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讲明。
县内万户今年服役者不下千人,除需戍边的之外,都可去挖沟建渠。而且司徒嫣想好了,这些人虽是服役,可除了每日三餐外,每人每天如比要求多挖渠十米。就可以多领一斤黑面,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只要肯吃苦,至少这些人的家里可以安心熬过这个冬季。
而那些交不上税,以劳力抵的也是如此。这样就不会有人怠工,也许在明年开春以前,就可以引易水进行灌溉。
“嫣儿,此法是好,既然你与子恒也商量过。等皇上的旨意下来,为兄即刻去办!”
“兄长,皇上的旨意何时能到还是个未知之数,我看不如先从县内开始挖起,要塞之外的就先不动,这即不违背圣意,又可加快进程!”
“可是万一皇上不应允,那岂不是做白工。而且你自己的那几间铺面才开张,又怎能支付得起这么多人的粮食?”
“这就要兄长帮忙了!”司徒嫣一脸的从容,司徒谨担心的这些事。她也有想过的,“兄长下令,县内各村每百亩田地挖蓄水井四处,储存冬雪。而每户开荒百亩,种苜蓿草或是马料豆,让村民们放心,这些草料种出之后,都由我的铺面收购,我保证将它们都变成银子,兄长只管放心就是!”司徒嫣打算把收上来的粮草全都运去军屯解端木玄之急。
“嫣儿。这可关系着一县人的生死,不是几两银子,几个铜板的小事,你可有十足把握!”
“兄长可信我?”
“为兄自是信你!”
“那就好。请兄长放心,我从不做没把握之事,以上所有决定,都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
“也罢,那我即刻就去安排!”司徒谨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可也知小妹的性子。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陷自己于危境之中。与其坐困愁城,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当天入夜时分,一家人在县衙内喝酒吃饭,“小五,俺今儿才听兄长说起,你那主意好是好,可终归还是有风险的,有什么事就让俺去办,你不要出面!”
“三哥,所有的事我不过是动动嘴而已,办事的是兄长、玄哥和三哥,这你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司徒嫣说的一脸轻松,可这三个男人都很了解她,司徒嫣表面上越是看着轻松,就说明此事越是棘手。所以三人才担心司徒嫣会在情急之下,自己站出来。
“嫣儿,军屯那边有我和三弟,县衙里有仲贤,你只管做你的生意,做喜欢的事,万不可亲身涉险!”
“我这是有多不让你们放心啊,一个二个的都是这般嘴脸,好,我知道了,我就留在家里坐吃等死,这样你们总该放心了吧!”司徒嫣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倒让三人都闭了嘴。看的公孙语和赤雨捂着嘴偷笑。
连着刮了两天的西北风,今儿一早突然转成了南风,端木玄命人倒油点火,火借风势烟雾缭绕,瞬间将要塞之外全笼罩在内。
突厥占据幽州后以范阳城为边城要塞,隔着易水与吴国对峙。烟火借着风势直扑易水河,甚至惊动了范阳城内的突厥守军,“快禀告阿其木大人,吴国北平守军放火,如今易水河南已经一片火海,我驻守兵将已退守至河北!”
“什么,吴国是要对我突厥兴兵?快给帕克大人送信!烧狼烟示警!”这阿其木年纪尚轻,才上位不过一年,却遇到此事,心里哪能不惊。
“且慢,阿其木大人,请听老奴一言!”此人看上去年纪已过半百,虽自称奴才,可却为对这阿其木大人行礼。可见此人也是个身份高贵的奴才或是其族中长辈身边得力之人。
“请讲!”阿其木对此人甚为信任,屏退左右等着此人为其出谋划策。
“吴国守城之将是国公府世子端木玄,此人及善用兵,府中铁血卫更是名动吴国。可今天此举,与其行事大相径庭,而且吴国守军一没集结,二没屯积粮草,看上去根本不向是要对我们出兵,只是老奴一时还未看透,他此举意欲何为?”此人对吴国之事了若指掌,难怪会成为心腹之人。
“对,对,是我心急了,我这就命人去打探!”阿其木派手下去河对面打探,而端木玄在放火之后,一没开城门派兵,二没加强守备,就好像这是一场天火一样,根本与他无关。他越是如此,突厥这边越是不敢大意,可他未屯兵就是意不在开战,双方一时间倒是没有打起来,
“阿其木大人,这是老奴写的请旨奏折,您送与帕克大人,再经哈克木大人送给可汗。吴军恣意挑衅,倒给了我们借口,此前阿其木大人担心今冬粮草不济,正好以此为借口向吴国讨要一些,这坏事也就成了好事,阿其木大人此举,也可算得上是立了功!”
“好好,我上任一年,虽未打仗可却也能建功,阿德贝格也会为我高兴的!”(阿德贝格:为父亲阿塔与长官伯克合起来的一个词汇,相当于吴国的总兵)这人正是总兵的公子,也难怪会有个相当于客卿幕僚的奴才跟在他的身边。
只是两人早已落进了司徒嫣的圈套之内却尤未可知。
司徒谨派府衙主簿、录事、衙役等人下村去收赋税,顺便将新政令传达至各村庄。
村民们一个个乐得像是过了年一样,往年服役都是个苦差,如今却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抢着要进城服役。而留在村中的除了不会走路的幼子,行动不便的老人,全都去开垦荒地,忙着在入冬下头场雪之前收上些草料,好换些银子过年。
司徒谨没想到新政令如此受百姓拥护,甚至连那些大户人家也都支持。每日里处理着县衙事务,虽忙碌些可身子却一日好过一日。
而司徒嫣除了提出此惠民之策,还向商家按铺面大小征收营业税,这会儿没有发票,就按户征收,虽然数量必不大,也没引起商户的不满,而多征收上来的这些,全用在给服役人员加餐上了。在别的县服役,一天两餐,还是些稀的可以照人的糊糊,难得吃上顿干粮。可在北平县服役,不仅一早就能吃上黑面饼子就糊糊,甚至中午还多加了一餐。这些当然不能动用县衙库银,不然这邀功之嫌,就能把司徒谨这身官衣给扒了。
忙了近半月有余,这日晴好,司徒谨带着县衙的差役,换上私服去巡视沟渠进度。人还未等近前就听到有人高喊,“县令大人到!”司徒谨忙下马步行,监守的差役一声高呼,服役之人全都放下手中工具,跪在了地上。(。)
第354章,司徒青天颁政令,百姓村民好过冬()
“大家都起来吧!”司徒谨有些生气,他只是想来看看,不想有所惊动,这才连官服都没穿,可却还是让这些奉迎拍马的给坏了初衷。可他却没想到,他虽是不喜,这些服役之人却乐得脸上都开了花。
有个大汉,看上去年近四十,一脸的泥汗,低着头给司徒谨连磕了三个响头,“县令大人,青天大老爷啊,俺是个粗人,不会说啥的,俺回去后给您供牌位,给您老烧香,您可是俺们一家的大恩人啊!”这汉子家里上有不良于行的父母,下有几个儿子同住,甚至连孙子都有一群。往年别说是吃饱,就是喝水都喝不饱。可如今他带着几个儿子在役上,不仅每天吃的饱,几天下来几人还攒了不少的粮食,今儿自家媳妇带着儿媳过来,都给捎带了回去。往年就是过年都没有这么高兴过。
如今上役只要能吃苦,不但吃的好,还能给家里赚银钱,而且县太爷仁慈,讲好了腊月初就放他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才用再来服役。这好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可都是托了县令大人的福。这些人虽粗可谁真心为他们好,谁是贪官他们心里明白着呢。
“对,大个儿说的对,俺也给青天大老爷磕头上香!”这有人站了出来,这些得了实惠的老百姓也都跟着站了出来。
“婆娘们带着家里人开荒种草料的,俺们在这里加把子劲干,如今冬日不仅有了存粮,等下雪前收了草料就能进城换银子,这个年总算有了盼头!这可都是托了青天大老爷的福啊!”司徒谨眼眶泛红,其实他什么都没为这些人做,他们得的这些都是拿体力换来的,可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却把他比作青天,比成了神。他又怎能不感动。
“好了,地上凉着呢。大家都快起来吧,你们只管好好干,等翻了年,本官会在各村办村学。请秀才公到各村去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这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司徒谨这话就如一声炸雷,惊得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半天没有人出声。
这主意是司徒嫣想的,她从来都相信,人要想不受穷。就要读书识字,集众家之所长。这些人虽不可能真的学出个什么成绩,可至少不会让人蒙了骗了。而那些只知道每日里啃着书本过日子的穷秀才,也能赚些银子,贴补贴补些家用什么的。不然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了。
等这些服役之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时,司徒谨人已经走远了,服役的人对着天又给司徒谨磕了几个响头这才起身。而更有甚者,甚至哭趴在了地上,他们等了这些年。盼了这些年,老天爷总算是开眼,给了他们一个清官。
司徒谨回到县衙内院,眼睛仍有些微红,公孙语以为司徒谨是受了什么妥屈,不免跟着着急,问了才知,原来只是感动的眼眶泛泪而已。
“谨郎,之前就听你说过,嫣儿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我原还以为这只是你爱妹心切而已。如今才知嫣儿当之无愧的在世女诸葛!连我都对她佩服的很!可我看嫣儿,不喜功,不争名。就算是她自己出的主意,可却从不往外声张,也不知她心里都在想些什么,真是难懂的很!”
“嫣儿以前就曾说过,她一生只求亲人万安,做事无愧于心!名利于她皆如粪土!”司徒谨对这个妹妹早就佩服的到了心里。可也为小妹这般却生于女儿之身而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