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李弘却没有在意这些怪异的目光,而是抬起头直视着李治略微冰冷的眼神,坚定不移,毫不退缩。

    良久,李治的面容缓缓变得柔和下来,轻轻摆了摆手。

    “弘儿,你暂且退下!”

    既没有对李弘的话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

    缓缓退步,李弘站回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却发现自己的背后早已被冷汗浸湿。

    心中叹了口气,李弘有些惭愧,自己还是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不够,或者说还是低估了自己这位父皇,本以为今天的主角是裴行俭和李义府,没想到竟然直接将他也牵连了进来。

    虽然刚刚只是短短的片刻之间,但是李弘知道,自己刚刚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稍有不慎就是大祸临头。

    自己这些日子四处奔走,尤其是在裴府和李绩呆了那么长的时间,以李治的势力怎么会不知道,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但是今天大殿之上的情势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可谓是对李义府相当不利,而且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文武大臣的全面对抗,若是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恐怕最终的结果是李义府和裴行俭都逃脱不了干系。

    这就不得不让李治疑心,这件事情乃是李弘一手谋划,为了打击李义府而布下的一个局。

    李治早就知道李弘和李义府的关系很差,也知道他们两个一直在明争暗斗,但是真正让李治震怒的是,今天大殿上的局面。

    以李绩为首的大部分武将如此齐心,口口声声说李义府是奸佞之徒,不免让李治以为这是李弘的手笔。

    而李弘一个太子,能够指使军方有如此大的动作,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他随时有着倾覆皇权的力量,怎能让李治不雷霆大怒。

    刚刚李弘若是稍稍为裴行俭说上一句好话,恐怕现在还能不能继续站在这里都是两说!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裴行俭罔顾圣意,擅自招降敌酋,此为大不敬之罪,臣恳请陛下拿下此獠!”

    李义府怪异的看了李弘一眼,阴测测的声音响起。

    虽然他不知道太子殿下刚刚为何会替他说好话,但是送上门来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

    李弘的确是他想要对付的人不错,但是朝堂上即使是敌人也有合作的时候,眼下他的目标是裴行俭,所以李义府一见李治的脸色略有缓和,也顾不上给李弘上眼药,急急的开口道。

    “哼!”

    却不料李治冷哼一声,面色骤变,愤怒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含元殿。

    “你们这是在威胁朕吗?”

    声音中蕴含着无穷的怒火,几乎是一字一句的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中一沉。

    ps:帝王一怒,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次宣传一下我们的书友群,欢迎加入重生大唐皇太子,群号码:545755662

    月麒在这里等着你们,快来吧!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马上就要上架了,首先感谢主编锐利大大,责编皮蛋大大一直以来一直对月麒的帮助,以及那么多的推荐,月麒发自内心的感谢!

    但是……就这么猝不及防的要上架了!

    编辑大大通知周五上架的时候月麒还愣了一会,一转眼皇太子已经快要三十万字了。

    这两个月以来,收获有赞誉,也收获有谩骂和嘲讽,当然更多的是书友们真心的建议。

    话说第一次上架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关于书评区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想跟大家聊一下。

    唔,该从何说起呢……

    月麒是第一次写书,新人未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月麒尽力在避免,但是还是会存在一些硬伤,在此先对各位书友说声抱歉,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于皇太子的支持。

    啰嗦了这么多,咱们进入正题。

    百度上盛唐的定义是唐玄宗开元时期二三十年的时期,但是昙花一现,到了玄宗后期就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但是说实话,任何一个盛世都不会如此短暂,武后时期到玄宗时期,大唐的经济,文化,民生都达到了顶峰,但是惟独边境不宁,军事地位早已没有了初唐之时的绝对优势。

    所以玄宗时期才不得不重用藩镇,给予节度使更大的权力,以求得边境的安宁,玄宗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即使是在后期,也不可能完全失去判断能力,重用藩镇的决定,实际上是从玄宗初期就开始的,逐步加大了藩镇的权力,以至于最后尾大不掉。

    玄宗不是没有看出重用藩镇的危害,但是当时的边境已经一片糜烂,强敌环伺,所以不得不给予藩镇更大的权力,只能说,玄宗最后信错了人,最后才酿成了安史之乱。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不能仅看它的民生问题,还要保持好他的军事地位,否则就会让这个国家有倾覆之危,当然,这和穷兵黩武不是一个概念,其中的度要把握好。

    而这一切就要归咎到武后时期的统治了,武后一介女子,改朝换日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所以其对待高层的政策也是以严酷为主,吕思勉先生的一本著作中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并且总结了武后政策的四点恶影响。

    包括重用奸佞,滥杀李氏宗族,大开幸进之门,专注防制国内,忽略了对外的压制,以至于突厥,契丹蹂躏河北,十万大军而不能御,吐蕃强盛,令西边也时常告急。

    也正是因为武后滥杀李氏势力,使得在军事方面,大唐在高宗之后,鲜有名将出现,最终迫使玄宗为了解决边境问题,重用藩镇。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祸根在武后时期就已经埋下了。

    还有就是武后的滥杀,导致初唐时敢言直谏的风骨之臣日渐凋零,凡是反对武后的大臣,皆被斩杀。

    直到玄宗之时,方才有所缓和,相继出现了宗璟,张九龄几位风骨之臣。

    所以武后在民生,经济等方面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实际上自高宗中叶以后,大唐的国威就已经不振了。

    而唐朝的衰颓,也是从武后代替高宗的时候就开始了。

    还有就是大家最近都觉得弘哥儿很窝囊这个问题。

    其实在那个时代就要遵守那个时代的规则。

    说实话,太子不是个好干的活儿,恰巧高宗朝又是一个无比特殊的历史时代,前文说了,李弘不受武后待见,而且因为李弘日渐长大会威胁到武后的原因,这两个派系天生就带有几分敌对之意。

    李义府的嚣张在史书中有诸多记载,其人固然能力出众,但也狂傲自负,太子发展势力肯定会和他交锋,那么对方主动出击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贺兰敏之,那个货就是个疯子加混蛋,月麒只说一件事,不是野史,正史记载,贺兰敏之强行xx了李弘的未婚妻,是真事!

    而且当时他并没有遭到处罚,贺兰敏之是在几年之后才被杀的,而且是因为另外的原因。

    所以书中虽然有些地方有漏洞,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参照了史实的。

    最后说弘哥儿窝囊的问题,我想问什么才叫不窝囊,贺兰敏之挑衅辱骂李弘,没有大耳刮子抽他吗?他策划皇城刺杀,最后不是被判斩立决了吗?李义府一再寻衅,弘哥儿不是在谋划着要扳倒他吗?

    何况除了在李治和武后面前,弘哥儿就是在言语上也没吃过亏啊!哪一次不是他把别人气的半死!

    贺兰敏月虽然在弘哥面前一句话也不弱,但是她手里的势力基本已经全归李弘了好不好……

    至于势力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结交军方,建立东宫六率,收服贺兰家的情报网,最重要的是打击武后的势力,贺兰敏之死了,无论如何都是武后的威信被打击的最大,弘哥儿怎么能说是一无所获?

    最后,月麒是第一次写书,bug难免,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今天上架,爆更十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百三十四章:没安好心的家伙() 
李治突然之间发怒,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倒是李弘反应的最快,不慌不忙的跪了下来。

    “父皇息怒!”

    紧接着,一众大臣们才反应过来,跟着李弘伏地高喊。

    “陛下息怒!”

    “息怒?”

    李治的声音越发的气急败坏。

    “尔等身为臣子,拉帮结派,挟持君上,真是我大唐的好臣子啊!”

    这话的讥讽意味浓的很,对于臣子们来讲,不可谓不重,是以殿下跪着的大臣们,听到李治的这句话,几乎都是冷汗直流。

    “臣等有罪,请陛下降罪!”

    对于李治的愤怒,李弘倒是毫不意外。

    开玩笑?

    不管怎么说,李治都是一位皇帝,而且是一位并不昏庸的皇帝,而今天的情势,几乎已经和逼宫无异。

    先前李义府的行为还在李治的接受范围之内,毕竟那些大臣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其实在整个朝堂中并不算很多。

    但是后来情势发展到李绩为首的一干武将同样用这个法子出来,就让李治出离了愤怒。

    试想一下,如果整个朝堂上动辄出现这种大规模的请愿,皇帝还如何管理,大臣们都如此齐心,还如何让政令通达。

    所以这个毛病,坚决不能惯!

    先前是因为军方的态度让李治怀疑到了李弘的头上,如今李治确定了今天的事情并非李弘有意挑起之后,自然理所应当的爆发了自己的怒火。

    可笑李义府连这一点都没看明白,贸贸然的继续攻讦裴行俭,只会让李治更加生气。

    发泄了一通,李治坐在御座上,大口喘着粗气,一旁的武后贴心的端起茶水,递到了李治的嘴边。

    至于殿下跪着的一干大臣,则是被吓得瑟瑟发抖。

    “行了,都起来吧!”

    生了一阵闷气。李治不情不愿的说道。

    他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