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缴沤邮芰伺馈�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因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自以为得意,便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家来进行鉴定,一位造船家对皇帝的设计提出下述意见:〃陛下,你设计的这艘军舰将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速度超群、装备上乘、十分美丽的军舰。但看来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即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样。〃这位造船家的批评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即船虽然设计得很坚固,装备又精良,但却缺乏作为船最重要的特点……能够航行。这样的批评,一语中的,一下子就使德皇幡然醒悟,取消了实施造船的计划,避免了损失。
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计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里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子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是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意见,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
批评也是一种赞美,有人批评自己,表明对方在某些方面很欣赏自己或对方很喜爱、关心自己,否则,谁也犯不着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去批评别人;批评也是种赞美,它从侧面反映出你在许多方面是做得不错的,缺点错误仅存于某些小的方面,否则就用不着批评,而应该惩罚,兴师问罪了。
所以,当一个人受到他人批评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心平气和地听取对方的批评意见,看到批评对自己进步、成熟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别人的批评,对于合乎情理的地方进行积极肯定并确实改正,对于不合情理的意见,须保持冷静头脑,使之对自己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赞美方略 第四章赞美从洞察人心起步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研究发现,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态度和感情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而且,人对自己的语言可以做到随意控制,可以完全为了暂时适应某种特定情境的要求而口是心非,但人们对于自己的目光却难以随意控制。观察力敏锐的人,可以很好地从一个人的目光中看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睛看出究竟是真的镇定自若,还是强装镇定其内心却很慌『乱』。
我们常常说有些女孩子的眼睛水汪汪的像会说话似的,这就是因为她们的眼睛富于表情、有神、善于传递内心丰富的感情。实际上,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都会反映到眼睛中去,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会反映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人的情绪从中『性』变得兴奋、愉快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一个男子看到『迷』人的女郎,或一个女『性』看到潇洒的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应。此外,人的惊喜,情绪愉快程度因某种刺激突然增加,也同样会产生瞳孔放大反应。有人研究过人们打扑克时的瞳孔反应,发现如果抓到了自己期望的好牌,情绪兴奋『性』会徒然上升,并出现瞳孔放大。
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还揭示,对于令人厌恶的刺激物,人们的瞳孔反应不是扩大,而是明显缩小。当人们的瞳孔反应不是扩大,而是明显缩小。当人们的情绪从愉快转向不愉快而突然出现令人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瞳孔会不自觉地缩小,并伴随程度不同的眯眼和皱眉。可见,人的眼睛是其内心情感状态的良好指示器。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是:〃眼睛会说话。〃心理学家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如果一个人斜靠在墙上,在没有目光接触时,这个姿势可能意味着休息。而如果与某一个特定的人保持某种目光接触,这个姿势的意义则可能变成了轻视对方。因此,在要赞美他人之前,首先要从眼睛的表情中抓住对方感兴趣的所在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如何等各方面的信息。
首先,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他的注意,也可以观察出他对你是否注意,只有在他注意你的情况下才能展开你对他内心的洞察。语言沟通是具有明确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受、分化的过程。当你与你的赞美对象交谈时,如果对方在整个过程中都与你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就说明他在倾听你的谈话或是专注于与你谈话。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展开下一步骤:〃察言观『色』〃。在与对方的交谈中,通过观察对方眼神中的愉快、高兴、激动、幸福或是厌恶、挫折、悲伤、敌对等情绪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关于对方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同时还可以从其眼神中看出对你的态度热情、欢迎、抑或冷漠、排斥,从而决定是否要赞美以及赞美的时机等。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在赞美他人之前,没有与其进行交谈,目光接触同样很重要。与人见面,一双真诚而热情的眼睛会立刻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眼睛会说人们内心深处的话,它可以表明你对他人的好感。同时,从目光接触中你可以大概观察出对方的人品、『性』格等重要特征。孟子曾说过,看人胸中正与不正,看他的〃眸子〃即可,正直的人眼光光明坦『荡』,不正之人则眼光怯懦灰暗。如果你看一个人第一眼时,就已发现其眼邪心不正,相信如果不是带着特殊目的,是不会有兴趣去赞美这种人的。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情况是熟人之间的赞美,这同样需要多从其〃心灵的窗〃中洞察其内心。因为熟,大家都互相了解,若平时多观察,更能从对方的眼睛中获取较多信息,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了解其为人,这样赞美起他来,一定是〃一赞穿心〃收效很好了。
二、学会〃看相〃,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的微妙心理经常会从人的表情上展现出来,因为面部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更富于敏感和弹『性』,更能反映感情的变化,因而人们常说,〃出『色』的演员会用表情说话〃。但表里不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谓〃外表好看,心隔肚皮〃,所以有必要仔细观察面部表情的细微动作,学会识破伪装和掩饰。〃看相〃对于洞悉人心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巧用赞美须先学会当个〃相面先生〃。
1人的表情有时是一种伪装
大家都有经验,内心有什么高兴的事,脸上的肌肉就会放松驰;相反,发生了哀伤的事情,会不自觉地紧皱眉头甚至不自觉地掉下眼泪。人类微妙的心理动态,的确会经常出现在表情上,表情有时比语言更能传达心声。从表情看透人心似乎是简单易行的事,但问题在于人的表情与内心的情感往往并不一致。原因在于人们常常为了掩饰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从表面上刻意做出不同的表情,有时甚至是表情与心内正好相反,即出现人们常说的〃表里不一〃现象,有些人的表情只是出于一种虚伪的应付与真正的感情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以生意上的谈判为例,看到对方充满兴趣的表情,笑眯眯地听着自己谈话,真以为这次谈判一定成功,不料结果却遭到对方的婉言拒绝:〃你所说的我都了解,你的意见也很高明,但这一次真对不起,我们已将机会让给了另一家公司。〃而我们自己在购物时也常常会〃口是心非〃,明明觉得某物不错,价格也还算公道,但为了让老板再降价,我们往往会对其大加贬低,摇着头,皱着眉,〃从鸡蛋里挑骨头〃。
但这些并非是有意否定自古传下来的一种说法,〃表情是照见人心的镜子〃,而是想说明:如果你无法从表情去理解对方真实的感情,是由于对方表面的伪装和掩饰,使你看不透对方的真心,但从本质上说,这是因为你尚未熟练掌握深层心理分析术,应该从现在起开始学习、训练,最终定能正确地洞察人心。
2照见人心的面部表情
脸上肌肉的变化可以作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