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看到快四点,李家明拿着小竹梢起身,去把正在玩的金妹、满妹、小妹全叫回来,到厨房里盛了三碗板栗炖鸡让她们三个吃,看得二姐、三姐直咽口水,也看得大婶直发愣。三个小的眉开眼笑地吃完,大姐又给她们加,一直吃到她们吃不下了,才去继续玩。
等三个小妹子走了,大婶异样地小声道:“家明,你二婶养几只鸡容易吗?金妹又不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妹子,你天天帮她辅导,就已经很对得起她了。”
这次厨房里忙碌的二婶、四婶、二姐、三姐她们都没吱声,更不想跟大婶唱反调。山里人大方是大方,但也没有每天照顾外人的道理,虽然大家都是共一个太公的堂兄妹,但毕竟已经分了家,而且自己家也不是很富裕。
大姐敢跟大婶对骂,李家明可不敢,笑了笑解释道:“大婶,传祖叔、茶菊婶对我们很好的,平时家里炒盘肉都给我和文妹夹几筷子,我不对金妹好点,良心过不去啊。”
大婶不说话了,她这才想起来,传祖叔跟家明父亲是同庚(同年),一起光屁股玩到大的。
二婶低声跟大姐说了一句,大姐连忙打开炉罐,盛了一满菜碗板栗炖鸡和两小饭碗鸡汤,扭着李家明的耳朵坐在饭桌边,笑骂道:“说起话来看大人一样,你以为你多大啊?赶紧吃,等下去给三伢、家德送。二妹、三妹,你俩也过来吃。不要怪大姐偏心,家德、家明、三伢他们会读书,多吃点好的补补脑子。”
“哎“,刚才还眼馋的二姐、三姐立即眉开眼笑,一点也不妒忌待遇的截然不同。
土鸡炖土板栗香啊、甜啊,李家明吃得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了。吃完一满菜碗,大姐又想加,李家明连忙用手盖住菜碗,傻笑道:“嘿嘿嘿,大姐,其实我刚才也想吃,就是怕我再吃一碗,晚上吃饭就不够了。”
李家明的耳朵又被扭住了,这次扭他的人是二婶。
“这鸡本来就是给你们几个读书伢子杀的,大人又不读书,吃什么鸡?家明,好好读书,好好带妹妹。以后你要是让满妹读个小中专,婶婶天天给你杀鸡!”
读什么小中专?自己的妹妹,好歹也得读大学吧?
不过李家明心里这么想,嘴里可不敢这么说,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中学里,能考上小中专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次一等的学生才会去考重点高中。也只有四哥、三哥那样老师打了包票,而且家长也有信心的,才会让他们去上重点高中、考大学。
李家明‘嘿嘿嘿’傻笑几声,又老老实实地吃了一碗,这才腆着撑饱了的小肚子,端着小半满的炉罐去了大伯家。刚到大伯家的厨房屋檐下,李家明就听到里面大伯和父亲在小声说话,一时间不知是走还是听。
“老三,你以为我愿意张口啊?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大伢、二伢明年考不上,补习要千多块钱,我去哪借?”
大哥借的钱,有还的时候吗?自己的债才还清一家,后面还有四家,还清债后还要供儿女读书。即使李传林再忠厚,也不可能将侄子的前途看得比亲儿子、女儿更重。
沉默了一阵,李传林嗡声嗡声道:“大哥,二哥、老四不会不管的。”
厨房里的大伯也是要面子的人,可孩子的前程足够让他拉下脸来求人了,央求道:“哎,老三哎,大哥要是有办法,还来求你一个过继了的老弟帮忙?
老二准备明年做屋,老四马上就要做屋,他们哪有钱借?
老三,家明以后读大学,从现在算都还有六年半。那时候大伢、二伢都大学毕业了,大哥还得起的!”
李传林虽然老实忠厚,但账还是会算的,沉默了一会闷声闷气道:“大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起码也要等大伢、二伢考上了,我才能想办法帮你。”
站在门外的偷听李家明终于松了口气,轻手轻脚地端着炉罐去了三哥、四哥住的阁楼。父亲总算是不笨,大伯借钱从来就是老虎借猪,这些年借了二伯、四叔多少又还了多少?
即使他以后会还,七八年后的钱又能和现在的比吗?那些当初借给自己家钱的表舅们,为什么年底都会来问账?大家都不傻,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即使知道你以后会还,但还的钱和借出去的钱,已经不是同样价值的了!
第31章 给自己找个后妈()
天色将晚未黑时,由李家明父亲请客、四叔买菜的晚饭终于端上了桌,除了板栗炖鸡被几个小的吃完了外,大鱼大肉应有尽有。
钱是人的胆,李家明父亲本来就不是小气的人,现在能赚活钱了,也就不在乎老弟花的钱多。等四弟买完菜回来,李传林就叫上了李传祖一家三口、还有红英婶、莲香婶她们两家。
在家的七家人挤坐成两大圆桌,坐在有些破旧但很整洁的堂屋里,吃完了四叔买来的十几斤肉、七八斤鱼、还有其它菜肴和两瓶散装酒。平时里紧巴巴的大家,可算是好好地打了个牙祭,连平时总把‘节俭‘放在嘴边上的大伯,都将裤带松了又松。若是传猛伯、传宗叔他们也在家,黄泥坪李家这就算是提前过中秋节、吃团圆饭了。
吃完了饭,大姐和二姐、三姐她们给大家端上茶,喝得红光满面的李传林拉着四弟进了睡房,从身上拿出一小沓面额不等的钱,自己留出回县里的路费,其余的全部递给他。
“老四,身上就这点钱了,少了就算二哥借你的,下次有钱了再还。”
这怎么使的?李传田连忙摆手道:“三哥,这就见外了啊,我在你山上砍树做屋,你可没跟我算一分钱的。”
“什么话?你那是做屋,我这是请客吃饭!”
“三哥,那当初我去打工时,你和二哥给我凑了三百块钱路费。后来我还你们的钱,你们又为什么不要?”
“那不同,你那是奔前程,当哥哥的当然要帮一把!”
听到房间里的争执,一直在外面听动静的二婶走了进来,将李传林手里的钱推回去,帮腔道:“老三,你还欠着账,老四现在赚钱比你容易,你跟他计较什么?
倒是你,即使明年还清了账,也不能再窝在家里了,得去外面赚钱。家德都说家明聪明,啧啧啧,刚读五年级就做得出全县数学竞争的卷子,还能考三个满分,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文妹看样子也不会差到哪去。
你要是现在不抓紧,将来要供两个人读书,会让你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觉!”
农村里有句老话‘长嫂如母‘,在这一大家子人里,如母的不是大婶而是二婶。听二嫂这么说,连婚事都是由她和二哥张罗的李传田,也连忙旧事重提。
“就是,你看看大哥。他四个伢子隔开那么多,要是顺利的话,大的可以供小的读书,他都整天愁眉苦脸的。我跟你说,在城里读书可不比在家里,学费可能是不高,但生活费哪个月不要几百块啊,还有寒暑假的来回路费。
三哥,我那些工友正在打听着,他们听说你是真正的木匠,都说要你别急,要找就找那些好厂子。等他们回了讯,你就跟我去广东打工,二哥是走不开,你有什么走不开的?”
嫂子一劝,李传林见四弟执意不要,也只好作罢,将钱递给了嫂子,笑眯眯道:“二嫂,我听你的还不成?等老四的工友有了准讯,我就去广东打工。明伢是真懂事了,又有你帮着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些钱你拿着,明伢虽然懂事,还是不能拿太多钱在手里。”
二婶接过钱数了下,塞进了自己裤腰上的口袋里,小声道:“老四,趁着大家高兴,你也去跟大哥说说做屋的事。你们虽然在外面打工,但家里的人情世故还是要的,大哥再不好也是大哥,亲戚们还是要他出面张罗的。”
“哎”,四叔答应了一声,连忙出去陪大伯说话。
建房子在农村里是大事,来帮工的亲戚要招呼,落成后要请客、回礼,这些事都离不开牵头的人。李家在银子滩本来就是小姓,加起来就这个屋场里的七家人,要是大伯不出面张罗,会让亲戚、朋友、外姓人看笑话的。
大人们聚在堂屋里商量建砖屋的事,小孩们回家做作业,李家明也将三个小家伙提溜着上楼,一边监督她们做作业一边竖起耳朵听楼下的动静。
泥巴房子、木地板不隔音,除了四叔做屋的事,就是在说父亲出去打工的事。虽然有二婶帮着照应,但谁又没个走亲戚的时候?父亲还是不太放心,又在拜托茶菊婶她们,当二婶不在家的时候,也帮着看看他们兄妹俩。
李家明一直在希望父亲不要为自己兄妹拖累,能出去打工赚钱,可真听到他决定过完年就出去,心里又非常不舍。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一家三口守在一起,哪怕是日子过得清贫一点,可做人不能那么自私。
父亲才三十出头,不能光为自己和小妹活着,也要为他自己而活!若是父亲还守着自己两兄妹,加之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好,恐怕连‘拖油瓶‘(带着子女再嫁)的寡妇都不会看得上他。父亲只有跟四叔去广东,只有在那种男少女多的地方,忠厚又心地善良的父亲,才能找到合适的、欣赏他的姑娘。
为了父亲能幸福,李家明不介意多一个陌生的后妈,哪怕那后妈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和睦,他也不想‘再’看着父亲孤单几十年。
只是,这话不能从李家明嘴里说出来,要是由他来说,不但父亲不会接受,恐怕连二伯他们也会反对。一个十二岁多的伢子说这样的话,很容易引得长辈的同情心泛滥,反而会误了事;但又不能不找人去张罗,象父亲那种性格、家里又有孩子,想让他主动去追求姑娘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有姑娘看中了他倒追,也极有可能拒绝人家。
思前想后半天,李家明监督完三个小不点的做作业、听写,又帮毛砣检查完作业,让乖巧的小妹下楼把四婶叫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