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奥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真奥义-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性命双修'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慧剑'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刀圭'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饮刀圭'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曰:“咽液服炁为饮刀圭。”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

    '调息凝神'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无根树'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曲江'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三宝'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精炁神'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精'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神'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炁'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