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的蒙古人在指令下,到规定的地方安顿下来,他们奉命盘腿坐着,马匹全部被牵走,兵器也被丢在出城后的道路上。
很快,四周的草地上坐满了人群,一个个成方块的区域全部坐上了投降的人们。
出城的道路上则是长满了杂草一样,长枪、长刀、挑刀、腰刀、大量的兵器和弓箭一起堆积在地上。
从一堆堆的零星堆放,到最后堆成了一座巨大的铁制小山。
不知道是谁带头哭出声来。可能是几个鞑子老人,他们多半是年过花甲的老牧民,突破过长城防线,攻克过大明城池,俘虏过大明军民。
那时候他们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天底下最为能征善战的民族。
在他们的铁骑和良弓之下,汉人如牛羊一般的温顺和易于驯服。
大明的皇帝,天底下最大帝国的统治者,在他们的铁骑围攻下,只能躲在北京城里瑟瑟发抖。
可现在,他们却如同当年的汉人一样,如牛羊一般成群结队的出来,放弃了供自己驱策骑乘的战马,放弃了蒙古人视为生命的弓箭。
丢弃了手中至宝的兵器,任它们堆积在道旁,而他们则是只能赤手空拳,如羊群一般的任凭这些大明军人处置。
王夫之站在秦浩明身边,不觉感慨道:“虽然无数次想着叫鞑子付出代价,当哀声四起时,还是不忍啊。”
这时李想骑马到坡下,然后下马步行上坡。
众人沉默地看着这个杀气外露的军汉,简单的袍服,只有肩膀和胸前的铁器显示着他的身份。
到了秦浩明面前,李想态度恭谨的行了一个军礼,说道:“昨晚有人拿着赵千户的令牌,说是有重要军务离开。”
第五百六十七节 入城()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李想话音刚落,一众文武嗡声一片。
内外勾结,而且还是临战时期,这种事情定南军尚属首次。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秦督甚为重视的鳌拜,可以从团团大军的包围中无声无息跑掉,原来是有内应。
五六万的大军扎营安寨,单是军帐就绵亘数里,加上指定的空域,往往达到数十里之广。
一到夜晚,营帐间不能任意走动,每支军队的防守范围皆不相同。
这是因为,这么多人不同的队伍,没有相应的通信手段,在夜晚中,谁也不认识谁。
相互友军的出行,靠的就是军令令牌。
李想的夜不收负责外围警戒,赵大友的骑兵负责内部巡哨。
夜晚执行任务的基本都是骑兵队伍,瓦房店、金州和旅顺口三个城市间,正是日夜不停的骑兵担负起三地的联络和任务传达。
“启禀秦督,末将御下不严,识人不明,甘领军法。”
在众人的目光尚为转向骑兵千户赵大友之际,他已经脱下钢盔,面色惨然的跪倒在土丘上请罪。
事情很简单,赵大友不傻,昨晚只有刘锦峰从他这里讨得令牌,说军中有将士在金州见到他失散多年的兄长。
此乃人之常情,刘锦峰又是他的心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即使是在战前,他还是徇私了,让他快去快回。
不意今天突然出现这种事情,不论此事是否刘锦峰所为,他都必须先出来认罪。
“革除赵大友骑兵千户之职,交由内情司审问。其职由胡汉东暂代,配合内情司肃清队伍中叛徒。”
大敌当前,秦浩明也只能是冷着脸快刀斩乱麻,震慑其他将领。
虽然他心里知道赵大友根正苗红,如今也是总督府的既得利益者,其家里人全部在福州,小舅子余佑汉更是深得自己信任,断无和鞑虏勾结的可能。
可军法无情,诚如他所言,御下不严,识人不明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否则,难以服众!
程度带着脸上灰败的赵大友离去,此时一个传令兵过来禀报,“秦督,城中的鞑子已经肃清,张将军着属下前来,请大人入城。”
秦浩明点点头,故作高兴大手一挥,意欲把起先因为赵大友和刘锦峰的事情,稍稍有些低落的士气补回来,兴致勃勃的说道:
“李想留在城外,约束将士遵守军纪,不得擅杀和打骂侮辱俘虏。
诸位和本督一起进城,见证这历史的时刻。”
李想立刻应诺抱拳转身离去。李想下坡之后,开始带着夜不收在四周警备。
俘虏们都停住了哭泣,不安的看着这些杀神。
夜不收全副武装,身披重甲,手持刀马或长枪,他们的眼神冰冷,身上杀气十分明显。
俘虏们开始明显的不安起来,还好,想象中的冲入俘虏群中大开杀戒的情形始终没有出现。
直到张云和火铳手在城门口列阵,先期已经进入城中腹地的将士,开始搜查前行。
然后是秦浩明等人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骑上战马,开始缓缓进入瓦房店。
城门洞开,大街上空空荡荡,只有一些破烂丢在地上。
此时朝阳初升,天空一片碧蓝,从城门往里头眺望,仿佛有一条笔直的玉带直通天际。
所有人屏息静气看着秦浩明,在他策马到城门时,人们都显得有些紧张。
但秦浩明没有丝毫犹豫和停滞,眼前的事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但此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没有时间激动和高兴,这一次没有欢呼,军官们板着脸督促着士兵们跟着进城。
“哐,哐,哐……”人迹稀少的大街上,全副武装的战兵率众先行。
他们手持盾牌,按着腰刀,沉重的铁甲加上护胫,皮靴,每个都如同铁人一般。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大道上,脚步声哐哐直响,地面似乎都被这些铁人踩的颤抖起来。
然后是大量的长枪兵和铳手,他们脚步轻捷,出沙沙的声响,身上的扎甲或锁甲则出哗哗的震动声。
这些轻兵迅速进入各个街道和狭窄的小巷,不少人爬上屋顶或是抢占高出,俯视全城,一旦有警讯可以立刻用火铳打击敌人。
接着便是秦浩明所在的中军,大量的骑兵簇拥着他们进入城中。
进入瓦房店中心后,跨下是笔直宽阔的大道,两侧是宏伟浩大的佛寺,这是蒙古鞑子礼佛的地方。
眼前是大片的殿宇宫室,金碧辉煌。
虽然形制和规模不及内地的亲藩王府,但对于鞑子而言,这座太吉府已经极尽奢华,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修筑的起来。
“请秦督入殿。”
张云按剑前来,英俊的脸上充满了昂扬之气。
今天这个日子对个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身为阵前的总指挥,亲自指挥大军入城,并且抢先一步肃清台吉府。
之后,又即将作为前锋,前往六盘山阻挡鞑虏联军,想来未来的史书上,必定会有他浓重的一笔。
“不,张将军召集所有没有任务的将士集合,今天是我们定南军正式成军,授予军旗的历史时刻。”
此刻,秦浩明看着王府四周红漆涮成的柱子,感受到历史的变幻如潮水般涌上自己的心头。
虽然踏上辽东半岛,一举夺得旅顺口和金州,现在又拿下瓦房店,但秦浩明知道,考验他们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一直以来,他又是取巧,又是以强胜弱,始终没有和鞑虏进行一场堂堂正正血战,这难以让鞑虏痛到胆战心惊。
甚至,鞑虏心里肯定不服气。
那么,就在辽东半岛上掀起一番血雨腥风,让鞑虏听到汉人最强烈的声音。敲打他们的丧钟,从此刻开始。
在此之前,他要做的就是凝聚军魂。
总督府的兵员很杂,有宣大边关的天雄军,也有新近招募的江浙兵,还有福州当地遴选的卫所兵。
应该说,在他足量钱财的保障下,总督府的近两万将士训练很艰苦,精神面貌非常不错,很有强军风采。
但秦浩明知道,这远远不够,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军魂。
第五百六十八节 军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一支军队要成为强军铁军,必须有他们的魂魄,必须要有铁一般的意志,方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因此,这也是秦浩明原来没有为定南军授旗的原因。
可是今天,他认为正合适,也恰逢其实。
大战在即,还有什么比成军授旗更能鼓舞士气?
那代表着一种认可,代表他们是有组织的人,代表他们是一个利益组织,可以瓜分胜利的果实。
很快,大队的士兵涌入了王府。
由于教粗疏,王府并不曾如大明宫室那样取了好听的名字,但形制上和大明的建筑几乎没有区别。
围墙外是大型的广场,里面是三楹五间的大门,内里又是一样规模的大门。
再内里就是一道九龙壁,再往里就是规模较高,宏制很大的正殿,门开五楹七间的宏伟正殿。
从建筑风格来说是标准的大明式的建筑,卷棚顶的偏殿,重檐攒尖的小阁,重檐歇山的正殿,殿顶都是上覆黄瓦,与大明宫室的式样完全相同。
秦浩明走出宫室外,将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肃立着。官场上则是几千着甲将士如标枪耸立,鸦雀无声。
前面,是大小将官和侍从室等官,阎应元手里捧着早就做好的军旗。
四周的人都将眼光望向秦浩明,众人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同以往的东西,一种浓烈兴奋的情绪弥漫着。
“国难当头,鞑虏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青石雕刻而成的甬道上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四周寂寂无声,秦浩明走到将士跟前,怒吼出这十六个字。
“有此雄心,裂土封侯,可矣。”黄宗羲目观鼻,心里终于有了一丝明悟和决断。
“军出于民,民心所向之兵才无敌于天下!”
秦浩明站在高台上,望着下面阵容整齐的队伍,心中无限豪情涌上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