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其实贺兰敏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李弘这道奏折是在提醒武后,她不止有一个侄儿,周国公的位置也并非贺兰敏之不可。

    “臣妾看到这里哪还不明白,弘儿这是铁了心要办了敏之了,就算是你我阻止恐怕都没有用了,自从弘儿在洛阳遇刺醒来之后,臣妾便觉得弘儿变得大不相同,以前的弘儿虽然仁厚大气,却不免有些优柔寡断,如今倒是变得果决机敏,凡是他想办的事情,就定会办到,这一点,当初臣妾在洛阳宫时就看出来了。”

    武后缓缓说道,脸上却是笑意不减。

    “哼,依朕看来倒不是什么好事!过刚易折,如今他借着几分聪明尚可游刃有余,可他如今这副强势的性子,势必要在日后栽个跟头,不过让他吃些苦头也好,让他知道天外有天!”

    李治微微沉下脸,不过眼中的得意却是掩饰不住,显然李弘的表现让他心中很满意的。

    “陛下就口是心非吧!”

    多年的夫妻,武后怎么会不知道李治的性子,明明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面子上却还要强撑着。

    “不过弘儿说的也对,周国公的位置不能空着,这些年三思和承嗣两个孩子的性子怕是也在岭南磨得差不多了,就一并召回吧,到时候媚娘你从他们两个里挑一个承袭周国公的爵位吧!”

    李治正色说道,不过话到最后却是皱起了眉头。

    周国公的位置肯定是不能空着的,要知道武后的势力大部分来自于李治的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后就是李治的代言人。

    李治自幼身子不好,时常风眩复发,无法视朝,而他又不放心将朝政全盘托付在臣子的手中,毕竟权臣架空皇帝的事例比比皆是。

    相对来说,武后来处理朝政就安全的多,一来武后的势力全盘来自于李治,二来多年的夫妻让李治对武后有充分的信任。

    所以保持武后在前朝的话语权也是李治的利益所在。

    而外戚也是话语权的重要象征,武后的母族一向势弱,朝中那帮老臣们对武后的防范极严,所以到现在只有一个周国公勉强拿的出手,还被李弘步步为营的逼进了死地。

    而武三思和武承嗣则是武家的偏房子孙,说起来和武后的关系略远,早些年因为嚣张跋扈,触犯了律法被武后打发到岭南跟蛇虫鼠蚁作伴。

    虽然关系略远,可勉强算是武后的侄儿,如今召回来承袭周国公的爵位倒也说得过去。

    “倒是难为他思虑的如此周全!”

    李治摇摇头,这才明白了李弘真正的目的。

    一边在大堂上将贺兰敏之定罪,让武后和李治骑虎难下,不得不将贺兰敏之处理掉,另一边又上奏折请求召回武三思,算是保全了武后的面子,又不损武后的势力,算是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案。

    至于李弘在大殿上的那番解释?

    真当李治是傻子吗?

    姚崇前一天才进宫向李治禀报过裴行俭西征突厥的最新军情,却对东宫六率出现兵器的事情丝毫不提,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尚未查清能够解释的通的。

    要不是李弘的授意,姚崇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就将此事通报给李治。

    加上李弘刚刚到殿上的时候,先是东拉西扯,后来甚至不惜放出哪种极端的方式,现在细细想来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等待姚崇到来而已。

    前因后果一想,李治便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李弘先是蒙骗李治,让他下旨重审太子遇刺一案,又在三司会审之时一锤定音将贺兰敏之定罪,紧接着用姚崇摆平了李治,用一封奏折稳住了武后,最终成功的将贺兰敏之打入了万丈深渊。

    事情的布置并不精巧,却胜在环环相扣,换一个人来,未必能够做的更好。

    不过李治虽然被摆了一道,却是不打算继续追究李弘。

    一来李弘这次表现的能力让李治很满意,二来李弘的确是站住了理,就算李治想要发难,也找不到理由。

    “不过敏月……”

    想起今天大闹宣政殿的贺兰敏月,李治又是一阵头疼。

    说句实话,李治的心里对于贺兰敏月敢作敢为的性子是极为欣赏的,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贺兰敏月对武后的敌意简直是不加掩饰。

    最好的法子是将贺兰敏月打发的远远的,可如今贺兰家就剩下了她一个,这么干未免太不近人情。

    让李治也十分为难。

    “敏月就留着吧,母亲年纪大了,尚且需要人照顾,何况当初姐姐将她托付给臣妾,自然要好好照顾她。”

    武后叹了口气,说道。

    她自然看得出来,李治的心里是不愿意处置贺兰敏月的,也就顺水推舟了。

    反正贺兰敏月一个小丫头,能翻出什么浪花。

    对于武后来说,连对付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p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第七十四章:今夜注定不平静() 
夜,东宫。

    李弘坐在前殿,思量着今日的事情。

    今天发生了这么许多的事情,但大抵来说还都在自己的把握当中,除了李治那出乎预料的怒火,还有武后简简单单的就对此事轻拿轻放,让李弘心中有些困惑。

    看似今天是李弘巧舌如簧说服了武后,倒不如说是武后顺水推舟遂了李弘的心愿,要知道,李弘审理此案的手段算不上光明正大,而且所说的理由也大多是捕风捉影,诛心而已!

    或许能够唬得住因为疲惫而一时头脑不清的李治,但以武后的精明,肯定能看的出来李弘的外强中干,不管怎么说,李弘诛杀贺兰敏之这件事都是打了武后的脸,尽管李弘为此做了种种的补救措施,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这一点。

    事实上,李弘虽然上了奏折给武后,但却并没有想到武后如此聪明果断,当即便猜透了事情的首尾,更是迅速赶到了宣政殿。

    更让李弘奇怪的是,武后竟然同意了处置贺兰敏之这件事,而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着实让李弘想不明白。

    看武后的态度,似乎并不想保住贺兰敏之,甚至在最后贺兰敏月奋力想要将贺兰敏之关押在刑部的诡计也被武后举手之间化解于无形。

    这分明是要置贺兰敏之于死地的节奏啊。

    “殿下,大理寺卿张大人,尚书右仆射戴大人求见!”

    一名小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

    “快请。”

    李弘整理好纷乱的思绪,起身迎接张文瓘和戴至德,同时跟着来的还有狄仁杰。

    “殿下,周国公一事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刚一落座,戴至德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些日子,虽然戴至德并没有在贺兰敏之之事上给李弘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却并不代表他不重视这件事。

    只是一来戴至德并非刑狱的官员,插手此事名不正言不顺,二来李治下旨让刘仁轨和许敬宗负责审理此案,少了这两位,政事堂的压力陡然增大,戴至德更是忙的团团转。

    何况戴至德也并非对李弘毫无帮助,且不谈上次传出刘仁轨阻挠西征一事,让李弘和李绩的谈判之中有了一张最有力的底牌,便是这次李弘在宣政殿能够涉险过关,也是托了他的帮忙。

    说来也巧,自从上次李绩在政事堂大闹一场之后,许敬宗便把西征大军的后勤全权交给了戴至德负责,毕竟他的公正之名是朝野公认的,只有由他负责,才能让李绩放心。

    大军后勤之事十分繁杂,戴至德甚至忙的连上次帝后回京都没有去迎接,而一听说东宫六率出现了大批的兵器,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西征大军的兵器,并且立刻对转运的每一笔辎重进行核实,这才有了姚崇接到了丢失辎重的军报。

    要知道丢失辎重乃是大罪,要不是戴至德及时派人调查,说不定下面的人就会悄悄的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毕竟这批兵器对于东宫六率算是不少,但是对于三十万西征大军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这次戴至德虽然没有正面出力,但也可谓是居功至伟。

    今日三司会审,他也是十分关注,只是刚刚审理完毕李弘和一干人就被李治召进了宫里,着实让戴老头急了半天。

    是以张文瓘刚刚对他说清楚了今天的情况,他便拉着张文瓘来到了东宫。

    “戴师放心,贺兰敏之这次必定是在劫难逃,母后亲自下旨,想来是没有人能够救的了他了。”

    李弘看着戴至德一脸疲惫的样子,温声说道。

    “此子罪大恶极,目无王法,有此下场乃是正常,只是老臣恐怕夜长梦多,如今荣国夫人即将回京,以荣国夫人对周国公的宠溺,说不准会有何变故啊!何况今日娘娘的本已下旨即刻处斩,却因为荣国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了心意,难免以后会再生变故……”

    张文瓘却是没有李弘那么乐观,皱着眉头闷声说道。

    “张大人此言差矣,孤相信此事母后心意已决,纵然是外祖母也难以动摇母后的心意。”

    李弘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何以见得?”

    张文瓘疑惑的问道。

    “张大人可记得,今日我等临出殿的时候母后说了什么?”

    李弘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缓缓说道。

    “皇后娘娘体恤内侄,将贺兰敏之关押在大理寺!殿下,有什么问题吗?”

    张文瓘眉间的急切却是一分不减,反倒更加担心了起来。

    事实上,正是因为武后这种略带暧昧的态度,才让老张同志感到深深的不安,生怕武后再次变卦。

    不料李弘却是摇了摇头,说道。

    “大理寺并不主管犯人行刑,何况刑部的条件也不比大理寺差多少,再说贺兰敏之一个将死之人住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

    “殿下的意思是?”

    “贺兰敏月急匆匆的赶到宣政殿难道就是为了让贺兰敏之多活几天?不,她是想在这几天之内救下贺兰敏之!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