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铸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铸梦-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德成的第一想法,是寻找新的资本注入浣剑。

    浣剑作者基数增加,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大量的中低层写手才是网络真正的基石,只要能撑过这段时间,等一批作者成长起来,将来大有可为。

    但很快就发现这条路完全走不通!

    首先,给所有作者发福利,是个无底洞。压根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会有多少新作者涌入,这些作者未来能带来怎样的回报。

    投资人的这些问题,孔德成一个也回答不了。

    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未来回报。难道就指望着这成千上万的读者中,出现一小撮,能收获的打赏?

    要死不死的,还是得怪泽阅!泽阅出现之前,资本对网络网站价值的判断,主要还是网站流量,可泽阅推出了打赏制度后,资本发现,网络原来也能赚钱,虽然不多,至少是有条赚钱的路子,导致资本的估值,不再百分之百根据流量。

    第二点才是最致命的。

    即然要投资网络,资本凭什么选择浣剑?资本是热钱,最大的特性就是更红顶白,放着蒸蒸日上的泽阅不去投资,反而投入到焦头烂额的浣剑?

    泽阅目前体量尚且不如浣剑,但相比之前,泽阅更像是一个正在发育期的小伙子,健康强壮,而泽阅却是一个一身是病的臃肿大胖子。投资质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融资没融到,钱却快要见了底,迫不得已之下,浣剑只能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

    孔德成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做出决定,他也很清楚,一旦这个政策发出去,会带来多么恐怖的负面影响。

    可实在没办法,再继续砸钱下去,不说卖房子吧,他手头那点钱根本耗不起。

    ‘鉴于近期作者激增,出于对作者负责的态度,网站将重新进行数据收集,规划更好的福利体系。从即日起,新开书作者福利暂时停发,直到新福利体系建设完毕后,统一补发……’

    之前的老作者照旧,新加入的作者,福利停发了。

    虽然说是‘停发’,以后还会‘补发’,可网站还是骂声一片。

    之前宣传的铺天盖地,浣剑有多么多么好,多么适合新作者,这才几天,居然就停发了福利?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建设出新的福利体系?

    给钱的时候,人人都是笑脸,吃到过拿钱的甜头,忽然说不给了,这比从一开始就不发钱还严重!

    新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开始骂娘,老作者也忍不住的担忧起来,新出来的福利体系,是好还是坏?浣剑的福利本来就不如泽阅,万一改弱了,那留在浣剑真是一点甜头都没有了。

    浣剑网站和网络上一些与有关的论坛里,忽然出现了一批矛头直指浣剑和起点的网民,特别是以网络评论出名的龙空论坛上,版面几乎充斥了对两家网站的指责声。

    “没有物质的自由,还不如要饭”

    “宣传得天花乱坠,把作者骗来写书,不负责任”

    “烧钱大战结果已现:浣剑起点的资金流断裂,不得不食言而肥”

    “传闻浣剑老总孔德成已经开始撤资,准备抛售浣剑……”

    “我估计,之后起点和浣剑,还要走泽阅的老路子,签约”

    “这两家网站怎么尽跟风,吃人家剩下的馒头?”

    “要不说泽阅的赵总是网络教父呢,你看看人家,随便出台个政策,跟风模仿的就一大片,谁不学,谁就活不下去!”

    ……

    流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军子手下的红组蓝组又一次干起了水军的老本行。

    浣剑和起点两家的大部分作者原本就没有多少实力底蕴,现在更是人心惶惶,根本没法安心写书,反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讨论中。

    网站上,断更、请假,更新字数减少,甚至草草结尾,开新书的比比皆是。

    从某个方面来看,赵泽君这次暗中下手,倒是促进了龙空论坛的繁荣。

    相反,之前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泽阅,反而成了暴风雨中,唯一屹立不倒的礁石。

    军子手下的红组蓝组,在针对浣剑和起点的同时,也没忘了反过来承托泽阅。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泽阅又不是慈善机构,凭什么平白无故给作者发钱?”

    “泽阅福利越来越好,看得老衲很眼红啊……”

    “其实反过来看,签了约,也等于是保障了作者的利益。只要签约,网站就必须给作者发福利,不可能像浣剑这样,说停就停……”

    到了后来,已经不仅仅是军子手下的人在发帖造势,大部分正面的帖子,都是在泽阅收益的网络写手自发的。

    很多人醒过神来,想要赚点钱,还是要去泽阅。反正泽阅的赵总,那位网络教父,曾近放过话,欢迎新写手,和离开泽阅的写手,重新回归泽阅。

    可现在的泽阅,又有了新的变化。

    不是所有的写手都可以签约,发书三万字之后,编辑会进行审核,根据的质量,有选择的进行签约。

    很多人这才想起来,泽阅最初推行签约制度的时候,公告里有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当时提交签约的,都能通过;之后,网站会根据书的质量,选择性签约……

    当初走得那一批人,肠子都要悔青了!妈的,好端端的跳什么槽,当时签了约,现在一个月旱涝保收几百块钱,稳稳的。

    现在好了吧,新东家情况不明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卖了,连基本福利都发不出来,再想回泽阅,人家还不一定跟你签约呢。

    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泽阅。

    以前大家只要看到了泽阅合约对作者的约束,而经过这次事件,合约的另一面却是保障,只要有本事在泽阅签约,福利在法律上就有了保障。

    况且人都是有判断能力的,几个月的争斗下来,哪个网站更值得信赖,更有前途,现在已经不言而喻。

    乱象纷纷,孔德成终于坐不住了,主动联系起点的当家人,双方碰了个头。

    浣剑不好受,起点同样不舒服。只不过因为浣剑是业内多年的龙头老大,而起点只是新崛起的,关注度远远没有浣剑高。

    孔德成不知道的是,这一世泽阅的横空杀出,真正倒霉的,其实是起点。

第二十九章 不可与谋() 
界业内三家网站,浣剑、泽阅、起点,高层的组织架构各有不同。

    浣剑和泽阅很相似,颇有些一言堂的味道,孔德成是最大的股东,他的话几乎就是浣剑的意志。

    之所以说是‘几乎’,而不是完全,还是因为日照和庭哥的存在,主要是日照,孔德成不懂业务,至少和日照比,他不能算是专家,所以日照在浣剑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所以浣剑的执行力很强,但业务能力,对市场的把握,相对弱一些。

    至于泽阅,赵泽君和很多技术型创业者一样,即是唯一股东,又是最懂业务的人,实现了真正的一言堂,民主讨论,集中决定,我即公司。

    起点略有差别,几个创始人都有一定的股份,不存在一人独大,而且都是目前行业内的专家,如果不是赵泽君出现,网络教父这个名称,应该是起点的几个创始人共同担当。

    群龙无首当然不是个办法,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五个创始人能力也各有擅长,有的精通技术,有的对行业有独特想法,有的擅长管理交际。

    目前起点的话事人姓吴,在几个创始人中占股最多,业务能力最强。

    孔德成亲自飞到了沪市,吴总也非常客气,带人去机场迎接,接风宴之后,两人在起点办公室里单独相谈。

    “吴总,融资怕是很困难了,咱们是不是该换个思路?”孔德成一路上就在考虑,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泽阅的法子就是现成的:签约。

    签约是个去芜存菁的过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挑选有能力的作者,进行扶植。网站减轻了负担,能为网站带来利益的作家有物质激励,双赢的局面。

    严格说是三赢,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秀。

    至于那些暂时还处在‘底层’的写手,那就没办法了,网络不是做慈善,不可能无差别撒钱。

    “英雄所见略同!”

    吴总和孔德成一拍即合,就算孔德成不来找他,他也要在起点推广签约。

    事实上,起点内部早就有计划进行签约,只不过当时时机不成熟,对于签约带来的影响,尚无定论,不好贸然推行。

    现在泽阅迈出了第一步,帮起点试水,事实证明签约绝对是步好棋。虽然已经被泽阅抢险了一步,但现在奋起直追还来得及。

    两人很快的确定下了细节,双方和之前一样,还是同一时间、同一政策,联手推行签约制度。

    “孔总,我还有一个想法。即便我们现在和作者进行签约,时间上,也已经慢了泽阅一步,错失了最有利的时机。此外,泽阅的福利总体比我们两家要强,同样是签约,我们对于写手的吸引力,依然不如泽阅。”吴总说。

    “对,所以我想,是不是还是要想办法融资?”孔德成说。

    “恐怕很难。”吴总皱眉说,“目前网络自身不创造价值,从哪能找到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融资?退一步说,我们能融资,泽阅一样能融资,僵持到最后,还是在烧钱,泡沫越做越大,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能三败俱伤。”

    吴总的态度不出孔德成意料,他自己对于融资也没有太大的信心,想了想,说:“你觉得我们走出版的路子怎么样?日照近期和港台那边的出版社在接洽,有几家表示出有兴趣。”

    “出版当然是一条路子。不过……”

    吴总抬眼看了看孔德成,稍稍顿了顿,才继续说:“不过仅仅依靠着偶尔在港台出版一两本热书,不足以形成稳定的收益,我觉得,出版是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炭。从根本上,还是解决不了网络必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