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第一权臣-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七泪奔,仰天长啸一声,脱力松手,刀从高展明脖子上移开了。李景若一个箭步上前,迅速把高展明搂到怀中,手用力地捂着他脖子上的伤口。

    百米开外的官兵们见高展明脱险,就要上前擒人,李景若抬手制止了。

    他怜悯地看着王七,道:“我体谅你的情义,你自己动手吧。”

    王七悲戚地点头:“我知道,谢谢你,都督大人,你是个好官。”他看着自己手中沾着鲜血的长刀,犹豫片刻,猛一咬牙,提刀割断了自己的脖子!

    最后一个造反的人竟然自己抹了脖子,众官兵连忙上前,李景若压着高展明的伤口,厉声道:“医官呢?!医官过来!”

    被呼喝的医官匆匆忙忙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跑上前为高展明看伤。

    高展明神色清冷地推开李景若的手,道:“我没事,皮肉伤。”

    李景若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高展明却打断道:“叛军已被全数剿灭,李都督,动身回去吧。”

    先前仅存的数十名叛军一直藏在深山之中不出,李景若派人四处搜查,可是蜀地山势奇特,易守难攻,花了几月的功夫,也没能把叛军揪出来。然而叛军经过几次讨伐,物资也已经耗的差不多了,他们是通缉犯人,寸步难行,已到了穷弩之末的地步。李景若此番出行,一来给自己和高展明放个假游山玩水增进感情,二来也趁势引蛇出洞。守军之中有叛军的细作,附近几州都是李景若的辖地,都在通缉他们的下落,他们难以逃出蜀地。趁着这次机会,如果能够生擒李景若和高展明,以这两人为质,换来财务,逃出蜀地,或许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李景若明面上带了几十个护卫,实则暗中安排了几百人马,乔装成百姓商旅,一部分殿后,一部分先行,暗中查访叛军的下落。最终发现了叛军在巫峡布下埋伏,想要趁势伏击李景若和高展明。他们原可先将埋伏的叛军缴获,然而没想到叛军兵分两路,一部分布置弓矢埋伏,还有几个藏在深山里未出。为了将全部叛军引出,他们只好按兵不动,在此设伏,终于成功将所有贼寇剿灭。

    李景若的这一招引蛇出洞原本就让众人佩服不已,方才临阵出了乱子,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嗓子眼,还以为好容易抓到的叛军又要纵虎归山,没想到李景若雷厉风行,不顾人质安危,依旧让他们处刑。方才李景若让所有人退开了,没人听见李景若究竟说了什么,那名挟持了高展明的叛贼竟然放弃了人质抹脖子自尽,最后一棵乱苗都被轻松拔除,他们不由得对李景若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而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的事情,却不一定真正如此。

    李景若伸手想拉高展明的胳膊:“君亮……”

    高展明冷冷淡淡地避开了:“都督大人,有马车吗,我累了,不想走了。”

    李景若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

    高展明转身对医官道:“上船替我包扎吧。”说完之后便向船上走去,和李景若擦肩而过,没有看他一眼。

    李景若站在原地,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下令道:“收兵,回程。”

    作者有话要说:双更……

第七十六章() 
因为李景若的事;高展明颇有些生气。他不想再把精力浪费在跟李景若勾心斗角上,恰巧朝廷给嘉州的拨款也到了,于是高展明便放开手脚;打算大干一番。

    虽然蝗虫的灾害控制住了;但是嘉州府毕竟有两年饱受蝗灾的侵害,民间穷困,物资匮乏,需要一段时间来安民养生。

    高展明便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这些事情上。

    高展明第一件着手操办的事情是开了学堂、孤儿堂和医疗堂。

    由于之前的饥荒,很多人家养不起新生的孩子;便将婴幼儿丢弃街头。一两年的时间里;嘉州府多了很多弃婴,官府不能眼睁睁看着被抛弃的孩童饿死;就命官吏和富户收养,但是许多官吏养不起被抛弃的婴儿,富户也未必肯收,高展明就主张开办了孤儿堂,集中收养父母双亡或被抛弃的婴幼儿,若有那无子的百姓想要收养,在官府进行登记和确保之后才可将孩子领走。这些弃婴孤儿被养大后需学艺或做几年徭役为官府抵债,之后便可获得干净出身,若有那极有才干的,也可用其他方式抵除徭役。

    医疗堂也是由官府出资,聘请民间医师,集中为百姓治病。因为灾荒,百姓困窘,生了病无钱治疗,很多人扛过了饥荒时期,却因为小伤小病未及时医治酿成大患而丢了性命。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展明才着手创办了官医堂,召集民间有医术的大夫,只好能通过考核,在官医堂中给人治病,不仅可以获得酬劳,还设立了专门的官职给这些人,令他们提高地位。原本民间有很多赤脚医师,这些人里有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沽名钓誉骗钱的,而且价格十分混乱,老百姓不知哪些人是真正能治病救命的,往往花了银子还被庸医延误了良机害了性命。而官府中原本也有医疗机构,但是这些医师职位官僚和士兵看病,人手太少,百姓等闲也请不起。医疗堂一设置,大量民间医师涌入,经过考核,有真本事的留下,看病的价格也定了下来,而不是由赤脚医师们随意定价,老百姓也放心。

    至于书院,官府出资聘请教书人员,民间凡是有参加徭役或是从军人员的人家可以获得一个免费入学读书的名额,如此一来,一些穷苦的百姓也有机会读书了。高展明若有闲暇的时间,就亲自去学府授课传道。为了能获得这些公益的名额,积极参加徭役军役,前几年一直令官府头痛的逃役之事也得到了解决。

    这几项设施的建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过了春忙的季节,老百姓闲暇无事,新年的收成还要等上几个月,手中的积蓄又都已消耗完,很多穷苦人家吃饭都成了问题,官府不可能再凭空放粮,创办几处堂府,需要大量人手,于是老百姓们涌入学堂、孤儿所,既有活干,又可以领钱,民生大计暂时得到解决。

    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大举措,需要官府的大力扶植和经费。高展明只是个县令,手中权力有限,刘汝康能帮的也很有限。但是李景若却鼎力相助,不仅在嘉州府推行了他的政策,在其他几个州府也创办了学堂、孤儿堂等处,甚至将嘉州府的利民措施以高展明的字命名,“君亮学府”“君亮医馆”的匾额在开办之后就挂了上去。

    其余的医馆、学堂等处,为了减轻官府的压力,李景若放出公文请蜀地的富户们认捐,凡出钱捐造学府医馆的,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还可以得到通商的便利或是花钱捐出身,不少有钱的商户们为了提高出身或是打响名号,纷纷慷慨解囊认捐。

    学府和孤儿堂创办之后,高展明又开始动脑筋提高民间的产量。他每日悬梁苦读《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等书籍,并请官府设立专项资金,广招民间高人,修炼水利、公路等便民措施,并开始初步实行他当年在京城中对高嫱所建议却没有得到采纳的几项措施。

    当年高嫱不用他的政见,其实高展明也是能够理解的。高嫱身在那个位置,管的不是几百几千里的百姓,而是整个天下的人。她的目光太高却也太浅,她年纪已大,未必还有几年掌权,国家又内忧外患不断,赵家随时随地要将高家取而代之,皇帝又对她阴奉阳违,她便是有心力治理天下,也未必有时间能等见成效,因此她的第一要务是铲除赵家等反对派,维持高家的繁荣富贵,在此之后她才或许有闲情逸致去管管天下的百姓是饥是饱。

    高展明是真心感谢高嫱能够将他外放到嘉州来。到了嘉州,暂时离开了权势争夺,他不必顾虑那么多,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更何况还有刘汝康和李景若的支持,他简直如鱼得水。

    这天高展明视察完新造的水车回府,走进院子里,看见李景若正在看账本。

    李景若看到高展明回来,晃了晃手里的账本,道:“夫人你可真会花钱。”

    高展明走到他身边坐下,看了眼他手里的账本,最近几个月的花销的确太厉害了,李景若为了支持他,几乎把老本都拿出来了,去年遇上蝗灾的时候几州上缴的税收和租金还有一万两,怕是等到今年年末的时候,李景若分文赚不到,还要费神想法子怎么跟朝廷交代。

    高展明看见李景若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由得心情大好:“这可都是百年大计。过了百年,李都督就能够名垂青史了。”

    李景若笑了笑,伸了个懒腰,道:“百年以后我都已不在了,史书上怎么写,又有什么要紧。难道在夫人心里,我是这般图慕虚名之辈?”

    高展明挑眉:“你可不是什么会做赔本买卖的人吧。你敢用我,其中利害,早就想清楚了。”

    李景若啧啧叹气:“夫人你怎么越来越功利了,你这一番话说的为夫好生伤心。我卖命赚了这些钱,不就是为了可着夫人花的么。”

    高展明好笑:“你卖命赚钱?什么时候?卖身吗?”

    李景若挑眉:“我卖身,你买吗?”

    得,话题又绕回去了。

    高展明懒得搭理他,把账本丢回他身上,起身准备回屋。

    “喂。”李景若颇是委屈。

    高展明嘴角勾了勾,懒洋洋道:“多谢了!”他是真心感谢李景若的,李景若对他的纵容,他也是看在眼中的。可惜李景若虽是皇族子弟,也只是个都督,手里的权势还有限了些。若是皇帝能有李景若这般胸襟气度,那可真是……不能再想了,再想就是大逆不道了。

    李景若在他身后叫住他:“你的这些举措和政令,也要三五年才能看到成效。京里的那些人,未必还肯放你在嘉州逍遥三五年,你劳心劳力做这些,当真值得吗?”

    高展明道:“你不是以我的名义命名了那些书院和医馆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