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此事不易,因此就要使些手段……”赵昺也知道那些私盐贩子并非善男信女,也非什么爱国人士,他们的宗旨是谁挡我发财谁就是我的敌人,昨天是你大宋,今天就是大元,要想掌控他们就得大家先一起发财。
而赵昺的计划就是将朝廷当做是正处于创业发展阶段力量薄弱的新公司,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现在就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成熟的发财计划,诚招各路有志之士、有才之士,都通过各种方式加盟我们的公司。只要我们的公司业务不断增多,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大家就都有钱赚。
总而言之,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民族界限的,它就是个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只要你想发财不管你说南人、北人,还是色目人、蒙古人都可以加盟进来。那时钱装到兜里,谁会关心你的公司是谁开的,宋朝或元朝都无所谓,你若是拒绝,大家只会说你是个有钱不赚的蠢货。
言而总之,只要牢牢的将货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不了多久那些私盐贩子便不得不依附于自己,那赵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肯定也会出于利益的考虑会遵照执行,而‘国家’此刻已经成了他们的敌人,只有仰仗自己的势力才能生存下去,最终由生意伙伴变成盟友,再成为他的附庸。
“陛下的意思属下明白了,咱们只掌握货源,无论谁买都卖,这样不但可以将琼州的盐卖到各处,还能将各路私盐贩子都集于陛下麾下,但属下尚有疑虑。”郑虎臣听罢皇帝的计划皱皱眉言道。
“哦,你说说看。”赵昺言道,他并不反对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且希望有人能替他查遗补缺,加以完善,因此并不在意。
“陛下,属下知道你的苦心,乃是为了复国大业。但属下担心此事被朝中的臣僚和那些腐儒们知晓,他们不理解陛下其中的深意,从而以大义之名横加指责,只怕对圣名有亏。”郑虎臣看着小皇帝的脸色说道。
“呵呵,杂音总是有的,我们可以不做理会。但你提醒的是,我们也不能不防,所以要尽量做的隐秘些,初期我们的人先不要暴露身份,多利用外围的人员去做,可也要防止他们坐大,失去控制。要循序渐进,逐渐渗透将骨干抓到手中,对于不守规矩的该清除也绝不手软!”赵昺听了沉吟片刻笑笑道。
以赵昺前世在网上争论的经验,遇到这种喜欢拿着‘爱国、爱民族’高大上口号的人,千万不要与他们争论。因为你说自己如此是为了韬光养晦,为朝廷筹措资金,积蓄复国的力量。那他们便会说你是拿这个当幌子,骗取大家的信任,勾结盗匪抢劫沦陷区百姓的钱财,榨取大汉民族的最后一滴血,然后把钱装入自己的腰包去包小蜜,养二奶。
再这样一扯就扯远了,说你身为皇帝应该将盐免费送给故土的百姓,以让他们不忘大宋的恩泽,心向大宋。但此时你不仅不思救民水火,却还勾结鞑子,资助盗匪危害国家利益。他们这种战略只要拿到公开场合讨论,永远会占据上风,因为敢旗帜鲜明的反驳这种观点的人,通常结局都会很惨,不是让唾沫淹死,就得被气死,要不然当场被‘爱国臣民’赶下台当场打死。
因为所有人都会相信正是有了你这种软骨头皇帝,成天长敌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才使我们被鞑子一再打败。当下只有把朝中那些奸佞小人,软骨头,卖国贼都杀干净,才能是我们收复故土,重建大宋。所以既然这种极能蛊惑人心的逻辑,就这样简单、粗暴、强劲有力。谁没事敢跟他们去辩论,那纯粹是没气找气生,打不到狐狸还惹身骚。但郑虎臣的话还是给他提了醒,引起赵昺的警惕,当前绝不能动用自己明面上的人来做此事!
“陛下,我们当初在广州曾经买下了几支船队,还有几家商贸行,控制着几支走私团伙。他们一直只是负责为陛下采办些急需物资,走私些紧缺物资到琼州,可只知道是为朝中办事,却并不清楚后边到底是谁。但他们都听命于事务局,我们是否可以动用这些人来完成此事?”郑虎臣考虑了下说道。
“可以,这些人中不是江湖人物,就是靠走私起家的惯犯,由他们办这件事定能收到奇效,但是钱他们可以赚,咱们那一份也不能少。”赵昺想了想,广州正是大宗物资集散地,且走私历来猖獗正可利用各种渠道贩卖私盐,而自己堂堂一个皇帝竟然策划走私也真是堕落了,点点头又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咱们下来商量下泉州之事吧……”(。)
第462章 试一试()
赵昺想想当年那个荷兰皇帝还曾出资入股海盗团伙呢,自己搞点走私又算什么,想到此他心中那点负罪感立刻烟消云散,决心坚定不移的执行既定计划。而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打下泉州,才能完成自己的既定战略,但如何打他心中并没有底儿,准确的说还是有些犹豫,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赵昺经历了前世‘一辈子’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事情,自己从一个工厂的小高管转眼变成了落魄亲王,接着又玩阴谋、斗心眼儿鼓捣出一支军队,并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可脚跟儿还没完全站稳便又成了一国之君,接下了这个烂摊子,不仅要玩转一帮政治老手,还要设法击败纵横世界的蒙古人,斗败雄才伟略的忽必烈。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赵昺意识到自己走的其实是一条他难以驾驭的道路。即便算上前世的‘工龄’,他也只有七八年,其中当领导也不过三、四年,如果单纯从几次战斗结果上看,他清楚自己是个合格的‘技术员’,却非一个军事天才,战斗的胜利更多的是依赖自己造出比之当前更为先进的武器和先人一步对历史的了解。
不过崖山之战后,赵昺已经是半正式的掌握了大宋******的权力。由此开始,就必须以一个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标准来看待只有八、九岁的他。以这个标准衡量,赵昺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及格线,按照传统的看法他此时才是启蒙的时候,而作为特殊中的特殊加上前世的经历,充其量也就是个尚在历练和学习阶段,并向管理者转型的小青年。
即便赵昺心理上有继承大宋衣钵的准备,可对于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准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虽然他有少年老成的个性,但缺乏博大的政治抱负和胸怀以及佛心鬼手般的政治手段。他只能凭着前世的管理经验和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积累的凌乱知识,甚至是只觉来应付当前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
如今赵昺清楚自己身负一国的重任,那就任何障碍都不能成为其失误的理由,历史就是这么‘不讲理’,他只会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定生死,只容得下第一,再容不下第二。如今大宋名存实亡,稀里糊涂的他却必须为不争气的‘父兄’买单,从而失去了立足江南翻盘的机会,只能靠这个朝不保夕的小岛来苟延残喘,试图扭转乾坤。他虽然常常以‘三户亡秦’来忽悠众人,激励自己,但心知这简直以做梦无异。
从地缘上看,从古至今,长江从未组阻挡过任何一个自北方而来的征服者。中国古代历史上,除明朝一个特例外,历朝历代都是北方统一南方,且历朝历代从没有一个王朝在北方尽失后能够不亡国的;从政治上看,江南和江北都可以称的上宋朝的故地,但江北早已‘不知有汉’,江南百姓也被蒙古人的铁蹄和长刀所征服,那些旧臣和故老纷纷成为蒙古人的座上宾,反宋的急先锋,而蒙古人又怎么肯给他们重整旗鼓的机会。
人们总说历史是由无数个‘偶然’所组成的‘必然’,赵昺也是偶然间空降这个世界,偶然间打赢了崖山之战。但他也晓得其中一两个偶然因素的变化,并不能改变那个‘必然’。而从决定回琼的那一刻起,对自己的一场大考及就已经开始了,如果成绩不及格,那么就是自己死于非命,大宋朝彻底成为浩瀚史书中的一页发黄的旧纸。
攻打泉州虽然是迫不得已,赵昺也认为胜算很大,可他也明白的很,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动用行朝的大部兵力。而刚刚整编的殿前禁军基本已经被打残了,若不进行一段长时间的休整和补充是难以形成战斗力的,当下只能以帅府军为基础的殿前侍卫亲军作为此战的主力。
可能世界还还没有一个指挥者会主动发起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谁都想着自己有把握战胜对手才会出兵,但是战斗的结果往往是谁也无法获知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斗以失败告终的战例更比比皆是。可此战对赵昺却不亚于一场生死之战,如果胜了万事皆休,若是败了他将失去立足朝廷的根本,再度被打回原形,而琼州也失去了防守的主要力量。那么这场大考也就提前结束了,且根本没有补考的机会。
而赵昺自‘出道’以来经历的每一战都可以说是在生死边缘挣扎,胜则活,败则死,在疫船上如此,在广州如此,七洲洋和崖山也是如此。这次打泉州同样如此,他知道如果不尽快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要提开发和建设琼州,就是连军费和政府官员的薪俸都难以发的出来。
‘官为俸,兵为薪’,如果连工资都开不出来,饭都吃不上了,谁还会跟着你这个老板混,听你的话,为你卖命,除非思想觉悟都提高到**水平,而那是不可能的,起码现在不能。因此打泉州筹款是迫不得已之途,也就是说如果不打,行朝无法维持,人心也散了,大家各寻出路,还是是死路;若是打下泉州,即便自己的力量有所损失,行朝依然能够维持运转,但同样会冒着失败的风险。同样是死,那一贯喜欢‘铤而走险’的赵昺自然想试一试。
当然赵昺这厮一贯怕死,就是非得死,也不想死的窝窝囊囊、稀里糊涂,起码要死的明白,死的舒服些。所以尽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