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东乡县而言简直就是值得被记入县志的大事,而王思远自然是功不可没,所以作为知县的顾丹枫便奖励了王思远三千银元。
不过,王思远却没想到这位知县老爷如此阔绰,竟然让他一下子拥有三千银元,要知道在绥定府这种地方,拥有三千银元的购买力就相当于有了六七两白银一样,简直就可以用一夜暴富来形容,但现在在东乡县这种贫瘠县教书的王思远即便是富有了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而当他被知县强行邀请一起吃顿由县衙官员和东乡县知名乡绅齐聚的晚宴时,他更是感到愕然,因为这顿晚宴之规模已然不亚于他当年中举之后所参加的鹿鸣宴,但他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第一次进入绥定府东乡县时也因为早已是文坛名宿而被知县隆重招待,却也不过是五菜一荤一汤而已。
“小小东乡县的官员竟也能豪奢阔富之此,我大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王思任不由得如此感叹,再离开县衙后看见县城东处辛勤开垦山路的百姓时更是不由得问着家仆:“这里怎么突然又要修路了?”
“回禀老爷,这是顾知县响应何知府欲富其辖内山民须四通八达之令而招募的百姓在东乡县与绥定府城之间修一条可供大型马车通过的青石板路的缘故,听说为此,顾知县还亲自去省城皇家银行分局申请了贷款,居然也申请下来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动工。”
这家仆这么一说,王思远也只是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然后叹道:“这世道真的是变了,十年前,虽说是士绅豪门之家其奢华不亚于现在,但百姓尚不能果腹者也是十有六七,水利不兴,道路不畅,在江南都是常态,可谁曾想到,现在一穷乡僻壤之东乡县竟然也会要修一条直达府城的青石板路,这些钱从何而来呀?”
无独有偶,已年近花甲的陈继儒在培养出三名进士和一名入京师大学堂的特长生后,由朱由校恩旨特授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以颐养天年,而在回江南的途中,陈继儒也发现整个大明已经变了样,不仅仅是士绅比以前奢侈十倍,连带普通百姓也是争相追求财富与享受。
而他之前路过湖广感叹屈原祠因失修而衰败的被一堆荒草淹没时到现在他再次路过时却发现整个屈原祠已经是焕然一新,树木葱郁,石阶整齐,石头砌成的精美的亭台与陵墓将屈原彰显的更加伟岸,而他陈继儒也不得不感叹,原来在自己一干东林党和复社为代表的江南文人被逐出政坛后,大明会变得更好!
第五百零二章 对西伯利亚的强制性文化灌输()
在总计约一亿银元的赔款刺激大明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新的西西伯利亚和之前已经占据的东西伯利亚这两块广袤的领地之事也摆上了议事日程。
朱由校也没敢随意下决断,这对于大明而言,或者对于整个华夏而言,还是第一次通过这种以条约的方式直接获得大片领土的割让,他不是战争所得,通过对其领地里的军事力量全部铲除或歼灭而获得,也不是因为主动归附。
所以,这种领地的获得对于大明而言,没有多么强烈的想要永久占有的欲望,且似乎普遍有一种捞一把就行的意识。
没有人想过如何长久的拥有这片土地的意识。
一些革新派官员们早已是跃跃欲试地建议朱由校立即下旨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西伯利亚的所有的煤铁开采回大明,以避免他日因为大明的衰落而无法管制西伯利亚使得西伯利亚会独立会最终还是被罗刹国掌控后,大明却没有在占据西伯利亚的时间内没有获得什么财富。
此时的大明官员乃至于整个统治阶层,都没有把西伯利亚当成是自己的固有领土,都存在一种强盗式的心理,即占据了这个地方就应该攫取完这个地方的财富一般,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以后会失去西伯利亚的心理准备。
甚至,一些守旧派的官员还直接谏言朱由校放弃西伯利亚这块蛮荒之地,任这一带的蛮夷之民自生自灭,甚至还引经据典地说,占得天下九州就是天下正统,大明没必要对外扩张等等。
革新派自然是对守旧派这种故步自封的观点是嗤之以鼻的,甚至嘲讽这些守旧派官员在争夺七千万两白银赔款的蛋糕时比谁都积极,巴不得给孔老夫子也像修佛像一样修金身。
但如今在见西伯利亚这样一块只能发展工业不能发展农业的蛮荒之地时却短浅的直接让陛下放弃。
而朱由校倒是没有因此而惩戒这些守旧派官员,毕竟这些官员大都是传统乡绅,尽管迫于帝王淫威而不得不接受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但他们依旧是靠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活的,所以他们所追求的依旧是先稳定而有序,而不是扩张与进取。
但在对于如何开发和利用西伯利亚的廷议上,朱由校还是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原则性观点。
在这次廷议上,朱由校特地命人将前些日子命人将兵部职方司和锦衣卫以及皇家科学院一起绘制的亚洲详图挂在了乾清宫的正堂,自己的丹樨之上,以此给眼前这些目前还有很多只读四书五经,只在京杭大运河沿岸游玩过的官员们最直观的体验。
“这就是西伯利亚!整个地盘几乎与我大明整个国境相当,而如今我们从罗刹国的手里得到了这一大片领土,你们有的人说直接放弃,让其自生自灭,你们能保证,在自生自灭的时候,这块地方不会被某个英雄式的人物统一,然后成为我大明一大隐患?
还有的人说抓紧掠夺其地的煤铁,甚至还要砍光这里的树木,挖光这里的人参,杀过这里的奇珍异兽,朕且问你,朕给你十万人马,再给你十年时间,你开采得光吗,砍得光吗,挖得光吗,杀得光吗?”
朱由校这样振臂一说后,整个在场的大明官员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官员更是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原来西伯利亚是这么广袤的一片土地,他们很多官员都还只是天真的以为西伯利亚只是漠北以外的一弹丸之地而已。
不过,这些官员也没想到罗刹国会把这么大一块地盘直接给了大明,而也有的官员在联想到当初罗刹国没有失去这些地盘时是何等可怕的存在,但偏偏大明却将其击败,且从其手中得到这么大一块地盘,他们很多人这才意识到大明原来是打败了怎样的一个的敌人。
当然,也就朱由校和革新派的一些官员知道,罗刹国虽然大但真正与大明的人口与社会财富比起来差的却不是一个档次。
既然是这么大一块地盘,作为一个大明的官员自然是不能轻易让朝廷放弃的,毕竟一旦放弃也无法向历史和后人交待。
于是,便有人开始建议如何消化这块广袤的领地,有的大臣建议仿造前元建立四大汗国,选派皇室亲王前去这些地方就藩,直接管理这些地方。
而也有的大臣建议直接用分封制,不但分封皇室诸亲王郡王去这些地方管理,一些功臣勋旧乃至公主君主等都可以得到这些地方的封地,让这整个西伯利亚变成由无数个宗亲和勋戚组成的小国,这样就不会出现能威胁大明之国。
很多革新派的官员却想借此强大私有财产,而建言朱由校将这西伯利亚直接租佃或售卖出去,或者由各商人进行承包某地,并只是为朝廷缴纳一定税费就是。
当然也有比较注重由国家主导大明经济的官员认为应该让西伯利亚继续由国家资本开发,即皇庄发展农耕,皇家工业公司负责采矿,而皇家织造局负责收购动物皮毛等。
但朱由校始终想的却不是如何开发西伯利亚,而是如守旧派所言,如何确立西伯利亚的政治性质,即他与大明的关系,到底是大明现在占有的一块羁縻之地,还是属于大明的一个行政区域。
或者说,现在作为皇帝的自己到底是要把西伯利亚分封给诸王,还是分封王侯贵戚,还是直接成立承宣布政使司,设立府、州、县等行政区划仿漠南、漠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但在朱由校看来,西伯利亚与漠北漠南等地不同,漠北漠南等地虽然是鞑子集中之地,但到底因为临近关内,因而汉化程度或者受汉文化的影响自然是要高于西伯利亚的原始居民的。
而且因为漠南、漠北等地因为是通过战争占据的结果,因而在战争中就已经消灭了大量的可能会成功的反动力量,使得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反叛很少。
也正因为漠南和漠北受过汉文化的影响且在战争中削弱了反动者的势力,因而使得漠南和漠北的改土归流变得很顺利。
但是,对于西伯利亚而言,虽然大明出动了两支先遣队,但并没有在西伯利亚与罗刹国发生较大的军事冲突,戚昌国是直接进军向莫斯科城堡,而焦琏也一直在向西方前进。
所以,现在西伯利亚反对被大明殖民的地方武装只怕会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再加上因为大明这些年来几乎注意力都在南方海寇与关外建奴与鞑子,使得整个大明没有对西伯利亚地区产生影响。
使得整个西伯利亚的很多本地居民都开始近西化且是完全西化,宗教信仰在这些原始住民的思想体系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已经完全相悖于尊崇祖先高于一切神明的汉文化。
所以,在朱由校看来,如果想当然的以为西伯利亚就是同漠南漠北等地一样,直接就开始建设工厂作坊,发展经济,只怕将会搜到占据较大比例的西伯利亚夷族较大程度的反抗。
因而,要想长久地占据西伯利亚,就必须彻底根除西方文化在西伯利亚的任何影响,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唯有向大明看齐才是唯一之路。
所以,朱由校最终决定先不派谁去开发西伯利亚,也不将这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分封给诸王和勋戚,而是先调集大量禁卫军与边军进入西伯利亚境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