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弘淡淡的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其实他何尝不知道如今李贤正在大肆扩张,但是对于李弘来说,却恰恰相反,阿史那伏念之事才是大事,李贤反倒是小事而已。

    要知道,李弘稳坐东宫之位这么多年,可不是白来的,他的声望,能力,实力,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

    可以说,想要和他一争雌雄,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是当初李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策划暗杀的原因所在,因为如果走正常的途径的话,李弘的东宫之位基本是不可能被废掉的。

    且不说他内有李治的喜爱,外有一大帮东宫属臣的支持,还是帝后的嫡长子,便是在民间的威望,也不是李贤区区一个贤王可以比拟的。

    如今的李贤看似张牙舞爪,但是实际上却是色厉内荏,甚至于他连明目张胆的将夺嫡的心思显露出来都不敢,这就是明证!

    而他能够拉拢到的,也不过是一些底层的官吏罢了,高层的大佬们,除了和李弘极为不和的几位投奔了李贤之外,无一例外都是对李弘十分赞赏的。

    更不要说,这中间还隔着宗法制这道天堑!

    所以对于李弘来说,只要他一步步走的稳健,不犯大错,李贤是断无任何机会的!

    而相对的,和突厥和谈之事,若是他放任不管,自然可以顺应举朝上下的心思,最后和谈的功劳也会落在他的身上。

    但是一国的国策,定下来之后,想要更改是十分困难的,一旦真的和阿史那伏念达成协定,大唐这一方是绝不会擅自违约的。

    而且这样要耗费的财力物力,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贺兰敏月从小生长在长安城,自然不会知晓,朝廷的一个政策,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影响有多么巨大。

    若是就这么打开了互市,李弘可以预料的到,第一个受到劫掠的就是大唐的边境百姓,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往大了说,突厥只要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一些日子,元气恢复的比大唐要快得多,到时候重启战端,才是大事。

    所以李弘绝不能让阿史那伏念得逞,哪怕他的方案将会受到重重阻力,也一定要推行下去!

    而且李弘隐约能够感觉到,这次他在谋划的这次行动,李治不会不知道,但是他始终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恐怕是存着想要考校他的能力的意思。

    至于李贤,不过是给他的磨练罢了。

    真的要和他争夺太子之位,恐怕还差了点火候!

    “父皇那里,孤自有办法,只是你要小心,既然六弟打上了你的主意,恐怕手段不止这些!”

    不过这些却是不必对贺兰敏月说的,真正让李弘担心的,反而是李贤盯上了贺兰家。

    一念至此,李弘淡淡的开口道。

    贺兰敏月微微一怔,却是意外的没有和李弘呛声,只是淡淡的说道。

    “多谢殿下关系,妾身自有办法,管教他有什么歪心思都偃旗息鼓!”

    口气清淡,却透着一股自信满满的味道。

    见此情景,李弘也是一愣,不过旋即便想到了她身边还有几位护卫,也就放下心来,当即不在贺兰府更多停留,大步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李治的御案上便摆上了一封特殊的奏折。

    内容是请求皇帝接见突厥敌酋阿史那伏念,并且将其人的狼子野心描述的清清楚楚,甚至连以后应该如何提防突厥都写得清清楚楚,并且请求皇帝将和谈的权限全部授予太子!

    至于上奏的人,正是李弘!

    而李治的态度,则是有些暧昧难当……

    傍晚时分,宫中传出旨意,次日一早,政事堂宰相,会同六部诸卿,大理寺寺卿,御史台御史中丞,英国公及闻喜县公皆至紫宸殿,商议突厥和谈之事!(。)8

第二百四十七章:压力() 
紫宸殿。>网

    吴良辅站在李治的身边,面无表情的展开手上的奏折读着,略带尖利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当中。

    而大殿之下的李弘则是长身而立,脸色平静,不带丝毫的喜怒。

    与之相对的是底下的一干大佬,六部诸卿,加上三省的长官尽数到齐,十几个人让原本空空荡荡的紫宸殿都有些拥挤的感觉。

    不过眼下这些大佬的脸上却是神色各有不同。

    戴至德,许敬宗等一干和李弘商议过对策的大臣,眼中皆是不约而同的掠过一丝担忧,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些天他们也同样收到了阿史那伏念的礼物,不过他们自然是全部如数退回了。

    但是长安城中的情势,这几位自然是清清楚楚的,现在看来,太子殿下恐怕是要主动出击了!

    而剩下的大臣,显然是次听闻李弘的方案,神色之间也是各不相同。

    “诸卿,这是太子送上来的奏折,尔等都议一议吧!”

    李治高坐在御座之上,脸色平静,淡淡的说道。

    “陛下,此事不妥!”

    众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刘仁轨就第一个跳了出来,高声说道。

    “与突厥和谈之事,早在西征大战结束之时便已经议定,我大唐作为宗主之国,岂可出尔反尔?何况太子殿下此疏所谈未免太过危言耸听,大唐国富力强,岂会害怕区区一个突厥?若是真的照殿下的计策来办,未免失了我大唐的气度!”

    要说这段时间以来,刘仁轨可算是明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原本和他交好的李义府说倒就倒,没有丝毫征兆。

    而且李义府是被流放走了,但是留下一个烂摊子却要刘仁轨来收拾,上次针对裴行俭的行动失败以后,军方的力量就对他进行了疯狂的反扑。

    虽然如今刘仁轨位高权重,军方奈何不得他,但是他毕竟是出身于军队,那些门生故旧总是有的,这些日子,刘仁轨不断得到消息,他以前的老部下在军队连续遭到打压。

    而且不知道为何,他以前的一些黑历史也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御史们的奏本当中,虽然都是不痛不痒的小事,但是积少成多,却也让他在朝中的名声每况愈下!

    要是他再不采取措施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军队当中就能再无他的立足之地,但是他却偏偏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仅凭他一个人,根本没办法面对整个军方这个庞然大物。

    他不是没有想过去找武后求助,但是一来如今武后和李弘的关系渐渐已经有了缓和的迹象,而他和李弘却是不大对头。

    二来当时武后正在孕期,根本没空搭理他,一时之间,刘仁轨急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李贤找上了他!

    刘仁轨这才知道,李义府竟然早就投奔了这位雍王殿下,而就连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替这位雍王殿下做了不少事情!

    而且越接触的多,刘仁轨越觉得这位雍王殿下的可怕,简直是一个完全不逊色于李弘那个小子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在雍王殿下出面斡旋下,军方居然真的肯偃旗息鼓,停止对于自己的报复。

    这下子刘仁轨才见识到这位雍王殿下到底有多么大的能量,加之他本来就和李弘关系甚为不佳,也就顺理成章的归到了李贤的旗下。

    而今天的事情,就是李贤交给他的第一个托付!

    事实上,外界只知道雍王殿下曾经接见过阿史那伏念的使者,却鲜有人知道,李贤甚至曾经和阿史那伏念本人密谈过一次。

    不过这件事情,刘仁轨却是知道的,虽然不知道具体谈了哪些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阿史那伏念必然是许诺了李贤难以拒绝的条件,所以在再次见到刘仁轨的时候。

    李贤的态度忽然变得十分强硬,要求他必须要阻止李弘改变和谈的想法,将原本的和谈维持下去。

    不过这些对于刘仁轨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李贤交给他的第一个托付,他一定要阻止李弘!

    而且以他对皇帝的了解,恐怕李治也不会赞同李弘的这种做法。

    果不其然的是,刘仁轨一站出来,就看到皇帝的脸上露出一丝认可的笑容。

    “刘相言辞或有不妥,但和谈之事,的确不宜轻动!”

    刘仁轨的话音一落,旁边便有一个紫袍官员缓缓开口道,只不过口气之间,比咄咄逼人的刘仁轨要缓和了许多。

    此人正是刑部尚书刘祥道,老头子稳稳的移步出位,开口说道。

    “赔款之事,我大唐从未有过,老臣翻遍古籍,也未见中原之地有此习惯,且不谈如今突厥贫瘠,难以支撑如此大批的钱财,我大唐兵平乱乃是王化之举,岂可和这些铜臭之物沾上关系!故而以老臣之见,此事应当多加斟酌,还是缓议为好。”

    老头子话说的漂亮,但是实际上就是不赞成的意思!

    不过刘祥道的话却也同样让李弘开始警惕起来,这个老头子平素一向是一个谨慎的性格。

    加上年纪大了,也不大管事,所以当初虽然他是刑部尚书,但是刑部却一直是李义府的地盘。

    但是这次连他都出面反驳李弘的奏疏,可见朝中大臣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刘祥道同样是李治的心腹大臣,如果不是得到了李治的授意的话,恐怕他是不会这么明显的表露自己的看法的。

    一时之间,大殿内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李弘的头上。

    而李治则是没有明确的说什么,只是淡淡的说道。

    “弘儿,你如何觉得?”

    李弘深吸一口气,拱了拱手开口道。

    “父皇,儿臣以为二位的此言大谬!”

    这句话一出口,大殿内瞬间变得安静无比,就连许敬宗等人的脸色也是一惊。

    今天的事情,他们之所以没有出面,就是知道李弘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不然他不会贸贸然就上书给皇帝。

    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太子殿下这次一改往日温和的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