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八万四千法门,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而道非大道,且流说分呈,你心中疑惑,我等尽知。”南和子微笑着看了慧空禅师一眼,不等慧空禅师开口,便说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现一月水,道法自然,一切自道中生。”广通子也说道。
“修行之人,不执着,用真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田由子见慧空禅师似有理会,便开口开释道。
“真人之言,深的佛理。只是,我佛曾说,道即通往涅盘(菩提)之路,为求涅盘果之所依。因此,道乃意谓达成佛教终极目的之修行法则。《大智度论卷八十四》又说,有人天、声闻、圆觉、菩萨等四种道,人、天以十善、布施为道,而求世间之福乐;二乘以三十七道品为道,而求涅盘;菩萨以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为道,而求佛果。此外,惑、业、苦,称为三道;惑为业之通路(通入、能通),业为苦之通路,苦为惑之通路,三者如轮,循环不止(轮转)。再者,所谓三恶道、五道、六道等,即是依善恶业通入天、人、地狱等果,而产生个别之果报(道别)、循环(轮转)。又因为要互相区别,于是菩提被称为道者,乃特称菩提为果道,而称此道为因道。又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所载之十一种道,不知做和解释?我不知道其中有何分别,还请真人开释。”慧空禅师理出头绪,连忙一字一顿,睁眼看着云中八友,缓缓说道。
听闻此言,云中八友突然大笑,唱到:“大道无废,慈有仁义;智慧欲出,华有大伪。六亲补合,尚有孝慈;国家晖烂,尚有忠臣。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圣人保朝,持邦为身;百姓护国,执乡为家。”歌中之意,尽是同一道理,即是大道不在,各道则生;大道之下,万道衍生。
“有物混成,玄道而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释家之道,唯有证菩提,其余岂是大道?吾名圆觉,实乃强曰其名。汝乃释家之人,当知菩提为何物。”晋元子笑着答道。
“谢真人指点。”慧空禅师双手合十,似乎已经悟了一般。
“今日释家如此,实乃天数,当年释迦牟尼尊者圆寂,证那菩提之时,早已知今日释家之事,然尔等却是依旧不明其理,真是可惜可叹啊。”南和子感慨的说道。
“还请真人指点。”慧空禅师也是很惆怅,佛教如今日益没落,少林威名也不复当年,虽说自己应当四大皆空,然而甚为方丈,却又不能不管。
“亦如法无高下之说,大小、显密、禅净、教宗都是佛陀宣化,大家根据各自的根器、因缘和福德修不同的法门。然而,方今释家内部互相诽谤,诽谤其他法门谤法便是诽谤三宝之一,不仅不能往生西方净土,下三恶道如射箭!互为大乘,已无菩提心。故而,‘要使佛法兴,只有僧赞僧’,不仅要僧赞僧,所有四众弟子,居士和出家僧众都要互相赞叹,佛法才有希望!”南和子缓缓的点着头,慢慢的说道。
“多谢真人!”突闻此语,慧空禅师只觉犹如那暮鼓晨钟狮子吼一般,仿佛那菩提果似乎离自己也不远了;心中也像是放下了巨石一般,突然觉得自己变得轻松多了。
如此之后,洪有道和散望生也加入了问道的行列,而把比武之事全都交给这些掌门自己去处理了。与此同时,吴量则盘膝坐在一旁,听着这些人在说道,其中偶的玄妙,也是深感大道玄玄。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云中八友才突然闭口不谈,等了许久,也不见说话,问道的人也明白了,便各自行了一个礼数,飞回自己的座位,但却无心思再看比武,而是在感悟着刚刚获得的大道精义。
见时间也不多,很快就要过去一个上午了,吴量这才问道:“道友。我有疑问,欲请道友开释。”
“真君不必客气。”坐在阿妮塔旁边的李木子含笑答道。
“古之得道者,均能白日飞升,霞举而登仙,为何今日我已是真仙之体,尚不能位列仙班?”吴量决定还是有机会就问一问吧,或许他们就是太上老君所说的人也说不定。
“真君且看我等,与真君有何异?”李木子手挥拂尘,示意吴量观看。
吴量闻言,看了其他七人,见他们都示意让自己观看。便不再客气,识神立刻主掌本尊,通天彻地的能力立即施展开来。顿时,吴量只觉自己犹如遇到了多年未见的伙伴一般,神识散发出一种源自心底的愉悦之情,而后认真一看,不由得震惊不已,只见那云中八友的眼中也是射出了同样的通天彻地之光,隐隐也是充满了愉悦之情。于是,吴量便明白了。
收回识神,吴量说道:“原来诸位道友也是修炼识神之人,这么说来,诸位也是——”
“不错,我们同样也是未曾位列仙班,住世已不知多少岁月,历经人界几度沧桑,几度轮回。”李木子平静的回答。
“可知缘由?”吴量问道。
“真君可知上古有几教?”李木子反问一句。
“阐教,截教,人教。”吴量回答。
“可知三教教主?”李木子又问。
“阐教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人教老子。”吴量答道。
“如今又如何?”李木子再问。
“截教不存,阐教掌天,人教——”吴量说到这里,却是不知该如何说了。
“呵呵,人教如何?人教不存久已!”李木子笑着说道。
“圣人老子已经另立道教,为道教之主。我人教却是不知何处。”成机子感叹的说道。
“此话怎讲?”吴量连忙问道。
第八十五章 生平只说飘渺事 再话当年人教时(二)()
成机子见吴量有此一问,便解释道:“真君难道不知,为何五界被封,仙人退避,道教另立,人教不存之事?”
吴量摇摇头,默认了。
“也罢,岁月无尽,或许真是天意。当年五方神界之战,我们中央世界称之为封神之战,另有诸神黄昏,万神寂灭等说法,原因无他,只是阐教当兴,万神归位,天将一统赋真人。”成机子面色似有疑虑,缓缓说道。
“阐教当兴,与我人教何干?”吴量问道。
“自古以来,三教同出一道,各有所长,然我人教因是人乃六道之中的人道之体,有修行之心,却又受到旁骛影响,故而又有修武者,有体道者,有修法者,另有修外道者,即是如今的科技。于是乎,人教又有分歧,各执一词,修外道者,多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不敬教主。如此一来,神界信仰之力渐失,于是神人愤怒,又见科技有美仑之物,故动了心思。自此,五方神界或以不信神为名,或以外魔入侵为名,发动神界之争,实乃鱼肉人界。然,每次大战,仅限于四方世界,故不伤我人界根本。如诸神一直如此,也本无大事,可在万年前,北方神界与西方神界觊觎中央世界的力量,贸然入侵中央世界,以神力与当时在呃——地球上最强大的两个科技国家进行战争,当时有以科技称雄的便是大西国和摩诃波罗多国,那时他们也是如今天的你们一样,掌握了可以进入虚空的技术,也掌握强大的宇宙力量,战事开始之后,神界就施展了毁灭的法术,而大西国和摩诃波罗多国也不甘示弱,动用了最强大的武器,有点像你们现在使用的原子武器。”广通子接着向说故事一样给吴量尽量描述了万年前的人神之战。
最后凄然说道:“可惜,大西国和摩诃波罗多国科技虽然强大,但是不修本身,依靠外力,终究是落了下乘。强大的力量碰撞之下,神人一点事都没有,而两个以科技称雄的最强科技国家却毁于一旦,永沉海底。”
“之后又如何?”吴量还是不明白这云中八友你一句,我一句说了这么多,到底弄明白自己的问题没有。
“为此,圣人发怒,欲建天庭以束神人,故而,当年封神之战,实是阐截两教三商,共立封神榜。我人教之主老子却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致中和;可截教教主通天教主却最终翻悔,丢了圣人颜面。于是,老子只好助元始天尊破了诛仙阵,而后道祖也亲自前来带走通天教主。自此,截教不存,妖魔当道。封神之后,天庭奉元始符诏,掌管仙界,律令众仙不得留在人界,以免受人教影响,失去仙基。”李木子又接话道。
“我人教教主老子却突然现世,书《道德经》,留三清符箓,后为张道陵所得,另创道教,奉圣人老子为教主,而圣人老子也没有反对,于是,人教自此再无教主。世传孔仲尼曾问道于老子,以为得道矣,然而却另行儒道,虽亦数人教,也有修行之法,然却失了圣人教化天下之心,只限于中土,不像是老子掌教之时,大师兄玄都**师亦远赴四方世界,传下法术,故终归另成儒家,不复当年人教。”南和子紧接着回答,怕吴量不明何谓法术,还看了阿妮塔和苏菲亚一眼。
“所以说,我人教无教主久已——”雷波子嗡嗡说道。
“同为老子传道,为何修道者也可位列仙班?我人教得道者却不能?”吴量听了这么多,大概明白了,就是老子让张道陵另创道教,撇开人教不管了,想来估计是看不惯人类修炼科技这种外道了。
“我等修炼识神,便是人教神通,原属人教得道者,人教得道者自古以来就是常住世间,故而不会归往仙界,而仙界由阐教掌管,呵呵,他们原本就不喜人道。”晋元子解释道。
“得道者和仙人有何区别?”吴量不解,忙问道。
“均为修真者而已。得道者,非仙人也。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