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之冒险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饕餮之冒险王-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有些许少量趋于,是苔原气候,长着苔藓。

    而所谓的半永久冻土,意思就是,终年积雪,但是有植被生长,而它的地下水,是没有结晶的。

    当然了,这不是一个学术界概念,而是一个形容,意思就是说,这里常年看不到地面,都是被雪覆盖的。

    “进入这里之后,在想要找到河道或者溪流就不太可能了,不过我们可能会看到冰湖。”

    水是容热性很强的液体,就算是这个区域,一旦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湖泊,就不会永久封冻。

    地表温度降到零下三摄氏度之前,冰湖的表面都不见得会封冻。

    因为零度的时候,是冰水混合物,零度气温下,冰湖是不会封冻的,而气温降得快,水却不会冻那么快。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过冰化起来却是很快的,所以我国的黄河流域才会有春汛,一个少雨的季节,就是因为上游冰封的水化开,汹涌到下游,才形成了春汛。

    由于距离不远的区域内气温急降,所以这一区域的风非常大。

    方宏已经准备宿营休息了,但是风实在太大了,方宏需要找一个庇护所。

    “枪哥,你准备找个什么地方啊?”

    “我准备找一个南北向避风的地方,积雪比较厚的,挖开雪在中间扎帐篷。”

    挖开雪是为了让帐篷处于雪层的保护之中,不至于热量流失。

    找了个高处,方宏四下查看,最终也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地方,只能在山坡下的一侧,刚好有一颗倒在地上的树后面宿营。

    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树,刚好能挡住两个方向的风,不过不见得能挡的多严密。

    “这个地方还不错,不远处有一个冰湖,晚上要靠鱼解决伙食问题了,不过得费一番功夫。

    方宏将雪层挖开,将近五十厘米深,在其中宿营,然后将开门的一侧扩宽了两米,挖开直到裸露的地面,找到了一些树杈,插在雪里,形成了一个柴塔。

    “这个东西最多能坚持到晚上两三点的时候,那之后就特别冷了,我需要食物来保持身体的热量。”

    点燃火堆后,方宏拿出了一根树枝,剥下了一些桦树皮,缠绕在另一根树枝上,走到冰湖上,扫开了积雪,在冰面用两跟树枝搭起来,上面放着点燃的树枝以及用桦树皮做的火把。

    “希望这个火把能够把冰面化开,那样的话晚饭就有着落了,要不然,就没得吃。”

    将火放好后,方宏回到了宿营地,坐在帐篷面前,点燃了一根烟。

    “枪哥,听说广电要开始禁止影像作品中出现吸烟镜头了。”

    “暂时还和我没关系,纪录片里面不剪就行了。”

    烤起火来后,方宏将冲锋衣拖了下来,只穿着抓绒内衬,冲锋衣的材料被火烤了后容易变形。

    “这些火把都竖在雪上,如果晚上火燃烧到了接近积雪的一边,将雪化开,火把就会熄灭,不过睡觉之前我尽量将燃烧着的火把堆起来,在外围竖新的木柴。”

    聊着天,似乎时间过得很快,方宏从包里拿出了鱼钩鱼线,绑在一节树枝上,拿出了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的是早上剥下来的蟹肉。

    到了滨湖上,火把已经有要熄灭的架势了,下层垫着的两个树枝被水完全沁透了,而水已经漫了上来,方宏拿起火把,用树枝搓了搓冰面,最后一点薄冰直接碎裂了。

    “火光可以吸引湖鱼的注意力,希望能钓到鱼。”

    钓鱼和叉鱼不同,钓鱼讲究耐心和运气,叉鱼就是靠眼疾手快,方宏一般不喜欢这种不受控的方式来捕食。

    不过运气不错,钓到了一条小鱼,估摸不足一斤重,不过对付晚餐已经足够了。

    满地积雪,没有石头架起锅,只能烤鱼了。

    烤着鱼,夜色已经非常暗了。

    由于面前有光亮,就显得远处特别黑暗,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这一堆火光,整个世界都在黑暗笼罩之下。

    天边,一屡粉红色的光渐渐飘了过来。

    那是北极光,因为水友强烈要求直播等北极光,所以方宏才一直和水友瞎掰掰,就是为了等北极光。

    北极光变幻莫测,斑斓艳丽,形状飘忽不定,绚丽无比,在整个自然界中,能和北极光比拟的光烟美景,恐怕只有深海水母和粉红蠕虫大量聚集时如同银河那般的场景。

    “我们的先祖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发明了打火花,在宋代就出现了烟花,而这自然界中的美景,比有规律的烟花更美妙。”

    北极光变幻莫测,有时候仅仅闪烁了一下就会消失,有时候却可以在天空中弥漫几个小时,有时候只有一丝,有时候是一带,有时候是一张网,有时候盖住了整个天空。

    这一次的运气不错,虽然不是那种盛大的盖住了整个天空的北极光,却也是很大一块,如同放大的星云一般。

    白色的光如柳絮,如流云,如白驹。

    橘色的光如烛火,如夕阳,如花田。

    红色的光如血丝,如旗帜,如绸布。

    蓝色的光如幽火,如海浪,如墨水。

    天空好似一张画布,无形的大手挥毫泼墨,一副不具有象形意义的绝美画卷铺陈开来。

    清透的天空,让千百里外的光芒熠熠生辉。

    神秘的地磁,让太阳风电解大气粒子,生成了这千百年来的人类都愿意追寻的美景。

    谁说不是呢,有人看到这画面,难道不应该想到天衣飘飘的九天玄女吗?

    秘蛇舞动,长麾簌簌,是仙女还是神将,在天空中影影绰绰?

    “枪哥!”

    “啥?”方宏看着天空:“别打扰我看极光。”

    “枪哥!”

    “啥?啥啥啥?啥事情?”

    “糊了,鱼糊了!”

    一缕烟气,势要直上青天,与极光共舞。

    方宏低头:“我的鱼还没熟呢,怎么会糊,那不是烟。”

    “那是啥?”

    天空中,一股白色的烟尘混入了极光,随着太阳风,随着极光,舞动着。

第四十八章 你是不是虎() 
那屡白色的烟融入了极光之中,随着极光舞动,也变得特殊起来,似乎在模仿极光的轨迹。

    方宏看着天上那屡白烟,拿起衣服走出了帐篷,朝着山丘进发。

    “没想到还有这种运气。”

    “枪哥,这是什么啊?”

    方宏到了山顶,等待着,果不其然,一道橘红发白的光火从非常非常远的地方升起,然后当空炸裂,一缕白烟出现,混入了极光之中。

    “这是来自于阿拉斯加的导弹。”

    “导弹?”

    “美国敢对俄国动手?”

    方宏笑了:“你们想什么呢,这是气象导弹,目的就是送烟尘上天,研究太阳风的运行轨迹,这应该是全球所有的气象研究中,少有的用导弹进行测试的一个项目了。”

    这个项目就是让烟尘进入极光中,太阳风就会带着烟尘运动,因为极光是多变的,所以通过极光变幻是看不出太阳风的运动轨迹的,老美通过这样的方式观察极光,也观察太阳风,进而研究太阳粒子和地磁。

    虽然看上去好近,但实际上这是在将近一千公里之外升起的导弹,到达了大概三万米的亚太空,所以才能看得见。

    “乡亲们按得女士们,极光也看了,还看到了导弹,差不多该洗洗睡了。”

    “枪哥,夜生活才刚开始,你居然就要睡觉了。”

    “滚犊子,你们夜生活多精彩,我吹冷风么,赶紧下去吃鱼了,一会儿真的糊了。”

    吃了鱼,方宏躺下睡觉了。

    果不其然,晚上三点钟,篝火熄灭了,方宏只有依靠自己的体温让睡袋温暖起来。

    实际上,保暖,依靠的并不是厚重的衣服,而是依靠的空气,也就是说,一层一层被分割的空气层,实际上就是保暖层,这就是为什么棉被需要松软,不需要像地毯那么厚实的原因,有雪阻挡,帐篷里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分界,而帐篷里面和睡袋里面又是一层分割,所以保暖效果很不错。

    如果大家自己在雪地中迷失,实在没办法保暖,就挖开雪层,然后用树枝搭在上面,用树叶堆积,最上面再盖上雪,然后钻进这种庇护所里,就可以保暖,当然了,不会有科技带来的保暖那么好。

    如果迷失在了雪地,短时间还出不来,可以尝试搭建一个类似于因纽特人冰屋的屋子。

    雪的特性让它是有掏空的可能的,加上树枝撑在力道,做成冰屋。

    害怕雪塌下来,可以先用雪在树枝上盖一层,然后烧开化开一些雪水,淋在上面,让它结冰,然后再盖一层雪,再淋水,这样的话,不会像浇筑冰屋那样耗时,但是也会有很强的固定性。

    冰,不管怎么样也比雪坚固,特别是雪不管怎么压实,都会有缝隙。

    这一夜睡得还算踏实,第二天清晨,直播一开启,水友就看到方宏在哈气,一股股白烟从嘴里冒出来:“哈!”算是打哈欠吧。

    “枪哥,你这是没睡醒啊。”

    “一般来说,睡足够了,更容易打哈欠,而不是瞌睡来了打哈欠。”

    “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厚重的积雪,走一步都费劲,方宏还要背上一个大包,甚至于帐篷和防滑垫都收不进包里,只能放在包的一侧和下面。

    方宏踏着步子,一步一步的朝着前方前进。

    “枪哥,这一次的目的地到底是什么地方啊?”

    “先往北,再往南,绕过这一区域,往东南走。”

    也有机智的水友,拿出了地图对照:“那就是海参崴咯?”

    绕过外X安岭,到了东南边,不就是海参崴么。

    实际上方宏不是要去海参崴,而是去一个小城。

    “我在西伯利亚,我一步一步走的是,这安静的林子,哪怕是寒冷的林子。

    持一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