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岛的商队,再由船队运送至汉国本土,要么是冒险进入东北地区,在土匪和清朝官兵的威胁下求生。
朝鲜官员们面对难民逃离本国采取默认态度,因为靠近朝鲜北部,最初很少有朝鲜女性难民愿意移民到数万里之外的汉国,后来,随着东北地区忽然涌现出大批装备洋枪的土匪对朝鲜难民进行针对性的劫掠,生命受到威胁的朝鲜女性难民迫不得已之下选择更安的求生方式,答应移民到南美洲。
持续数年的朝鲜大旱灾制造出了大量的青壮难民,不过因为大陆地区的难民数量更为庞大,李明远并没有兴趣接收朝鲜男性难民,然后发挥兄弟民族一家亲的精神,花费不小精力将他们同化为汉人或者是允许他们以朝鲜人的身份生活在汉国境内。
朝鲜的移民行动只局限于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能够生育的女性,从第一批运输朝鲜女性移民的船队启程出发开始算起,汉国在朝鲜进行了二十四批次的移民行动,总共运输了约三万名朝鲜女性。
运输朝鲜女性的行动规模不大,每批次抵达汉国的朝鲜女性数量人数不多,而且随着朝鲜旱灾的逐渐减轻,愿意移民到汉国的朝鲜女性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和规模庞大的华人女性移民相比,朝鲜女性移民的受关注度很低,杨光宗和王二狗等人对于朝鲜移民行动的内容知之甚少,只有曾姓车夫由于有亲戚在船队当水手的原因,得以了解运输朝鲜女性的一些细节。
朝鲜女性出于求生本能选择移民到汉国生活,而日本女性下南洋卖身则是日本政府获取维新改革的一项财源收入。
日本多山地、少良田,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爆发频繁,而因为日本缺少一个像李明远一样的重生者,可以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为日本维新改革带来财富支持,因此,为了获取维新改革所需的资金,日本政府一方面提高税收,以实现国家富强的名义压榨国内百姓的经济价值,一方面鼓励日本女子到海外卖身,用卖身得来的钱支持国家建设。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南洋是列强殖民亚洲的核心地区,大量出洋讨生活的华人经过前期的辛苦劳动,大部分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而在华人下南洋的经济利益刺激下,由商人控制的日本女性迅速涌进南洋,很快成为南洋地区卖身女性的主力,并且利用温婉顺从的日本女性特点从华工手中赚取了不菲的卖身钱。
日本女性大规模涌进南洋时,汉国已经完成了对南洋地区的布局,隶属于国防部的外围情报组织太平会统合了南洋华人势力,在南洋地区,是除了列强势力外,最强大的势力。
太平会麾下不仅有十多万分散在南洋各地的民间武装,而且由于得到汉国本土的支持,太平会手中还有一批数量接近万人的核心武装力量。
近万人的武装民兵每人装备一支汉国本土生产的仿德莱赛步枪和二十枚手榴弹,设立在丛林深处的秘密仓库中,藏有二十万发步枪子弹、一百挺加特林机枪、三十五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及药品、食物罐头、火炮弹药等补给装备。
南洋尤其是加里曼丹岛地区,土著王公、兰芳公司等各种势力混杂,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荷兰人对控制区内的统治力度都极为薄弱。
原本荷兰人依靠土著仆从军管理在加里曼丹岛的殖民地,后来,遭受土著多次屠杀的南洋华工和华商联合起来向太平会汇报,请求太平会为被残杀的华人同胞报仇。
于是依托七八百万南洋华人,已经发展壮大的太平会各分部在主事人梁兴的命令下,发动了对土著部落的报复性攻击。
古晋、泗务、坤甸、三马林达、山打根……加里曼丹岛上面的二十个华人土著混居地区的土著部落,遭受到华人武装势力的强力打击,三千多名土著在冲突中丧生,十一名土王被华人势力报复性的杀死,他们的头颅被砍下来挂在路边威慑土著部落。
在没有动用库存武器的情况下,太平会下属的各分布用自制的弓箭、打制的长刀、红缨枪等冷兵器给了南洋土著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团结起来的华人也引起了荷兰人的重视,他们在评估镇压华人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后,放弃了再次挑拨土著屠杀华人的策略,而是在一些方面减轻了对华人的压迫和剥削,以图维持殖民地的稳定。
太平会主导的报复土著行动展示了南洋华人的实力,在日本商人打算派遣日本女性进入南洋地区时,首先找到南洋地区太平会各个下属分部的主事人商议,最后经过协商后,
两方达成协议,太平会保障日本商人控制的日本卖身女性的安,同时日本商人不得阻止日本卖身女性移民汉国。
蚊子再小也是肉,日本卖身女性虽然有些一些缺点,但是同样位于东亚地区的日本女性比安南女性更符合汉人的审美观,因此,两方达成协议后,每年都几百上千名日本女性在太平会中的华人女性鼓动下移民汉国,其中除了接待过华工的女性,也不乏刚抵达南洋,还没有卖身的日本女性移民南美汉国,然后嫁给国防军中士兵或者低级军官。
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
ps:感谢胖點、书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学打赏支持!
从裕兴茶楼二楼走下来,张凌云和王士珍搀扶着喝醉的陆荣廷坐上三辆三轮人力车,于二十分钟后回到军营。
下午,陆荣廷睡来后,打了桶凉水洗脸,精神清醒了许多。
“士珍老弟,再过三天咱们就要从预科毕业,你选好了修习专业没有?”
陆荣廷将毛巾放在洗漱架上,随口问道。
“周教官建议我报考炮兵,大母和阿母也同意我报考炮兵。”
王士珍回答道。
“炮兵啊,那玩意可不好操弄!”
听到对方提到家中亲人,陆荣廷脸上一副轻松表情,心中却产生一股酸楚。
王士珍父亲早亡,被过继给伯父后,没两年伯父因病去世,从小被两个寡母抚养长大,在1874年大饥荒爆发时,随同两个寡母一同移民汉国,因为出身没落士人家族,有过几年读书经历,在移民汉国不仅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预科部就读,和陆荣廷在一个班级学习。
王世珍虽然童年时家境贫困,但是有两个寡母尽心抚养,在没有爆发大饥荒时生活也还算过得下去,而陆荣廷一岁时,父亲被乡民诬陷为勾结太平军,被活活打死,母亲欧氏迫不得已改嫁到县城里,每月给寄居在乡下的儿子送些银钱,过了几年,母亲欧氏不忍心儿子在乡下受苦,把他接到县城继父家生活,接着在十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陆荣廷成了无人抚养的孤儿,靠着在县城做乞丐乞讨的方式挨过最困扰的半年,最后遇到专门接收流浪孤儿的国防军情报人员,被一路运送到南美洲。
1840年以后,中原地区天灾人祸盛行,每年产生上百万无人抚养的孤儿,这些孤儿中除了少数比较幸运能够活下来,绝大部分因为疾病、饥饿等原因病死街头。
少年孩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财富,虽然这些孩童不是汉国需要的急需青年劳动力,出于对民族的责任心,李明远仍然命令抽调一部分情报人员负责安置大陆流浪孤儿的工作。
陆荣廷和那些幸运的孤儿一样,被运送到位于新京城外的童子军训练营,在那里,陆荣廷接受了五年封闭式的军事、文化教育,然后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升入陆军军官学校预科部学习。
太平军有组建童子军的传统,国防军中升任南洋军团司令和第四师师长的王大山、王小山兄弟都是童子营出身,国防军建军初期,汉国移民的主力是青壮年,因此,汉国国内没有成立童子军的条件,而随着一批批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孤儿来到南美,如何妥善安置他们便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幼年孤儿年龄较小,像太平军一样用让他们当兵打仗在李明远看来无异于对国家民族的犯罪,而把他们和那些拥有家庭的孩童安排在一起上学,又容易因为孤儿的身份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最后,在否决了上面两个方案后,李明远决定成立一所专门培养少年孤儿的训练学校,由政府和军队调派教师培养他们。
童子军训练营采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在这里,所有孤儿按照年龄大小分为不同的班级,然后根据每个孤儿不同的接收知识能力,再细化分为普通班和精英班,进入精英班的孩童一方面要接受更严格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获得成为大汉复兴少年少年团成员的资格,能够得到李明远的亲自接见和直升陆、海军校的名额。
陆荣廷从童子军训练营毕业的仪式上得到过李明远赠送的一把军刀,而且升入预科部学习后也得到授课教官的看中,不过在奋力拼搏学习的时候,陆荣廷不免有时候感到疲惫,每当这时,母亲曾经期盼的出人头地便成了他刻苦努力的动力,在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念头,那就是当上将军,带领手下士兵抓住那些杀死父亲的凶手为父亲报仇,然后把父亲、母亲的骸骨运送到汉国,给父母举行一个风风光光的合葬。
“陆大哥打算报考骑兵吗?”
王士珍将洗过脸的水泼到外面,没有发现陆荣廷情绪的变化,笑着道“陆大哥在第一师骑兵营实习服役一年,连张长官都称赞陆大哥骑术了得,如果陆大哥报考骑兵科,凭着张长官的看重,说不定毕业后直接能当上骑兵连副连长。”
“哪有王士珍老弟说的这般简单。”陆荣廷摇摇头,不认同他的说法。
“国防军编制改变后,除了骑兵师,只有四个师属骑兵营和三个旅属骑兵连招收骑兵军官,骑兵军官的上升职位就那么几个,要想升到校级军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汉国地处潘帕斯大草原,适应的自然环境加上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引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