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将心思闪动,都在猜测着吴军战马的来源。

    有的认为吴国应该是从海上与契丹人“勾搭”上了,所以才能从契丹人那里得到足够战马。

    有的则认为吴国的战马来源于海外,听说远在西方有一个大食国,那里同样盛产马匹,而且有海路与南方联通,或许吴国战马是从那里获得的。

    当然,也有人说吴国是自己在南方开设牧场养马,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保障战马的供应。

    不管是哪种猜测,众将心中都是一片羡慕之色。

    从海外获得战马,这一点梁国在先天上就处于劣势,毕竟北方人不擅长航海,到了海上只怕都会成为旱鸭子,更别说长期在海上跑。

    而若是通过自己养马,这对梁国来说就更加难以实现了,毕竟中原各地的开发程度极高,各州的空地都被用作农田,除非毁掉大批农田来开设马场,否则这个办法就只能是一个设想。

    此外,现在养马只怕也来不及,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当然,刚才所讨论的这些还是给了牛存节极大的灵感,让他想到了几条需要立即去做得事情。

    第一点自然是上书朝廷建议与吴国议和之事;目前的局势,与吴国议和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二点则是与契丹人加深联络。

    契丹人身处北方,时常南下劫掠,当初刘守光统领幽州的时候,就要时不时的面对契丹人的攻击;如今晋国占领幽州,只怕契丹人的劫掠目标就要变成晋国了。

    到时候两方之间的冲突势不可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牛存节可没有什么“与契丹人勾结有失民族大义”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所谓胡人和汉人的分别看得并不是那么重,否则李克用、李存勖这对沙陀人父子也不会被看做大唐的继承者了。

    与契丹联合对付晋国,这就是牛存节想到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此外,虽然北方人并不善于航海,但偶尔在海上航行也没有问题,或许通过海上途径与契丹人交易马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当梁军众将在商议着军情,为接下来的局势而忧心忡忡,并且时刻担心吴国会趁机北伐之时,杨渥却果断的放弃了立即北伐的打算,甚至连众将提出的趁机北上劫掠的提议都拒绝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杨渥的心态已经变了。

    对他来说,北方与梁国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一个是消灭岭南的割据势力,将南方彻底统一起来;另一个就是继续积蓄力量,为将来的北伐大战做准备。

    而之所以拒绝了众将的提议,主要是因为他现在已经将中原的那些百姓当做了自己的百姓。

    或许在九年前淮南第一次北伐时,那时候淮南虽然消灭了两浙的钱鏐,不过距离统一南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于北伐中原,那更是停留在口号之中,实际上难以实行。

    所以那时候杨渥北伐,在攻取宿州的同时,也下令各部大肆掠夺人口等。

    不过现在的吴国即将一统南方,出兵北伐的时间也就在几年之内,中原的那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吴国的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杨渥争取中原百姓的民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同意各部将士去抢掠?

    果断拒绝了众将的提议后,杨渥没有立即返回金陵,而是下令转道前往徐州。

    徐州之地极为重要,在杨渥的规划里面,这里将是吴国北伐的重要前进基地;到时候北伐军不仅将从这里出兵,而且各种军械物资也会囤积在这里。

    所以在返回金陵之前,他当然要亲自前往徐州,对留守徐州的事情做好安排。

    不久之后,杨渥抵达徐州。

    目前新任命的徐州刺史是以前的歙州刺史陈知新,此人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在军务上也有一定的了解,用他来掌管徐州最为合适。

    至于驻守徐州的军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然是王绾统领的右镇武军;在夺取徐州之后,杨渥就下令将右镇武军的驻地迁移到这里来。

    除了王绾外,驻守徐州的另一个部分就是康怀贞统领的效义军,包括从徐州降军中挑选出来的由蒋殷的侄儿蒋权统领的五千士兵,以及由王俨俦统领的另外五千人。

    整个徐州的驻军多达两万人,以王绾为主,康怀贞为辅,负责保证徐州以及周边的宿州的安全。

    此外还有少量的厢军负责城中的治安等。

    到达徐州后,陈知新等人早已经在城外相迎。

    杨渥命大军在城外扎营,他自己则在侍卫的护卫下入城。

    “徐州果然是一座大城,即便过去南北分裂,使得徐州成为一座边城,但这里的繁盛程度依旧不比江南许多重要城池要差。”看着街道两旁如林的酒肆店铺,杨渥不由得心中感叹。

    这样一座大城,又有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过,将来北伐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将船只开到这里来,并且沿着运河一路北上,直接进入黄河。

    当然,有部分地区的水道因为常年没有疏通,如今早就淤堵了;不过只要经过疏通,将来吴军北伐的物资调运就能方便许多。

    甚至吴国的水军都能沿着运河北上,伴随吴军主力作战,这对吴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杨渥骑在马上,一边想着将来的安排,一边向街道两旁的人群看去。

    那些百姓此时对于杨渥这个新的征服者还有些敬畏和疏远,所以当杨渥目光望过去时,他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杨渥对视。

    就在这时,杨渥却在众人中看到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居然是他?”

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广德() 
杨渥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所以下意识的拉了一下缰绳,将马速放缓,仔细朝那人看去。

    只见那人看上去年约三十岁,身穿一身青色长袍,脸上布满沧桑,下颔处的胡须显然很久没有打理过,显得有些邋遢。

    在他的身旁还有一个年轻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孩子,看上去应该是他的妻子和孩子。

    若不是仔细观察,再加上杨渥当初对此人也算很熟悉,只怕现在也认不出来。

    “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见到他。”杨渥心中感叹。

    他突然拉住缰绳的举动,顿时就把一旁的程勋吓了一跳。

    程勋连忙紧张地向四周扫视,见周围并没有什么异样,这才上前来轻声问道:“大王,怎么了?”

    “唔,没什么,走吧!”杨渥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他微笑冲着那人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

    而那人显然也发现杨渥已经认出了他,不过那人始终面无表情,眼神显得极为平静。

    即便是见到杨渥对他点头,那人也没有丝毫反应。

    杨渥不以为意。

    “大王,那人是谁?”程勋等人也注意到了刚才那人,不过他们都没有认出来,所以有些疑惑的向杨渥询问。

    “一个以前的亲戚,你们不要管他。”杨渥笑了笑,没有多说,直接打马离去。

    其他人却是一头雾水,显然不知道杨渥说的是谁。

    “亲戚?大王还有亲戚在徐州吗?而且看上去大王对他还比较熟悉,对方对大王却有些冷漠,这也太奇怪了吧?”众人想不明白。

    若真是杨渥的亲戚,在见到杨渥之后怎么会表现得这么平静?

    要知道以杨渥现在的身份,只要能拉上关系的亲戚,哪怕隔得再远,只怕早就找上门来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不过杨渥不愿解释,众人也只能满脑子疑问的跟着杨渥继续前进。

    过了一会儿后,一旁的朱思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是他!”

    “他是谁?”众人连忙过来询问。

    “朱广德,曾经的确算的上大王的亲戚。”朱思勍解释道。

    这一次跟在杨渥身边的众人之中,也就是朱思勍跟随的时间最久,所以还记得;其他人,哪怕是程勋也是在朱思勍说出此人名字后才反应过来。

    此外还有不少人即便是朱思勍都已经说出了名字,他们依旧是一头雾水,比如冯道,他就依旧感到疑惑。

    是的,刚才那看上去有些落魄的男子便是当年寿州刺史朱延寿的儿子朱广德,那时候杨渥还要叫他一声表兄。

    此人身为朱延寿的长子,在身份地位上虽然比不上杨渥,但要知道那时候淮南的统治并不稳固,淮南众将虽然公认杨行密为主,但他们更像是联盟的关系,而不是君臣关系。

    再加上朱延寿那时候在淮南军中的位置很高,又独自镇守寿州重镇,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他能继承杨行密的基业。

    即便不说这些,光是朱延寿手中掌握的那数万精兵,就足以让其在淮南横行。

    所以那时候朱广德处处针对杨渥,好几次都让杨渥下不了台,但杨渥对他也无可奈何。

    之后朱广德更是暗中与起兵造反的升州刺史冯弘铎的部将勾结,差点置杨渥于死地;幸好杨渥应对得当,在绝境之中发起反击,反而击败了来袭的敌军,让他立下大功。

    再后来,随着杨渥的地位不断提升,手中权利逐渐增加,朱广德对他的威胁也在逐步减少。

    最后,朱延寿与田頵、安仁义一同起兵造反,但被早有准备的杨行密派李承嗣率领骑兵突袭将其斩杀。

    而朱广德侥幸逃脱,最终不知所终,没想到如今居然在这里见到此人。

    被朱思勍一解释,众人这才明白过来这前后究竟。

    程勋上前对杨渥道:“大王,此人既然是逆贼之后,理应将其斩杀,以除后患!”

    “以除后患?你多虑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罢了,有什么后患?”杨渥失笑道。

    对他来说,当年能不断找他麻烦的朱广德,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罢了,很难入他的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