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景,晚饭是在阳台上吃的,恰好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江面上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很美,蟹很美味,就是时间紧了些,他都来不及咂摸那几只大钳子,就快到了上课的时间。
他把那些蟹脚推给黄静萍,“你慢慢吃,我得赶紧走。”
这个世上,得到了就要付出,这真是一个颠补不破的真理,借着市长的关系,他们在市里打开了一个缺口,那市长一而再再而三坚持的事,他们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周末的中午,冯一平扮作小跟班,跟着公司的一群人第一次来到市铝制品厂。
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厂子,处在还算中心的地带,主体建筑是五六十年代常见的那种灰色的房子,窗框上都上着绿漆,不过斑驳的厉害。
接待他们的是厂里硕果仅存的一个副厂长,周新宇拒绝了在办公室坐坐的提议,带着抽调来的几个会计,从前往后,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看,每一台设备,都细细的按照铭牌上的信息记下来。
垮塌了的三车间,依然还是那个样子,当然,里面的所有设备全部搬的干干净净,周围拉着几根绳子,不让人靠近,天知道这剩下来的一截会不会塌呢。
看过了厂里,又去家属区看了一下,有些触目惊心,冯一平有些看不下去,和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那个家属区一样,副厂长一冒头,就有不少老人围上来,“厂长,我们的报销什么时候能批?”
有的带着孩子的媳妇直接拦住他,“厂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工资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副厂长很不好意思的说,“让你们看笑话了,已经小半年没发工资。”
转了一圈下来,冯一平也是感概颇多,除了一个城里人的身份,铝制品厂的这些工人们,其实并不比农村的活的舒坦,真是农村有农村的苦楚,城里有城里的难处。
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住在城里,这些样样都要花钱买,不少人家还上有老下有小的,几个月没发工资,那些底子薄的家庭,还真的很难熬。
当然,这里面也有观念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只要能放下身段来,找个事做养家糊口并不难,可是只要厂子还没彻底倒掉,大多数人依然抱着坐等的心态。
“几位贵客去楼上坐坐吧。”副厂长热情的邀请他们,冯一平看了看楼前停着的三辆车,一辆帕杰罗,一辆富康,一辆桑塔纳,微微摇了摇头,周新宇说,“不用,我们先回去抓紧时间研究。”
周新宇开冯一平的车,李嘉和师姐坐在后排,冯一平问了她们一句,“设备怎么样?”
李嘉的师姐,注册会计师李琳还是冷冷的,“具体的金额要回去才能确定,不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设备,年龄都比我们大,保养的也一般,估计总额不会太高。”
周新宇看了冯一平一眼,“一平,我个人觉得,有这个机会,能和市里面搞好关系也不错,铝制品厂转型生产货架也还算对路。”
李嘉也说,“就是,能有个抱大腿的机会还不把握住。”
后面的面包车里,郑乐志疑惑的问开车的高志毅,“那个小伙子是谁?”
高志毅一笑,“你不是总问老板是谁吗?”
“他就是老板?”郑乐志满脸的不相信。(。。)
第四十八章 是同一个吗()
冯一平考虑的也是这件事,方市长伸出橄榄枝,接也可以,不接也能找到借口。
接过橄榄枝,兼并铝制品厂,也不是不行。就看市里能提供什么条件,至于原厂长刘胖子联系的温州那一方,摆明是趁火打劫,而且资金还不足,竞争不过冯一平。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这也意味着冯一平和方市长搭上了关系,那镇里的厂子就更有保障一些。
不过兼并铝制品厂,其它的都好说,最麻烦的是这些工人,最讽刺的是,铝制品厂现在最有价值的,恐怕也是这些工人。
所以,最好的方案是,他再新建一座工厂,然后在这些人招聘工人,把那些有技术的,态度端正的一网打尽,然而,那样一来,铝制品厂就是彻底的没了希望。
说心里话,冯一平还真有办个厂做货架的打算,货架不仅各种店里面要用,所有的仓库也少不了这玩意,市场还是挺大,不过他计划的是以后,而且最好是在省城,主要原因就是要尽量离原材料生产地近。
生产货架的原材料是钢材,都死重死重的。马路上,货车司机是最大胆,最不要命的,你站马路边看看,装其它货的货车,都可以装的高高的,只有那些装钢材或者钢筋的车,里面要么是浅浅的一层,要么是不多的几捆,其实那已经超载了。
这个厂要是办在镇里,光运输费用至少就得高出一成去,办在市里也能接受,不过他不能接受的是,方市长这几乎是类似硬压或者说是命令的方式。
客观的说,还没占多大便宜呢。工具厂的那个单子,满打满算,到最后也赚不了十万块,现在就想他们帮着解决这么大一难题,有点像喝了她一杯大叶子茶,却要回报上一车飞天茅台一样。
要是方市长到时帮着把市里最大的国企。市汽配厂的工作做通,也让他们上系统,那冯一平该回报什么?把市里所有的这些亏损企业全部打包收到篮子里吗?
可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官员合作,但双方要对等,各取所需,不然还不如不沾这一块,让他一直委曲求全的去迎合,抱歉,他没有重生的时候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更何况是现在。
“让郑乐志直接跟方市长说,按计划,我们现在不考虑货架厂的事,但是,如果市里确实需要,我们也可以让计划提前,现在就考虑货架厂。
关于货架厂,也有两套方案。兼并铝制品厂,或者是新建一家工厂。同时,不管哪种方案,我们都会全额出资,不用市里帮着融资。”
这番话主要表达三个意思,首先,货架厂的事。已经在计划中,不是你方市长提一句,我们就跟着上这个项目,不然你到时提个冷柜厂的项目,我们是不是也要上?只不过。为了你方市长,我们可以让这个计划提前。
第二层意思,我们会考虑在市里建厂,但兼并不是唯一的选项,最主要的出发点还是从公司的利益考虑,而不是你方市长的政绩。
第三,我们不打算占市里的便宜,市里更不要指望着占我们的便宜。
“那好,我等下就告诉郑乐志。”周新宇很高兴,处理这样的事最伤脑细胞,眼下这个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
“有结果了?”方市长见到郑乐志回来吃饭,就问了一句,前两天侄子可是躲着她,今天他回来吃饭,他们公司肯定是商量出了一个结果。
按理说,她这个一市之长,不会这样去找一个公司帮忙,可是,这一块恰恰是她的短板,主要是因为她升迁的太快,之前又一直是在教育系统,手里的工商业方面的资源,真是有限的可怜。
市铝制品厂这个盖子也是她揭开的,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得罪了主管工业的曹副市长,那边面对现在的乱摊子,怕是乐得看笑话,她当然也拉不下去脸去求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郑乐志几乎是一字不差的转述了冯一平的话,郑博赡听了就说,“呵呵,这话有水平,既给了你这个大市长面子,又不卑不亢,软中有硬,我看啊,他们主要是担心你以后又会随便给他们出什么难题。”
方市长当然能听出这几个意思,当然也有点不高兴,不过,也就是这样而已,她这样的官员,最拿手的就是各种利益的交换,只是让他们给工具厂上了一个系统,就要让他们帮着背这么大一个包袱,她也清楚,这个真有点不对等。
“那行,叫你们公司尽快商量一个方案出来,我到时安排市经贸局和轻工局来和你们对口洽谈。”
“好的,”郑乐志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
“怎么了?难道是你们公司对你不满意?”方市长问他,如果是因为这事对郑乐志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她不满意。
“不是,”郑乐志看了叔叔阿姨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憋不住,“叔,姨,你们相信吗?我们这几个公司的老板,可能还只是一个学生。”
“恩,现在大学生创业也挺多。”郑博赡给老婆盛了一碗汤。
“不是大学生,应该是个高中生,听说还是在一中读书。”
“哦,”方市长也有了兴趣,他看了老公一眼,又觉得不现实,“真的?”
“真的,原来一直没商量个结果出来,今天去工厂的时候,他也跟着去了,虽然出面的还是我们周总,但拿主意的都是他,办公室主任跟我说的时候,我也不信。”
“这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郑博赡不由得感概了一句。
“呵呵,这说明,还是一中教育的好。”一中,是方市长仕途的起源地和福地,所以听到一中的学生这么优秀,她也与有荣焉。
“对了,他叫什么名字?”方市长用公筷给侄子夹了一筷子菜。
“冯一平。”
“冯一平?”闻言方市长的手停在半空,会是那次签约仪式上那个不顾校长的眼色,很有主见的冯一平,也是女儿上次提起过的那个冯一平吗?
一琢磨这几件事,还真是如出一辙,都是既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同时又兼顾了各方利益,看来,应该就是那个冯一平。
方市长努力回想了一下,却只记得大概是个眉清目秀,高高瘦瘦,笑起来有些腼腆的男孩子,“那你给我们说说你这个小老板。”(。。)
第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
冯一平定下了调子,方市长那边的反馈也很积极,接下来的事,又落到周新宇头上,由他牵头,高志毅协助,从几个公司里挑人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