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首辅-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隐情,大家伙的好奇之心都强烈了起来。

    曹邦辅叹口气,对着唐顺之说道:“荆川先生。你就给大家说说怎么回事吧!”

    “唉!”唐顺之重重叹了口气,苦笑道:“曹中丞,你前几天找我说过什么,难道忘了?”

    “我说了什么?”曹邦辅想了想,说道:“我提过要练新军。对了,我还向你讨过一个人,那个人……”

    曹邦辅眉头深锁,喃喃说道:“那个人好像叫唐慎……啊!莫非就是他?”唐顺之没有说话,显然默认了,曹邦辅惊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几步冲过去,伸出大手,把士兵扒拉的人仰马翻。

    “都滚一边去!”

    大人发飙,吓得士兵们屁滚尿流。曹邦辅围着唐慎转了两圈,不由得啧啧称奇!

    “哎呦,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啊!沙洲大捷竟然出自文弱书生之手,偏偏又文采了得,天降儒将,东南之幸啊!”

    沙洲大捷!?

    在场的众人全都吓了一跳,这段时间他们除了应付乡试,谈论最多的就是沙洲的胜利,好多人都亲眼看到。一千多颗倭寇的人头,还有一串串的俘虏,押往京城。

    实打实的胜利,没有一丝一毫的水分。堪称抗倭以来最大的胜利。

    如果不是乡试在即,好些人都想去拜会赢得大战的英雄。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此人竟会出现在面前,还是他们的同科!

    这也太扯淡了吧,百姓们都传说杀倭如猪狗的好汉身高一丈,膀宽三停。红头发蓝脸蛋,和庙里的天王差不多,是上天派来专门降妖捉怪的……

    再看看眼前之人,五官清秀,身形瘦削,怎么看都和传说中相差甚远,强烈的落差给大家的震撼比刚才还要强烈万倍!

    承受着万众瞩目,唐慎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说道:“中丞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你当得,你当得地!”曹邦辅拉着唐慎的手,笑道:“我早就想找你过来商谈军务,偏偏成千上万士子聚集南京,抡才大典马虎不得,才不得不押后。对了,你怎么跑来考乡试了?”

    不光是曹邦辅,在场的学子也都是如此。

    唐顺之从位置上缓缓站起,叹口气,“唉,事到如今,我就实说了。当初我建议王忬王大人编练新军,负责训练的就是唐慎和卢镗。当时唐慎就已经准备参加科考,结果被我说动,一口气练兵好几个月,眼看着新兵练成,他就想着功成身退,那时候还赶得上录遗考试,结果偏偏倭寇来袭,一拖再拖,仗打完了,什么都赶不上了。唐家世代书香,唐慎也年过而立,如果下一科参加考试,就要和儿子一起考,岂不是尴尬吗?此事都怪我,所以我就帮着唐慎补了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让他能如愿。说到底还是私相授受,不是君子所为,有什么责怪,我担着就是了!”

    唐毅听完师父的话,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这番话完美解释了唐慎国子监生的由来,堵死了所有的质疑,人家不是没学问,走后门,而是为了练兵,为了抗倭,耽搁了考试。眼看着人才不能取用,唐顺之从中周旋,为唐慎谋取乡试资格……

    在众人看来,非但不是徇私枉法,投机钻营,而是灵活变通,尤其是唐慎凭着自己的实力中举,甚至堪称士林美谈。

    虽然从逻辑上有些说不通,但是在大明朝就吃这一套,只要道德站住了脚,法律是可以打折的,相反道德破产了,就比如严嵩父子,哪怕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会被戳脊梁。

    毫无疑问,唐顺之人品学识天下公认,唐慎凭着一首激昂慷慨的诗作,让人叹服,再加上他击败不可一世的倭寇,瞬间从钻营小人变成了大英雄,真君子!

    大家都是南直隶人,尤其是松江,苏州这些临近海边的地方,更是饱受倭患,对倭寇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吃肉喝血,才能解心头之

    恨。

    偏偏倭寇又狡诈多端,官兵死伤无数,却无力保护百姓。唐慎横空出世,霎时间成了大家伙眼中的救星。

    能文,能武,举止潇洒,五官清秀,简直是读书人的榜样,当世的周郎!

    这样完美的人,谁敢质疑他,简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唐毅还不知道,迷迷糊糊的老爹竟然在别人的眼中是这么了不起,倒是那位举发的汤勤脸都成了猪肝,嘴唇铁青铁青的,和冻死鬼有的一拼!

    说起来汤勤本是太仓人,家里虽然是裱糊匠,不过他也算聪敏好学,早年的时候,和唐慎一起参加过几次考试,兄长低短,别提多亲切了,汤勤没少得到唐慎的好处。可是后来唐家衰败,唐慎曾经向汤勤借三百文钱,汤勤一口回绝。

    唐慎算是看透了人情冷暖,双方再没有往来。汤勤这家伙也能巴结,不知道怎么地混了一个秀才功名,又多次参加心学集会,俨然以心学门人自居,但是他品行不端,才华又不成,并没有人真正看重他。

    这一次分发关键句式的时候,他就没有得到,好巧不巧,有一个和他不错的心学弟子喝醉了酒,露出了口风,汤勤灌醉了对方,趁机抄录一份。他干了多年裱糊匠,又善于钻营,认识的人还不少,竟然通过亲近严党的士子,把东西送了上去。上面大为高兴,许给了他一个举人名额。

    有一次他在街上恰巧遇到唐慎,发现他从唐顺之的府邸出来,汤勤吃了一惊,心说唐家又咸鱼翻身了?结果看到乡试的榜单,唐慎果然高中第七名,比起自己吊车尾强多了。

    汤勤顿时妒火中烧,说实话唐慎从来没有对他如何,可是汤勤就是嫉妒,凭什么你爹是县丞,我爹就是裱褙,你的妻子是王家之女,我的妻子就是小门小户,凭什么你中了第七名,老子就是九十七!

    说白了,就是羡慕嫉妒恨到了极点,汤勤仔细琢磨过,唐慎才华并不突出,他凭什么高中,又凭什么得到唐顺之的青睐。

    无他,肯定有猫腻。

    汤勤四处询问,发现唐慎的资格存疑,他如获至宝,立刻去求见敖铣,把事情告诉了主考官。

    而敖铣呢,虽然也知道沙洲大捷,可是他一门心思都在乡试,考试期间又被隔绝在贡院,消息不畅。也想不到一个寻常的考生,竟然能和东南的第一大捷联系在一起,他让人一查,果然是唐顺之帮忙的。

    他就想着以唐慎为突破口,进而牵连上唐顺之,乃至背后的徐阶。历来科场舞弊都是士林的大忌,碰上了就是死路一条。

    敖铣盘算得很好,剧本也的确按照他的设想在上演,可是到了一半画风就骤然转变了。唐慎竟然是抗倭的英雄,变成了忠义无双的红脸关公,那他可就是白脸的曹丞相,成了反面典型了。

    还没等敖铣想好怎么应付,庞远代表着上百名士子再度跪倒他的面前。

    “学生们以为唐兄为国忘家,乃是士林典范,能和他同科,是我们的福气,荆川先生为国求贤,有功无过,倘若真要追究唐兄,我等愿意联名作保!”

    “没错,没错!我们都愿意!”大家七嘴八舌头的嚷嚷起来,大有敢动唐慎一个手指头,他们就上去拼命的架势。

    就在这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尖利的笑声。

    “什么事这么热闹,说来咱家也听听。”

    猛一抬头,走进来一位胖胖的红袍太监,此人一脸的和蔼,仿佛庙里的弥勒佛,走进来就笑道:“唐慎在哪,过来接旨!”(。)

    。。。

第147章 皇帝的大礼包() 
敖铣身为京官,自然认识来的胖太监,正因为认识,吓得他直接趴下,这位祖宗怎么来了,这不要命吗?

    来的大太监名叫黄锦,嘉靖还在潜邸的时候,他就伺候着,几十年来老人尽数凋零,黄锦非但屹立不摇,还圣眷日隆,做到了司礼监秉笔的位置,听说有意让他顶替麦福,成为十万太监的首领,论起地位和内阁的大学士仿佛,而圣眷还在其上。

    敖铣连忙小跑着到黄锦面前,一躬到地,谄媚地笑道:“公公,快请上座”

    黄锦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不了,咱家身上担着皇命,可怠慢不得,举人唐慎可在?”

    一听此话,唐慎急忙跑过来,大礼参拜。哪知道黄锦一伸手把他给拉了起来,笑眯眯说道:“一会儿有你跪的呢,让咱家好好看看抗倭的大英雄。”

    唐慎连连说不敢,黄锦含笑打量着他,帅哥在哪里都吃香,唐慎本来就相貌出众,加上经过战火历练,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感觉,温润之中带着强悍,好像一柄装在匣中的宝剑,内敛而不失锋芒。

    黄锦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此人不凡,笑道:“唐慎,大捷报上去,主子连着说了三个好字,你可算是大功臣啊”

    敖铣一听,心里又是忽悠一下,嘉靖向来刻薄寡恩,就算是严阁老也未必得到过如此嘉奖,想到自己刚刚攻讦唐慎,要是追究看起来,就是诬陷功臣,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敖铣恨不得把汤勤揪过来,撕碎嚼烂了。都不解气。

    在场的学子们也是露出强烈的崇拜之情,试问天下士子,谁能在中进士之前就得到天子赏识。唐慎不说前所未有,那也是fèng毛麟角。

    唐慎被重用。能得到好处的还不是他们这些同窗,一想到这里,庞远都有些遗憾,自己抢什么解元啊,还不如给唐慎呢,那样听起来更传奇不是

    倒是唐慎显得诚惶诚恐,慌忙说道:“战场建功,上赖朝廷英明。诸位大人方略得当,还有司礼监和锦衣卫帮忙,下仰赖将士用命,百姓支持,唐某不过尽忠职守,不敢邀功”

    “呵呵,够谦虚的,司礼监也有功劳吗?”

    “那是自然,且不说内廷下属作坊提供了多少军需物资,光是公公远路而来。不辞劳苦,让将士感受到皇恩浩荡,更加用心抗倭。奋勇杀敌,就是首功一件”

    不愧是考中了举人的家伙,唐慎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