灿烂式的微笑。左边扎着麻花辫子的那个小姑娘就是我妈妈,右边略显得瘦瘦的女孩是我小姑。
照片背面整整齐齐写着:〃1971年秋,前进农场留影〃,由于年代久远,用蓝黑墨水写的字和照片一起渐渐褪色了。我看这张照片的时候,一眼就认出我妈了,除了皱纹,几乎没多大的变化,我妈妈的笑容居然18年过去了,还没有褪色,真是很难得,这印证我了我妈是个乐观的人。
那时候我妈是农场生产队的女工。1971年秋天的某一天,秋高气爽,妈妈和农场里的人一起下田收割,田里的水冰冷刺骨,还不时有水蛇之类的不束之客不懂得怜香惜玉,经常会咬女孩子的脚,但是她们并不像现在的女孩子比如我们班的娇娇女们一样立刻尖叫,而是很沉着的拎起蛇尾巴一下把它甩到田外,在田埂边上的小孩子们立刻把水蛇踩死。那时候的的女孩子一般都很勇敢的,我想。
由于丰收,想着今年好景,男人们不禁开心得纵怀大笑,女人们则在一旁交头窃笑着议论着什么,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这时,路过一个摄影师傅,他当然不像现在搞艺术创作的人一样,专门挂着小巧的〃佳能〃什么的专职来农村采风捕捉灵感,当年他们是抬着笨重的摄影器材来农村为农民摄影维生的。他们当时的摄影器材就像今天我们到摄影店里拍一寸黑白小照的那玩意一样,是高高木架上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摄影的时候摄影师脑袋钻到后面黑布里。
这玩意搬动十分不便,因此,当时摄影师并不是浪漫的职业,然而,1971年秋天,路过前进农场的那个摄影师必定是个浪漫的摄影师,因为他为这片丰年丰收图打动了,当然更为姑娘们秋光一样绚烂的笑容和迷人的笑声吸引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对姑娘们说:〃我给你们拍张照怎样样?〃
这时我妈答他:〃不拍,拍一张多贵呀。〃
摄影师笑着说:〃不用给钱,免费的,拍了我寄回给你们。〃
我妈必定高兴得跳起来,然后叫来旁边我小姑,让他一起拍进去。摄影师钻到黑布里,不一会就把我妈灿烂的笑容给拍了下来。
一定是这样的,这张1971年的照片一定是这样拍来的。我妈虽然从来没给我讲过照片的故事,可是,在私下我想象多次,仍然是上述结果。
1971年,我爸爸20岁,还没有认识我妈妈,虽然他们就隔一个镇,但是,在1971年,我妈大概还没有认识我爸,因为那时候我爸爸参军去了。
我爸爸18岁的时候就参军了,那是1968年,我无法想象关于我爸爸的更多东西,他没有留下当兵的照片供我想象,仅有一张参军证上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照片上,我爸笑得很稚嫩,完全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儿,但是,那时我爸爸已经参军三年了,而且,有很多像国产战争电影情节一样的惊险经历。
我爸对我说,那时候他们家很穷,兄弟五人,生活更加艰难,爷爷没办法,只有送两个兄弟我大叔和我爸爸参军去,蹭国家的饭。
(二)〃1978年广州烈士陵园留念〃
从照片上我已辨认不出这是22年前的广州烈士陵园了,但是从照片内容来看,这是1978年的秋天,因为地下有片片枯叶。1978年广州的秋光里,一个很年轻很英俊的小伙子和一个瘦瘦的小姑娘比肩靠着照了这张发黄的照片,下面小楷写着:〃1978年广州烈士陵园留念〃。
那就是我爸和我妈,新婚不久,然而即使是1978年,照片里小夫妻依然没有过分亲昵的表现,各自垂手端正伫立,脸上不自然地微笑着。
1978年,我爸27岁,退伍复员回来已经四年了,他是个建设小兵,在部队里没混上一官半职,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但那时候,兄弟五人,大叔仍然服役,而且已当了部队文官,其余的都能找到口饭吃,因此生活没有当年的拮据。爸还当上了镇里的支部书记,怎么说都是手上有点权力的人,统管镇里几十号人。
1978年,我妈26岁,是镇上的妇女主任。
1978年春天的一天,在镇上一家小茶馆里,来了两帮人,只有一个男的,其余都是女的。两派人分帮对峙坐下,像现在谈生意的一样,不过今天他们不是谈生意,而是谈婚论嫁,北方叫相亲,我们南方这里叫〃相睇〃。
男方的人叫来茶水点心,女方里年纪老的三姑六婆像市场上挑菜一样,上上下下把这个局促不安的小伙子看了个遍,心里各有答案,但脸上不动声色。但是那个20多岁、今天穿得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脸上却掩饰不住红晕满脸,羞羞答答眼睛只望着地下,眼角却已经来回把这小伙子看了好多遍。
两方的人都好象忘了今天是来相睇的,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扯着家常,问你们镇农场今年收成如何如何啦,说我们三姑家一头母猪今年一口气生了六只猪崽啦……末了才点了点题:〃你们家姑娘真是好啊,长得好模样,又勤快。〃〃你们家小伙子一表人才啊,人品又好,一定好多小姑娘都盯着吧。〃
然后鸣金收兵。回到家里,三姑六婆智囊团开始一星期的讨论,议题围绕着男家的小伙子。有的从见面第一感觉开始,赞口不绝,但有的从背后收到的消息来阐述,说听说那小伙子脾气不好啊,经常发火骂人……这些话题,姑娘是不参与讨论的,只是由母亲转达会议精神,然后自己投了神圣一票:〃我觉得他人品很不错,值得信赖。〃
再然后,又再由三姑六婆把绣球抛向男家,再经过男家小组讨论,自然是没多大问题,婚事就这么决定下来了。再再然后,男方办礼饼,开始筹备结婚。
那小伙子就是我爸,那大姑娘就是我妈。
他们的爱情如此简单,甚至说没有爱情这一过程,就走在一起了,然而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中间虽然有口角和矛盾,然而,二十年也就这么走过来了。
上面都是从我妈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叙说中整理出来的。
(三)〃摄于1980年春节〃
这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张照片:我爸穿着黑色的整齐的中山装,抱着小小的我,那时我妈留着齐耳短发,前面刘海用橡皮绳扎起一部分,他们的笑容很幸福,但是依然很〃革命〃。
1979年秋天,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不知道刚出人世的我是怎么样的,但是从这张我此生的第一张照片来看,我相当的胖,带着小棉帽,下边是鼓鼓的小腮。
我妈对我说,我小时候够闹的,日夜啼哭不分时候,我出生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们抱着我来到北京路上的一家老照相馆照相留念。照相的时候,我怎么也不听大人的摆布,弄烦了就放声哭闹,好不容易把我哄住了,赶紧照了相,出来的效果就像现在这样,鼓起小腮一脸委屈。这是我此生第一张照片啊,就这么不听大人话了。
我所知道的关于上一辈的人的故事,也就零星这么多了。
2000年秋天,10月29夜
ChetBaker
上一页下一页
□作者:蒋郎憔悴
感谢作者蒋郎憔悴授权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邂逅《书城》
说来惭愧,邂逅《书城》还是2000年后的事,可是这本上海杂志已经有两三年历史了。是在同学那里看到的,那是2000年第一期,封面用的是蔡伦,颇有远味:尽管已踏进新千年了,尽管已是网络无纸时代了,可是,第一次将文字记诸纸张的,是我们中国人。用蔡伦作封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书城》用的是大开新闻纸,散发淡淡的朴素的气息,给人悠闲而不乏紧迫的感觉。
接着翻阅里面的文章。因为是千禧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