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礼!怀英也一起来了。”
李弘笑吟吟的给二人赐了座。
几人坐定之后,张文瓘便有些急切的说道。
“怀英已经将昨日的情况对老臣说了,殿下着实是冲动了!”
张文瓘叹了口气,昨日狄仁杰到大理寺上任,便对他说了平康坊之事,张文瓘虽说对李弘以民为重的情怀颇为感动,可冷静下来,却也不由地担心起来。
雍王和贺兰敏之,一个是帝后最宠爱的儿子,一个是武后最拿得出手的外戚,李弘此举,等同是在赤果果的打武后的脸。
张文瓘本以为,李弘到平康坊堵住李贤之后,两人会暗自密谈,顺便派个人到平康坊后院查探一番。
没想到李弘这一次却选择了公开亮相,之前虽说大家都知道李弘已然回京,可毕竟心照不宣,消息只在朝堂当中流传,百姓却丝毫不知。
而李弘出现在平康坊之后,哪怕是帝后在面子上,也要给天下万民一个交代,这私自回京的名头怕是拿不掉了。
何况,李弘此次更兼私闯民宅,仗势欺人等多项罪名,虽是事出有因,可就算这些事情帝后不予计较,可在百姓的心目中,李弘多年来累积的名望却是彻底毁于一旦。
若是再有小人挑拨,或许李弘的太子之位都岌岌可危。
如此紧张的情势,叫张文瓘如何能够放心。
“早知道,老臣就不该把民女失踪案托付给殿下,如今之计,殿下当即刻向陛下娘娘上书请罪,或许殿下尚有一线生机!”
重重的叹了口气,张文瓘说道。
“张大人稍安勿躁,事情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张文瓘忧虑的事情,李弘又岂会想不到,可他既然做了,就不会后悔,何况事情的确还有转寰的余地。
“昨日孤拜托狄卿查的事,狄卿可有眉目!”
不过李弘却卖了个关子,转向狄仁杰问道。
“回殿下,昨日臣上任大理寺丞之后,便调阅了民女失踪案的卷宗,又从长安令崔大人手中接过了在平康坊抓获的一干人等,经过臣连夜审理,已然稍有所获!”
狄仁杰双眼通红,显然是昨天熬了一个晚上,不过语气却是有些兴奋,看来却是大有进展。
“情况如何?”
李弘眉头微皱,淡淡的问道,一颗心也提了起来。
“殿下放心,经臣初步审理,此事大约与雍王殿下并无太大关系!”
狄仁杰也是心思玲珑之辈,自然知道李弘在担心什么,也不再卖关子,干脆利落的说了出来。
果然此言一出,狄仁杰便看到,李弘的眉头舒展开来。
虽说李弘下定决心要严惩幕后黑手,可毕竟李贤是他的弟弟,他倒是真怕李贤跟此事有所牵连,到时让他陷于两难。
何况李贤乃是帝后最宠爱的儿子,也是李治钦封的亲王,就算李弘想动他,却也是有心无力。
此刻听说李贤与此事无关,李弘才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狄卿细细说来。”
李弘轻声道,语气也轻快了许多。
“经过昨日的审理,臣倒是得出了一点不同的东西。”
第二十一章:破局之计()
狄仁杰神秘的笑了笑,接着说道。
“长安城中尽知平康坊乃是雍王殿下的产业,却鲜有人知这平康坊之前乃是周国公的产业,后来不知何故,周国公将平康坊赠与了雍王殿下,而这些年,雍王殿下虽说一直保着平康坊,可真正打理平康坊的却没有换过人,依旧是周国公安排的一批人。”
“贺兰敏之?”
李弘有些烦躁,怎么什么事都跟这个东西有关系。
“没错,平康坊中大多数伙计并不知此事,平时也不得进入后院,只有掌柜的和十几名名为护院的参与了此案,而那名掌柜的,正是周国公的家奴!”
“这个该死的混蛋,竟然连孤的弟弟都敢利用!”
李弘气的直接摔了手里的杯子。
他贺兰敏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掩护自己,所以才将平康坊送给李贤,怪不得不过是一个区区酒楼而已,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势力都知道是李贤的产业,贺兰敏之不过是想借用李贤的名头行那龌蹉的买卖罢了。
或许这平康坊在长安城这么大的名气,未尝就不是贺兰敏之刻意散布的消息。
“殿下冷静,此案虽急,可事关重大,殿下当务之急,是向陛下娘娘解释啊!”
张老头莫名其妙的听着李弘和狄仁杰一问一答,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案子虽大,可李弘更应该关心的是自身的局势呀。
是以张文瓘听了一会,有些沉不住气,道。
“呵呵,张大人不必着急!”
听得事情不涉李贤,李弘安下心来,安慰道。
此刻,小内侍已经将李弘摔了的杯子打扫干净,又重新换了一杯茶,李弘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接着说道。
“此事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般严重,大人所虑者,无非是孤责打了六弟,又教训了贺兰敏之,会令父皇母后生气,若是再有小人挑拨,难免会令父皇母后一时冲动,大人以为然否?”
“这是!”
张老头犹豫了一下,点头道。
的确如此,说什么私自回京,仗势欺人,这些罪名都是虚的,处不处罚,如何处罚,皆在帝后一念之间。
恐怕在帝后看来,这不过是太子因为遇刺之事,心中不平以致行事冲动而已,纵然处罚也不会过重,动摇不了李弘的根基。
真正要命的贺兰敏之和李贤,李弘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亲自动手打伤了他们,此事传到帝后的耳朵里,他们只会认为李弘无法无天,连钦封的亲王和国公都不放在眼里。
他们绝不会容许有人如此挑衅皇家威严,何况这个人是太子!
“这两件事,要解决却又不难,虽说平康坊一案并非六弟主使,可毕竟在六弟的护佑下,才令平康坊无人敢动,孤虽责打了六弟,可一来当时气急攻心,行事难免莽撞,二来孤也算代父皇母后管教幼弟,此事当无大碍!”
李弘低着头,缓缓说道。
不过也确实是这个理,若是如此上奏,也算说得过去,张文瓘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那殿下又如何处理周国公之事呢?”
听得贺兰敏之的名字,李弘眼中闪过一丝厌恶,略有尴尬的说道。
“此事张大人不必多虑,那贺兰敏之虽然得宠,可孤有把握,父皇母后不会因他而处置于孤!”
要知道,当年杨氏自尽一事,武后因为怕张扬皇家丑事,到现在都没有给李弘一个说法。
他李弘为什么对贺兰敏之那么过分,别人不知道,李治和武后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只要他在奏折中略微一提,恐怕贺兰敏之挨打这件事,帝后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不过这话却是不能对张文瓘说的,当年之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何况武后就是害怕此事扩散出去,有损皇家颜面,才会对贺兰敏之轻拿轻放。
不过看张文瓘一脸不信之色,李弘只好打了个哈哈道。
“何况,张大人看孤这个身子骨,便是亲自动手,又能将人打的多重,若说孤能亲手将他二人打成重伤,父皇母后怕是也不会信吧!”
李弘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张文瓘自然不好再继续追究,不过想来只要与雍王殿下无碍,纵使皇后娘娘觉得周国公被打丢了面子,太子也还有陛下护着,应当不会有什么大事,最多不过是禁足,训斥这般惩罚而已。
一念至此,张文瓘也放下心来,略微惋惜道。
“虽然话是这样说,可殿下此举,仍是得不偿失啊,如今城中的百姓都在说,殿下变得有些暴戾了,老臣这就将殿下揭破平康坊一事透出去,算是为殿下挽回一点声望吧!”
李弘暗暗叹了口气,这张老同志果真是搞刑事工作久了,政治嗅觉不够灵敏。
不过也不能怪张老头,毕竟他虽是九卿之一,可并未身在中枢,自然比不得戴至德日日处理奏折,对朝局洞悉的清楚。
自己如今的局势,声望不是必需品,而且过高的声望反倒会引起武后甚至是李治的警惕,太子这个活不好干,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所以听见张文瓘这个馊主意,李弘急忙阻止道。
“呃,此次平康坊一案乃是托了父皇母后的鸿福,孤岂敢贪功,再者,清者自清,若是张大人如此这般刻意为之,倒显得孤沽名钓誉,非君子之行啊!”
好说歹说,李弘才打消了张老头这个不靠谱的主意。
临了,张文瓘还是觉得不放心,嘱咐狄仁杰快些破获平康坊之案,毕竟此案背后的主使极有可能是贺兰敏之,若是狄仁杰能够拿出实证的话,李弘殴打贺兰敏之的罪责也会减轻许多。
说到底,张文瓘还在担心武后会觉得丢了颜面,责罚李弘。
倒叫李弘为不能跟他说实话而愧疚了片刻。
张文瓘身为大理寺卿,自然是公务繁忙的,每天都有无数的案卷等着他核准,自然没工夫在这继续耽搁,是以确定了李弘不会受到严重的责罚之后,张文瓘便匆匆赶回了大理寺。
何况张老头是政治嗅觉不大灵敏,可不是没有眼力见儿,今儿早上狄仁杰非要跟着他来面见太子,显然是有事禀报,是以老头子识情知趣的自己离开了。
眼见张文瓘离开,狄仁杰上前一步,看了一眼李弘身后的九歌,有点吞吞吐吐的说道。
“殿下,是不是先屏退左右”
第二十二章:倒霉的程武()
“呃”
李弘犹豫了一下,大概猜到了狄仁杰要说什么,挥手屏退了身边的内侍,转身对着九歌说道。
“那个,你也先回避一下吧!”
从大早上到现在,这个九歌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无论看见什么,听见什么都无动于衷。
就这么站在李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