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年,国防军海军在殿下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但是和英国远征舰队、智利、巴西三支海军相比,国防军海军没有一点优势。”
国防军海军主力归钢躲避英国远征舰队威胁,第一舰队司令李汉坐在会议室右侧,不得不承认国防军海军的劣势。
“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时代,国防军海军是国家走向海洋的希望,不能轻易牺牲在毫无胜算的海战中。”
李明远为国防军海军归港避战做出解释,接着道“但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对比不仅由军舰的多寡评判,也受到陆上军事因素的影响。”
李明远提高声调,让侍从换上拉塔拉塔区域形势图,解释道“诸位请看,智利国土面积东西窄,南北长,领土核心区域位于南纬33度至南纬40度一片狭小的区域内,如果我军从巴塔哥尼亚高原突破智利军队阻击,占领奇瓦尔迪维亚以南区域,诸位以为智利政府会作何打算?”
“瓦尔迪维亚以北沿海地区无险可守,我军如果占领瓦尔迪维亚,便能够利用当地铁路,一路向前杀至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那样的话,智利政府的老爷们还不下破了胆子!”
一个反应迅速的军官乐观的设想道。
“可是安第斯山脉崎岖险峻,即使是从最容易通行的南部荒漠通过,也无法转移太多士兵,占领瓦尔迪维亚,从而向圣地亚哥进军的方略是不是太过冒险?”
罗林山察觉出另一名军官话中的漏洞,委婉建议道。
“胆子大一点不是坏事,当然,罗将军的担心也有道理。”
李明远兼顾两人的感受,笑道“一战灭国确实不错,但是我军暂时还达不到这种能力。”
占领布宜诺斯艾利斯,消灭阿根廷在即,李明远没有被胜利冲昏脑袋,自大到顺手把智利灭国的地步。
“占领瓦尔迪维亚的目的不在于借此进军圣地亚哥,而是给智利政府制造心理压力,一旦我军全占巴塔哥尼亚西部地区,前出奇洛埃岛向瓦尔迪维亚进军,智利政府就要选择撤回海军和陆军部队反击我军攻势,夺回瓦尔迪维亚的控制权,进而保证核心领土免受我军威胁。”
“智利海、陆军队被调动,英国远征军失去智利海军协助,国防军面临的海上压力瞬间减轻。
围魏救赵,果然是一步好棋!”
胡亚基不动声色的拍了李明远一个马屁。
“策略效果如何还要看后续作战走向。”
李明远摆摆手,示意众人结束巴塔哥尼亚作战方向战术讨论。
“阿根廷科尔多瓦、门多萨诸省援军最近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足百里,他们的部队是国防军占领阿根廷各地最后的阻碍!”
李明远停顿一句,突然点将道“李三斗,赵永增、王小山!”
“到!”
“命令第二师、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警备军四、六、七、九、十旅、炮兵师二团、工兵一团、淄重、后勤一部组成东进纵队,任命李三斗、赵永增、王小山三人为东进纵队正副司令,东进作战计划皆由三人指挥负责,不必提前向总部汇报!”
李明远给了三人临机决断的大权,自然也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科尔多瓦、门多萨诸省阿根廷部队主力尚存,你部东进作战途中,务必抓住战机,将乌尔基萨等地方军阀武装消灭于其老巢之外,不能给他们逃窜回军的机会!”
“保证消灭敌军!”
三人齐齐起身保证道。
“东进纵队、南进纵队立刻拔营出发,其余部队留守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准备阻击英国部队!”
做完最后的安排,会议室内的军官将领迅速回到军营,汇合各自的部队赶往新的战场,而剩下的八万部队则在李明远指挥下分为两部,一部两万人越过巴拉那河,向着乌拉圭方向进发,另一部六万余国防军精锐沿布宜诺斯艾利斯、罗萨里奥等巴拉那河沿岸布防,准备迎战沿河而上的英国远征舰队。
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
15日傍晚,英国远征舰队抵达拉普拉塔河入海口港湾,当戈登发现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头的蓝色联邦旗消失,被换上赤色龙旗的时候,恼羞成怒之下命令舰队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实行炮击!
震耳欲聋的炮击持续了整个傍晚,庄严宏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刚送走旧的主人,又迎来一个新的施暴者。
厚实高大的城墙在炮弹轰击下留下一段段狭长的缺口,旧伤未复,新伤又临,接连遭到两次攻击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宛如饱受摧残的少女,满目看去,遍是残垣断壁,全然没有往昔南美巴黎的盛时景象。
夜晚十时许,英国远征舰队中,戈登驱使着一群没有来得及修整适应的英军士兵乘坐一座座型登陆艇,向靠近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沿海滩地发起进攻。
借助舰队重型火炮支援,登陆英军轻松占领无人防守的近海滩地,并且一路推进至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墙外围。
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刚从海平面升起,急不可耐的英军士兵沿着国防军几日前的攻城路线,再次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发起进攻。
城墙缺口、街道民居、政府大楼等城内区域成为两军争夺的重点。
横冲直撞、气势夺人的英军士兵刚一进入城内便遭到国防军的强力反击。
迫击炮、机枪、手榴弹,各种巷战武器从四处袭来,令英军士兵防不胜防。
战至午时,总共入城四千人的英军部队便付出了八百余人伤亡,剩余英军部队则在国防军层出不穷的打击下龟缩于城墙缺口一角,不敢向城内进发一步。
城内战事情况迅速被汇报给安坐于君士级战列舰之上的戈登,面对国防军的顽强抵抗和入城英军军官的强烈建议,戈登权衡利弊之后,不得已做出命令部队撤离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的决定。
第一场声势十足的进攻作战以虎头蛇尾的方式草草结束,往日自诩中国通的戈登也禁不住对眼前的敌人产生了疑虑。
二十年前,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戈登能够迅速观察出对方的弱点与不足,而二十年后,英国军队换装了射速更快、精度更高的后膛膛线步枪,配备了杀伤力更加强大舰炮以及改进型的加特林机枪,然而刚一碰面,八百多名英国正规军失去战斗力,无法再参与后期战斗。
戈登很好奇对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二十年前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散兵游勇组成的洋枪队屡屡击败有兵力优势的太平军,多年作战经历中,洋枪队总共伤亡人数不过近千人,而上午一战,伤亡八百正规军,损失程度比起洋枪队数年还要严重。
前发枪时代的排枪击毙战术正逐渐被淘汰,祖鲁战争的教训第一次让英国人明白,野蛮落后的非洲土著同样能够歼灭大兵团作战的英国军队。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的英国士兵匆匆撤离。
停泊于拉普拉塔河口的英军舰队停泊于沿岸港口,与城内及周边区域的国防军形成对峙态势。
下午两时三刻,一队二十余艘炮舰、中小型护卫舰组成的舰队脱离英国远征舰队,调转船头向巴拉那河方向行进。
巴拉那河近海区域支流拉普拉塔河水流湍急,平均宽度50公里,最宽处290公里,但是当舰队向内陆深入,进入巴拉那河主航道的时候,相对变窄的河道和水深对于排水量上万吨的君士级战列舰有十分大的限制作用。
仿佛蛟龙入浅滩,小山一般的英海军主力军舰无法进入巴拉那河内陆部队,但是仅仅护卫舰标准的铁甲舰对国防军的压力也远胜过十年前的巴西海军。
三个多小时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巴拉那河入海口南部沿岸小镇蒂格雷,一万余国防军士兵正紧张忙碌着。
蒂格雷小镇距离沿河港口约十多公里,在小镇近郊的连绵密林中,马嘶牛鸣的噪音破坏了当地宁静祥和的氛围。
拉普拉塔平原温和湿润的自然环境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立国南美起,经过十年发展,汉国本土的畜牧业已经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一大来源。
据农业部官员统计,南美汉国本土11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饲养着超过1500万头牲畜,从事牲畜养殖的百姓家庭超过20万户,平均每户农户农牧民饲养着七八十头牲畜。
汉国畜牧业养殖以牛、羊为主,本土1500余万牲畜中,牛、羊牲畜数量超过1000万头,
驮马、羊驼数量300万头,猪、鹿等牲畜约200万头。
扎根南美十余年,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习性在一日日的适应中慢慢发生着变化。
以大米、白面为主食的南北地区华人,逐渐接受了牛、羊肉与米面搭配的饮食习惯。
恩特略里奥斯省与科联特斯省是阿根廷的稻米主产地,当两省落入国防军控制后,汉国本土的稻米供给更加充裕,每年多余的稻米产出被远洋船队运输至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仅仅稻米出口一项,每年为汉国政府提供着可观的收益,有效缓解了国防军扩军备战带来的财政压力。
粮食、牲畜行业科技密集度低,但是在有机化肥未应用于农业生产前,南美拉普拉塔平原产出的粮食、牲畜对欧洲等地区具有高价值优势。
成群成队的驮马被士兵们拉出树林,马背上两边对称的搭载着两个大背篓,用以背负建造坑道、战壕挖掘出来的泥土。
驮马、羊驼是国防军各部队的行军标配,一般而言,一个混成旅满编9000人配备驮马2000匹,大羊驼500头,警备军一个旅配备驮马1000匹,羊驼300头。
暴雨阴天情况下,各旅级部队也会配备一定数量的水牛,用以替代驮马在泥泞道路行进。
下午五时许,蒂格雷镇国防军驻防地,崎岖转折的坑道、战壕附近燃起一束束笔直的炊烟。
一口口八十厘米长的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