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池莉文集-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的方式,那么你认为,在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矛盾,你是如何克服的?
                 
  池:我这种作家与我写作的人物之间没有矛盾。因为我不是老师,不想当精神导师,不想刻意教诲世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我不推销真理,只是对生活进行审美性的虚构与塑造,我乐意让读者自己从中去获取他需要获得的东西。因此,我自己的言行与思想以及言说方式,与我的小说人物毫不相干。我的人物都是他们自己。从他们的家庭出生,在他们自己的环境里生长,说处在他们的性格和身份下应该说的话。我对我笔下的人物都是非常重视的,无论短中长篇小说,在我的笔记本里,他们都有完整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都活生生地存在着,我要把他们研究得非常透彻了,有触手可及的把握了,而且我被感动或者打动或者震动了,才会动笔写作。我是写作别人,不是写作自己。我不能让自己来限制我的小说人物。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艺术要求。
                 
  赵:从1987年的《烦恼人生》开始,你的创作受到了当代文坛的持续关注,不少作品都获了奖。你的小说也很受大众的欢迎,许多作品不但书畅销,而且很快就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并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好评,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池:我当然也很高兴。只是觉得还不满足。因为现在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像你们这样的人群,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至少也是高中生。总而言之,都是文化人,而且大多从事文化工作。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作品发行量为几十万册的谈不上畅销,我希望我的读者群能够进一步扩大。因为我的写作对象是大众中真实的个体存在,我希望更多的读者通过对于作品的阅读,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本质。我希望一个作家能够隐蔽地伴随着许多人的成长,伴随一个人从幼稚、年轻到成熟,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现在我的读者群,许多人就是多年来跟随着我的作品阅读,其心理原因大约也就是这一点吧。
                 
  (本文节选自《精神之旅——作家访谈录》,陈骏涛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三个女人和男人无数
                 
  (王玮, 10/20/99 6:41:14 PM)
                 
  女人的游戏可不好玩
                 
  池莉新作《小姐你早》,乍一看会以为是《来来往往》的续篇,尤其是封面,也许就是在故意为之。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就故事本身而言,还是有着大不同的。
  故事中的男人都是配角,主角是三个女人:戚润物、李开玲、艾月,也可以是戚润物这样一个女人。戚的社会角色是国家某部委所属某局一个粮食储备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又是王自力——一个由市政府建委派去做房地产生意而富起来的“王总”的妻子以及一个弱智男孩的母亲。故事开始于1997年春天戚润物因为飞机超员使她的一次出差未成,回到家中却撞上了王自力与小保姆作爱做得“热火朝天”,这一幕让戚润物的人生观或者说世界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上王自力自作聪明撵走了小保姆换了人生经验丰富感情生活坎坷的老女人李开玲来照顾戚润物——其实是给戚润物找了一个认识现实的导师,在李的影响下,戚润物开始了惩罚王自力的短期和长期行动:先是绝不正中下怀地去满足王离婚的愿望,然后再使他身败名裂,但在他身败名裂之前还要将王的钱财据为己有——所谓“女人的游戏可不是好玩的”以及“女人的顿悟来自心痛时刻”、“别人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总有一朵玫瑰停留在夏天的最后”、“最难得的境界还是在人与人之间”如此等等的共10章故事。
                 
  女人都那么好
                 
  从上述所引那些格言式或者说通俗歌曲式的各章小标题即可看出,这一本《小姐你早》所走的还是通俗小说的路线,其中的人物性格所具备的“典型性”或者说标签化:比如戚润物、李开玲、艾月就被作者强迫着矢志不渝地代表了三个时代以及三种类型的女性(中国的?),也是通俗路线的标准要求,这是和《来来往往》相一致的地方。于是有些叙述就难免理论化了,比如我就很难理解戚润物连卫生巾都不晓得——当然池莉告诉我们了:戚润物从来不看电视,这就好像司汤达要求德雷纳夫人从来不知道自己漂亮一样,也好像还珠格格从来不知道有吃饭这回事儿一样——总之戚润物像极了被时光机器送到现在的一个女人,纯洁到了除去研究粮食储备一无所知的地步。我不知道是否武汉这样的科研人员就多,反正我在北京没见过这样的人。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上面使用“理论化”的原因,换言之我是指戚润物、李开玲、艾月其实都是极其理想化的产物,她们具备着女性的美德却全被男人伤透了心。这很正常,在通俗小说中。但《小姐你早》不是一本普通的通俗小说,所以有些麻烦就来了。之所以说其不通俗,我是指这个故事传达的观念不一般,而是很“先锋”,也不能简而言之为女权主义,而仿佛是“天下男人都混蛋”主义,其宗旨便是全世界的女性都团结起来共同仇恨男人进而打击男人,因为男人的本质就如同那个农夫(女人)怀里的蛇,是不能施之以同情的。这就很严肃了,比如我们单位有一位一口气读完这小说的男同志就很生气,说:“女人就都那么好?”我随口说了一句:“差不多吧”,他便骂我:“你真是变态”。顺便表白一下,我是个“男生”。我能够顺口说出那样的话来,只能说明我深受红楼梦的影响,但并不能就说我变态。当然了,就算我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打击男人,我也很怀疑全世界的女性们能团结在一起。这就是我所说的麻烦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很生气的男同志。而且我们也应该分析一下他们生气的原因。
                 
  通俗路线下的文学的确不应该承担太多严肃性的话题
                 
  先假设即便读得很生气的那些男同志也有很好的反省意识,很深刻地意识到了自身的不洁与龌龊,日思夜想地盼望着得到拯救,那么女性是否就可以担当起此任呢?排除某些不理想的女性,他们是否可以放心大胆把自己交由理想的女性如戚润物、李开玲、艾月等等呢?在《小姐你早》中,戚润物问王自力现在社会里,什么对一个男人最重要,王答:“我坦率告诉你吧:是金钱和权力。”
  随后戚又问王“男人是不是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王答:“一般说来,是的。”——且不说“一般说来”的模糊性,这里所省了:通俗路线之下的文学作品的确不应负担太过严肃的话题,否则实在麻烦多多。尤其不应该轻易鼓励“仇恨”情绪——不仅仅男女之间而已。因为欲望中的我们,一切麻烦的起因,从来就不是“性别”或者“阶级”那么简单。不过我也想到了,池莉的用意也许只是让那些受了委屈的、又具备了全为男人所想之“美德”的女性们发泄一下,并借此提醒男同志明白自己没什么了不起——果真如此,岂不美好?
                 
  转摘自《中国图书商报》1999年9月7日***
                 
  「文学视界编辑整理」 


 





 
 

池莉的小说为什么畅销
                 
  在文学类图书普遍滞销的图书市场,池莉小说的发行数字以《来来往往》的23万、《小姐你早》的10万,引来业内人士和新闻界的惊奇。
                 
  作为池莉这两部小说的责编,我接到过很多读者的电话,他们说池莉根本不是只写爱情婚姻家庭什么的,她写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社会变化,简直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他们认为池莉很深刻,池莉写什么都写得那么深,语言简练,看去平常,但感觉特别到位,读着特别过瘾。
                 
  我认为池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作家,她与其他一些严肃作家的区别是,她格外看重读者,或许这种意识奠定了她的小说得以畅销的基础。
                 
  池莉心中装着多数人,她希望她的作品是好读的,她会设计一个好进入的故事,运用简洁、口语化、有时代气息、鲜活的叙述语言。这种语言是绝少陈词滥调的,她也并不喜欢一览无余的直白,她使她的小说语言具有针和刀的禀赋,尖锐、犀利、一针见血、具有穿透力。有时你甚至觉得池莉过于尖刻,觉得她狠,不留情面,但就是在尖刻与狠之中,她抵达人性的深处,她触及了人性的隐秘,她留给你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真实。真实并不是容易达到的,或者有些作家追求极端个性化的真实,读者难以获得共鸣,或者一些作家根本认识肤浅,到达不了真实,这真的很见功夫。
                 
  有太多的人认可池莉的一针见血,他们说“池莉写的就是我”,这样的阅读让人产生复杂的感受,轻松愉快伴着心痛或心酸或怅然若失或沉思良久,让人把过去的生活重新想一遍,让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忘不掉它。
                 
  池莉写当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