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歌揽着任静的手臂悄然紧了许多。沉默半响,直到烛火将要燃尽之时。
“嗯,我答应你!”
下一刻,一阵冷风打开了木窗,熄灭了那本就摇摇欲坠的烛火。
三日后,一队明剑山的弟子,在外门长老江鱼的带领之下,南下而去。
队伍中一辆马车,位于队列中央,一只干净素手探出窗外,无声晃动,跟队伍之后,站立在风中的身影告别。
第178章 风雪小和尚()
十一月底,杭州城外,风雪茫茫,官道早已埋没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举目望去,四野无人。
突然一道轻微的‘嘎吱嘎吱’声,悄然传来,沿着官道往南望去,一道身影迎面而来,步履沉重。
一身粗布衲衣早已布满风雪,双眉染为白眉,光头之上九个戒疤,在这白茫茫的天地之间,愈发显眼起来。
和尚自南楚佛教圣地佛山南少林而来,一路北来,走的不快也不慢。
这一路上,和尚遇到遭遇到麻烦的行人,每次都出手相助,而后便飘然离去,继续北上。饿了,便拿出怀中藏的严实的托钵,去各家化些剩菜剩饭,不谄媚不纠缠,有则,道一声谢,祝一声,阿弥陀佛。无则,于山野之中,寻一些野菜瓜果充饥。渴了山泉江河,随意而饮,若有善人递过一瓢甘甜的井水,也郑重拜过,饮下。累了,天为被地为席,何处不能歇息。
年轻和尚这千里之行,一步步走来,见过了许多之前,跟在师祖同门身边,不曾见过的风光,也遭遇到了许多之前不曾遭遇到的事情。知道的更多了,心中的迷惑不解,却并没有减少。
‘或许是走的路还不够吧。’
和尚这般想到,于是便继续北上而行。遇山翻山,遇河渡河。这期间遭遇的人有许多,有恶人、有善人、有贫有富。
一日,于山野中行走之时,听到过行人在山道上,遭遇山贼,临死之前高呼‘世道不公,一生坎坷蹉跎,不曾有害人之意,却死于贼人之手,何其不公!’
在远处,听到声音,却来不及救助的和尚心想,‘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似乎对死于山贼手中那人,并不适用。
当他将要揣着疑惑离去之时,一队奉命入山剿贼的捕快衙役,迎面而来。
和尚心想‘虽你死前不曾得到善报,但死后能有他人之手报你之仇,也算是因果相应。’
但那一队捕快却似乎没有见到就在眼前的这一幕一般,在十数丈外,齐齐调头,往其他方向而去。
和尚眉头紧锁,抬头看了眼西方天空,云卷云舒,十分安宁。忍不住从山道旁的山林中跃出,来到那一队捕快身前。
“为何视而不见?”
那些捕快微微一愣,但因楚皇崇信佛教,因此那领头的捕快对出家人言语之中,带着恭敬,说道:“贼人势众,我等几人去了也是枉死。”
和尚微微愣神,心中想着‘那你等为何上山,为何不召集够了人手’。和尚观那一帮山贼对这一带地形甚是了解,应该在此山已经落草倭寇许久了,周围府县的捕快怎么不知晓山贼的势力多寡。
突然和尚瞧见一名山贼在不远处的草丛内冒头,似乎是在观察这边的情形,而那领头的捕快暗中使过去的眼色,被和尚瞧的分明。
‘官匪勾结!’
和尚心中了然。
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宏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小和尚想到此处,突然明悟了什么。喃喃低语一声:“因果报应加诸吾身,和尚要替因果了结因果。”
当和尚离开这座山之时,位于山顶的山贼山寨,寂静无声。满地的尸首,却无鲜血流出,皆神色安详,似死于美梦之中。
‘少林七十二绝技,慈悲掌’
意在伤敌而不杀敌的慈悲掌,第一次在小和尚手掌送人登极乐,不,是入地狱。这也是小和尚第一次杀人。
当和尚于风雪之中,行走在杭州城外之时,毙于和尚慈悲掌下的恶人已有一百二十六人。有山贼,有大盗,也有所谓的‘父母官’。
若有人有阴阳眼,能观阴阳,明因果,便会看到,和尚身后笼罩这一片无形的阴沉业障,身前却有一团灿烂却柔和的功德光辉。业障之中,似有恶鬼咆哮怒视,功德之内,却有百姓平和笑意。
杭州城近在眼前,小和尚回身,看了眼身后茫茫的白雪,似乎没有路。但和尚脸上神色突然一变,左脸菩萨慈悲安宁,右脸金刚怒目狰狞。
“和尚找到自己的要走的路了。”
和尚回身步入杭州城,不为人知的话语传入风雪之中,那漫天风雪为止一滞,当和尚的身影消失在城门之后,这才再次呼啸怒吼。
恩施县城,一座宅子之内,就在杭州城外漫天风雪停滞的那一瞬间,紧闭的房内,似乎有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传出,而后便再无声音响起。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才从房内传出一道沙哑低沉的声音。
“有趣,有趣,魔障尽消,小和尚,大和尚等你走到我面前的那一天。”
这一日,无人知晓,杭州城外,风雪之中,一位出自南少林的,法号为‘可乐’的年轻和尚,行千里路,于此连破数境,直入佛体圆满之境,即真气外放圆满境界,只差一步便入,佛体无漏,真气外放极境,走到了如今武林青年一代所有人的前方。
也无人知晓,多年前便跨出了半步,却卡在半步之遥的墨宫副宫主邪和尚,终于跨出了那一步,成就‘肉身罗汉’,这片大地上的武之极境,也是已知,如今江湖中,第四位到达这一境界之人。
佛山,南少林。
在禅院内,盘坐静修的可善,猛然睁开双目,平静无波的佛心,一股怅然若失的意味升起,打破了内心的意境。似乎是血脉之上的感应,但却不甚明了。
可善长叹一声,走出禅院,院外满地白雪,虽不厚,不过薄薄一层,但这却是他自入南少林门墙之后,第一次在南少林内看到。
前几日听师祖说过,似乎这场雪是第一次,但却不会是今年唯一的一次。
暮鼓之声传来,惊醒了雪中思量的可善,而后迈开步伐,往藏经阁而去。
数月前,师兄可乐,自己的胞兄,观遍藏经,而后出寺,下山而去。虽然师祖曾阻拦过,但似乎并未有什么不喜,反而似乎更多的是欣慰。
他想知道师兄从藏经阁中悟到了什么,明了了什么。自小他便是跟在师兄身后,一步一步走来的,如今身前没有了那道身影,让他很不适应,也很不喜欢。
可善依稀还记得,两人的父亲曾说过:“以后长大了,你们兄弟俩要相互扶持。”
虽然拜入南少林,成为了和尚,尘世间的一切便需斩断,但可善却不是这么想的,想到此处,可善迈入藏经阁的身影,微微一凝,脸上带着一抹自嘲。
“或许这便是自己一直不如兄长的原因吧。”
第179章 江州郑氏()
十二月中旬,年关之前,江州(今重庆)城外,川蜀郑氏庄园。这座占地极广的庄园,矗立于此已经二百余年。
两百多年前,齐、楚、凉三国鼎足而立之势初显,其余各小国皆处于三国夹缝之中,艰难求生,朝不保夕。
而当时的郑氏是江南小国璋国的大族,祖籍是璋国上饶,如今扬州南部的上饶县。那时璋国在实力强盛的南楚连番攻势之下,节节败退,不日将要攻到上饶城下。是时,郑氏先祖力排众议,独断而行,向南楚献上大量家财,疏通关节,使得郑氏数百族人得以保全,举族迁离上饶,西进川蜀,最终落在了这江州,于江州城外购置田产,兴建庄园。
当时从各地迁往川蜀的世家大族,不止郑氏一支,如今川蜀四大家之外的崔氏、李氏、何氏,皆是那段时间举族迁徙而来的。
而当数年之后,南楚兼并吞噬了江南大地之上其余小国,开始攻打,占据川蜀的巴蜀国之时,巴蜀王见南楚大势已成,以巴蜀国羸弱的国力,无力回天,便不战自降,归顺了南楚,使得川蜀一地不曾陷入惨烈的战乱之中。
当南楚一统江南之地之时,当年带领郑氏迁往川蜀的那位先祖已经逝世,对迁徙川蜀,颇有微词的郑氏族人这才明白老人的智慧,安心在这川蜀大地之上繁衍生息。
二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江州郑氏已然成为了当地的第一大族,在当地不说只手遮天,但也是举足轻重,历任牧守江州的南楚官员,上任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造访江州城郊的郑氏,获得郑氏的认可,皆因郑氏的产业遍布江州各地,涉及到江州的各行各业。若不这样做怕是在自己的任期内,政令能否通达都是未知之数。
而如今齐、凉联合伐楚,川蜀避过了两百多年前的大战,如今却避无可避。而早已扎根在此、家大业大的郑氏,也难以如同那时一般再次迁徙。况且今时不同往日,只剩齐、楚、凉三国,无处可迁。
不过郑氏能绵延数百年,虽曾于战乱之中跌落低谷,但依旧能爬起,并且更加繁荣,遇到危机之时,怎能不会有所应对呢。
郑氏庄园,家主书房。一座鎏金碳炉,其内价格不菲的银骨碳无声燃烧,书房之内温暖如春。这银骨炭,其碳白霜、无烟、耐燃、不易熄,乃是冬日室内取暖绝佳之物。
“准备的如何了?”一道威严厚重的声音悄然响起。
只见书房内书桌前,一位身材不高,两鬓有些霜白之色,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身穿蜀锦长袍,一手负于背后,一手捏紫毫大笔,悄然将笔头蘸入一方石海水龙长砚之内,沾满黑墨。
而后提笔在书桌上的一方宣纸之上,舒意挥洒,笔走龙蛇、矫若蛟龙,点如坠石,勾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
待停笔之时,一副绝佳的书帖呈于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