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济和陆文远见他如此也不敢多说什么。三人一直在堂中等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连侍立在侧的锦衣卫都有些沉不住气了,前头公堂中审案的声音却还在不紧不慢地响着。
朱时泱等人本是吃过了早饭便一路急赶至此的,方才在太阳下晒着还不觉得,如今口渴解了,身上的暑热也消褪了,才觉腹中饥感如蛆附蚁噬一般侵了上来。朱时泱由是更加气懑,将手在袖中攥了又攥,回头问身侧的锦衣卫:“是什么时辰了?”
那锦衣卫走到堂外看了看天色,回来回禀道:“回皇上,大约是未时过了。”
朱时泱立时变了脸色。要知他们到达这官衙时,正是午时阳光最烈的时候,如此算来,他们已在堂中等了近一个时辰。朱时泱贵为天子,一向只有别人等他的份儿,何曾纡尊降贵地等过别人?况且还是一等就这好长时间。
朱时泱气不打一处来,点了两个锦衣卫,就要寻到前头公堂去质问那大逆不道的彰德知府,却被朱时济和陆文远两人连连劝阻挡驾。三人正在堂中乱成一团之时,却有一位身着四品官服的官员一掀衣袂,进得堂来,想来就是那位彰德知府了。
彰德知府其实也颇为困惑,他方才在公堂审案时就听衙役报说,府衙外来了一队人马,看形状不像寻常之人。彰德知府心中暗暗纳罕,但他为官向来严正有余,先公后私,又想那来人自称是故人,便先紧着处理公事了。如今迈进堂来一看,却见是三位锦衣公子,其中两位果然是识得的,正是当初一同抗敌赈灾的陆大人和康平王爷,另一位却不大识得。
彰德知府正自奇怪,却见那人的眉目间竟与康平王有几分神似,又阴沉了脸色盯着自己,周身隐隐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心中便自咯噔一声,立时明白过来,惶恐跪下道:“微臣夏康见驾来迟,万望皇上恕罪。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首辅大人……”
朱时泱满腔怒火直待发泄,冷哼一声打断了他:“逆臣,你还知道朕是皇帝!竟让朕和康平王在这儿等了你这么久,你该当何罪!”
夏康饶是严正也不禁受到了天威震慑,吓得伏在地下连连叩头:“皇上恕罪,微臣罪该万死。”
陆文远和朱时济素知他的为人,不忍见他如此,便一个去扶他起来,一个劝朱时泱道:“皇兄息怒,皇兄此番本是微服出宫,又是临时起意来此,夏大人措手不及有所不周也是情理之中,皇兄就饶过夏大人这一遭吧。”陆文远也在一旁规劝。
朱时泱这才稍稍消了气,由夏知府引着,往官衙后头的客房里去了。
三人在房中用过午饭,便到了朱时泱该歇午觉的时候了。朱时济和陆文远伺候着他躺下,便一同去将随行的车马行李清点整顿了一番,一切妥当时已是日暮时分。朱时济和陆文远正自疲累,却见朱时泱穿戴整齐地自己寻来了,身后跟着一脸苦相的夏知府,显见是被他私下训斥过了。到得跟前,笑吟吟说道:“朕这一觉歇得可好,很久都没有睡这么沉过了。现下天色未晚,又没到吃晚饭的时辰,贤弟和爱卿不如陪朕上街走走如何?”
朱时济和陆文远见他精神奕奕,显见是精力恢复,又耐不住寂寞了,便相视苦笑了一下,各自弯腰捶背地跟在后头去了。
朱时泱一行人走在街上,只见流民起义虽已过去半年有余了,但四周触目所及仍是一片疮痍。街道上到处可见衣不蔽体,肮脏落拓的老弱贫民,有的蹲在街边店铺的廊柱下,有的坐在自家破败不堪的门前,目光迷茫空洞。
街上原本铺就的青石板路已因士兵车马的践踏和去岁旱灾的暴晒而尽数龟裂,大块的碎片仍牢牢地嵌在地里,小块的却已不知所踪,大约已碎作齑粉,随风而散了。地面因此而坑坑洼洼,难以行走,但凡有车马经过,浮土便随之四散飞扬。
街道两侧的店家商铺虽已重新开业,但零零散散,并不兴旺,更多的是连窗纸都破烂剥落了的荒屋野楼,从微敞的门扇中可以窥见屋中地下铺满了干草,有无家可归的流民乞丐在其中留宿。街头巷尾则处处可见因旱灾而枯死的树木,原先荫蔽四邻的古木如今只剩下一段焦黑的树干,却仍旧倔强地立着,无语质问苍天,上头偶尔落得一两只乌鸦,便在这迷茫的昏色里发出凄厉的哀鸣声来。
朱时泱初进城时没有细看,如今看来便只觉触目惊心,稍好的心绪登时便烟消云散了,指点着四周质问夏康道:“你这知府是怎么当的?街上的石板都碎成这样了也不知整修一下,街边的树枯死了也不着人移了重栽?整日拿着朕的薪俸,万事就这般不上心吗?”
夏康穿着官服,在一旁低头道:“皇上教训得是,一切都是微臣的疏忽。但如今彰德城中收容的灾民尚未尽数安置完毕,府衙中实在是没有闲钱,也没有多余的人力来顾及这些微末之事。”
朱时泱本就因着待驾不周一事对他存了几分偏见,如今见他非但不接受自己的批评,反而要强词夺理地分辩,更是心下不郁,也懒得与他过多废话,皱了眉头自己走到前头去了。
彰德城本不是个太大的地方,几人上街不到半个时辰,城门便已近在眼前了。彰德城有南北两个城门,此处城门正是陆文远和朱时济当初与起义流民对峙的那处,朱时泱沿着阶梯登上了城墙,让陆文远和朱时济给他讲讲当日的情景。
谁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几句,却见朱时泱一双龙眉皱得越发紧了,只因此时虽有一轮落日在远处起伏的山脉间缓缓沉落,但这雄浑的景色却生生被城外墙根下一群群嘈杂忙乱的人破坏了,这群人衣衫褴褛,正沿着城墙根挖一条极深极宽的壕沟。
河南地处中原,本就比别处干旱燥热,如今的土质更因着去岁大旱而格外松散,被如此挖凿着,扬起的烟尘真可谓是遮天蔽日,堪比塞外大漠了。朱时泱捉起衣袖在眼前扇了扇,嫌恶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呢?”
彰德知府上前答道:“回皇上,这些人是下官派来在此修筑护城河的。”
朱时泱疑惑道:“修什么护城河?这么大的工程朕怎么没收到工部呈上来的奏疏?”
夏康抱拳答道:“回皇上,此事微臣尚未来得及知会工部,但修筑护城河的工匠,都是这城中青壮年的流民,不需工部……”
夏康话没说完,便被朱时泱打断道:“荒唐!流民饱经天灾之苦,羸弱不堪,如何能被征作劳工使役?”
夏康见他面上已现了怒色,慌忙跪下道:“请皇上听微臣解释。这些流民皆是彰德城中尚未得到妥善安置的,微臣见他们整日赋闲挨饿,即便是讨钱也讨不到多少,便想着将他们之中尚能出些劳力的集中到一起,修筑护城河,再由官府每日发给工钱,这样既能物尽其用,又解决了这些流民的安置问题,实在是一举两得啊。”陆文远和朱时济听了,也在一旁帮腔。
朱时泱不屑地哼了一声,深恨他自作主张,便仍张口为难道:“流民起义都过去了才想起修护城河?说到底也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夏康跪在地下只得称是。朱时济在一旁苦笑道:“皇兄说夏大人是事后诸葛,实是冤枉夏大人了,夏大人原先还是彰德知府的幕僚时,就曾规劝当时的知府修筑护城河,一来彰德地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发生战乱可以多一重保障,二来可在护城河中储水,河南历来气候干旱,大旱之年便可引护城河水灌溉农田。可惜前任彰德知府昏庸无能,没有采纳夏大人的建议,因此才一直拖到了今日。”
朱时泱看了一眼跪在脚边的夏康,疑惑道:“康平王怎地知道得如此清楚?”
朱时济笑道:“皇兄有所不知,这位夏大人本是前任彰德知府的幕僚,前任彰德知府忝居其位,在流民爆发起义时临危脱逃,弃城而去,是夏大人担起了守卫城池的职责,与陆大人和臣弟一起挡住了流民起义的队伍,这些都是臣弟在与夏大人共事期间知道的。后来前任知府被朝廷缉拿问斩,夏大人因在危难之际表现突出,便被破格任命为新一任彰德知府了。”
朱时泱闻言纳罕道:“这么说,他竟不是科举出身的了?”说着,诧异地看了夏康一眼。
夏康跪地从容答道:“回皇上,是。微臣才疏学浅,资质庸钝,一直考不中进士,便做了前任彰德知府的幕僚,之后蒙陆大人看重,在朝中举荐了微臣,为微臣争得了一个入官学进修的机会,微臣这才得以一边做事,一边读书考试。皇上与陆大人的恩德,微臣必当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朱时泱看他半晌,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却是对着朱时济道:“康平王,你听听,方才你在朕面前为他说了那么些好话,到头来他却只感激朕与陆文远,听着可真教人心寒。”
朱时济知他看夏康不顺,不肯放下架子来说些好话,笑道:“没什么可心寒的,夏大人进学入仕,臣弟本就没做什么,只不过是闲着说嘴罢了。陆大人却是出了十足十的力气,可以说是他将夏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夏大人合该为了陆大人和皇上的赏识为国家社稷拼尽全力的,是吧,夏大人?”
夏康不敢抬头,只得含糊答应了一声。朱时泱见他如此,只道他没个大小尊卑,走在回路上还在向陆文远抱怨:“陆文远,按说你的眼光朕不该怀疑,但朕实在是对这个夏康喜欢不起来。你当初那么大力提拔他,定是看他有不同寻常,可堪重用之处,可你看这彰德府如今被他治理的,乌烟瘴气,满目疮痍,哪有一点能让人满意的地方?”
陆文远却笑道:“皇上这话错了,如今的彰德城与去岁比起来已经好很多了,只是皇上没个比较,所以看不出来。况且《君子小人章》里不是说,君子光明磊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