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6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池的规模还是气度,都远远无法与之前那座气象恢弘的长安城相比。

    当杨渥抵达长安时,先行一步的岐王李茂贞在三千步骑军的护卫下已经提前抵达了,得知杨渥到达的消息后,他亲自与吴军驻守关中的统领柴再用一起出城迎接。

    虽说李茂贞如今已经臣服于吴国,但考虑到他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的爵位、辈分等,杨渥还是给了他极大的尊重。

    所以在与李茂贞会面时,杨渥对他执晚辈之礼,口称叔父,算是给足了面子。

    而李茂贞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吴国相比实在差的太远,所以在杨渥面前也不敢倚老卖老,而是恭恭敬敬的执臣下之礼。

    见李茂贞如此识趣,杨渥自然乐得加以安抚,当即便表示凤翔节度使之位乃是昭宗所册立,如今归属于岐王李茂贞,将来也必然会由其长子李从儼继承,不会收归朝廷管辖。

    他又不是傻子,对于李茂贞这种主动臣服的藩镇,能用一个承诺就将其安抚住,自然比动刀兵来得轻松。

    如今天下依旧不臣服吴国的势力还很多,当然应该先对付那些势力再说。

    至于将来,若真是天下一统了,想要对付剩下的这些藩镇,难道还找不到借口不成?

    更何况李从儼心向吴国,即便让其接位,只要将来操作得当,还是有机会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将其彻底收复的。

    接下来不久,朔方节度使韩洙和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等人也都先后抵达,亲自觐见杨渥。

    这几个节度使论起威望地位来,显然远不能与岐王李茂贞相比,而且他们也没有多大野心,只求保住自己现有的地盘就行,对于中原王朝,则向来采取事大的原则。

    当初后梁势大,他们便臣服后梁;等吴国灭掉后梁,他们便立即遣使臣服吴国。

    对于这些藩镇,杨渥目前同样没有太多精力去对付他们,所以只要他们乖乖臣服,他也对他们做出了承诺,许诺他们将来可以将节度使之位传诸子孙。

    得到这样的承诺后,不管心里面信还是不信,这些节帅们总算放心不少,一个个都表示愿意为吴国朝廷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等。

    李仁福更是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愿意出兵助朝廷大军攻打晋国,为吴王分忧。

    这样的提议,若是一般人肯定会欣然答应,但杨渥对李仁福却是极为警惕。

    毕竟后世人都知道,定难节度使最后将会发展壮大,成为后来让宋朝头痛不已的西夏国。

    如今李仁福虽然臣服自己,又主动提出来愿意派兵相助,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想趁机扩大地盘呢?到时候若是他在战场上立了功劳,若是不赏或者赏赐不足的话,又难免让人诟病;而若是多加赏赐的话,又会让李仁福坐大。

    所以杨渥思考之后,只说对他的忠心表示赞赏,自己会慎重考虑他的提议,却没有当即答应下来。

    接着,杨渥亲自前往高祖、太宗的陵前进行祭拜,王后、太子、宗室百官,以及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也都随同前往。

    在祭拜之时,杨渥自然少不得要追述一番昔日高祖、太宗开国的功德,还有后来大唐的盛世以及唐末的衰亡,对朱温弑君篡位一事进行了一番痛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表明自己父子两代人如何受昭宗重托,励志复兴,数十年来夙兴夜寐,终于剿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仇。

    等到祭祀大典结束后,朝中百官与李茂贞、李仁福、韩洙等人,再一次恭请杨渥登基称帝,以顺应天下民心。

    这一次百官造出来的声势比上一次更大。

    上一次劝进时,虽然上书的官员很多,但真正有资格面见杨渥的却不多;而这一次因为祭典的缘故,汇聚起来的官员更多,而且还有岐王李茂贞等威望卓著的藩镇参与进来,声势自然远超上次。

    数百名官员将领齐聚在杨渥的行宫外面,请求杨渥登基称帝;场面浩大,以至于宫中侍卫们一个个如临大敌,还以为百官这是要逼宫了。

    面对百官所请,杨渥声言,自己征战四方,所为的都不过是复兴大唐;如今伪梁已灭,正应该寻得李唐宗室来继承大统,以真正实现大唐复兴,所以再次拒绝了百官所请。

    若是加上上一次的拒绝,那杨渥就已经两次拒绝了。

    按照惯例,像这种登基称帝的大事都要经过三请,所以对于现在的情形百官都心中有数,开始筹备着第三次劝进。

    与此同时,在祭陵之后,李茂贞、李仁福等人都没有急着返回,他们知道杨渥登基在即,自然不好在此时离开。

    而杨渥也没有立即返回洛阳,而是在长安下达诏令,将要率领大军讨伐盘踞在河中府的前伪梁冀王朱友谦,并且令兵部、户部等开始为大战准备粮草辎重。

    朱友谦原本与梁国闹翻后,主动投靠晋国,不过他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与晋国并非完全一心。

    去年柴再用统领吴军进攻河中府,最终却被晋军援军击败;这一次杨渥声称要为去年兵败报仇,消息传开,朱友谦当即便慌了神。

    此时晋军在平阴大败的消息早就传遍天下,连晋王本人率领的大军都不是吴王的对手,如今吴王准备亲自率领近二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朱友谦哪里还敢抵抗?

    所以在吴军还未出发之前,他就派人送来了降表,并将自己的长子、次子都送来作为人质,又将晋国派驻在河中府的几个小官砍了脑袋送过来,以示与晋国彻底决裂之意。

    杨渥原本就没有出兵进攻河中府的打算,现在他正忙着称帝,哪有功夫亲自领兵出征?之所以这么宣称,也不过是为了营造声势,吓唬吓唬朱友谦罢了;毕竟十五万大军调动到关中来,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回去吧?

    如今朱友谦果然乖乖上表请降,杨渥自然见好就收,同意了朱友谦的请降,并决意率军返回洛阳。

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称帝() 
等杨渥率领大军再次返回洛阳时,时间已经是三月底了。

    在这几个月里,北方晋国的局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经过去年年底的大败后,如今晋王的威望大受挫折,面对吴国时明显处于下风,而地方各势力也有出现动荡的迹象。

    所以在回到邺城后,晋王李存勖立即便对各地守将做出调整。

    首先就是任命李存审为卢龙节度使,驻守幽州以防备契丹人。

    近些年契丹人几乎年年都会入寇,甚至一年之内入寇多次,给晋国北方造成极大威胁。

    之前晋军攻占幽州后,卢龙节度使一职位都是由李存勖亲自兼任,后来又有周德威等老将负责镇守,尚且无忧。

    等周德威也战死后,幽州的局势便显得极为险峻了,一年的粮食收成还不够支用半年,再加上契丹人的年年入寇,尤其是这一次晋军大败之后,幽州的安宁与否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李存勖决定启用老将李存审,以其为卢龙节度使。

    除了李存审外,在其他地方晋国同样做出调整。

    比如石敬瑭在成功剿灭潞州李继韬后,因军功被李存勖授予安义军节度留后一职,负责镇守潞州。

    而赵在礼则被留在博州镇守,李存勖的另外一位亲信朱守殷负责镇守澶州。

    此外,其他地区也有一些调整,比如西北方向,在李仁福公开倒向吴国后,为了防备定难军可能的入侵,以及加强对契丹人的防御,晋王李存勖特意将麟州府谷县单独提升为府州,并且任命世代居住于府谷的折家子弟折从远为府州刺史。

    与此同时,麟州新秦地方豪强杨信,也得到了晋王的重用,被任命为麟州刺史。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北折家军和杨家将的起源。

    当然,相比于对地方防务方面的调整,发生在晋国的另一件大事则更加轰动。

    在去年年底晋军大败之后,如何提振晋军的士气就成了晋王李存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许多官员都纷纷上书,请李存勖登基称帝,并大力赏赐将士,定能一举消除兵败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此建议,李存勖心中很是迟疑,毕竟大军刚刚打了败仗,正应该低调一些才对,你却让他在这种时候登基称帝,怎么都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就在这时候,南方吴国有消息传来说,吴王杨渥正在为登基称帝大造声势,甚至还闹出了“李氏当亡,杨氏当兴”的谶语。

    这一下,李存勖顿时怒了。

    “想我李家自祖辈起,三代人皆为大唐忠臣,有保扶社稷之功,又得天子厚恩,赐以国姓;那杨渥竖子,祖上不过是挑粪耕田之辈,如今尚且敢窥视至尊之位,孤岂能连此人都不如?”于是下定决心准备称帝。

    二月初,当杨渥率领百官前往祭拜昭宗陵墓时,晋王李存勖在邺城下令设置百官,以豆卢革和卢程二人为行台左右丞相,任命卢质为礼部尚书,其他张居翰等人也都有升赏。

    接着,李存勖又命刚刚任命的礼部尚书卢质立即着手,准备登基称帝的一应典仪,并在邺城外修筑祭天之坛。

    李存勖毕竟是沙陀人,虽然入中原已久,基本上已被汉化了,但他骨子里还是崇尚直来直去的那一套,对中原繁杂的礼节不怎么重视。

    所以当杨渥又是祥瑞,又是祭拜唐高宗等人陵墓,又搞出百官劝进等事情时,李存勖却没那么多花样,而是准备直接登基称帝,最多就是在称帝前准备祭天而已。

    ……

    四月初,当杨渥一行返回洛阳之时,晋王在为称帝做准备的消息也在这时候传来,朝中百官顿时便坐不住了,开始准备第三次劝进。

    这一次,相比于在长安的第二次劝进,声势又更进一步。

    除了朝中百官和李茂贞、李仁福等地方藩镇全部到齐外,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国也派了使者前来,甚至连远在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