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南海并且取胜而归。
一般人都认为,这说明逆境能造就人才,而顺境只能埋没人才。我倒不这样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逆境、顺境都是外在条件,而不是成才的主要原因,成才的关键在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身处顺境的富和尚没能到达南海而身处逆境的穷和尚却最终到达,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穷和尚有着坚韧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意志和信念的存于心中,穷和尚才能到达南海。这也使我们学习狼性的法则提供了动力的源泉。
铁木耳的经历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被敌人紧追不舍,不得不躲进了一间坍塌的破屋。就在他陷入困惑与沉思时,他看见一只蚂蚁吃力地背负着一粒玉米向前爬行。蚂蚁重复了59次,每一次都是在一个凸起的地方连同玉米一起摔下来,它总是翻不过这道坎。哦,瞧!到了第60次,它终于成功了!这只蚂蚁的行为有力的鼓舞着这位彷徨的英雄,使他开始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很多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之所在,依靠坚韧的意志延续他们的生命力,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使他们的意志磨练的更加坚韧,同样也激发了很多人更多的感喟……。
狼的坚韧让我们看到不只是这些。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在少年时为了能写得一手好字,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以来是后人的楷模。
在国外同样也有很多例子是狼的坚韧法则的体现。
19世纪末,电灯、电话、电报、电唱机等电器的问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欢乐。然而,这些电器都是要用电的。没有了电,这些东西就毫无利用价值,成了一堆废物。但当时的蓄电池的使用时间却很短。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意识到解决蓄电池“短命”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不延长蓄电池的供电时间,将会影响许多电器的利用。于是,爱迪生把研制新型蓄电池的工作排上了日程。一旦确定了目标,爱迪生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的头脑里,其他的一些事情,包括衣食住行似乎全部淡化了,只是清晰地留下研究工作。
有一天,爱迪生在家里吃饭时,突然举着刀叉的手停留在半空中,面部表情呆板。他的夫人看惯了他的这类事,知道他正考虑蓄电池的问题,便关切地问:“蓄电池‘短命’的原因在哪里?”“毛病出在内脏。要治好它的根,看来要给他动手术了,换器官。”“不是大家都认为,只能用铅和硫酸吗?”夫人脱口而出。她想了想,对她的丈夫——爱迪生说这种话毫无意义。他不是在许多“不可能”之中创造了奇迹吗?于是,夫人连忙纠正道:“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吗?”爱迪生被夫人的这番话逗乐了。“是啊,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爱迪生暗自下定决心。
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然而,一旦做起来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夜以继日地做着实验。一个春天过去了,又一个春天过去了,苦战了3年,爱迪生试用了几千种材料,做了4万多次的实验,可依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时,一些冷言冷语也向他袭击而来,可爱迪生并没有理会。而是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
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记者向爱迪生问道:“请问尊敬的发明家,您花了3年时间,做了4万多次实验,都有那些收获呢?”爱迪生笑了笑说:“收获嘛,比较大,我们已经知道有好几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蓄电池。”爱迪生的回答,博得在场的人一片喝彩声。那位不怀好意的记者也被爱迪生的坚韧的意志所感动,红着脸也为爱迪生鼓掌。
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拨的意志,爱迪生将他的试验继续下去。
1904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爱迪生终于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代替硫酸,用镍、铁代替铅,造成世界上第一台镍铁碱电池。它的供电时间很长,在当时可以算是“老寿星”了。
还有一位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也正具备这种意志。他和他的父亲在拿破仑三世的资助下研究甘油炸药,曾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
在1867年9月3日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工厂完全被炸毁,诺贝尔的弟弟和许多工人被炸死,他本人也被炸伤,造成轰动一时的“海伦波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极大恐惧和强烈反对。面对困难诺贝尔并没有认输,先后发明了“诺贝尔安全炸药”、“无烟炸药”。如果诺贝尔不具备坚韧的意志、非凡的创造力他也是不会取得这样好的成就,更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化学家。
玫琳凯·艾施女士是美国商界非常难得的奇才,1963年,玫琳凯·艾施化妆品公司建立时,全部投资只有5000美元,加上她自己在内,公司员工也只有11个人。而现在她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分公司遍布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拥有美容顾问近120万名,改变了千百万妇女的命运。她手持着“坚韧”的“宝剑”和乐观的自信不断的向困难挑战,创造了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每个人心中都存有不断往前的使命感。努力奋斗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对这样的责任怀有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念。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他这一生始终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此路破败不堪又容易滑倒。我一只脚滑了跤,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回过气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掉都爬不起来了。”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亚伯拉罕·林肯如是说。也正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放弃,自始至终不断的向自己的目标努力,永不言败,才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而对于那些弱者,挫折便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他们在此徘徊、唉声叹气。却没有想到这条鸿沟正是他们自己,只有征服自己,超越自我,拥有狼性,成功自然而然随之而来。但是他们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因而也失去了“目标”,自己放弃了很多本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曾经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得到的消息是没有被录取。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自杀未遂后才得知“没被录取”是由于计算机故障带来的误报。正当他接到聘书喜形于色之时,一纸解聘书又飞到他手中,说他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肯定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想想看,这位青年的成功机会就在他自己手中,他却因为承受不了挫折,不能征服自己,而让这机会从他指缝间溜走了。没有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意为着你本已积累起的成功的筹码将会失去它的份量,而新的筹码你又没有拿到,那么怎么能达到成功的顶峰呢?
狼是不畏惧失败的,促使它们勇往直前的是“猎物”,它们知道如果选择了放弃,就要面临着饥饿,甚至死亡。它们更不会害怕失去。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很大,或许有的人会说我遭受的打击太沉重了,而且成功的希望也非常渺茫。但是,只要我们像狼一样锁定“目标”,紧随“目标”,凭着坚韧的承受力,我们就还有希望,“猎物”就不会逃出我们的掌心。
宋朝的梁灏勤奋、努力好学,从小就立志长大考取状元。从些之后,他便博览群书,不断的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一直到四十岁,他非常有信心地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不料却名落孙山。梁灏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很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中状元。从此他便更加勤奋地学习,每次的科举考试他从不放弃,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中。历经几个朝代,满头银丝的梁灏仍坚持不懈,一如既往的参加考试。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宋朝的科举考试中,已经八十二岁的梁灏终于考取了头名状元。他勤奋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人传颂和敬仰。
生活中的苦涩,曾使人们失望而流泪;漫漫岁月的辛苦挣扎,曾催人衰老,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的向上仰望,我们的生命也因坚韧而超越在所有的忧患与磨难之上。
当有一天,我们一生的剧目最终是要落下帷幕的,我们想要表达的,终究不是那些功名,而是内心的感受和那些曾经深深触动我们的细节。我们经历的种种外在的打击也好,磨练也好,机遇也好,最终都将化为我们内心不断磨练的意志。不断地去抵达,不断地穿越我们的抵达,直到有一天,它和我们本身合二为一,成为一颗种子——一颗坚韧的种子,那顽强坚韧的种子,不会因为自己的瘦弱、渺小而退缩,它只是拼命地钻、拼命地挺,要在困境中求生。最终,就这样长成了一棵挺拔的参天大树。
坚韧造就卓越
美国前任总统柯立芝在其晚年的人生回忆录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顽强和坚韧。才能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是处处可见;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着学而无用,学非所用的人;只有顽强和坚韧,才能无往而不胜。”
现如今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商业与金钱,物质将我们的精神淹没。然而,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我们同样不能逃避真实的存在,我们只有艰难且认真地去适应它。这是我们的宿命。即使我们都不愿意承认,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我们绝大部分人要过着简单而枯燥的生活。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去面对那些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东西,接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