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句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理性宗教,新时代的概念及其宗教的概念是新时代宗教的概念,在精神这样一个最高的概念里面表达了新时代的特点以及新时代宗教的特点,在此之前、基督教在、在这个启蒙运动以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还没有精神的概念,或者说有精神的概念,但是这个精神的概念还是自在的,还没有意识到自身,这个精神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其实在这个德文里面它就是精神的概念,也是圣灵的概念,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圣灵,一个是精神,那么在宗教里面、在基督教里面它就是圣灵,马丁?路德把它翻译成***,这就是圣灵,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那么这个精神这个概念它也创造世界啊什么,但是它没有意识到自身,它自身是不可说的,精神本身是不可说的,它是没有概念的,你不能用概念来规定精神,来规定圣灵,在基督教圣灵里面,那是只能够启示才能获得的,你不能通过理性、逻辑和概念来把握它,所以这样一种精神是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它是一种自在的精神,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最高的概念,不是、在概念里面它不是最高的概念,它还没有达到这种最高的层次,只有在近代以来的这个宗教才开始对精神加以反思,加以概念地把握,使精神成为了一个概念,使得基督教的圣灵***成为了一个概念,成为了一个最高的概念,那么最高的概念底下有很多次一级的概念,它们构成一个体系,构成了体系,这个时候才有精神,下面,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的;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而存在着的东西,——自身关系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他在和自为存在——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他在性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的东西;——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

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是他在和自为存在——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

“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它这里翻译成现实的,把它变成一个形容词了,不对,它是形容词的名词,“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是他在和自为存在——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这一段话我们要好好分析一下,“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才是能够自己把自己实现出来的东西,它就是这样,或者你可以翻译成才是现实的东西,或者说干脆就是才是现实,***,***由一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现实的东西,现实的东西就是现实嘛,精神、“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我们注意它这个标点符号,“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这个地方是一个分号,“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分号,“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这里是逗号,然后破折号,“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这也是逗号,“是他在和自为存在”,破折号,“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这里又是分号,最后,“它是自在而自为的”,这个为什么要我要强调这个标点符号呢?它就是这个地方呢实际上表达了几层意思,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首先一个“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这是一层意思,这跟后面的是分开的,后面的呢是等于是对这一句话的解释,“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是他在和自为存在——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这几句话都是一个层次,就是对它精神规定“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的一种展开,为什么说“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呢?下面展开了这几层意思,两个破折号,中间有四句话,四句话是并列的,这四句话都是并列的,最后,这个分号后面“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这是一个总结,也就是说“惟有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最后得出结论说“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也就是说精神的东西是现实的意思就是它是自在而自为的,那么中间这几句话呢就是展开它的这个为什么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我们先看,他说“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这里讲的是自在,它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首先它是本质,所谓本质就是康德所讲的自在之物,康德讲的自在之物就是精神的东西,自由意志啊、道德啊、道德法则啊、伦理原则啊这些东西都是自在之物,首先“精神的东西是本质或自在存在着的东西”,它是一个自在之物,但是黑格尔当然不承认康德的自在之物了,所以他后面他认为自在之物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个要素,下面讲“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这就不是自在之物了,它一方面是自在之物,它是本质,另一方面呢它又“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自在之物是不能规定的,它不能认识嘛,你不能用一个东西去规定自在之物,在康德那里是这样的,但是在黑格尔这里呢他恰好就是要规定自在之物,规定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就被取消了,就被扬弃了,但是自在之物的那个意思还包含在里面,没有、他没有把它丢掉,就是在他的最初的理解中精神的东西它是本质,它是自在之物,但是我们要把这个自在之物呢从这种最初的理解上面呢提升起来,要规定它,规定它如何规定它呢?你不能从别的外部去规定它,它“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它自己规定自己,这个康德讲自在之物我们不可规定、不能认识它,你外在的规定当然不能规定、不能认识它了,它是一个完全空洞的抽象,一个抽象的存在,本质,但是它自己可以规定自己啊,从它的概念里面可以分析、可以分析它概念的运动,概念的自我运动,所以它“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是他在和自为存在”,前面讲了它是自在存在的东西,这个地方由于它的自身相关和规定、自我规定,所以它呢“是他在和自为存在”,他在***,我们前面讲了这个词,介绍过这个词,***就是另外一个存在,自身相关,也就是把自身看作别人,把自身看作他者,自身存在本来是存在了,我们把自身存在看作他者,那岂不是他在吗?

我把自己看作另外一个我,我把自己看作另外一个我的存在,那么当这个时候呢,我就是自为的存在了,因为这另外一个我是我把它设立起来的,是我所为,是我为自己而设立起来的,我为自己设立一个对立面,不是人家放一个对立面放在我面前,是我自己为自己设立一个对立面,我把自己变成它,这就是“自身相关着的和规定了的东西”,是他在和自为存在,本来它是自在存在,自在存在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它是不可知的、不可认识的,但是这个自在存在它自己有一种规定性,它是没有别的、你不能给它规定规定性,但是它自己可以给自己一个规定性,就是他在,它把自己看作他,那么他就已经自为了,已经是主体了,实体已经变成主体了,自在存在可以看作实体,但是自为存在已经是主体了,下面“并且它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这个相当于合题了,前面两句话都相当于一个正题一个反题,正题就是自在存在、自在之物,反题就是自我规定、自为的存在,合题呢就是“在这种规定性中或在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把自己规定为他,规定为他者,他自己自为地把自己规定为他者,但是呢在这种规定性中它仍然停留于它自身,也就是说我把我自己规定为他,那么在这个他里面呢我仍然还在我自身之中,我并没有把自己规定为他我就不是自己了,我还是自己,因为我要通过他才能认识我自己,我在他中才认识我自己,我只有在他里面我才能认识我自己,我如果不反思,那我就认识不了自己,我只有把自己当一个对象来反思,当作他者来反思,我才能认识我自己,所以我在他者中我还在自身中,或者说我只有在他者中我才在自身中,只有我通过把自己当作对象来看,我用一个外人的眼光来看我自己,我才真正是我自己,我如果从来没有用一个外人的眼光来看过我自己,那我就还不是我自己,我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嘛,我怎么能够是我自己呢?我只是个动物,我不会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我才能建立起我的概念,才有我,否则的话我就不知道我是谁,我必须要设立一个它,我才知道我是谁,我在他身上看见了我,这里有个词就是自外存在,***,***就是外部、在外面,在什么外面呢?在***,***就是自己,在自己外面而存在,我们把它翻译成自外存在,它这里翻译成他在性是不对的,他在前面已经用的是***,***,“它的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其自身中的东西”,这个里头、这两个分号之间有一个三段式,大家要注意的话可以看出来,其实有个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首先是正题,就是说自在存在,反题是自为存在,合题是自在自为的存在,也就是在他在中仍然停留于自身中,也就是自外存在中仍然停留于自身中,所以它最后、分号以后最后这一句话就是“或者说,它是自在而自为的”,它达到了合题,自在自为就是合题,自在就是正题,自为就是反题,自在自为就是合题,这一对、这一套概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