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率先锋九千兵马驻防雄县,潘忠给予策应,彼此互为犄角。雄县驻地险要,令军师程济夙与杨松共同坚守。”
“得令――”众将应声,分头安营扎寨去了。
杨松兵马驻防雄县后,军师程济夙即向杨松说道:“燕王突然起兵,更兼有张玉、邱福、朱能等部将和道衍军师撑腰,雄心勃勃,将军不可大意!”
“区区数万兵,敢与我数十万大军抗衡。岂敢轻举妄动?我军今夜可暂休整一时,以备来日会战!”杨松得意地说。
“不可!雄县城池低劣,四围少有遮栏,今夜月明,我全军如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中,凭燕王和道衍等能战之辈,决不会放弃这可趁之机。杨将军不可不防燕兵突然袭击!”军师程济夙说,“我军必须有一半人马埋伏城外土岗之中。”
“军师何必多虑?燕军现已被我五路兵马牵制,未必独袭我营。倘若我军今夜不能全盘休整,来日就难以制敌了!”杨松不耐烦地说。
杨松说罢,遂号令三军乘着中秋佳节,宰牛杀羊,饮酒作乐。
在怀来军营中,燕王朱棣正与诸将商议进军之事。
“耿炳文等三十万大军已达真定!”张玉从帐篷外进来说道。
“其兵马如何布置?我等应如何应对?”燕王问。
“徐凯驻河间,潘忠驻莫州,杨松驻防雄县,潘忠给予策应。”张玉道,“耿炳文年事已高,潘忠、杨松有勇无谋,俱不足畏。我军欲南下,可先取潘忠、杨松,打开通畅大道。”
燕王称善,并令诸将移军涿州,兵驻桑娄。
中秋之夜,天高月朗,燕军人马过了白沟河,直抵雄县城下。
杨松毫无防备,乘着中秋佳节,宰牛杀羊,饮酒作乐。正当醉饱酣眠之际,不料时至半夜,燕军已缘城沿而上,大刀阔斧,砍入城中。等到杨松从梦中惊起,披挂上马仓皇应敌时,已是措手不及,一霎时,杨松梦中的九千兵士,都被混战而死。杨松、程济夙二人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燕王得到了雄县之后,立即招集诸将商议。
“潘忠驻在莫州,近在咫尺,然而还不知城破。见雄县被围,必引军救援。我等应埋藏伏兵,星夜赶取潘忠的莫州。”张玉向燕王道。
“此计甚好!”燕王赞同,并向千户谭渊命道,“命你领兵二千,夜渡月漾桥,埋伏水中,俟潘忠军过,守住大桥,断其归路。”
“得令――”谭渊说道,遂引兵而去。
燕王自领大军出城,分列两边,严阵以待潘忠的莫州援兵。果然,潘忠引兵前来救雄县,越过月漾桥,直赴县城。潘忠才到城下,迎见燕军旗帜满地,不禁心慌,赶紧前去交战,却见燕军生龙活虎,锐不可挡。潘忠自觉力不可支,只得且战且退。
“潘忠何不下马就缚――”俟潘忠退到月漾桥边,忽然见到水中跳出数员勇士大叫。
潘忠尚未能看清对手,就被潭渊手起刀落斩于马下。接着数千潭军一齐杀出,潘军见主将落马,腹背受敌,只得纷纷投水而亡。
燕军连夜直趋莫州,整军三日。在莫州大营中商议进军事宜。
“今日我军初战告捷,下面将先取何地?”燕王问诸将,“耿炳文兵驻数处,互为犄角,我辈应先取其何方兵力薄弱之处?”
“以末将之意,何不径取真定耿军老窠?”大将张玉道,“耿军虽有数十万兵力,然而乃是新集乌鹤之众,我军乘胜进攻,也许可以一鼓而下。”
“就依将军之言!”燕王说道。
于是,燕军大队人马向真定进发。
“启禀燕王!今拿得耿军一员部将。请发落――”途中一批军将把一名耿将押来,并告燕王道。
“燕王容禀!末将乃是耿将军部下张保。今特来归顺殿下。”耿将急切申辩。
“将军莫急!”燕王说着,下马走近张保问道,“本藩相信将军能降。可否将真定耿军主力布置情况说出一二?”
“耿军共逾三十万,先遣人马有十三万,分驻在滹沱河南北两岸。”张保说。
“好!将军既然诚心归顺,我今就放你回去。你可自称是兵败被捕获,后又偷马逃回。并将这里的所有战况以及我军直趋真定的举动也都如实相告。”燕王说道。
说罢,令小校给张保一匹马。张保唯唯诺诺,骑马而去。
“大王直趋真定,本是要趁耿军不备而袭击。为何倒叫他向耿炳文通报?”诸将不解地问燕王。
“诸位有所不知:原来我不知耿军虚实,只好袭其不备,如今既已知他军分南北,可以南北相顾,我难以速破。所以我当让其知我大军压境。因耿炳文老成多疑,又闻雄县、莫州败状,锐气挫损,他必并南岸之兵于北岸,这正可被我一举尽歼。此乃兵法上所谓‘先声后实’之策呀!”燕王说道。
众将称妙。于是燕王引军直达真定城下。
接着,燕王亲领数骑,径往真定东门,擒来两个耿军小卒,经审讯得知,耿军果然南兵北去了。
“张玉、谭渊、马云,你等各引军三千,绕出城池西、南、北三方进攻耿军。朱能引五千兵马策应。不得有误――”燕王大声令道,“其余兵将,随我从东袭击。”
说罢,众将大呼,纷纷杀向真定城。连破耿军数营兵马。
耿炳文正在城中调兵遣将,忽然间见城外人喊马叫,只得仓促应战。燕将张玉挥马扬鞭,率军奋击,两旁杀声震天。老将耿炳文正极力支撑,又遭燕王亲领的万余大军压来。耿军立即大乱,只好惊慌出逃,又加上朱能数千“敢死队”狠命追去。直到滹沱河边,耿军只剩数万。炳文忙重整旗鼓,列队向朱能冲杀。朱能率着英勇军队冒死冲入耿军队中,耿阵受到重创,炳文无心恋战,落慌而走。一时践踏至死的不下数千,弃甲降卒过万。
副将李坚、宁忠,都督顾成,都指挥刘燧皆被擒去。炳文与军师程济夙带着惨兵败将急向真定城内逃去,闭门固守。
此后,燕军连日攻城,三日未能下。只好权且收兵,退还北平去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惊见小子入空门【5】()
建文帝闻知炳文战败。十分气恼,便召齐泰、黄子澄等百官入朝议事。
“惊悉北方战败,朕夜不能安。炳文老将,尚不能挡敌北燕,如之奈何?”建文帝憔虑地问道,“众卿以为谁可破敌?”
“胜败乃兵家常事。”子澄出班安慰道,“臣以为曹国公李景隆身为已故上将李文忠之子,深通谋略,可当讨燕之帅!陛下不如命他代炳文前去破燕。”
“不可!”兵部尚书齐泰忙出来奏道,“景隆虽懂兵法,但如赵括纸上谈兵,怎当讨燕主帅?陛下断不可用曹国公当此重任!”
“然而,众卿以为有何人能当此任?”建文帝目望两边良久,遂道,“既然诸卿均不能另举贤能,朕只好拜景隆为大将军了。”
“虽无能将,亦不能让曹国公挂帅。贻误了大事怎能了得?”监察御史韩郁出班奏道,“倘若国无能将,不如就此罢兵,与燕王讲和!燕王虽有不忠,但终是孝康帝之手足,陛下之叔,设若重修旧好,量他也不会”
“韩爱卿差矣!”建文帝打断监察御史韩郁的话,“近年之情,足可见皇叔不臣之心!”
“陛下英明!为社稷计,我等万万不可侥幸――”众人齐声道。
“李景隆听旨!”建文帝遂向景隆说道,“朕且拜卿为讨燕大将军,并赐天犀玉带。出师之日,朕还将亲为饯行于龙江驿上,朕眸望北国,时时都在听卿佳音。讨燕乃保国大计,望卿万勿负朕之重托!”
建文帝含泪说着。曹国公李景隆伏在阶前激昂听命。
建文元年九月。北平燕王府。燕王与众将议事。
“少主已令曹国公李景隆率军数十万大军星夜赶向真定,并收炳文将卒及诸路兵马计五十万余众,进抵河间诸州。军威大振。”邱福出班向燕王报道。
“形势大好!”燕王喜道。
“五十万余众压境,燕王为何反而窃喜?”邱福等问燕王。
“从前,汉高祖用兵,还只能率十万之众。今景隆一介书生竟用兵五十万。他能有何为?少主此着,是自取败亡之举。”燕王向道衍和尚相对而笑后又向众将说道。
“禀报大王!南将吴高、耿献、杨文举兵已达永平――”突然小校入门报道。
“待本藩亲率大军前往!”燕王立马跃起说道。
“大王怎能亲率大军援永平?倘若景隆趁虚而来,如何是好?”众将齐问燕王。
“景隆本不足畏!他乃色厉而中馁之辈,他见我在,必不敢来。”燕王道,“我出兵援助永平,一可先破吴高,二可诱景隆前来,以便我回马破之。”
众将称妙。
“世子高炽听令――”燕王说道,“今我大军将东往永平,令你留守北平。尔等务必坚守勿战,待为父自率军马平定永平之后即可回兵杀败景隆之兵。军中之事,你可与母妃商议,也应多向军师道衍讨教。”
燕世子高炽得令退出。接着,燕王数十万大军遂浩浩荡荡直向永平奔去。
南军主将吴高正在帐内沉思。
“报――”小校忽然进来报道,“燕兵大军数万杀来了!”
“立即退守山海关――”吴高顿时惊惶失措地叫道。
于是吴高军马仓皇向北逃遁。沿途丢下粮草、辎重,一片狼籍。
燕军随后赶来,沿途斩杀南军无数。
曹国公李景隆知燕王北去,北平空虚,立即挥军到来。
在北平城下,南军营中。曹国公李景隆与众将商议攻城之计。
“燕王已去永平,眼下敌寡而我众。我军当以‘人海战术’为宜!各军应齐头并进,步步为营,慢慢逼近北平城门,以减少伤忘,――”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向诸位部将说道。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