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这才想起来,水田的挡水板还没拿开呢,忙拉着四郎跑了出去。司徒嫣也没换衣服,先包了些肉菜包子,煮了一锅姜汤水,这才把李大郎和李二郎的换洗衣服装上,连着炉子、柴火、吃食一起收进戒指里,家里一共就二件蓑衣,所以找了个草席一披,趁着三郎和四郎没在屋,就顶着雨冲出了门。
反正东西都在戒指里也不会淋湿,她自己湿点也不怕。村里都是土路,下了雨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也跑不起来,等到了田边,窝棚里这会儿一个人都没有。
司徒嫣先将炉子生上,将姜汤水温着,包子放在篮子里挂在一边,将干净的衣裳放在床板上,见李大郎和李二郎还没回来,不免有些着急,正要去找找,就见二人从雨里冲了进来。
“小五,这么大的雨,你咋来了?摔着没?看你这衣裳全湿了,回头再着凉!”李大郎见小妹全身都湿透了,头发上还滴着水,心疼得眼眶都红了,一叠声的问个不停。
“大哥,俺没事,你和二哥不也是湿透了。是不是田地里出啥事儿了?”
“俺和老二身体好着呢,田里没事,就是那排水渠堵了,俺看着水都要没过田埂了,就带着老二去给通通。”李大郎一边说,一边拉着司徒嫣往炉子边靠。
“没事就好,大哥和二哥快擦擦,把湿衣裳脱了,干衣裳在床上。俺煮了姜汤水,都喝上一碗。”司徒嫣背过身,好让二人换衣裳,她自己则一边盛姜汤水,一边叮嘱。
李大郎和李二郎这才看到床上的干净衣裳,心里一下子就暖了起来,小妹冒这么大的雨,就是为了给他们送干净衣裳,是即心疼又高兴,把衣裳换好,司徒嫣把盛着姜汤的碗递给二人,这才接了湿衣服拿木棍支了起来,晾在一边。还没等她说话,就听见三郎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
“大哥,小五来了没有?”
“小三啊,快进来,小五在这儿呢!”
三郎冲进窝棚,有些生气的拉着司徒嫣上下瞧,见人没事这才放心,“小五,你咋不听话,不是不让你来,你还乱跑?”
“三哥,没事,俺好着呢。大哥,那篮子里有包子,要是到了晚上雨还不停,你们就别赶回去了,下了雨路不好走,俺的包子拿的多,够吃两顿的,这姜汤水要多喝两碗,要是有啥不舒服的就去喊俺,可别硬撑着,俺就和三哥先回去了。”
李大郎和李二郎一一应着,司徒嫣又看了眼窝棚,确定不会有事,这才和三郎两人赶回了家。
先去了净房把湿衣裳都换了,喝了两大碗姜汤水,这才觉得身子没那么冷。
“小五,俺啥都听你的,可你却不听俺的。”三郎还有些生气,其实更多的是心疼。他也知道小妹是为哥哥们着想,可他一想到小妹淋得浑身湿透的样子,还是心里难受。
“三哥,俺是不放心大哥他们,以后不会了,三哥别气了。”司徒嫣恶寒的又装了一回嫩,没办法,不撒娇这李三郎也不知要气到什么时候。
果然这招最好使,李三郎气马上就顺了,揉了揉司徒嫣还有些湿的头发。四郎见三哥和小妹一起回来,就已经安心了,这会儿正捧着汤碗喝着姜汤水。
雨下了一个多时辰,才见小些,司徒嫣的担心却没有放下,如果一直下大雨,可能很快就停了,如果转成中雨或小雨,怕是还要再多下几个时辰,趁着三郎没注意,穿上湿衣服,又去水田里看了看,见水位控制的很好,旱地的水也都排了出去,猪、鸡窝、牲口棚里都没进水。确定一切都很妥当,这才安心回了屋子,换回干衣裳。
天阴着又下雨,没到酉时天就黑得跟入了夜一样,还刮起了北风,司徒嫣和三郎、四郎坐在堂屋炕上正在替李大郎二人担心。就听见院门响了起来,三郎起身去开门,司徒嫣和四郎也下了炕,站在堂屋门口。
“丫头啊,这雨下的大,家里没漏吧?”说话的正是村正,李家村从没下过这么大的雨,从刚下雨那会儿,他就田间地头儿挨家挨户的转了一圈,这会儿才转到司徒嫣家。也是不放心,这村里的地要是遭了灾,没了收成,他这个村正也不好当。
“旺福叔啊,快进来,俺家里没事儿,好着呢。”
“俺这身上全是水,就不进去了。”村正虽然穿着蓑衣,可架不住这雨太大,早就淋透了。哪好意思往人家屋里进。
“这过门哪能光在门口站着,要不旺福叔进灶房里暖暖,俺煮了姜汤水,喝上一大碗,去去寒。”司徒嫣也不等村正反对,拉着人就进了灶房。
先劝着村正把蓑衣解了,找了个马扎坐着歇歇,这才给村正盛了一碗热姜汤。
村正喝着姜汤,这才感觉好些,“嗨,俺这打从头午就出门了,走了这么多家,也就在丫头这儿,能喝口热呼的。”
“瞧叔说的,怕是村里人家大人都下地了,一屋的娃儿,哪懂得支应。”
“你就不是娃了?”
“俺是小大人,俺可管着一大家子吃喝呢。”
司徒嫣的话,逗得村正和三郎、四郎笑成一片。见村正喝过姜汤,司徒嫣把温着的包子拿了两个,“旺福叔,都这会儿了午饭还没吃吧?先吃点垫垫,也不是啥好东西,叔别嫌弃。”
“哎哟,你这丫头,想的就是周到。俺可真饿了,就不和你客套了。”村正是真的饿了,顶着风冒着雨空着肚子转了好几个时辰了,连口吃的都没有。几口就将包子吃了个精光。
司徒嫣还要再拿,村正哪好意思,忙推说还有事儿,将蓑衣一穿,又钻进了雨里,临出院门时还叮嘱司徒嫣,“丫头,大郎那边你不用担心,俺这就去看看,你可别往外跑。”
“有叔照应帮趁着,俺有啥不放心的,让叔受累。”
“行了,和叔你还客气啥?”将人送出门。有村正去帮着去看一眼李大郎二人,后院又有三郎和四郎照应着,司徒嫣这才安心的回了屋歇着。
村正到李大郎的窝棚时,正看到李大郎和李二郎喝着姜汤水,吃着包子,见二人穿着干衣裳,还点着炉子喝着热汤,心里着实有些羡慕,“这一定都是丫头弄的,有这丫头在,李家这几个小子有福啊!”叮嘱二人看好田地,别着了凉,这才回了家。
福婶儿见当家的回来,忙把温着的饭菜端上桌,拿了干净的衣裳给村正换上,“行了,他娘也别忙了,俺在丫头那儿垫了一口,这会儿还不饿。”
“老大,村里的地咱样了?”老村正挂心一个下晌了,连午饭都没咋吃。
“李大牛、李五、李阿牛的地平日里看着都是肥地,可地势低,这会全让水给泡了。还有几户人家,没来得及排水,这会儿才想着排,能泡成啥样,还得等天儿晴了再看。”
“这些人也老大不小了,还不如大郎几个孩子会种地,整个村子,就大郎的那片地儿,排水排的最好。”
“大郎会不会种地的,俺不知道,不过有那丫头在,俺还真不担心。”
“是啊,俺去看时,大郎和二郎正守着炉子,喝着热姜汤,吃着包子,在那窝棚里跟过日子似的,看着都舒服。俺挨家挨户的转了几个时辰,连口水都没喝上,还是到了丫头家,给了俺一碗热姜汤,还吃了两个肉菜包子。连俺都羡慕四个臭小子的福气了。”
“是啊,当初要是不顾及那么多,把丫头养在俺们家就好喽。”老村正和村正一个心思,都有些后悔当初因怕村里人说闲话,而没能留下司徒嫣。
“行了,后悔有啥用,赶紧把肚子填饱,还得赶车去县里接小羊儿他们下学。”村正这才想起,儿子和侄子还在县学里呢,也不吃饭了,忙穿了蓑衣赶着车顶着雨往县城去。
109章,端午节粽叶飘香,艾草雄黄做蚊香()
这场雨一直下到子时才停,司徒嫣将水田的挡水板插了回去,又堵上土,查看了一下水位,又给鱼喂了食。三郎和四郎把扒开的田埂又填了回去。
司徒嫣见后院不需要她帮忙,举着火把去了官田,李大郎和李二郎这会儿也举着火把在地里忙着,司徒嫣先去窝棚里看了看,床地都是干的,这才放心。想帮着把田埂堵上,李大郎说啥也不肯,司徒嫣也不坚持,把煮姜汤的锅端了回去,做了锅面疙瘩汤,给三郎和四郎留出来,放在灶头上温着,又赶回官田给李大郎二人送了一锅。
二人吃的热呼,也不觉得累,又下地忙去了。一直忙到天大亮,二人才回家,司徒嫣烧水给四人洗漱,又吃了早饭,这才让四人都去西次间补觉。忙了一天一夜,再不好好歇歇,就算精神撑的住,身体也撑不住了。她自己也回了东次间睡觉,虽然没有下地干活,可她也一夜没合眼。
司徒嫣家五人睡得正香,李家村却炸开了锅,村民全聚到了村正家,吵嚷个不停,“他村正叔,俺们家一百亩地,可连五十亩都没保住,秋收的时候,这拿啥交赋税?您给俺想想辙,俺这一家子可连个活儿路都没有了。”说话的是李五,忙了一天一夜,还是有五十亩地没保住,他现在连哭都没了力气。
李大牛和李二柱、李三柱蹲在一边,他们家比李五家还惨,连三十亩地都没保住。李阿牛的也好不到哪儿去,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五十亩,其他的几家,最多的也才保住了八十亩。这一损失就是几十亩,以前少个几亩还可以用银子抵,可这几十亩就是把他们一家老小都卖了,也抵不起啊。
“大家伙都别急,俺今儿个就去县城,这事儿得让县令知道,好上报给朝廷,要是能减赋,这日子还能过的下去,要是不能,大家还是早准备银钱吧!”村正也没有办法,这天灾不是**,没得赔,只能看朝廷的意思。
“今年这一两银子抵一石粮,俺们哪来的二三十两银子,要是有那个闲钱,还用得着饿着肚子过日子吗。”
“就是啊,他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