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意好,咱们就送盐!”怕有人再杀出来反对,李世民连忙拟旨。
魏征抬了下眼皮,到底没吱声。
今日热闹的地方,可不止朝堂一处。
杜如晦特别后悔留董家人在家里做客。不说那日在房府惹出的乱子,回来后这家人就开始整日宴客,借住在别人家里连身为客人的自觉都没。董逸群还想借着连襟的关系,把他拉入即将开始的学术大战中。他是天子近臣,自然知道李世民的决定,他是疯了才会帮董家!
都说娶妻娶贤,摊上楚氏女,倒八辈子霉。自家媳妇天天在家闹,让他帮亲不帮理。要说亲,他还欠王珏一条命呢,肯定比倒霉小姨子和便宜连襟亲。
这不,杜如晦下朝后连家都不愿意回,直接跟房玄龄走了。
他不回去就对了,他家又在开宴。
那日从房府回来后,董逸群第一时间就给本家送了信。董逸群来自董家旁支,要不他也不会去色。诱董楚氏,以图靠其关系走杜如晦的路子出仕。
董家家主收到信后鼻子都气歪了,先骂董仲舒色老头,留下那么多婢生后代,各个都不是省心的主。又骂董逸群下贱,靠卖脸往上爬,还爬出这么大的祸事。
事已至此,再骂也无用,他只得派大儿子董逸林到长安见机行事。他则是安排人去四处散布小道消息,什么圣上要罢儒家学说,你们读的书今后都无用了之类的流言。
这些事情,李世民的探子都如实上报。李世民这人变脸比变天还快,他原本还有些同情董家,得知他们鼓动学子来长安请愿后,又怨王珏手段不够狠辣。还罢黜儒家,董家人果然把儒家学说当成自家所有了,难怪王寡妇骂他们小人。
董逸群今日主要宴请刚赶到长安的董逸林,和遍翻族谱也没办法躲过老牌家族算计的部分新兴世家之人。他们大多是东汉末年才发展起来的家族,想伪造个先祖都找不到合适选择。
杜楚氏这个傻叉,一路帮妹妹、妹婿撑场子,让很多人都误会了杜如晦的立场。众人皆未注意到,有个小身影一直偷偷听着他们的谈话。
另有一处地方,比开宴的杜家还热闹,那就是一直闭关的孔家。
孔家虽然闭关,但外面的消息还是有门客来定期上报。由于王珏率先说服李世民,百家出世已成定局。现在孔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跟董家同一战线,带领儒生逼圣上改变主意;要么找出或伪造典籍,彻底踩死董家,跟李世民和王珏抢功,分得一部分百家各派的感激。
现在这种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以孔家的地位,必然不能坐山观虎斗。如果什么都不做,董家赢了,儒生会当孔家是缩头乌龟。若王珏赢了,孔家又没出力,孔家对百家各派来说就是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
按孔颖达的想法,选择第一种,即便赢了,得到的也只是暂时性的胜利。李世民爱记仇,王珏花样太多,下任帝王也在她手里,不如识时务靠向强势的一方。
既然有了决定,一定要尽量找出典籍,伪造只是下下策。连日来,孔家大宅已经被掘地三尺,就连看起来可能藏东西的墙也凿过了。这么一番折腾,他们愣是什么都没找到,很多人都觉得王珏的猜测有误。
孔颖达依然没放弃,他让孔家族人和学徒们把所有带字的东西拿出来重查。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在第三天夜里,孔颖达忽然夜半起身,披散着头发,赤脚于雪地上奔跑。他一气跑到小祠堂,对着祖先牌位伏地恸哭。
孔颖达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孔家众人。连日来压力太大,家族危机正在眼前,大家以为老头支撑不住跑来跟先祖哭诉。
孔德伦欲上前搀扶孔颖达,谁知老头怎么都不肯起身,他边哭边念着一首诗,“迹籍台观旧,典礼紊还修。郁岛藏深竹,崖罅仙棺出。”
孔氏族人和门徒们反复念叨着这首诗,接连有人如孔颖达般伏地恸哭。
孔德伦抽泣着问孔颖达,“阿爹,此诗写在哪?是哪位先祖所留?”
孔颖达擦干眼泪,挺直腰板,一字一顿地说道:“此诗写在族谱上,为第11世孙孔延年所留。”
孔德压抑着暴怒的情绪,低吼道:“刘家猪欺人太甚,董氏小人必遭天谴。吾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拿其骨头炖汤喂狗。”(汉武帝,乳名彘,大名刘彻,字通。彘是野猪的意思。)
“我等誓要为先人讨回公道!”
“我等誓要为先人讨回公道!”
“我等誓要为先人讨回公道!”
接连数日,孔家大宅内反复传出怒吼声与悲凄的号哭声。谁也不知道孔宅内发生什么事情,连李世民派去探望的人都没能入内。只有每日去孔家收夜香的小农传出过一句话,孔氏全族披麻戴孝,似乎有人逝去。
由房府而出,长安而始的这场学术之争,已经以席卷之势蔓延开来。在这场争斗中,孔家的立场极为重要。无论是看热闹的,还是蓄势待发的,都等待着孔家的回应。
202|号外号外()
昨晚注定是个不眠夜,那些返回长安报信的人,到达后已过宵禁时间。李总的人还好说,直接拿牌子光明正大入城,那些没有特权的可惨了。
运气好的跟着蹭门,趁守卫打开城门的时候嗖嗖往里跑,吓得守城小兵以为进来什么恐怖分子,嗷嗷跟后面追。还有人用道具翻墙,正好调开一部分守卫好行动。
总的来说,要进门就是一个关卡。还得想办法甩掉后面的追兵,不能将士兵带进主家宅子。好不容易安全抵达目的地,又要忍受主家的起床气。
比如说李总,他正在跟长孙皇后聊着坊间八卦,庆幸孔颖达和程咬金的事情让百姓们遗忘李家的出丑。交流完感情,正想做点儿童不宜的事情,小内侍颠颠来了,恨不恨人?
报信人见他的第一句话,“圣上,王县公出事了!”
李世民黑着脸看眼前人,王寡妇进城后去了孔颖达和赵德言家中,回去后估计也到了要休息的时辰,能有什么事情?她那武力谁能打得过?如果只是随园或南山村民的事情,看朕怎么收拾你。
报信的人吓得直抖,赶紧将事情快速有条理的说出,就怕圣上待会儿再怪他‘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快说’,看看,多有挨喷的经验。
李世民听后,第一时间让人去赵德言府上询问情况。以名侦探民哥的推断,去孔颖达府上应该无事,事情只可能与赵德言有关或者回到南山后发生。这个时候,他爱琢磨的小毛病又犯了。
什么事情能让王寡妇那样的人乱了分寸?这是包括李世民在内,得到消息人的主要猜测题目。
最害怕的一点,就是南山上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人盗走了。由于初入山顶的阵法阻拦,又有周齐那样的高手待在山上,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得逞的一定是个大能者(猪悟能)。如果真的是这样,被偷走的东西能是什么?
在南山的供应下,全大唐的城墙都用水泥加固完毕,难道是什么外族偷盗水泥配方?或者,突厥战时的武器配方?甚至于什么他不知道的重要物品,对了,还有药!!!
李世民觉得,无论今日发生的是何事,他都该再多派些暗卫守在南山,这种等待的感觉实在太不舒服了。没等他陷入更可怕的幻想,内侍回来了,“赵鸿胪说,他与王县公只是下棋,对方离开时还很正常。”
这么说来,问题还是出自南山?李总现在很犹豫,报信的人说,已经有南山弟子追出去了,他现在应该等待其他暗卫再送信进来。然而,他又忍不住想派人跟过去,万一是丢了不得了的东西,王寡妇应付不来呢。但是,咱监视南山大家都知道,如果贸然派人就等于在明面上戳破这个事情,他的颜面会不好看。
就在李世民行动像热锅上的蚂蚁,嘴巴像讨人厌的苍蝇一样嗡嗡嗡,弄得一旁内侍心惊胆战的时候,等待中的另一个报信者终于来了。此时,已近天明,李总一夜没睡。
“王县公回南山了,她跟弟子们面色都不是很好,另外李靖将军送她的白马不见了。”瞧瞧,这才是探子,观察多么入微。
又是一道推理题,人回来马没了。名侦探民哥似想到什么,锐利地看向探子,“可能看出是否打斗过?”他以为马让人给宰了,出现一个比王寡妇还厉害的高手……
“并无,只是百家派师徒情绪不高,似发生什么令他们难过的事情。”
虽然不想在这个时候刷存在感,小内侍还是不得不上前,“圣上,早朝时间到了。”
好嘛,先上朝再说,不行就让儿子去打探。
不出所料,除了他自己,朝堂上大部分人都顶着黑眼圈萎靡着来的。呵,监视王寡妇的人真不少,虽能理解,李总心里还是不大高兴。王珏好东西太多,谁知道这些人都打什么算盘呢。
昨晚的意外情况并不影响某些事情继续进行,小内侍说完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大家都想着南山的事情,再加上今日真的没什么事儿,就想赶紧意思一下好去探听情况。谁知道,虞世南竟那么没眼色,主要也是他未曾监视王珏。
“微臣要弹劾卢国公当街行凶。”
哦,为昨天早朝后的事情。咱们能理解虞世南这个不知情者,所以也只能怪程咬金这个下手无轻重的了。为了能更快离开,场面竟形成一边倒的局势。
长孙无忌:“卢国公竟对孔祭酒这样的长者下手,求圣上责罚。”刚把闺女嫁南山,可不能出事,老狐狸也着急打探情况。
李绩:“微臣虽是武将,也对卢国公这样的行为不齿。”理由同上。
李承乾:“卢国公该上门道歉,并适当赔偿,具体怎样只要孔师不生气就成。”早晨得知南山情况,他恨不得飞过去。这些人没事儿就打架,自己解决去吧。
虞世南很满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