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在网站写书。网站同时又提高了勤奋写作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一本书更新的频率更高,字数更多,自然而然带动了读者访问量增加。
目前的情况,等于有好有坏,宋云他们还是高兴不起来。
因为从长远角度来看,真正能支撑起网络行业的,归根结底,还是大量的底层作家,一个个中层、高端、大神作家,最初也是从底层作家中涌现出来的。从数量上看,底层作家占据了写手行业的绝大多数,撑起了主要流量。
泽阅之前采用的逐层推荐模式,就是为了从建立起一套金字塔模式,从最广大的底层写手中,培养发掘人才。
现在底层作家大量流失,难免让人觉得在自毁根基。
内部会议结束之后,财务佟会计单独找到了赵泽君。
泽阅的账上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了赤字。
勤奋写作奖极大刺激的作者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作者可以拿到这个奖励,打赏分成渐渐已经入不敷出。
尽管出走了一部分作者,但剩下的作者反而普遍加快了写作速度,另外还有很多新入行的作者,就是奔着泽阅的勤奋写作奖来的,再加上赵泽君提高了奖励数额,泽阅资金终于跟不上了。
一个很幸福的烦恼,赤字越来越大,说明能坚持写作的作家越来越多,这样的作家多了,网站更新速度稳定有保障,自然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读者的粘合度。
但手头的钱却不够烧了。
“佟会计,你打这个电话。”赵泽君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佟会计,“从现在开始,每个月对方可以给我们一笔十万块的无息贷款,另外我个人会一次性为公司再注资五十万,足够用了。”
佟会计疑惑的接过名片,十分不解,赵总从哪来这么大面子,可以弄到无息贷款?
但看见名片上的公司名称之后,佟会计恍然大悟。
泽建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
泽阅网络文化传播责任有限公司……
“赵总,这家公司,也是您的?”尽管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可佟会计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眼前这位赵总,还不到二十,一个大学生而已,能创办一家网络公司就已经很让人吃惊了。
网络公司还能说得过去,人家毕竟是名牌大学生,学的又是相关专业。
可这张名片上,分明是一家‘建筑公司’。一个每个月能拿出十万块免息贷款的建筑公司,未必是什么大公司,可至少说明,这家公司具备一定规模、财务状况良好,并且已经走上正轨了。
也就说,早在上大学之前,对方就创办了这家公司,并且运营良好。
这位赵总,到底是什么来头?
赵泽君淡淡一笑:“佟会计,去办吧。走正规借贷合同,以后泽阅有钱了,还是要还的。”
“明白了。”佟会计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难怪赵总有这么大的底气,不计血本的烧钱!人家后面有预备役顶着,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建筑公司,随时可以输血。
泽阅方面,员工们各有心思,忐忑不定,与之对应的,是浣剑和起点的反应。
自从泽阅推行签约制度之后,这两家网站的形式‘一片大好’!
第二十七章 毒丸()
浣剑和起点的形式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起点的签约制度一出现,每天都有大批的作者流失,作者总要找个地方写书,不在泽阅,还能去哪?当然是业内另外两家大网站。
根本不用起点和浣剑主动挖墙脚,就有大批的作者主动的投靠过来。
从泽阅出走的作者,仅仅只是一部分,整个作家圈子,都对泽阅的签约制度颇为不满,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直接影响到了新入行的作者。
起点方面没有太大动静,浣剑方面果断的抓住机会,大肆在网络上大肆宣传,要为网络写手,创造一个自由、公平、舒心的写作环境,以此为噱头,又吸引了大一批新入行的写手。
短时内,两家的写手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之前和泽阅竞争,争来争去,花了那么多钱和精力,争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作者,谁能吸引到更多的作者,就能带来更多的读者,提高网站的流量,让网站估值更高。
现在倒好,根本不用动手,泽阅自己就逼走了大量作者,两家网站的写手数量出现了暴增。
然而这份从天而降的喜悦没有维持多久,两家网站的高层就发现不太对劲了。
写手的确增加了,但新增的写手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为网站带来流量。
这批写手,绝大部分是新人,少量是泽阅的中低层写手,共同特点就是写作能力弱,没有固定的读者群。
他们来了,并未带来读者,写出来的,一时半会也没法大批量吸引读者。
当然,从菜鸟到高手,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除了极个别像血云这样一夜成名的大神,绝大多数人写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到几年不等的时间,慢慢的学习技巧,积累人气和经验。
可问题是,浣剑和起点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泽阅拉开了网络的烧钱大战,哪怕这些写手一毛钱利润都带不来,可只要在网站开书,网站该给的福利,就一分钱都不能少!
浣剑和起点采取了福利同步措施,两家的福利虽然不如泽阅,也相差不大。
多出来一个两个写手还好办,可在短时间内,涌入一大批写手,光拿钱,不赚钱,连流量都带不来,网站的支出陡然激增!
起点的底子太薄,浣剑也厚不到哪里去,目前这个月,还能应付,但是要按照当前的作者涌入速度来计算,用不了三五个月,两个网站就要被大批的作者福利给拖破产!
更要命的是,由于前期宣传的太漂亮,还不停的有新写手加入。
放在之前,不需要给写手发钱的时候,写手越多,网站越开心,做梦都能笑醒。可现在不一样了,多一个人,网站就多一份负担,在报表上看,这哪是写手,根本就是一个个强盗,从网站的口袋里朝外抢钱。
最早一批从事网络行业的,都是穷鬼,否则上辈子起点也不会在鼎盛时期,几百万就卖给盛大。
即便是孔德成,看似身价不菲,那也得看和谁比,作为投资人,他那点钱实在是不值一提。
况且这压根就是个无底洞,一个月能支撑下去,两个月呢?半年呢?
对于网络行业的未来,除了赵泽君之外,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一个月几万十几万朝里面投,完全看不到未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谁都受不了!
“毒丸!”
孔德成忽然就想到了金融界一个常用的词汇!
‘毒丸计划’一般是指股权收购中的一种反击行为,但套用到泽阅这一系列动作上,再合适不过!
起点方面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起点和浣剑两家,掉进了泽阅挖的大坑!
回想之前几个月的大乱斗,表面看似毫无章法,可冷静下来分析,泽阅一招一式其实有板有眼,不动声色的步步设局,把两家网站,一点点的套了进来。
初始阶段,泽阅涉足网络行业,打破网络界的惯例,给作者发钱,用经济刺激,为了留住读者争取市场。
这逼得另外两家网站不得不跟风投钱,三家大战,拉开了网络的烧钱模式。
所有的作者,无论良莠,只要愿意写,就能赚钱,稍微高端一点的作者,一个月收入破千不算难事。
此时,整个行业似乎进入了黄金时期!
细想之下,这段所谓的‘黄金时期’恰恰和之前的网络经济泡沫如出一辙:网络写手能赚钱,并不是因为他们书写的好,而是泽阅引发的这场烧钱大战带来的虚假繁荣。
大批的年轻人,开始涌入网络行业,读者的数量也随之激增。
但此时整个行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笼络更多的写手上,所有人,包括网站在内,都被眼前的繁华花了眼,没有人意识到,行业已经泛起了巨大的泡沫。
只有始作俑者泽阅,果断的采用签约模式,剔除了一部分无价值的作者,保留了泡沫中的干货:能写会写的作者,以及这些作者所吸引的读者。
另外两家网站,却傻乎乎的把所有泡沫大口大口的吞下肚子,还自以为得意。
这已经不是策略上的失误,而是理念上的落伍。网络教父的外号,名不虚传,两家网站的对于网络的理解,落后了泽阅一大截,思路完全根本不上对方!
就算他们跟得上泽阅的思路也没用。
因为归根结底,还是要烧钱!
泽阅好像有烧不完的钱,只要能保持稳定的更新,去泽阅就有全勤奖可以拿。这就意味着,网络上有毅力能坚持的写手,大部分都选择了泽阅;
有毅力保持稳定更新的写手,未必都能写出好,但出大神的概率绝对要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写手要高;能坚持更新,也说明写手本身对于的热情和创作能力相对高。
而剩下的写手,去泽阅几乎没有收入,就只能来浣剑和起点混日子。
换而言之,同样是烧钱,泽阅收获的写手,平均素质要比浣剑和起点收获的写手高得多。
那些即没有毅力,也没有读者基础的写手,就是一颗巨大的‘毒丸’。
浣剑和起点抢过来吃掉后,即没法消化,也吐不出来。
如果不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这颗毒丸会活活毒死浣剑和起点,吸干他们的血。
第二十八章 风水轮流转()
烧钱烧钱,顾名思义,有钱才能烧。
孔德成的第一想法,是寻找新的资本注入浣剑。
浣剑作者基数增加,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大量的中低层写手才是网络真正的基石,只要能撑过这段时间,等一批作者成长起来,将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