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跃龙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 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飞之后,那四家的老爷子想求见高层都难,唯有霍家的主事人即使在霍老爷子去世后,都能很方便见到最高层的领导;而且霍老爷子能以一介商人身份连任三届副国级领导。

    为什么?

    于国有功!

    听话听音,杨国庆听出了李家明的话音,附和道:“霍家老爷子一片赤子之心啊,他病重期间一号长都亲自去探望过。”

    奴性!这是对权力的敬畏,体制里的人都这样,李家明笑笑而过,岔开话题道:“老杨,我听司马说,你跟上面关系不错,替我传个话?”

    正题来了,杨国庆连忙放下酒杯,正色道:“家明老弟,长一直对你很器重,有什么话请尽管说。”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李家明也放下酒杯,思量半晌才犹豫道:“国庆兄,从我个人来说,财富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我整个团队却不然。作为领导者,只能从整个团队的利益出,否则会离心离德。

    因此,我必须为整个团队谋取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这一点还请见谅。”

    “理解,理解”,杨国庆附和两句,等着真正的戏肉。此人能创下如此事业,一举一动都有深意。对汉华公司的估值不让步,对大银行的估值也不让步,肯定另有所图。

    可李家明一开口,就让这位为国理财的人大失所望。

    还是以前的想法,想建立一个非营利公益医疗机构,只不过将受益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袁州市及周边县区。

    李家明也大失所望,一个号称为国理财的人,居然对这样的民生工程不感兴趣,可见有多脱离群众?连美国的总统都要去选民中拉票,他们却视民如草芥,难怪未来的领导人会重提群众路线。

    摇了摇头,李家明不客气道:“国庆兄,你的眼光太短浅了。”

    这话很不客气,却让杨国庆难生恼怒之意,基金会是财大气粗,但也得看跟谁比?眼前这家伙是新出炉的华人富,根本就不是他一个替国家打工的基金会老总能比得了的。

    “多多指教,老哥最佩服你目光长远。都说是领先一步是疯子,你居然敢领先七八年,厉害啊!”

    果然不出所料,体制内的人都有奴性,李家明暗笑几声,指点道:“一个政权的基础是民心,不是组织机构、********机器。我们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老迈国家,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国,贵党可谓功在千秋。”

    这话杨国庆没接,更让李家明暗自喝彩,私下场合尚且如此谨慎,可见此人爬到如此高位,靠的是能力不是吹牛拍马。

    “但是,人尚且无完人,何况是一个政府?我们的医疗改革其实是失败的,改了十五年改成了医疗费高昂、医疗资源稀缺、医患关系紧张。”

    这话杨国庆不敢接,他是体制中人,非议上峰是大忌。

    “不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我近段时间在读前总理的讲话实录,再对照当时的财政状况,原因只有四个字‘逼不得已’。十五年前的政府太穷了,连军费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只好甩掉一些背不动的包袱,避免把整个财政拖垮。”

    这话杨国庆依然不敢接,但敢点点头,九o年的国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只能是甩掉一些包袱。可李家明话锋一转,居然赞美那位已经离休的总理魅力非凡与目光长远。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只有利用市场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丰富和配置资源进入这医疗领域,从而实现改善人们使用医疗服务时的效率和结果。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整个守旧的官僚系统,难怪中央领导要一再提‘解放思想’。”

    听着听着,杨国庆突然明白了他掩藏在话外的意图,不禁哑然失笑,调侃道:“家明老弟,你年纪不大,心计不少。”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怎么能说是心计呢?”

    蒙谁啊?杨总重新端起酒杯,戏谑道:“我问你,这家非营利公益医院选址在哪?”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求菩萨保佑还要上炉香呢,正想把该交的买路钱划拉到老家去的李家明,理所当然道:“当然是我老家,我掏几十亿美元为你们将来的医疗改革积累经验,还不兴我替老家捞点好处?”

    这话可就不对了,杨总提醒道:“不是你们,而是我们”。

    “对对,你们是划船的人,我们是坐船的人。”

    杨总抿了口酒琢磨起来,试点非营利公益医院倒是个好理由,而且还是能写在工作总结上的大政绩,李家明也耐心地等着他。

第891章 得陇得蜀(中)() 
妾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领着得意门生的王老师走在通往柳家的乡间石板路上,心里突然浮现出《长干行》,回头打趣道:“家明,女大不中留是什么意思?”

    “什么?”

    手里拎着两色礼品的李家明愕然,等老师提醒了一句才恍然大悟,讪笑道:“王老师,这都几多年前的事了,你还记得?”

    “我怎么不记得?当年胡老师讲,你这小子教得好是栋梁之材,教不好走了歪路,那就是枭雄之姿。呵呵呵呵,我这一世年算是值了,总算是教出个旷世之才!”

    这事李家明真没听过,但老师既然说了出来,肯定就确有其事,不禁好奇道:“老师,胡师公还会看相?”

    “你给他的印象太深了,十一岁的伢子知进退又人情练达,晓得几难得不?”

    “我那不是被逼出来的吗?”

    也是,头斑白的王老师想起学生幼年时的穷困,感慨道:“唉,时间真快,转眼就十八年了。”

    是啊,转眼就十八年,当年的老师风华正茂,如今也现老相了。

    两师生在前面感慨时光易逝,后面一帮来看亲的长辈、兄弟姐妹们亦步亦趋。李家是工匠之家,对师傅都敬畏得很,哪怕李传林家财亿万、手下员工上万,在他师傅面前都要毕恭毕敬,王老师把家明教导得如此出息,哪能不礼敬十分?

    一行人穿过绿油油的稻田,离柳家的晒谷坪还有百八十米时,一身正装的大狗伢提起礼铳点燃,‘咚’的一声巨响,对面山上都传来轰然回音。

    回音传来,不远处的晒谷坪里立即鞭炮齐鸣,一幢新建的青砖瓦房被笼在了白色烟雾里,柳莎莎的本家兄弟连忙来迎客,接过大家手里的礼品。她嫡亲的大堂哥帮李家明接东西时,居然手都在打抖,可见李家明在老家的名声。

    一行人进了屋,准新娘的大堂姐领着本家姐妹们,给大家端来洗脸水洗手、擦手。一字排开的十六盆洗脸水热气腾腾,玩过这把戏的李家明一搭眼就知道传猛伯、大伯、二伯以及父亲和阿姨那几盆是水温正好,自己和毛砣他们的肯定是6o度以上的水温。当年大毛伢去订亲时,满妹她们为了要个大红包,居然放言要用开水给他当洗脸水,吓得他连忙答应红包至少二十。

    可惜的是,李家明误会了。当他咬着牙往热水里伸手时,水温仅是稍有些烫,倒是毛砣他们被烫得黑脸变成了红脸。也是,大堂兄尚且怕他,何况是这帮未来的姨姐姨妹?

    洗完手面,就得给红包,这也是个争面子的时候,虽然有些俗却是山里的传统了。这几年山里的经济也好了,不再象以前用红纸扎钱,但厚厚的红包一看便知是一万,不禁让来道贺的亲戚们暗暗咂舌头。

    男方一行人洗完手脸,充当女方媒人的胡师公领着脸象红布的柳莎莎出来奉茶。这也是有讲究的,这杯茶叫甜茶,意喻婚姻甜美如蜜,当然也得给红包,名为‘压茶盘’。

    一行人将掺了蜂蜜的甜茶一饮而尽,红着脸的柳莎莎捧着茶盘收茶杯,从笑得合不拢嘴的传猛伯到最小的细狗伢都掏出个大红包,厚实的红包将大茶盘堆得老高。

    性格开朗的胡师公看着那堆起来红包,乐呵呵地打趣自己的学生:“本球,我看你如何妆嫁!”

    “几多聘礼就妆几多,没道理我辛苦二十几年养个妹子,还要贴钱吧?”

    “你好意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要是拿得出几百万,纪委早双规我了。”

    等王老师从礼担里拿出聘礼,一身中山装的柳本球接过老同学双手奉上的十万礼金,得意道:“老师、成林,我妆嫁十万不跌面子吧?”

    “李家明,你也好意思?”

    跟在老师后面的李家明连忙陪笑,解释道:“师公,这不能怪我,莎莎讲最多十万。”

    刚解释完,李家明才现男方亲友堆里的杨国庆,连忙又冲这位不之客笑笑算是打招呼。这家伙从京城赶来,应该是事情有了结果,自己也算是双喜临门喽。

    等李家明不依山里传统单膝跪地,把缠满红线的钻戒给娇羞的莎莎戴上;阿姨给她戴上全套的钻石饰后,屋外再次鞭炮齐鸣。

    礼成!

    按山里人的传统,从此柳莎莎就是李家明的妻子,只待办完结婚酒宴后将名字录入族谱,至于注册登记那些事,远不如双方父母都参加的订亲仪式重要。

    完成了仪式,心愿以偿的李家明这才去与杨国庆握了下手,接受他的祝贺。

    “国庆兄,你可够狡猾的,参加订亲是想省礼金?”

    富态的杨国庆大笑,摇着李家明的手,会意道:“老弟,我送的可是大礼!”

    “那也不行,婚宴必须到场,得交足了礼金!”

    “不给请柬我都来!”

    两人一阵大笑,李家明也把自己几个叔伯、兄弟介绍给他。长辈们虽然长相有差异,但眉目间还有几分相象,到了李家明他们这一辈可就差异巨大了,从男生女相的军伢到长相凶恶的细狗伢,看得杨国庆直乐呵,打趣道:“我算是明白了,难怪你们是赣省第一家,合着你们政学商三界通吃啊。”

    把一个农民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