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过才行。
只是李传林兄弟没想到,这小子一反前几天跟柳老师他们争辩时的嘴脸,好象屁股坐错了位置一般,俨然成了工人代表,句句都是替工人考虑。
“耶耶,你讲养老保险不行,那是对老工人的不公,但大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要帮人家买。你看啊,去年朱师傅锯断两根指头,厂里光医药费就出了三千多。要不是人家老实,还不要赔人家几千块钱?”
“明伢,账不是这么算的。你晓得厂里几多人不?要是每个人都买,一年最少得七八万呢!还有大病保险,得病肯定是自己的事,哪有厂子来负责的?”
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从经济的角度看,帮工人买保险确实不合算,可李家明依然劝说道:“耶耶,钱是赚不完的,一个好名声比那几万块钱强得多。你看吴叔叔他们,每人工人一年一百块钱的保险、每日免费提供午饭,要是加通宵班还有夜宵,哪个工人、老表不讲他们好?我们是本地人,要是做得还不如他们外地老板,县里的领导、亲戚、朋友、老表会怎么看我们?”
这怎么行?保险还只是小钱,给工人提供午饭、夜宵,那就是大钱了,搞不好一年得多开支五六十万呢!
两兄弟沉吟一阵,在名声的诱惑之下,同意了给工人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可李家明还是坚持向药厂学习。做企业不同于做生意,除了赚钱之外,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何况这是家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也幸好这几年李家明太出色了,出色到崇乡人都将他神化了,都讲他是‘懒鳞’潜龙)又讲他的财神转世,传得神乎其神。被人神化了也有好处,那就是说出来的话,能让人觉得合情合理,甚至还能蒙上一层目光长远的外衣。
“耶耶,你出去跑了一趟,对细木工板的事,心里有数了吧?外头需求那么大,厂里的产能就这么一点,以后工人还不是要加班加点地做?
一餐饭才几多钱?要是能省得工人花个把钟头回去吃饭,让他们多加一个钟头的班,我们什么都赚回来了!”
是啊,经李家明这么一误导,对这产品有信心的李传林就想偏了。工厂就那么点设备,产能肯定不足。
有危险的细木条加工外包后,剩下的都是些没什么危险的工序,工人当然可以多加班。莫看加班费一个钟头两块钱,其实厂里赚得更多,一餐饭最多也就块把钱,哪能跟赚回来的比?
“要的,还是你脑壳聪明!”
高兴的李传林揉了揉儿子的脑袋,又给大哥解释起细木工板的市场前景,及新厂的产能不足等事。能得个好名声,又能多赚钱,没多想的李传健哪有不同意的,何况他只是来帮忙的,大主意还是得老三来拿。
没一阵工夫,大姐做好了饭,大家起身去吃饭。饭桌上,李传林又说起外包的事来。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外包,看似是少赚了钱,其实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赚得比什么都做还更多。
只是怎么搞,得跟大哥解释清楚,让他去跟传猛哥他们商量。自己是银子滩游家的女婿、传猛哥和二哥是游沅王家的女婿、大哥又是金姑沅曾家的女婿,这事不商量好,各人的老丈人家都会有意见的!按理讲,选择银子滩最好,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人,以后好多事都要仰仗村上帮忙。可李传猛他们三兄弟加上李传民,四个人的老丈人都是游沅的,这边才两个,而且承万哥还不需要照顾了,光那个粮油店一年就赚十几万。
李传林刚把事情讲完,早有准备的李家明就接嘴道:“耶耶,我想买十套横锯、纵剖锯,在银子滩建个分厂。收回货款后,厂子赚的钱用作修祠堂。”
十套设备就是七八万块钱呢,李传林连忙道:“明伢?”
“耶耶,我以前在银子滩读书,午饭在阿婆屋里吃,学礼阿公、桃香婆婆他们都拿棕子、月饼给我跟妹妹吃,过年还有压岁钱、果子拿。要不是怕他们不要,我都想捐一个小厂子给他们。”
想起以前的种种,刚才还心疼钱的李传林连连点头,欣慰道:“要的,知恩要图报!要是没桃香婶婶借寿材,那年,哎。不讲了,我帮你进设备。”
“耶耶,还要挂在我们厂里,能省不少税收呢。”
“那当然,要是多交次税,还能赚到什么钱?”
既然由家明自己掏钱出来,那就不需要跟大家商量,而且厂子选在银子滩,大伯的两个舅兄还可以去上班,可李传林刚刚提出这事,李家明连忙阻拦道:“大伯,莫听我耶耶的,在厂子里做事能赚几多钱?”
家明可不是一般伢子,寻财路可厉害呢!刚谋点小私利的李传健愣了一下,连忙问侄子还有什么财路。要不是定了规矩,自家生意不用亲戚,省得搞出麻烦事来,他老早就安排两个舅兄和姨夫进厂了。
“大伯伯,柳老师他们正想推广香菇种植。我算了一下,只要不出意外,一亩地能产七八千斤香菇,万把块钱投资一季能纯赚四五千块钱,一年能种两季咧!”
这事李传健听过柳老师那么一讲,可没想到居然这么赚钱,连忙道:“这么多?他们没打野话胡说八道)吧?”
“是真的,一袋菌棒是两块钱,能产一斤五两至两斤香菇,收购价最少在两块钱。即使要打棚、盖遮阳网、塑料薄膜,一年少讲赚万把钱,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年能赚万多块钱,那还上什么破班?一家万把块钱,舅兄、姨夫他们拿不出,自己还拿不出?
“要的!家明,这些事你更懂,到时候你去寻他们谈,钱归我来借。”
正吃着饭的大姐也连忙答应,她也有三个舅舅两个姨父呢。
“嗯,等林科所开始推广的时候,我去寻柳老师讲价,争取再便宜点。嘿嘿,要老表一次性拿几千块钱出来,有几个拿得出?我们买得多,当然要便宜点喽。”
第302章 上赶的生意(上)()
上赶的生意不是好买卖,可即使是上赶的买卖,在精明过人的柳老师手里,依然能不吃亏。
哪怕是李传林坚持那些条件,他依然不为所动,也坚持远超于县领导划出的底线——厂子售价500万、国资委持股、安置所有的工人、替工人购买养老保险、没有任何优惠政策……。
明知这是能赚大钱的生意,而且能沾公家的大光,以脾气爆著称的李传林,也只得收敛起那些唬人的伎俩,打起精神跟这位比他还精明强干的柳大局长讨价还价。谈了两天谈不拢,索性全部扔给他大哥跟儿子去搞,磨嘴皮子的事,他真的不在行。
这位柳大局长精明啊,从李传林掩饰不住的急切中看出了虚实,更想为政府多争取一点好处。没办法了,李家明见沉不住气的父亲露了馅,只好将那一百一十多万新厂扩建的设备款,全部汇到了沪市。吓柳老师是吓不住,但吓吓那些官僚应该没问题,何况收了钱就得办事,也得给人一个敲边鼓的机会。
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自然也会给政府提供一些法律不允许的方便。这消息传到负责联络银行的郑书记耳里,连忙去叫正在曾书记那打擂台,要求安排几个厂长职务的柳局长,顺便也让大领导莫以为大家做事没用心。
“什么?”
“书记,真的,刚刚钟行长打电话给我,说是钱汇到了欣荣机械厂,我们竹器厂的设备也是从那购买的。”
这事麻烦了,设备集中后的木器厂有数十台大型设备,满足‘华居’家俱厂扩建绰绰有余,他们还要订购什么?
可柳局长一点也不担心,安慰这位当秘书出身的领导道:“曾书记,没事的,李传林那人精怪得很,他就是想逼我们让步!他是生意人,哪有不买便宜东西,专挑贵的买的道理?”
话是这么讲,道理也是这道理,从乡镇里冲杀出来的郑书记也暗暗点头,可更求稳当的曾书记不想冒这风险。为了几张办公桌能闹财政局的人,说他是疯子都不为过。
“行了行了,他们的事我会放在心上。柳局长,马上去找李传林谈!你当着林业局局长,正经工作不干,天天替手下跑官要官,象什么话?”
这领导,哎。
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郑书记暗暗摇头,更替被关起来的龚军他们不值,朱卵他们冒了那么大风险,连安排个职务都这么不痛快。没得到领导的准话,想护着手下的柳局长也没办法,只好跟着郑书记去厂里寻李传林。
两人坐着已经半旧了的黑色桑塔纳出了政府大院,柳局长见郑书记脸色不太好看,好笑道:“老郑,你也是干过乡镇一把手的人,还会被李传林吓倒?”
阴着脸的郑书记还真不是担心这个,那不过是提醒得了好处的人都得帮帮忙,他是对县领导的刻薄寡恩寒了心,递了支‘芙蓉王’过来还帮着点火,小声道:“老柳,柳局长哎,凡事莫太认真,要见好就要收。老板都订下了底线,我们只要稍高一点,能交待得过去就行。”
这可不行,自己学生费那么多心思,不用足用好怎么行?
“放心吧,我心里数,还是老规矩,你来当好人,我当坏人!”
一会到了厂里,一番寒暄过后,满面春风的李传林连忙让助手张罗糖果、烟、酒、水果。生意人图吉利要排场,糖果、烟酒都是高档货,茶几还有山里难见的桂圆、开心果等。
神情自若的柳大局长坐在黑色真皮沙发上喝着新年酒,剥着人家从粤省带回来的开心果,玩笑道:“传林,机械设备不是妹子,让人睡了几次就不值钱?”
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本能,正替郑书记倒酒的李传林,为难道:“柳老师,要是你们的条件不变,这事真没办法合作。
讲实话吧,你们那批设备值五百万有多,但情况有些变化。我们准备跟外头的厂子样,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材料包给私人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