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你莫不服气,我以前讲的没错吧?调皮的伢子才有出息,明伢要是不调皮,现在有这么大的出息?”
阿婆得意的牛皮话,让大家莞尔一乐,喝完饭后茶依然坐在这聊天。家明回来一趟不容易,听他讲讲美国的事,也是个乐子。李家明也喜欢跟阿公、母舅们闲聊,天南地北地吹。他吹完了,阿公母舅们又讲屋里的事,可这一讲就出了问题。
这几年县里的经济好,农民的生活都好过了,特别是把太阳岭的隧道修通了,山里人也想着有钱的政府把花山隧道也修通来。可那帮狗/操的官老爷,有钱宁愿盖办公楼,都不愿修隧道。
“学权,不是讲你啊,我是讲县里的罗书记。那****/的坐三十几万的皇冠,就想不到修路?修隧道没钱,修路也行啊,全县就出县的路好、县城里的路好,还有哪条好路?”
“就是,现在县里那帮当官的,一个比一个贪!要我讲啊,市里领导瞎了眼,调帮这样的贪官来。要是曾书记、钟县长他们不走,隧道早就修通了。”
说者无心,听者绝对有意,李家明又想起了前世的事,而且是他最自以为豪的事——修隧道。说是不信神鬼,但李家明依然敬神鬼,自己能突然回到‘几十年前’,或许真应了那句话………积了阴德。
前两年是钱不够用,得用在刀刃上,现在手头上松了,就得把花山的隧道修通来,再把乡里的公路修一修,还有就是中学、小学也得修一修。
“耶耶,要不我出钱,把花山那条隧道修通来?”
“啊?”
正喝茶的李传林吓了一跳,旁边的堂阿公、堂母舅们却把这话当笑话。
“家明,莫打乱讲,修隧道要几亿咧!”
在亲人中间,李家明也没那个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习惯,得意道:“学礼阿公,你还真莫激我,几亿算什么?我这次回来,就是想修路架桥,再把小学、中学修一修。赚钱就是为了用,不用不就是一堆火纸?”
李家明小时候有个外号叫‘八哥’,意思就是话痨,还有牛皮鬼的意思。也就是他懂事后,不喜欢吹牛了,但这帮看着他长大的阿公、母舅可还记得,这小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吹,要在门口河里修个大水电站,省得他阿婆点煤油灯。
“家明,不吹牛皮吧?门口河里的水电站可还没修!”
“切,我倒是想修,你们会愿?门口一修电站,那帮皮伢子还得了?”
这倒是,港口修了水库,每年都要淹死个把伢子。
“要的,当官的没本事,那就你来修。钱不够,我们四乡两林场集资!”
阿公们的玩笑话被李家明当了真,两世为人他早看破了钱财,钱不过是工具,不用来做事就是堆废纸。
“行,那就我来修。”
架桥铺路是好事,也是积阴德的大好事,可李家明的大手笔依然吓了一帮阿公母舅、及他父亲一大跳。
给学校建图书馆、球场、操场,这都没什么,这伢子有出息都是当年老师们教得好。现在有了钱,给学校捐钱、捐物都是知恩图报,沾光的都是本乡的读书伢子、妹子,可这修隧道就有些不妥了吧?
真修啊?
前几年,集全县之力才把太阳岭那条隧道修通,这伢子还真想着一个人修花山的隧道和全乡的公路?
唉,这小子不是在吹牛,而是当真了。知子莫如父,李传林一听儿子的口气和计划,就知道这家伙是认真的。
习惯了由儿子自己管自己的李传林不好劝,自从那年因为家产的事闹得岳父、舅兄出了面,他就再不管儿子赚钱、花钱的事。他也想开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有面子、光荣的事,反正儿子再有出息,还不是自己的崽?可这事吧,不能这么干,没法子的李传林只好看向堂岳父,想让这当官的堂岳父来劝一劝。
知子莫如父,李家明还真打的这主意,阿公、阿婆是正宗的山里农民,敬的是祖宗、拜的是菩萨,这种积阴德的事从来都不反对。只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钱的很,花这点钱根本影响不了自己什么,他们就会乐见其成。
只是这事得要讲技术,要是告诉他们自己家产上百亿了,而且是要乘上个8。45的美金,李家明真怕心脑血管不好的阿婆吓倒,只能有选择性地告诉她自己多有钱。
“阿婆,报纸上都讲大姐夫是首富,其实他在soh的股份是我的,他要在国内做生意,需要那个名声。我有钱的很,这些钱就是我年把的收入。”
这事阿公、阿婆早猜出来了,那表外孙女婿本事是有本事,但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两人都看向李传林,那可不是几万块钱,而是几万个一万块钱!更重要的是,李家明没考虑到山里人的想法,帮村上修路架桥没关系,帮乡上也没关系,得利的都是乡里乡亲、亲戚朋友,哪有私人帮政府修隧道的道理?
“传林,这事不能由着明伢乱来!”
唉,儿大不由娘,也不由耶(父亲),李传林也照样为难。儿子多有钱,他当老子的人当然知道,可这事能这么办吗?这样办,置地方政府于何地?出头的椽子先烂,因此他又看向当常委副县长的堂岳父游学权。
还真不能这么办,时代的风气还没进步到私人替政府做工程,因政绩出色而得到提拔的游学权苦笑道:“家明,你要这么搞,会得罪一大片人的。”
没拐过弯来的李家明愕然,游学权只好解释道:“这看似是政绩,其实是给政府抹黑。上届政府修了太阳岭的隧道,所有领导都得了利,要是你再私人掏钱修花山的隧道,这一届政府的报告里怎么写?”
这?一心想做好事的李家明无语以对,上届政府财政收入那么低,都能把太阳岭的隧道啃下来;这一届政府的财政收入过了亿,还要靠私人捐赠才能修花山隧道,落在上司们眼里,那只能是无能了。
可提起这一届政府的表现,同于班子成员的游学权苦笑无语。财政收入是节节攀高,各单位的办公楼也越盖越多,还正准备花五千万盖新的政府办公大楼,号称二十年不落伍。
唉,大时代过去了,将要进入浮华时代喽。以后不会再有蔡书记、郭县长,也不会再有曾书记和钟县长、柳,柳县长。强蛮惯了的李家明暗叹一声,礼貌道:“学权阿公,跟县里主要领导打个招呼,花山隧道肯定要修,县里没钱就我私人修。”
“家明?”
在阿婆屋里要有礼貌,但人不强蛮不得人敬重,李家明笑眯眯道:“学权阿公,我二哥享受正处待遇了,下一届升副厅肯定没问题。三十四岁的实权副厅级,在全国也算年轻的吧?”
“明伢!”
今时不同往日,自己已经不需要再看一帮小县官们的脸色,更不用不着体谅他们喽,李家明好笑道:“耶耶,要是二哥听我的,前两年进了京,今年就能提副厅。就我们以前班上的辅导员,今年都提了副厅,还是国家计委的。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说完,李家明隐晦道:“学权阿公,我过几日回美国,去省城送我吧?”
这外甥狗要的,热衷功名的游学权大喜。
第717章 积阴德(上)()
时代不同了,以前家家过年都喊的杀猪饭,已经没多少人家请了,也没多少老师再去学生家吃杀猪饭了,但黄泥坪李家还严格遵循着这一传统。乐…文…
今年又不同,三个最出色的子侄女)出国求学,没有办法在家过年,在外求学的子侄女)又不能回来。长辈们就张罗杀猪、吃个团圆饭,打发李家德三兄妹去请老师们来吃顿杀猪饭。
学生出息了,还记得当年的教诲之恩,老师们也高兴。当年的老师们坐着两兄弟的车,一齐来了黄泥坪吃杀猪饭,李家德、李家明两兄弟也如往年一样恭敬,站着替老师斟酒、双手替老师盛饭。
吃完了一顿丰厚、热闹的杀猪饭,两兄弟又将老师一一送回家,然后回家接上叔伯们去了母校。
钱赚来就是花的,钱也只是做事的工具,已经看破钱财的李家明出手就是四千万美元。以家族的名义给两个母校各捐两千万,用于兴建现代化的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老师宿舍……;却又保留那些旧有的校舍,只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让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
这也是李家几兄弟的一点私心,没人想有个回不去的母校。以前的学生喜欢毕业多年后回校看看,现在想回去看的人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如今的母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人非物也非。
扯远了。
李家明的捐赠有点出乎意料,饶是在饭桌上商量好的事,王老师和陈校长照样被吓了一跳。现在的美元兑rmb的汇率是1:8。45,等于就是每个学校将接受李氏家族,近1。7亿rmb的捐赠。
这不是在资助教育,而是给学校惹麻烦。要是接受了这笔捐赠,从县里到教委再到乡里,还不得红着眼睛、流涎水?
快退休的陈校长,眼睛看着跟在叔伯后面的李家明,推辞道:“传猛,这也太多了吧?”
确实太多,可这是家明自己的钱,又是用在正事上,谁能管得了?连传林都管不了,自己这当堂伯的还能管?可话又讲回来,家明这伢子争气、有本事,捐这些钱也是替屋里人争面子!放眼全国,可有第二个这样回报家乡的人?
已经回家作田、种菜的李传猛将身后的李家明、李家德、李欣华拉出来,自豪道:“陈校长、王校长,这些事我们作田的人哪晓得,你们去跟他们三个商量。”
也是只能跟他们三个商量,确切的说,应该是跟李家明商量。叔伯们喝茶抽烟,自豪地看着自家最得意的两个子侄展开设计图,听他俩讲解由李家道设计的未来中、小学。
2000年的钱很值钱,虽然工资涨了,可老师的平均工资也才七八百块钱,3。4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