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让你造船,只是让你配合生产一些零件而已。”韩非笑道。
莫涯松了口气,这才想起来,“我九公子为何找陈凯,他家以前不就是开造船坊的吗?我这就去把他叫过来。”
不一会儿,莫涯把陈凯带了过来,陈凯躬身道:“老奴见过九公子。”
“免礼。”韩非将陈凯扶起来,道:“此次让你过来,本王是有件事要委任于你,让你们张家当苦力实在浪费,来,你看看这个,掂量一下能否制造出来。”
陈凯怔了一下,接过韩非的图纸,这一打量,整个人呆如木鸡,良久才疯了一样把每页图纸都快速翻过,到了最后,陈凯的双手竟止不住颤抖起来。
“九公子,这图纸九公子是如何得来的?这种船老奴为所未闻,但是以老奴的经验,此船十分适合海上航校”陈凯道。
韩非点零头,只此一句,明陈凯还是有些本事的,能看出其中的技术含量,他道:“这个你就不要问了,本公子只问你,是否愿意为本公子造此船?”
“愿意!”陈凯毫不犹豫地道:“总比在这里整日和矿石煤渣相伴要好的多。”
……
“公子,这些就是石灰石了。”后院中堆放着一堆灰白色的石头,这些就是石灰石。
在地球的现代,石灰石除了是生产水泥的必需品,也是高炉炼铁中一个必要的溶剂,石灰石可以有效地清理掉硫和硅杂质,提高铁的质量,防止后续炼制出来的钢发脆。
韩非过去看了看,这些石灰石被堆成了一座高两米的山,石灰石的个头也比较大,质量不错。
两座高炉此事正在同时工作,四个工人轮流使用鼓风机给高炉鼓风,一些匠人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块倒入高炉郑
红色的铁水从一个高炉流入另一个高炉,最终熟铁水流向一个个被假设在一米高架子上的坩埚中,一个坩埚满了,另一个坩埚就会被另一个坩埚替换。
这样效率比起地球的现代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比起以前的土法,这已经属于批量生产了。
求收藏求点击支持本书!求推荐票支持本书!
本章完
第259章 韩非的壮举()
见到韩非在观察炼钢过程,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公子,你加入石灰石以后就把这炉渣我收集起来,现在这炉渣也不少了,不过到底有什么用?”
“这炉渣可是好东西,能用来生产一种很厉害的材料。”韩非笑道。
这个知识韩非还没有和陈凯,陈凯好奇道:“公子,这炉渣都出来了,你就告诉我吧,不然我晚上估计又睡不着了。”
韩非嘿嘿笑了两声,“其实这石灰石除了炼铁以外,还可以煅烧成一种材料——水泥!因为炉渣中含有大量的水泥成分,所以这些炉渣同样也能用来煅烧水泥,让你收集起来是为了不浪费,不然这炉渣丢弃了也可惜。”
“水泥。”陈凯和钱大富对视一眼。
“公子,这水泥要是用来建造城墙,铺路,那岂不是刀枪不入。”陈凯惊讶道。
“不,水泥还只是最基础的东西,混凝土建造的东西才是真的刀枪不入。”接着韩非又把混凝土的概念告诉了陈凯。
“……”,陈凯现在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的震撼了,他道:“公子,若是韩国的城墙全部使用混凝土建造,那么其他几国只能在城墙外吃屎了。”
韩非笑道:“现在你的想的有点多了,这混凝土和水泥虽然神奇,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生产速度,能够满足我们自己用就不错了。”
兴奋了一会儿,陈凯顿时有些颓废,他道:“公子,现在你教我的东西太多,但是你看,匠人太少了,只是这点活已经忙不完了,这煅烧水泥的事情,估计没有人手了。”
这段时间又招募了一些匠人,匠人数量达到了五八人,但显然还是不够用,他不禁有些无奈,“这个我来想办法,慢慢来吧,能生产多少东西,就生产多少东西。”
陈凯无奈地点零头。
这次韩非过来,一个是检查一下石灰石,石墨在炼铁中的应用,一个就是让陈凯了解一下水泥,准备后续的生产。
俗话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顺畅,可以极大促进生产,而因为这个时代百姓聚城而居的特点,修路倒是不需要想现代一样,动辄数百里。
坩埚炼铁应用已经成熟了,而如今石墨矿和石灰石矿只掌握在韩非的手里,这就是等于他垄断了坩埚炼钢的技术。
不过劳动力不足依旧是他的短板,现在来属于打闹。
……
所找来的工匠有青铜匠,有陶土匠,木匠,石匠等,多且杂,韩非想要把他的梦想实现,必须要用到这些工匠。
不过这些家伙的各行其事,也是让韩非头疼不已,比如,打造最简单的一支木棒矛头类的狩猎工具,这些家伙往往是喜欢一个人独自完成一整支,从选择木棒,削滑,到打造矛头,接上,根本不让别人插手。
但是这种最简单的带矛头木棒却是要耗费数日的时间,这种速度,要是打造一支成品的矛戈之类的兵器,岂不是要耗费数月的功夫。
韩非难以接受,随即便是想选用流水线的方式铸造,却是发现更严重的问题来了。
没想到韩国居然没有统一的度量衡!
这让某位工匠铸造的矛头到了另一位工匠的木棒上面,根本衔接不上。
韩非阴沉着脸,看着面前数百位工匠,厉声问道:“一尺有多长?”
顿时这些人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
“伸出来胳膊,到肘部关节这儿,差不多是一尺……”
“不对不对,这一尺太长了,应该是张开手,大拇指和拇指伸成最大,这才是一尺。”
“你这才不对……”
韩非见状,也是大声喝住他们:“够了!”
没有统一度量衡的流水线生产,根本就没有办法应用到实际上面来,所以统一度量衡,又成帘务之急!
于是,这些工匠随着韩非换了一块阵地,开始所谓的设定度量衡。
如今生活中常用的无非是长度、容度、重量,面积这几个。
韩非习惯用十进制。
而第一个就是确定长度。
韩非废除了原先那混乱的四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
韩非明文规定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至于分下面韩非还想划毫来着,不想想了想,“亳”这个精度对于现在并不实用,因此作罢。
想是想出来了,韩非便是拿寸来确定长度。
“取几个易折的细木棍过来!”韩非指挥两个工匠道。
随即,两个工匠便是拿回来了一把细木棍。
“你,你,……,你,你,给我走上前来!”拿到细木棍后,韩非便是随便指了十个人走出来。
那八人也是闻言走了出来,随即韩非又是交了几人出来,分给他们手中的细木棍,道:“量他们的中指关节,最底下的那段有多长,就把棍子掰断成多长。”
“喏!”那些手拿细木棍的工匠也是应了一声,随即按照韩非的要求,去比量那八人中指最下关节的长度。
没有多久的时间,韩非的手上便是拿回来了八根长短有些许差别的寸长木棍。
韩非挑除其中最短和最长的那两根,便是让人拿过来了丝线,将这剩下的八根寸长木棍量出了总长。
再将那根丝线对折三次,获得了八分之一的长度,才对众壤:“这便是一寸的长度了!”
当下便是有人拿出来了另一个木棍,比划成一尺的长度。
韩非手中拿着一尺的细木棍,看着众工匠问道:“可有青铜匠人?!”
现在在这里的工匠除了铁匠稀少,其他的匠裙是足够多。
便是有数道青铜匠人走出来。
韩非将几根确定好的尺才木棍交由他们道:“你们为所有匠人打造一把青铜尺,一尺长,上有分刻度,背面刻有工匠的名字,每位工匠随身携带,以证身份!”
“是!”这几位青铜匠人随身应道。
既然长度单位已经是确定了,其他的就是好办了。
重量单位就轻松了,倒是不用弄的似长度单位那么精细,韩非挑选了几个韩国常用的重量单位,如升,斗,石三种。
要知道在韩国,乃是中原都是重量单位与容量单位是相通的,一升粮食便是一斤粮食,但是斗与石的换算单位却是不一样,韩非运用了十进制,便是将斗定成了十斤,石定成了百斤。
韩非让数人找了不同的米斗回来,去掉最大的与最的,便是得到了一个比较中肯的木斗容量。
至于面积单位,但是运用到田亩上,韩非也是就近采用了分、亩、顷三个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一亩等于十分。
一分田便是四丈长两丈宽,每亩便是二十大长,四丈宽,与今日韩国通行的亩制并无多大差别。
于是花费了一整日的功夫便是确立了度量衡,韩非也是颇为自得,随即便是着手给了这些工匠一个匠吏的身份。
求收藏求点击支持本书!求推荐票支持本书!
本章完
第260章 探访()
“下臣新郑令黄益,参见公子。”
“不必多礼。”韩非摆了摆手,随即道:“今日前来新郑,无非就是要看一下铁矿,且希望府令能够拨给铁矿一块地,以作炼铁之用。”
听见这位公子,似乎是十分好话,黄益内心的紧张才是缓释了几分,毕竟前几日可听闻这位可着实不是好相与的,因此也是回道:“这人少地少,大多都是荒地,公子看中了那块地,尽管让人知会一声,下臣立刻准备文简。”
闻言,韩非倒是一扬眉,心道这位新郑令也太好话了吧。
随即他为韩非引见他人:“公子,这位是铁匠铺的铺主张古。”
张古上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