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叹了口气:好奇害死人啊!说吧,什么线索?
我知道这是他妥协了,便笑了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这时,火车徐徐开动起来,我等张凡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列车渐渐加速走远后,才拉着他往出站口走去。
走出车站,我拿出字条,用手机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起来。张凡在一旁好奇地问:给谁打电话?
我说:就是在汽车上碰到的那个女孩子。
张凡用非常夸张的表情看着我:你真是我的偶像啊,这么快就把联系方式搞到手了!随即反应了过来,用拳头朝我身上打了一拳,气愤地说,我说你咋不想走了呢,原来你小子是为了泡妞儿!
我没有理会他,只顾拨手机号码,刚刚按出拨打键,还未接通,却看见那个女孩迎面向我们走了过来。
我迎上去,奇怪地问道:你在这里是在等我们?
女孩点了点头,微笑道:是啊,我看了你给我的字条后,就知道你们想甩掉你身边的那个人。我先下了车,一直在后面跟着你们,见你们进了检票口,就估计到你们会在这里出来。
我看了看身边冷眼盯着我们的张凡,知道他有些误会,就把刚才在汽车上发生的事告诉了他。
张凡听后,有些不好意思,主动伸出手对女孩说道:你好,我叫张凡。
女孩微笑着说:我叫何影。说完,上下打4量了一下张凡,大方地伸出了手,像你这么帅的绅士,长得简直就像路易·威登。
听了女孩的话,本来有些无精打采的张凡突然来了精神,把身子站得笔直,双手握住女孩伸过来的手,说道:群众普遍都这样反映。
何影听了张凡这句话,笑得忍不住捂着嘴转过身去。
我也哈哈大笑起来。张凡以为我们都是被他的幽默逗笑的,得意地看了眼背对着我们的何影,两眼流露出兴奋的目光,小声对我说:这妞夸人也太直接了,幸亏我脸皮厚,不然,一般人还真接受不了。
我微微笑了一下,对张凡说:其实我也觉得你确实像路易·威登,特别是你的脸。
张凡得意地咧着嘴笑了起来。这时何影止住了笑,转过身来。
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迫不及待地问何影:你舅舅是做什么的?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何影狡黠地一笑:你得先告诉我你那些照片是在哪里照的,你为什么要甩掉那个人?
我简单地把在白公山地下的经历告诉了何影,但是把洛桑讲述的关于科考队的那一段给隐去了,只是说觉得洛桑比较讨厌,所以不太喜欢和他在一起。
何影听了,说:我就是本地人,竟然还不知道山里有个这么大的洞。我舅舅要是知道洞里有这么多奇怪的符号,他一定会非常兴奋的。
我急忙趁热打铁:我想见见你舅舅,看看能不能破译出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何影点了点头:我舅舅就知道研究这些莫名其妙的符号,已经几十年了,他一般不怎么会客,不过,你带着这些符号的照片,我想他有可能会见你的。
正文 第10章 中国朱洛巴石盘
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一座居民楼前,上了三楼,何影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白发老者站在门前。
老者看到何影先是很高兴,但是看到何影身后的我们时,稍稍皱了皱眉头。
老者非常直接的拒客方式我们当然看得出来。
何影见状,急忙拉着老者进了屋,不一会儿,她从门口探出头来,调皮地一伸舌头,说:进来吧。
我和张凡有些紧张地走进了老者屋里。屋里的陈设把我和张凡给惊呆了:满满一面墙都挂满了纸,纸上都是我们在洞里见到的那种符号。不但如此,桌子上、椅子上也都放满了关于符号方面的书籍和临摹的拓帖。
我和张凡正在暗自惊叹的时候,老者首先开门见山地说:小影说你们拍了些符号的照片,可以让我看看吗?
我听了急忙把相机拿出来,打开显示屏,毕恭毕敬地递给了老者。
老者一手接过了相机,另一只手扶了扶眼镜,看了看相机的显示屏,感觉屏幕有些小,便转手递给何影,示意她把相机连接到电脑上。
等何影连上电脑,老者走到电脑旁边,神情严肃地看着我拍摄的那些符号照片。老者手拿着鼠标,不停地放大和切换,看得仔细又认真。我和张凡站在旁边,连气也不敢出,只能耐心地等他看完。
过了二十多分钟,老者的视线从屏幕上移开,仔细询问了我们是怎么找到那个山洞的,并且对山洞内的情况非常感兴趣。
我把来到德令哈市以后的情况都对老者详细地说了,但是为什么来没有告诉老者,不告诉他的原因并不是不相信他,而是觉得这件事有些太过离奇,说了他可能也不会相信,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
老者听完我的叙述,沉默了片刻,说:你们还是回去吧,那个地方有些危险,以后不要再去了。
张凡见老者看了我们的照片,什么都没解释就要撵我们走,就不由得有些生气,刚想说什么,一旁的何影就拉住老者的胳膊说:舅舅,他们有一支和你一模一样的钢笔。
老者一愣,转头望向我和张凡,问:是真的吗?你也有朱洛巴英雄笔?
什么巴英雄笔这个名称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我知道他所指的就是那支包裹里寄来的旧钢笔。我从包里拿出来,递了过去。
老者双手颤抖着接了过来,眼里似乎有了些晶莹的泪花。这样的反应让我有些吃惊,看来这支笔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老者端详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声音有些哽咽地问道:这笔你是从哪儿得到的2?
看到老者如此动情,我也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了,就把如何收到包裹,又如何发生一系列巧合的事告诉了他。
出乎我的意料,老者听后并没有表现出不相信,而是在沉思着什么。
我试探着问道:您既然知道这笔的来历,能不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者听了微微点了一下头,说:虽然这件事是绝密,但是他既然把笔寄给了你,我想一定有他的用意,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文¤人··书·¤·屋←
我和张凡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有种马上就要知道真相的兴奋,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希望能从老者口中得到所有疑团的答案。
老者并没有马上说话,似乎是在考虑从何开始。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道:1989年,白公山科考计划代号叫捕雷行动。这个计划的制订是极其绝密的,科考队不隶属于任何编制,而是受某首长直接领导。他们执行的任务源于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而这个设想一旦被确定,那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说到这里,老者摇了摇头:很显然,这个计划失败了,整个科考队最终全部失去了联系。据说只有一个人逃了出来,但是还疯了。由于这个计划制订时就有反对的声音,认为计划本身就是非常荒诞不经的,所以,当这次科考失败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插嘴道:那这个计划究竟是什么呢?
老者说:这个计划的起源得从巴颜喀拉山圆盘说起。
巴颜喀拉山圆盘是什么?何影在一旁快言快语地问道。
老者走到一个书橱旁边,从成堆的资料里面找出了一个文件夹,从里面拿出一张照片递给我,说:这张就是巴颜喀拉山圆盘的照片。
我接过这张已经陈旧而发黄的照片,好奇地看了起来。
照片上是一个石盘,又大又圆,厚约两厘米,中间有一个小孔,一圈圈螺旋状的凹槽逐渐延伸到石盘的边缘,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唱片。
张凡在我身旁伸着脑袋看了看,说:不就是一个圆形的石头片子吗,这有什么特别的?
老者说:如果你知道这个石盘的来历,就不会这么想了。这个石盘因为和一个名叫朱洛巴的种族有着某种关系,所以也叫中国朱洛巴石盘。这是在1938年的时候,国内的一队考古学家在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考察时,在一个不太显眼的洞穴内偶然发现的。当时一共挖出了七百多块这样的石盘,经过测定,这些石盘都是一万多年以前的东西。
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做工还3是比较精细的。我点了点头。
老者笑了笑,说:确实是属于新石器时期,但是你听说过那时候的人会用电吗?
用电?这怎么可能?我摇了摇头。
这些石盘的一部分曾经送到苏联进行过检测分析,证明里面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而且石盘有着特别高的振荡频率,可能长期处于高电压状态,于是有些科学家就提出了这可能是某种电路的组成部分。
张凡皱着眉头说:看来那时候的人不但能用上电,而且还是高压电!
老者说:这正是无法解读的地方,所以有很多人对这些石盘的用途进行过猜测。根据石盘的形状,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信息载体’这一种说法。说到这里,老者用手指着照片上石盘的螺旋状纹理继续说,这些石盘看起来就像现在的唱片,虽然不能发声,但是有着和唱片相似的功能,那就是储存信息。很多专家都试图对此作出一种解释,但是无一成功。直到后来一个姓徐的科学家在听到了当地的一个传说后,终于破译了石盘上的信息。
这个传说本身也比较离奇,说是在很久以前,在这个地区从天而降了一些相貌极其丑陋的人,他们有着硕大的脑袋和瘦弱的身体。当地的部落认为他们是不祥的人,就对他们发起了攻击。在当地的洞穴里,也发现了一些简单的壁画,上面画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等。这些岩画表现出来的对天文的认知,显然已经超越了当时人类的理解。直到现在,这个地区仍旧生活着两个十分特别的部落,一个叫朱洛巴,一个叫康巴。他们的人种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任何人种都不一样。他们身材矮小,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脑颅的容量也比一般人大一百毫升左右,而且有着独一无二的血型,这些人的种族是个谜。
根据这个传说,这个姓徐的科学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在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