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摸摸脸上的疤痕:“不用了吧,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
“反正也不费什么事,试试看怕什么!你要是怕麻烦,我帮你把药配好了,你带回去每天抹上就行。”
“怎么好麻烦您呢,那我把药方抄下来,自己回去配吧!”
“还抄什么啊,把书拿回去吧,你看一本都是一些美容啊、香料啊的古方,你大学不是学化学的吗,以前还在化妆品公司工作过,一定会对这些有兴趣的,拿回去吧!”
“那怎么好?”木兰知道老太太这里的古籍其实都是挺值钱的。
“有什么不好的,你也知道我开这家店就不是为了挣钱的,这书啊,都是有灵性的,我就是要帮它们找到有缘人。”
木兰笑了,这老太太就是这么有意思,索性也爽快地说:“那就谢谢奶奶了,如果我脸上的疤能治好,都是奶奶的功劳。”
想起这些往事,木兰到现在心里还觉得暖暖的,不知道在那个世界里老太太如今怎么样了,是不是还每天乐呵呵的,给她那一屋子的宝贝书籍找它们的有缘人。
那个方子木兰回去之后就找药店配了出来,全部都打成极细的粉末,每天睡觉前都用蜂蜜调和了敷在疤痕上,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再洗去,敷了一段时间,发现真的有点效果,于是就坚持了下来,足足敷了两年,到她打电话给傅思行,想要卖掉这个秘方的时候,脸上的疤痕已经浅下去一半了。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一定能完全好起来的。
给木爸敷好草药,木兰抬起头对木爸说:“爸,你说的这个老中医开的方子这么有效,我也想去找他看看。”
“看啥呢?”
“我脸上的疤呀,这不是要出去上大学了嘛,就这么出去还不得被人笑话呀!”
这话一说木爸的脸色就黯然起来:“说起来都是爸妈对不起你呀!当年要不是……”
“爸,别说这话了,反正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就想试试而已。”
“好好,试试也好!”
“那我一会吃完早饭就过去。”
吃完早饭木兰真的去找了老中医,老中医看了看她脸上的疤痕,有点为难地摇摇头:“怕是有点难啊!”
木兰爽快地说:“没关系,您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最差也肯定能比现在好。”
老中医也被木兰逗笑了:“我姑且试试。”提笔写了一个药方,“先回去敷半个月试试,不行再回来找我。”
木兰千恩万谢地拿了药方离开,半路上悄悄地拿出自己事先按照记忆写出来的古方一对照,看来老中医还是有点水平的,两张单子居然有大半的药物能对上号呢!
木兰把老中医开的方子收起来,用自己写的方子去药店配了药,全部让人打成细粉,还是像上辈子那样,每天晚上睡觉前用蜂蜜给调和了敷在脸上,不同的是每次都加入了一滴玉瓶里的水凝露。
第9章 筹划进县城()
这水凝露的效果真是非同凡响,不过是短短几天的功夫,木爸的腿就几乎全好了,在家里的日常活动已经不成问题,只是大家放心不下,拦着硬是不让他出门干活而已。而木兰脸上的疤痕也明显看得出来淡了许多,木妈天天喜不自禁地在家里唠叨:“真是老神仙啊,神了!”木兰也跟着认真地点头:“真是神了。”
这些天木兰一天也没落下,天天晚上偷偷起来让玉瓶吸水,几天下来,木兰对玉瓶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原来并不是说要间隔二十四小时才能再次吸水,而是要它吸水,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清水、夜晚和月光,有一天是下雨天,天上没有月亮,那晚不管木兰怎么努力,玉瓶就是不吸水,结果第二天就没有水凝露可用了。
那次之后,木兰又开始琢磨起来,如果到了雨季的时候,十天半月没有月亮的,那岂不是一直都用不上水凝露?这东西是不是非得一定每天都用完呢?可不可以存起来呢?这么想着的时候,木兰下意识地把还塞着瓶盖的玉瓶放进水中,居然发现玉瓶也是能吸水的,吸完水以后,玉瓶里照样凝结出蓝色的水凝露。
第二天木兰特地留下一滴没舍得用,到了晚上把塞着瓶盖的瓶子放进水里吸水,到最后发现瓶子里的水凝露确实是比平时多了一点,看来这东西还是能存起来的啊,木兰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振奋不已。
看看挂在堂屋里那本过一天就撕掉一页的日历,木兰发现不知不觉已经是八月二十八号了,距离自己重生回来已经过了十天,离g大录取通知书上写着的报到时间九月十六日还有十八天,木兰心中蓦地升起一阵紧迫感,必须要在离开家里去上大学之前对家里做出一个妥善的安排。
自从上次木妈说家里的房子有点倾斜,怕下大雨的时候会倒塌,想要修一下房子之后,木兰也认真地考虑过这事,上辈子她确实听小妹说过,一场大雨之后,房子倾斜得很厉害,晚上还会扑簌扑簌地往下掉泥粉,后来木爸上山砍了几根木头回来顶住,这才勉强撑了几年。
这房子不修确实是危险得紧,可是如果要好好地休整一回,大概要花不少钱,说不定现在银行里的积蓄都要填进去了,在自己毕业之前未来这几年家里的生活可都是靠这些积蓄的,木兰不想就这么白白地花在修这老房子上。
而且继续留在村里,除了种那几亩薄地,最多也就是养两头猪几只鸡的,实在没办法有再多的进账让家里的生活好起来,木兰觉得自己必须好好筹划一番,最好能全家搬到县城里去住,这样爸妈能生活得舒适点,小妹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村里面的人搬到县城里去的也不是没有,有的是家里的孩子长大出息了,在县城找到工作,把全家都接出去的,也有的是头脑灵活做生意赚了钱,在县城买了地盖起了房子搬出去的。可是像木兰家这样的,有什么本事能在县城里面立足呢?
吃饭的时候,木兰状似无意地与家人闲聊起来:“你们说,要是咱们家搬到县城里住,能做点什么赚钱的营生呢?”
木爸:“我一个大老粗,除了有一把子力气,大字也不识一个,能干什么,看大门人家也不要你。”
木妈有点犹豫地说了一句:“做豆腐卖行不?”
木棉高兴地插了一句:“没错,妈做的豆腐最好吃了。”别的不说,木妈还真的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村里人吃过的都说她们家的豆腐做得最好,又嫩又滑。这手艺她们几姐妹都没怎么学好,就二姐木梅得了木妈的真传。
对啊,怎么没想到呢,木妈的娘家就有做豆腐的手艺,木妈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都会这个,木兰记得上辈子她小姨一家在县城里买了房子以后,就是开了一家豆腐店,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是后来想赚钱想歪了心眼,买了质量不好的黄豆,做坏了招牌,生意这才慢慢地萧条下去。
木兰赞叹道:“这个主意好啊,妈,就这么说好了,咱们搬到县上去,就做豆腐卖。把二姐也叫回来帮忙!”
把木妈哄得呵呵笑:“你这孩子,可真会哄你妈。”
“我可不是开玩笑啊,我说认真的。”
“傻孩子,咱们一大家子到县城里,睡桥洞去啊,听说在县里租房子可不便宜,一个月得一百好几呢!”
“咱不租房子,咱买!”木兰豪气地拍着胸脯,大伙儿笑着散了,谁也没把她说的话当回事。
第二天一大早木兰说要进县城的时候,木爸和木妈都吓了一大跳,敢情这孩子还是说真的啊,赶紧又找了隔壁的李国柱陪她一起去,生怕这孩子被人给骗了。
说起买房子,木兰也确实不是信口开河,她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她去了上大学之后不久,就出了小妹被扎伤眼睛的事,爸妈去求小姨家借钱借不到,可是没过几天,小姨家就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而且是在极好的地段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来的门面房,小姨像捡了个大便宜似的逢人就说。
可是才过了半年左右吧,木兰就听说小姨家又把这房子给卖了,也是低价卖给了外地人,说是这房子风水不好,在这里做生意越做越差,再一打听,原来是因为这房子里死过人,不吉利,小姨一家住在里面什么都不顺利,恨死当初隐瞒真相把房子卖给他们的人了,所以才连哄带骗地把这房子卖给了不知情的外地人。
可那买下房子的外地人在那房子里可是住得好端端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又再过几年,来了城里的开发商,买下了那一大片土地开发成一个很大的商业城,那里的住户都得到一大笔拆迁补偿,还每家分了一间商业城里的铺面,把当初卖了这房子的小姨一家悔得肠子都青了。
木兰可不相信什么那房子不吉利的话,她觉得那是因为小姨一家心肠不好,亏心事做多了遭的报应,自己一家都是淳朴善良的老实人家,家里人多人气又旺,自然是什么都不怕的,至于自己卖恐龙蛋化石这件亏心事,木兰就很明智地忽略不计了。
木兰这次进县城,就是冲着那便宜房子去的。
她记得那时候小姨家买的房子在人民路,所以一进县城就直接往那边去了,小地方没有什么中介公司,只能自己打听,她知道小姨所买的房子是在他们买房前的两个多月前出事的,推算起来也就是比现在早一些儿的时候,可惜现在没有网络,木兰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不然也不至于像现在一样一头雾水。
不管怎样,还是先打听清楚的好,如果真的是特别不好的事,这个小便宜还是贪不得的。
木兰找了一家小面馆,看了看,没进去,蹲外边墙根下了。
李国柱愣愣地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也挨着她蹲了下来,在他俩旁边,还有一个蹲得更早的老大爷,面前放一个破碗,颇为自在地拉起衣服,埋着头捉虱子。
“大爷!”木兰先打了声招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