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亚洲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1951年,16岁的倪匡為了追寻乌托邦理想,輟学离家,隻身北上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参与过土地改革和治理淮河的工程,后来又去了内蒙古垦荒。
当兵期间,他渐渐意识到共之党的种种不合理的行為,跟宣传的平等世界完全是两码事,军队内部就有不少特权阶级横行,而且事无大小都要匯报思想、开会检讨,令爱好自由的倪匡越发感到不满和失望,经常跟上级争拗。
1956年末,倪匡身处内蒙古垦荒,在一次风雪中运煤途上,他和另外几名士兵把一条木桥拆下来生火取暖,结果被单位书记指為破坏交通被打成反革命,遭隔离软禁数个月。
另外。他偷偷饲养的狼狗把军中的大队长咬伤,这两罪足以判他监禁10年,於是他听从朋友的意见,连夜骑马往北方走逃亡,原本想到外蒙古避难,却误打误撞到了火车站,於是坐上一列开往南方的火车到达大连,再乘船往上海,但那时没有人敢接待他。他只好继续南逃,歷尽艰辛,多次靠吃老鼠、蚂蚁、棉花充铮吡巳鲈碌穆返酱锕阒荩飞匣狗⒒悠淇萄u印章的技术瞒过关防。才成功逃离大陆,后再经澳门,於1957年7月成功偷渡到香港。
倪匡於1992年移民美国旧金山,他说是因政治忧虑,害怕中收回香港,在阔别了香港14年后,称耐不住当地沉闷生活。又再返回他视為故乡的香港。
倪匡的政治取向和写作思维,跟他年轻时在大陆的经歷有著密切关係。他说:小时候家裡很穷,兄弟姐妹眾多(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姊姊、一个妹妹),没有什麼娱乐。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中国的几本著名小说,他在十二岁前已读过,那时最喜欢的书是《孟子》。升上中学后就爱看翻译小说,倪匡认為人脑和电脑一样。都是要先输入很多材料才会运作,相信童年时从书本的吸收,便成了他日后写作的资源。
倪匡抵港初期在工厂当杂工,晚上在大专院校进修,后来投稿到《真报》和《工商日报》,不但被採用,还获《真报》聘用,先后出任校对、助理编辑、记者和政论专栏作家。
他的第一篇小说是写**的土改故事,叫《活埋》,1957年底发表於《工商日报》。翌年倪匡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笔名是岳川,早期作品包括女黑侠木兰花、浪子高达的故事、神仙手高飞的故事以及六指琴魔等。
1962年他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科幻小说,在《明报》副刊连载,已出版的《卫斯理》系列小说达140多本。
他表示除了歌词与广告词之外,什麼文类都写过。包括小说(武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杂文、专栏、政论、电影剧本。自言写作最喜欢玩花样、变题材,最不喜欢自我重复。他还透露,当年最高峰时稿费加版税一年超过二百万港币。
年过七十,曾经日写过万字的倪匡坦言自己已过了写作的高峰期,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配额已用尽了(配额一词出自作品《算帐》)。
写作令倪匡名成利就,他也因此而一度意气风发,沉迷於酒色财气,1986年信奉基督教后,才逐渐摆脱各种生活恶习。2011年加入香港小説会,成為荣誉会长。
1960年代末,香港武侠影片兴起,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十多年间,倪匡编写的电影剧本超过四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据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时曾一天写下二万字,十二份报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写了四、五百套剧本,其中拍出三百套电影。他称自己当年创作力惊人;三、四天可以写好一套剧本,同时还在写七、八篇连载小说。如1972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精武门》剧本;包括虚构人物主角陈真和剧中经典的场面,亦是倪匡所撰写。
2012年4月,倪匡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倪匡说从不掩饰**的立场,2009年9月,接受香港电台节目《薇微语》第一集专访,谈及**原因,他认為一党专政行不通,权力无限扩张、没有监督力量,必然腐化。
节目中他又认為现在的。。是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的国家,企业都是掌握**手中,他说官僚资本主义是最无情的资本主义,他们不会同情老百姓的。
并说我寧愿是**时代,亦表示先让部分人富起来的本意应该是那些部分富起来的人也要照顾未富的人,而不可以是富起来的人加倍压迫穷人。
被问及有人说国家要先有经济发展才能讲民主;倪匡表示中国不同,他说中国形成了中產阶级后,有钱的阶级却不要求政治民主,反而更加投靠极权,冀望得到更多利益。
2006年9月15日,在一个座谈会上,倪匡还说自己亲身经歷过共党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共党最可怕之处是要控制别人的思想意志,人在共党的制度裡只会变成完全服从的机械,非常恐怖。
1992年移居美国是害怕中收回香港,那时他说过,共党不死光,他不会回来。又言如今食言回来,是因為太太不适应美国的生活,所以他没办法,他说:我晚节不保就是了!儿女情长一定英雄气短。
倪匡的妹妹亦舒是文艺小说作家。倪匡的儿子倪震曾任电台主持人,他与香港女星周慧敏於2008年12月裕Р峤峄椤
倪匡喜爱蒐集贝壳,自称对贝壳的认识已经达到专家的境界,能為各贝壳分门别类。收集期间从1963年至1979年,收集超过六千种贝壳,创组香港贝类协会,当时外国集贝者到香港拜访,以倪匡收藏為第一目标;曾和旅港英国人雷克路德合著《香港的宝贝和芋螺》一书。在十年一觉集贝梦一文自述集贝经歷始末。
倪匡曾在报章专栏透露,他也在1973年香港股灾前买入了香港天线,结果蚀了不少血汗钱。
倪匡亦曾帮助金庸撰写在报刊上连载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部分章节,倪匡不喜欢书中的角色阿紫,故在写作中把她弄瞎,让金庸花了好些时间去令阿紫的双眼復原。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一十章 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
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硤石商会会长,人称硤石鉅子。
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啟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於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满足得寧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儕以不求圆满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復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於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啟超证婚。徐志摩求助於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眾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於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裡佣人眾多,有司机、厨师、男僕,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
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学,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