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句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撬故咀怕呒е械哪骋桓龇冻耄窒笱Ы痰谋澈笫怯陕呒冻爰捌浔缰す叵邓僮莸模钦獠⒉皇呛诟穸慕萍疲抢硇缘慕萍疲诟穸L傅嚼硇缘慕萍疲哉獠皇俏以谕媸裁椿ㄕ校抢硇员旧碓谕婊ㄕ校冶救撕诟穸彩芾硇缘慕萍频闹洌彩苷庵纸萍频恼飧霾僮荩强凸凼虑楸旧淼慕萍疲晕颐蔷R选毒裣窒笱А泛吐呒Ф哉兆爬炊粒颐窃凇毒裣窒笱А飞暇Hシ环呒г谡飧鑫侍馐窃趺唇驳模幸恢侄哉盏摹⒍杂Φ墓叵担蔽颐且膊豢晒止刈⒛切┚咛宓幕方诒澈蟮降装凳咀攀裁淳咛宓氖率担飧龅胤皆谂蟹严L兀歉龅胤皆谂锌档拢掣龅胤皆诮沧牛�

等等,那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实,我们很多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些事实上面,其实呢,有些偏离了,我们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这些环节的过渡和转化之上,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它的这种必然性,它的转化的这个契机,它这种理性的狡计怎么玩的?也就是要有一种逻辑学的眼光,我们读《精神现象学》要有一种逻辑的眼光,当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已经包含他整个哲学体系的雏形,很多人这样讲,黑格尔哲学诞生的秘密,雏形,这种说法没有错,因为《精神现象学》里面已经无所不包了,我们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都是《精神现象学》里面已经讲过的,它涵盖了当时几乎一切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读《精神现象学》,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必须的,特别是关注西方文化的知识、西方历史的知识,包括宗教,包括文学艺术,包括政治、法律,包括哲学史等等,都要有所了解,由于缺乏这个基础,读起来就会非常的困难,当然你读的时候临时去补课也可以,那你是恶补了,你不了解,那你就得找点书来看看,找点参考书来看一看,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只是一种铺垫,我们不能说黑格尔的这种说法就是针对基督教的某个说法,就完了,那还不行,你找到了对应物,你还必须通过这样一种历史事实来进入更深层次的逻辑思考,他怎么会把它放在这个地方讲,这些东西你要得搞清楚,这是阅读《精神现象学》要了解它的目的,它的目的是想通往逻辑学,是要通往逻辑学。

四、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态度

最后我们讲一下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态度,《精神现象学》之所以难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通常摆脱不也读其他的作品那种习惯,其他的哲学著作我们有一种习惯,什么习惯?就是总是不由自主地把书中写的看作就是作者自己所持的固定的观点,当然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否定你写书干啥?你写出来就是表明你的观点,你写书,里面的观点就是你的观点,我们通常看书都是这样的,那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面写出的那些观点难道不就是他的一些观点吗?但是我们不能这样看,我们在读《精神现象学》的时候跟读其他作品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在于我们对《精神现象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不能当真,这是几乎没有一部作品是这样的,我们读所有的哲学著作,没有一部作品象《精神现象学》这样,每一句话你都不能当真,你都不能当真的?

说黑格尔的目的就是要激起读者对书中每一环节抱怀疑的态度,都抱一种怀疑的态度,由此形成一条怀疑之路,这是黑格尔自己讲的,《精神现象学》是一条怀疑之路,怀疑,虽然很多地方他都在讲真理,这个时候我们就达到真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到真理的王国了,这个事就是有确定性了等等,你都不要相信,你都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你要姑妄听之,但这个怀疑与通常的怀疑又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它不是站在一边指手画脚,或者呢心怀恐惧,拒绝加入,则是呢要求你勇敢地投身于其中,以身试法,有一种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这是黑格尔在导言里面讲到,就是要勇于牺牲,牺牲当然不是牺牲你的肉体,是牺牲你的思想,牺牲你的观点,你建立起一个观点,但是你要勇于牺牲你这个观点,要投身于其中,牺牲这个观点不是为了放弃这个观点,而是为了投身于其中,你就在其中,你失败了,但是你成功了,你因为你失败了,所以你才成功了,因为你通过失败,你往前迈出了一步,你超越了原来的观点,所以这是很不同的,当然跟另外一种怀疑的观点更不同,就象庄子那样的观点,庄子那样的观点是无所作为的怀疑,西方的怀疑论它有一种冒险精神,我们看到古希腊的这个怀疑论,古希腊的这个皮浪,皮浪的怀疑论它就有一种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冒险精神,他怀疑一切,理性也好,感性也好,他一个都不相信,你看他不相信怎么办呢?他不是说就坐望了,就什么也不干了,反正一切都不值得信赖,那我就什么都不干了,不是的,他要去尝试,他试一试,看看我的怀疑是不是真的,那怎么尝试呢?

他就把头对着墙壁撞过去,看能不能把我撞死,没有撞成,别人把他拉住了,他又跑到大街上站在车道上面,远处马车飞驰而来,他看看这个马车能不能把我压死,又被他的同伴拉走了,他就是有这个以身试法的冒险精神,这样一种牺牲精神,我死了不足惜,但是我证明了这个马车是能压死人的,这一点我的怀疑就被解除了嘛,所以他的怀疑是为了不怀疑,笛卡尔的怀疑其实也是这样,他怀疑一切,最后也是为了得到一个绝对知识嘛,得到我思嘛,这是这样一个怀疑精神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里面是非常突出的,就是他不是站在一边,单纯去评价,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呢勇敢地投身于其中,所以我们读《精神现象学》的正常的态度呢,应该是这样的,也就是黑格尔所希望的态度是这样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姑妄信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你还是不信了,我们通常讲姑妄听之,你心里是有怀疑的,但是黑格尔要求你姑妄信之,你先把你这个怀疑去掉,你相信它,姑妄信之,既然是姑妄信之,还是有怀疑,你让自己去相信它,但是你在让自己去相信的时候,姑妄、姑且让自己相信它,我姑且相信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了,我姑且相信你,我就是把怀疑说得是真的那样去处理,当然心里面仍然是有最后一道防线,就是说万一要信错了人怎么办呢?

万一相信你,结果你不值得相信,怎么办呢?所以还有退路,就是在信和不信之间,要抱一种有意识的自欺这样一种态度,我们经常讲,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欺,就是姑妄信之的态度,你完全都不相信,那不行,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你完全怀疑,象庄子那种怀疑,那就不用做了,但是怀疑里面有相信,怀疑是一种相信的态度,我相信总有一些什么东西是真的,皮浪的献身精神他就是建立在这个之上的,我相信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怀疑的,所以我要尝试我的怀疑,这是一种非常高的一种信仰,怀疑主义与信仰主义不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两极相通的,最高的怀疑其实是最高的信仰,所以是最终极的知识,最终极的知识是什么呢?就是自杀嘛,就象加缪的讲,最终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问题,西方人有很多自杀的,西方人通过自杀来检验最终的真理、终极的真理,检验最终极的真理,以身试法,但在自杀之前,在没有死之前,你还活着,那么你是生活在一种有意识的自欺的过程之中,自欺就是使自己相信,强迫自己相信,但这个相信是有意识的,我知道这个是自欺,但是呢我必须得相信,我必须要相信,我不相信我什么也做不成,我一事无成,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信念,都要有一定的信仰,我要相信它能做成,我才能做成,但是我又知道我的这种信念是有限的,我的知识是有限的,我的信仰很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但是我现在需要有个信仰,所以我就去相信他,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有意识的自欺的态度,你就会觉得黑格尔这个人真的会折腾人,他好不容易给人建立起了某种信心,但随之就摧毁了这种信心,很多人听黑格尔的讲演,当时就有这种反应,黑格尔一个一个把所有的人都摧毁了,把所有的观点都摧毁了,所以学生们就起哄起来了,你讲了这么多,什么都是不对的,那你讲什么是对的?

黑格尔说所有这些都是对的,对不对不在于某个观点,而在于你把所有东西都建立起来又摧毁了这个过程本身,这就是绝对知识,绝对知识是一要怀疑之路,它一路都在怀疑,但它毕竟有一条路,这个路是对的,这个路就是对的,所以黑格尔把人经常的抛在一种无助的状态之中,一种完全丧失信仰的一种状态之中,这个是不能怪黑格尔,只能怪你自己,这说明你的创造力贫乏,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一旦被摧毁,你就无所适从了,这说明你创造力贫乏,你的想象力受限制,你的胸襟不够开阔,你要那种开阔的胸襟,你要能够容得下犯错误,容得下包括自己犯错误,你自己犯错误没关系,你不要满足于某些具体的命题和概念,你要给未来的可能性留下足够的空间,所以我们相信某一个观点,都不要迷信,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不要迷信,不要以为这个才是我唯一的标准,然后我就用它来衡量一切,很可能你那个标准是错误的,很可能是错的,所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一种训练,我经常把它理解为一种训练,它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反复的打磨和激发,反复的折腾,黑格尔很会折腾,黑格尔总是把人们信以为真的东西讲出它的道理来,然后又摧毁掉,让你信以为真,然后呢,又把你的信心加以打击,这种打击实际上是一种激发,它鼓励读者对每一个问题产生怀疑,但这种怀疑不会让你无所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