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莎莎她们三个帮长辈们沏好茶坐到角落里去后,传猛伯也象往年一样说了说家里的事后,把话语权交给了李家明的大伯,让他来通报一年的财务情况。
账都是早算好的,只是当着大家的面通报一下而已。财务情况也很好,装修店生意很不错,公司更是红火,但今年不分红。
“我们的股金是家明借出来的,所以要先把他的钱还掉,大家没意见吧?”
这个没意见,有借有还,再借才不难。可让李家明都没想到,等大家表示没意见之后,大伯将各家各户该还的钱交给了柳莎莎。
站起身的柳莎红面涨颈,拿着那张巨额支票象烫手的山芋,连忙道:“大伯,我们屋里是家明管钱的”。
“莎莎,你嫁过来了,就是我们李家的人。从太公开始,就是男子人赚钱,女子人管钱。家明的事业做得大,外头的事他讲了算,但借钱还钱是家事,这是你该管的事。”
这样也行?
一直为老婆太倔而愁的李家明大喜过望。
当然行,柳莎莎虽然从小就象城里女孩,却是在山里长大的,自然知道宗族和族规的意义所在。
第二百三十四章 烫手山芋()
过年了,得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燃文小??。?r?anen‘
新婚的李家明也一样,他除了帮着家里过年外,还得去岳父家送年礼。妻族家三服之内的长辈,一家都不能漏,否则就是失礼。本乡的好办,开着车两天就转完,妻子的外婆家可就有点难办。
难办也得办,在财务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妥协的夫妻俩,初三到了袁州送年礼。在舅舅、姨妈家转了一圈,既然来了,他还得去几个世叔家转一转,比如原地不动的曾副书记和钟常务。
要说曾副书记和钟常务也倒霉,班子里的两位主官升了,以前搭班子的老部下也升了,就他俩夹在中间的没升。原因无它,李家明岳父是干将之材、袁州模式的主创者、吉省二把手的铁杆;老丁有个好儿子,丁飞跟着毛砣他们做得不错,还跟孙慧非常投缘,正好省委的孙部长是孙慧的大伯,再加上他是吉省二把手的老部下。一次性提拔了四名干部,总得给其他市留点位子。
估计省里考虑来考虑去,只好委屈这位路子、功劳都差点的三、四把手,让他俩先原地不动再坚持一届。可官场上的事,一步慢步步慢,眼看着老部下、同僚青云直上,两人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要怪只能怪朝中无人,老话说得好啊,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才好做官。
这事没办法,命里无莫强求,拎着礼物来拜访的李家明夫妇,只好听他们如此自嘲,还得给妻子使个眼色示意她别插嘴。丁叔那官位是裙带关系不假,但岳父的那官位是干出来的,可得了好处的人就得给别人得点口舌之利。
坐在曾副书记家那间新装修的客厅里,两老一少扯了一阵闲话、旧事,秦阿姨和帮厨的孙阿姨张罗着大家吃饭,还特意让李家明坐上首。这哪敢,虽然在社会地位上,李家明可能比这二位更高了,但长者为尊。
“家明,别推让,你是客人又是新人。”
还是秦阿姨会说话,用山里的礼节,把三人间的尴尬给遮盖过去了,也让两人暗暗唏嘘。当年关照这小家伙一二,除了这小子嘴甜会来事外,更重要是看好他的前途广阔,未曾想短短十年工夫就成了华人首富,让自己必须仰视了。
大家推让两番,把连省领导都要礼敬三分的李家明按在上首,曾副书记才落座、拿酒,笑道:“家明”
“莫,快莫”,坐在上首的李家明连忙和妻子起身,给四位长辈斟酒、敬酒。
“曾伯、钟叔、秦阿姨、孙阿姨,多谢各位长辈对我和莎莎的厚爱,家明先干为敬,各位叔伯阿姨随意”。
四人连忙也站了起来,与这对新人干杯,李家明喝完自己的,又帮妻子喝完,不好意思道:“莎莎不能喝酒。”
啊,四人看着开始酒意上脸的李家明,再看看娇羞的柳莎莎,突然笑了起来。
“好事好事,好事成双。”
“对对,不是我说你俩,好好的青梅竹马,非要磕磕碰碰。这下好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前很喜欢柳莎莎的秦阿姨感慨了一句,连忙去拿牛奶换掉柳莎莎的酒杯,关心道:“莎莎,别太要强了,一切以孩子为重。”
“谢谢秦阿姨”。
脸上发烫的柳莎莎谢了一声,一边吃饭一边听丈夫他们扯闲天,扯着扯着就扯到了公事上。
这几年袁州发展得好啊,整合后的建筑模板、竹地板产业借华居集团的品牌行销全国,再加上食用菌、制药,整个市的经济形势都大为好转。虽说最大的蛋糕被市里和同古吃了,但其他县市也没吃亏,当初那些被偷逃掉的税费全部进了财政不说,而且非但无需再向市府上解财税,还能从市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里分得一杯羹。
可以这么说,就现在的发展形势,来袁州当主官的都是来沾光的,标准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些话,也就是曾副书记和钟常务自话自说,李家明是笑着不怎么接嘴的。这些当官的人,说什么话都有深意,只要自己一接嘴,很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建议。父亲的厂子在他们地盘上,所谓的建议能当耳边风?其实吧,这二位估计是不需要政绩了,更不想冒那风险;需要政绩的是那两位还没会面的主官,只是这二位身为人家的下属,必须替别人传个话而已。
那就是个烫手的山芋,别说救活那厂子要费不少事,就是不费事,李家明也不想接。
见李家明左右顾而言它,曾副书记他们也暗乐,这小子的老成是早就领教过的,但他不接话就只好把话点在明处。官大一级压死人,其实半级也会压死人,主要领导开了口,他们当下属的总要在场面上应付过去。以前还能拿权势压一压他,如今汉华集团搞出那么大的声势,或许中央、部委的领导还能拿捏他一二,连省府都要礼敬他几分,况且还是个小小的袁州?
“家明,你觉得袁州工程机械厂能盘活吗?”
用的是盘活,而不是救活,不禁让李家明暗自好笑,却不好不再接嘴。莎莎跟老杨关系那么好,除了两人是袁州中学的同学外,还因为她大舅舅在机械厂顶她外公的班,跟老杨的父亲是同事、邻居,都是袁州工程机械厂的技工。
“钟叔,恕我直言,我们袁州不适合发展重工业。从长远来看,等房地产行业停滞发展后,连目前的模板、地板都会没落,我们只能专攻中成药和食用菌、家俱、以及种植业。”
是啊,俩人附和了一声,算作是完成了上司的任务,也就不再扯这话题。可听他们聊天的柳莎莎上了心,何止她大舅舅在机械厂,她小时候的寒暑假还大半在外婆家度过,如果能把机械厂救活,很多人的生活都会因此而改善的。
吃完饭,从曾副书记家告别出来,两人回到了李家明父亲在袁州的家,柳莎莎半玩笑半认真道:“家明,真没办法?”
要说这世上的事,就是一物降一物,喝得有七八成醉的李家明,压根就提防妻子的小心思,而且还有在妻子面前显示一下本事的冲动。
“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关键还是体制问题,政府不可能敢痛下决心。”
“什么意思?”
那厂与政府的关系盘根错结,以前厂子红火时,多少厂领导被提拔、多少领导从中牟利,领导们又塞了多少关系户进去?这种还能维持下去的厂子,谁敢去揭盖子?除非是市政府去揭,反正李家明是不会接这种烫手山芋的。
第913章 情话()
家有贤妻家不败。
并不了解多少社会阴暗面的柳莎莎,知道了她想让丈夫做的事有多麻烦时,理智地放弃了逼他上梁山的想法,只让他帮着安排好杨芬华的家人。
“家明,我们是不是很庸俗?”
为什么这么问?李家明完全没有想到妻子会这么问,这不是很正常的选择吗?
“不,这叫成熟”。
两人都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么一路读过来的,可彼此的经历不尽相同。柳莎莎从小以李家明为追赶目标,虽称不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思想方面受央视的影响非常巨大。她知道让丈夫冒风险肯定不对,但心里又总觉得好象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很有思想落后的嫌疑。
“可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庸俗?”
这话怎么说呢?李家明有点明白过来了,不禁暗骂传统教育的毁人不倦,好象正面人物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怪物。难怪有人调侃,要宣传道德模范,最好是宣传死人,否则迟早会自扇耳光。
好在能说会道是成功人士的必备技能,正开车的李家明也能言善辩,立即分辩道:“权力的本质是控制,你昨天听老曾、老钟的话音也能听出来,他们是没那想法的。换句话说,有那想法的只是两位主官,因为他们需要政绩。现在袁州的经济再好,其实跟他们并无多大关系,想做出让人信服的政绩,唯有去啃那硬骨头。
人心齐,泰山移,班子里的三把手、四把手在本地根深蒂固,又不跟他们一条心,怎么可能把事情办成?”
“退一步讲,如果他们敢下那决心呢?”
可能吗?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老曾、老钟已经捞到了政绩,何必去冒那风险?但是,女人提问不是想听道理,李家明又不能完全顺着她的意思,只好模糊道:“那倒可以试一试,不过我觉得只有四成的希望。”
“三成?”
“最多三成,这还是我去请专业人士来办的结果,如果让我亲自去做的话,可能一成都不到。”
副驾驶室里的柳莎莎愕然,在她眼里,老公在经济领域是无所不能的。
“呵呵,我又不是神仙,隔行如隔山不讲,更重要的是他们落后太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