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读毕,二侯谢恩平身。
姬昌对商容、梅伯等人说道:“苏护朝商,未进殿庭,未参圣上;今诏旨有‘立殿忤君’,不知此语何来?且此人素怀忠义,累有军功,午门题诗,必有诈伪。天子听信何人之言,欲伐有功之臣。恐天下诸侯不服。望二位丞相明日早朝见驾,请察其详。苏护所得何罪?果言而正,伐之可也;倘言而不正,合当止之。”
商容听后也觉有理:“君侯言之是也。”
崇侯虎在旁听了,插话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今诏旨已出,谁敢抗违。况苏护题诗午门,必然有据;天子岂无故而发此难端。今诸侯八百,俱不遵王命,大肆猖獗,是王命不能行于诸侯,乃取乱之道也。”
姬昌说道:“公言虽善,是执其一端耳。不知苏护乃忠良君子,素秉丹诚,忠心为国,教民有方,治兵有法,数年以来,并无过失。今天子不知为谁人迷惑,兴师问罪于善类。此一节恐非国家之祥瑞。只愿当今不事干戈,不行杀伐,共乐尧年。况兵乃凶象,所经地方,必有掠扰之虞,且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师出无名,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崇侯虎武夫性子,当即回道:“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姬昌正等着脱身,便说道:“既如此,公可领兵前行,我兵随后便至。”
崇侯虎听了,也不无不可,当下同意。
西伯便对商容、梅伯说道:“侯虎先去,姬昌暂回西岐,领兵续进。”
二人各自招呼随从,整理行囊,回归属地。
姬昌到朝歌目的已经达到,又如何会去讨伐冀州苏护。不说两人交情不浅,苏护本就是姬昌拥趸;就是讨伐之事,也与姬昌贤名不符。姬昌于是在众人面前一场争辩,说动崇侯虎先行讨伐。姬昌正可回去与一干臣下商议对策。
姬昌回到行辕,却是有姬发书信送到。姬昌看过书信,一阵欢笑传出,却是书信中已然道明了如何处理此事了。如此,姬昌便悠然回去西岐了。
却是阐教执掌封神,元始天尊借天道之力演算天机,才有的这诸多谋划。此次冀州苏护反商,元始天尊早已算定,这才有南极仙翁点拨朝歌觐见。却是欲借冀州之事,一者助长姬昌贤侯名望;再者,坐实我昏君之名。最重要的便是,元始天尊不惜谋划女娲娘娘,便是要借冀州之事送那狐妖进宫,惑乱朝歌。此封神大事关联,天尊早就谋划多时,自是不容有失,南极仙翁不免又是一场奔波了。
那八百镇诸侯,见得西伯侯与北伯侯回归属地,便也各自请旨离开朝歌,回归本国。
第九章 冀州之战(二)()
崇侯虎领了旨意,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冀州,讨伐苏护。
崇侯虎麾下五万精锐,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上激起多少尘埃,有如一片乌云,灰蒙蒙往冀州压来。等到了冀州地界,已然过了九月,到了秋季。
崇侯虎大军未到冀州城,便已然被苏护手下查知。毕竟,数百万大军要隐藏行迹却是不可能的。
崇侯虎在城外安下营寨,那边冀州探子也是到了苏护府上禀报。
话说苏护虽是性情愣了些,却也不是傻子。他自己一时不知所想,在朝歌午门城墙之上题下反诗。还未出朝歌城心中便已然懊恼,悔不当初;可既然写下了诗句,却是没有回头的道理。苏护带领手下,一路疾行,回到冀州城。刚一到冀州,苏护便命手下将领,操练士卒,筹备粮草、城防之物,以备大商讨伐。
苏护早有准备,听闻大军到来,也不见慌张,只是问道:“可曾探得是谁人领军?”
那探子回道:“是北伯侯率兵来犯。”
苏护听了却是大怒,厉声说道:“若是别镇诸侯,还有他议;此人素行不道,断不能以礼解释。不若乘此大破其兵,以振军威,且为万姓除害。”
苏护所辖冀州却是那北伯侯崇侯虎所属,二人多有交集。崇侯虎只是一莽夫,粗野性子;而苏护自诩才士,如何瞧得上一莽夫。是以,苏护虽是下属,也是不拿正眼瞧那崇侯虎。一来二去,二人交情也就渐渐平淡,直至交恶。若是再发展下去,就是没有苏护题反诗的事,崇侯虎也是会征讨冀州的。
苏护当即传令众将:“点兵出城厮战!”
众将听令,各整军器出城,冀州大军出城迎战,杀气振天。城门开处,将军马一字摆开,冀州准备数月,兵将众多,遮天蔽日。
苏护大叫曰:“传将进去,请主将辕门答话!”
崇侯虎这边自有士卒飞报进营。侯虎传令整点人马。只见门旗开处,侯虎坐逍遥马,统领众将出营,展两杆龙凤绣旗。后有长子崇应彪压住阵脚。苏护见侯虎飞凤盔,金锁甲,大红袍,玉束带,紫骅骝,斩将大刀担于鞍鞒之上。
苏护一见崇侯虎出营,礼数不缺,马上欠身说道:“贤侯别来无恙。不才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今天子无道,轻贤重色,不思量留心邦本;听谗佞之言,强纳臣子之女为妃,荒淫酒色,不久天下变乱。不才自各守边疆,贤侯何故兴此无名之师?”
崇侯虎听苏护如此说话,他自己半分错处也无,只道大王昏庸,哪是身为臣子说得出的:“你忤逆天子诏旨,题反诗于午门,是为贼臣,罪不容诛。今奉诏问罪,则当肘膝辕门,尚敢巧语支吾,持兵贯甲,以骋其强暴哉!”
崇侯虎不再与苏护争辩,回顾左右说道:“谁与我擒此逆贼?”
话音刚落,左哨下有一将梅武,头带凤翅盔;黄金甲,大红袍,狮蛮带,青骢马;厉声道:“待末将擒此叛贼!”说完打马来到两军阵前。
这边苏护之子苏全忠,初生牛犊,见那阵上一将当先,刺斛里纵马摇戟喊道:“慢来!”
苏全忠认得是偏将梅武。冀州属北伯侯管辖,双方有名的将领大多都是认识。
梅武见苏全忠迎面而来,喝道:“苏全忠,你父子反叛,得罪天子,尚不倒戈服罪,而强欲抗天兵,是自取灭族之祸矣。”
苏全忠初次上阵,哪管梅武诉说,拍马摇戟,劈胸朝梅武就刺。梅武手中斧劈面相迎。
苏全忠虽是年幼又初次上阵厮杀,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一身勇力,就是对那梅武一阵猛攻,招招不离要害。梅武手中大斧挥舞,却是只有招架之功。
二人一场激战,不二十合,梅武就被苏全忠一戟刺于马下,当场身死。
苏护见苏全忠大胜而回,下令大军擂鼓出战。有赵丙、陈季贞二人为将,领冀州兵马,与崇侯虎大军战在一起。
崇侯虎虽有数百万大军,却大多是奴隶兵马,精锐不过五万,还在后军。此前,梅武被杀,数百万大军已然胆寒;又有冀州大军杀来,于是乎,个个只想逃离战场,哪里还敢再战,一场溃败就在眼前。
崇侯虎只得带领手下且战且走,退兵十余里。双方战罢,却是冀州大获全胜,崇侯虎清点兵马,却是折了数十近百万奴隶。这近百万奴隶兵,大多是被大军冲散,崇侯虎一边修养,一边收拢大军。却是越想心中越是郁闷,本是欢喜的剿灭苏护而来,却是首阵便大败而回。前后反差实在太大,要知道在崇侯虎心中剿灭冀州,不过是探囊取物一般的。
便有黄元济等人在旁见崇侯虎郁郁而坐,便是劝慰一番。崇侯虎听了众人劝说,收拾心情,便是与众人饮酒**去了。
那边苏护首战告捷,便殿中聚将,一番奖赏,苏护却是又起了忧虑:“今日虽大破一阵,彼必整兵复仇,不然定请兵益将,冀州必危,如之奈何?”
言未毕,副将赵丙上前说道:“君侯今日虽胜,而征战似无已时。前者题反诗,今日杀军斩将,拒敌王命,此皆不赦之罪。况天下诸侯,非止侯虎一人,倘大王盛怒之下,又点几路兵来,冀州不过弹丸之地,诚所谓‘以石投水’,立见倾危。若依末将愚见,‘一不做,二不休’,侯虎新败,不过十里远近;乘其不备,暗劫营寨,杀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后再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于彼,庶可进退,亦可以保全宗社。不知君侯尊意何如?”
苏护本就在忧心如何收尾自己写下反诗之事,听到赵丙言语,顿时觉得说到自己心坎里了:“公言甚善,正合吾意。”
苏护当即传令:命子苏全忠领三千人马出西门十里,五岗镇埋伏。全忠领命而去。陈季贞统左营,赵丙统右营,苏护自统中营。时值黄昏之际,卷幡息鼓,举火为号,诸将听令而去。
厚颜希望能够得到一两张票,以安慰我失眠的心情。
第十章 冀州之战(三)()
苏护夜袭准备完毕,那边崇侯虎领着众将领还在饮酒作乐。
等到夜半之时,苏护大军尽起,喊杀声震天,东南西北都有。崇侯虎手下兵马白天刚败,此时又听杀声震天,四处都有敌人,却是争相逃离,哪还管将令。苏护不过数万人马冲营,便令得崇侯虎大军乱作一团,相互踩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话说两家大战,苏护有心劫营,崇侯虎不曾防备,冀州人马以一当十。金蔡正战,早被赵丙一刀砍于马下。
崇侯虎此时酒意早就醒了,见势不能支,且战且走。有长子崇应彪保架护航,杀一条路逃走,好似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冀州人马,凶如猛虎,恶似豺狼,只杀的尸横遍野,血满沟渠。苏护赶杀崇侯虎败军人马约二十余里,传令鸣金收军。苏护得全胜回冀州。
崇侯虎父子,领败兵迤逦望前正走,只见黄元济、孙子羽催后军赶来,打马而行。
崇侯虎此时哪里还有初来时的意气风发,败军之将尽显颓然,在马上对众将叹道:“吾自提兵以来,未尝大败;今被逆贼暗劫吾营,黑夜交兵,未曾准备,以致损折军将。此恨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