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帝国陆军的四成。”
“上尉,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得出东方人军队实力达到帝国陆军四成的判断,难道是根据东方人打败民兵一样的美洲国家军队?
如果是这样,我认为只需要一个师的兵力,就可以打败东方人的五个师。他们军队的实力最高达到帝**队的两成,不可能有帝国陆军四成实力。”
一个留着典型的普鲁士胡子的军官站起来打断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话。
“中尉,请注意你的身份!帝**官在听取上级讲话时该怎么做,我想你应该清楚!”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很不满对方不尊重自己的表现,脸色阴沉道。
“中尉,你应该向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道歉!”
“帝**官团的荣誉和秩序不容破坏,中尉,你今天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德国陆军中,等级森严的秩序是维持每个容克贵族利益的手段,即使代表团中的军官看不惯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特立独行的性格,在维护部队等级秩序上,他们仍然站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一边。
“抱歉。长官,刚才一时激动,没有向您请示,请长官见谅!”
德国中尉头上渗出一丝汗水,弯腰道歉道。
“身为帝**官,希望你下次不要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遵命长官。”
年轻中尉松了口气,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示意下重新坐下。
“今年一月,我到柏林拜访过曾经在汉国海军服役的汉斯少校,他认为在后勤保障充裕的情况下,汉国国防军的战力能够达到帝**队的四成半或者是五成。
汉斯少校亲自在汉国部队服役七年,他对国防军的实力判断应该比我们更准确,而且,汉国国防军中的职业军官数量越来越多,和汉斯少校离开时相比,汉国国防军的武器装备和军官素质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不认为他们的实力会比三年前汉斯少校离开时更差。”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明白仅凭汉斯少校的评论难以说服这些骄傲的军官团军官信服汉国国防军的实力,于是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中取出几本书,拿在手中道“我一直很好奇汉国国王陛下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一群我们眼中懦弱的清国人训练成一支勇敢、顽强的军队,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从两年前开始,我就托在汉国的汉斯少校帮忙邮寄有关汉国国防军的训练情况和国内移民生活状况。然后在三个月前,看完了手中的几本由汉国国王撰写的书后,我终于明白汉国国防军由弱变强和汉国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关键。”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手中的几本书并排放在桌子上,打开第一本书道“这本书是汉国实行的《义务兵役法》,它规定每个汉国男性公民,从十五岁开始都要接受军事训练,一直到五十岁才能从地方民兵组织退役。
《义务兵役法》为汉国部队提供了充裕的兵员,1870年阿根廷战争时,汉国政府征召了总数超过二十万的部队参与战争,打败了阿根廷和巴西两**队的进攻,从阿根廷北部夺取了大量土地,而阿根廷空有一百五十万国民,战争爆发后却只能征召不到十万兵力应战,最后败给汉**队。”
说完《义务兵役法》对阿根廷战争的影响,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接着介绍第二本、第三本书。
“《汉国田亩制度》规定了从军官、士兵、官员、普通移民等不同人群获取土地的份额,在这本书中,汉国政府承诺以士兵服役时的军功为标准划分土地,当然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因此,在获得土地的现实利益激励下,服役的国防军士兵训练时都比较刻苦,对步枪射击、战术部署等技能掌握的也比较快。”
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为核心,而德**官团中大部分军官出身于容克地主家庭,他们明白士兵对土地的渴望,对于汉国政府以土地鼓动士兵的服役热情能够理解。
“汉国位于南美大陆,他们占领的国土上面有大量没有开发的肥沃土地,所以汉国政府能够采用以土地为奖励鼓动男性公民参军热情,但是帝国内部人口繁多,无主的土地早已经被分配完,而国内也实行了与《义务兵役法》相似的动员体制,因此,这两本书只适合汉国内部,对德意志帝国的借鉴意义不大。”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前面两本树收起来,拿着最后一本书道“最后这本书名叫《我的信仰》,和汉国国王陛下在书中所写的一样,德意志帝国应该取消国内邦国的诸多特权,在思想上将德意志统一为一个民族,然后整合国内的主要力量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在法兰西共和国实力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前,对法国实行一场预防性战争,削弱法国的军事实力,为帝国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你还是认为德意志帝国与法兰西的战争不可避免?”
听到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问题从汉国国防军转到德国与法国的关系上,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皱着眉头问道。
“是的,普法战争后,法国政府向英国靠拢,而且法国金融商人大量向俄国人贷款,法国人拉拢英国、俄国对抗帝国的阴谋十分明显,帝国不能仅仅依靠首相阁下的外交手段获取和平,帝**队才是保障和平的最关键力量,只有提前打断法国人的恢复过程,帝国在欧陆的强国地位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脸色慎重道。
“提前发动对法国的打击,会使帝国遭到英国、俄国的干涉,对帝国在欧洲的发展不利。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上尉,以后还是少在外面说这种话。”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摆手制止了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继续就德法关系发表意见,安静的坐在客厅内等待李明远的到来。
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
ps:学习时间紧张,暂时断更两周,很抱歉。
与会客厅相隔不到两百米的厢房内,李明远手中拿着军事情报司搜集的德国军官代表团成员的情报。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普鲁士容克贵族,生于1836年,作战谨慎、恪守普鲁士军官传统,参加过1864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1877年升任德国总参谋上校军官,负责德意志军史研究。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49生于萨克森维腾贝格,自小跟随骑兵军官出身的祖父学习马术,1869年参军,加入普鲁士“死亡轻骑兵”部队,普法战争期间因功荣升少尉,1876年晋升中尉,1878年晋升上尉。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1843年出生于东普鲁士容克地主家庭,两岁时家道中落,家中土地被变卖,六岁时父亲病死在军中,18岁参军加入普鲁士第41步兵团服役,1871年以中尉军衔调入普鲁士总参谋部服役,1876年因与德国军官团观念不符,被赶出总参谋部,1878年晋升上尉军衔。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军事技能优秀,具有独特的大局观念,据传得到老毛奇看重。”
看完十多名德国军官的情报介绍,李明远发现其中有好几个未来有名的德国陆军将领。
“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德国陆军元帅,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后,自杀身亡。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一战中多次击败俄国部队,是着名的机动作战将领。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1883年任驻奥斯曼军官代表,主持了奥斯曼陆军的改革,将落后的奥斯曼陆军改编为一支近代化的军队,1897年,指挥训练的奥斯曼军队击败了希腊部队,是一位军事、政治大局观俱全的战略大师。
瑞摩斯冯沃尔希,1916年6月,击败了俄军在俄罗斯中部发动的布鲁希洛夫攻势。一战时期,德国东线重要将领。
赫尔曼。冯。艾希霍恩,一战炮兵名将”
从1870年到1918年近五十年时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李明远从驻汉国军官代表团中的五名未来名将,就可以看出德国军事底蕴的雄厚。
五名具有名将潜质的德国军官都是陆军军官学校需要的优秀教官,不过和其它四人相比,李明远更欣赏与传统普鲁士军官不同的科尔玛冯德戈尔茨。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擅长从国家利益和战略角度思考军事问题,在奥斯曼帝国期间,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利用掌握的德国武器进口的控制权拒绝了一切的腐败拉拢,成功劝说奥斯曼苏丹按照他制定的方案培训军队,为近代土耳其共和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军官。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一名出色的战略理论家,从奥斯曼回国后,他亲自编纂了一本名叫武装的人民的军事着作,就国家总体战、战事生产等一系列政策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武装的人民一书开创了人民战争的理念,被后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希特勒、斯大林等领袖级人物的认可。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在普法战争后便开始思考德国如何应付与法国间的大决战,而南美汉国的异军突起,李明远根据后世影响采取的三位一体的全民动员体制很可能引起了他的兴趣,使其产生了亲在抵达南美考察借鉴的想法。
李明远大致猜测到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来到汉国的真正目的,不过他并不认为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的想法对汉国有什么坏处,汉国和德国有紧密的贸易往来,隔着广阔大西洋的两个国家间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利益矛盾,因此,即使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从汉国考察的经验应用于德国,只会增加德国在一战的实力,而对南美的政治局势产生不了明显影响。
花了半个小时仔细看完每个军官团成员的介绍,李明远挥手招来一个卫兵将情报销毁,站起来离开厢房。
会客大厅内,李明远以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