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我和顾问团的军官们都认为国防军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只不过没能亲眼跟随国防军上前线,目睹这场战争的过程,却是一个遗憾。”
“伯爵阁下,希望您能理解,贵国皇帝和汉王殿下都不希望德国军官团出现在一线战场上,那样可能对德国和汉国都不好。”
“英国、意大利对贵国占领阿根廷十分不满,德国国内舆论对贵国也很不利,这次威廉一世陛下委任我与贵国国王陛下会面,正是想要从中协调贵国与欧洲的关系。
吴将军,战争虽然是以军人为主,但是战争的决定权却不在军人手中,也希望将军和贵国国王陛下能够理解德国的立场。”
汉国占领阿根廷,欧洲各国反华情绪加重,以英国、意大利为首的几个欧洲国家对德国与汉国紧密的经济、军事联系大为不满,几国政府相继对德国施加外交压力,强迫德国断绝与汉国的往来,加入封锁汉国的行列。
英国、意大利能够果断下决心断绝与汉国关系,并对汉国实行海上封锁,但是德国却很难下这个决心。
德国工业资本过剩,汉国国内诸多经济、工业领域都有德国的投资,而且作为对德国出售工业技术和外派熟练技工到汉国工作的回报,汉国出口到德国的粮食、肉类以及其他加工食品价格,平均比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低两成。
德国缺少能够输入粮食的海外殖民地,本土粮食进口又掐在沙皇俄国这个潜在敌国的手里,单凭英国人的好恶,就让德国断绝与汉国的联系确实得不偿失,因此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授权戈特里布伯爵,希望借助德国军官团对国防军的影响,劝说李明远妥协,主动与英国协调解决阿根廷争端。
“国防军上下没有人愿意与英吉利国为敌,但是汉国与阿根廷的矛盾必须用战争解决。
就像德意志国与法兰西国的战争一样,只有打败一个,另外一个国家才能够崛起。”
吴凤典对戈特里布的解释不置可否,他只是负责护送他们到长安(科尔多瓦),后面的事情就与他无关了。……
“殿下,兴安县工业基地二期建设计划初步完成,从兴安县县城到瓜伊巴河一带的三十里重工业厂区内,目前已经建成包括冶炼厂、锻造厂、生铁厂、贝色麻钢厂、士钢厂、压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钉厂、扬州兵工厂、火药厂、针钉厂、第一枪炮厂、炮弹厂,一共十八个大型钢铁、军事工业厂区,以及相关配套的数百家大小工厂。
汉华1878式步枪、弹药、步枪生产线实现本土化生产。
55毫米迫击炮、加特林机枪、65毫米小型山炮、75毫米野战炮等武器生产线的改进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需要两年能够达到西洋国家平均水平。……”
会议厅内,一名主管重工业和武器生产的官员汇报道。
“使用钢铁联合集团制造的生产线,生产55毫米迫击炮“、加特林机枪等武器的成本比欧洲列强出多少?”
“成本比英国高出三成,比法国高出两成半,比德国高出两成。”
“暂时削减从钢铁联合集团购置武器生产线的数量,国防军需要换装的机枪、火炮等重武器按照7:3的比例,等到英国解除海上封锁后,7成重武器从德国、法国购买,3成利用本土仿制的武器生产线和原有的武器生产线生产。”
“胡大人上次出使欧洲回来,跟下官说过,奥地利帝国的商人们也愿意和汉国做生意,他们的武器和一些生产技术都可以卖给我们。”
“奥匈帝国嘛,”李明远脑海中思虑一会,继续道“新京城那边还有不少奥匈帝国的商人,派人联系他们,就说汉国愿意和他们做生意,等到南美洲恢复和平后,汉国政府先期会派遣代表到奥匈帝国考察,考察结束后再谈合作交易的事情。”
“是,殿下,职下这就回去安排。”
处理完有关钢铁联合集团建设的事务,目光转移到书桌上面的一叠公务奏折,光是从奏折的封面上面看,李明远知道,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英国海上封锁,本土农业、畜牧业、轻工业等行业遭受损失的事。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英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动了英国人在阿根廷的利益,汉国也只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不过英国海上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李明远也是到了必须尽快带领汉国走出封锁,寻求妥善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
“静观其变,顺势而为。”相继从巴拉圭和其他渠道收到巴西局势即将失控的消息,李明远与手下官员、将领商讨两天,做出了冷静的决定。
汉国刚刚占领阿根廷,近一半主力部队分散新占领区各地威慑当地白人,如果贸然介入巴西局势,一是面临兵力不足、部队疲惫的窘境,二是战备物资所剩不多,过早向巴西内陆深入,后勤物资难以保障,因此综合汉国自身处境和英国方面对待佩德罗二世尚未分明的态度两个主要因素,李明远选择将重心转移到国内方面,先将已经到手的阿根廷、乌拉圭战果消化,然后视巴拉圭与巴西两国的战争形势变化,再决定是否出兵抢夺巴西南部的巴拉那州。…………
“玉玑先生,坐。”
“谢殿下。”
胡亚基坐在椅子上,将侍卫亲兵端来的茶推在桌子一端,开口道“殿下召见臣下,是否为英吉利国封锁一事?”
“让玉玑先生猜对了,英吉利人封锁我海上运输,本土与海外各地联系中断,这几日一直在为这件事情烦恼。”
“殿下,依臣下看,阿根廷、乌拉圭两国皆已被汉军占领,从本土北部各地迁移的百姓正络绎不绝的填充阿根廷、乌拉圭故地,阿根廷战争的目的业义达到,而且观英吉利人主动退出阿根廷沿岸港口基地之举,可推测英吉利远征舰队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英吉利政府想必也为其远征舰队处境犹豫不决。
所以,臣下认为,朝廷不妨利用当前时机,主动派遣官员接触英吉利人,初步提出和谈的条件,即使谈判不成,朝廷也可探一些关于知英吉利国远征舰队和其国内的情况。”
“我也有这种想法,所以今天专门把你请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依照当前局势,和谈宜早不宜晚,如果殿下同意,臣下这两日便准备对英吉利和谈事项。”
“玉玑先生今年有六十岁了吧?”
李明远没有立刻同意胡亚基的请示。
“嘉庆二十一年,至今年刚好64岁。”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李明远暗自推算了胡亚基的出生年份,犹豫道“玉玑先生六十有四,对英吉利和谈之事本不想麻烦先生,可是眼下本土缺少熟识外交事务的官员,再让先生以花甲之龄劳顿国事,明远心中不忍呐。”
“殿下体贴之心,臣下感激不尽。”
胡亚基心中感动,开口道“臣下的身子康健的很,就是再为殿下效劳十年也没有问题,当前国内正是用人之际,切不说臣下不过六十有四,就是八十有四,臣下也不差姜太公之志,愿意为殿下和大汉国尽职效忠!”
“好好好,有玉玑先生这样的贤才辅助,何愁南美汉国大业不成!”
李明远扶起躬身行礼的胡亚基,勉励道“汉国立基尚短,国内事务繁杂,都需要你我君臣操劳保持,玉玑先生要保持好身子骨,本王还想二十年后,再与诸位开国老臣开怀畅饮呢。”
“臣下一定记在心上。”胡亚基感动至极,眼角禁不住的救下一滴泪水。
出商入仕,胡亚基由南洋一个普通华商,不到十年时间,转变为汉国举足轻重的政要高官,父子三人从政,次子操持南洋黄埔公司事务,本人又即将被賜封为世袭子爵,人生际遇如此,胡亚基除了感激李明远的知遇之恩,还有的就是庆幸与满足。
将胡亚基的表现看在眼里,李明远也不好再刺激这个年龄不小的老华人,亲自扶着对方坐下,李明远勉励道“外交部一直是由先生操持,本王准备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委任先生为外交部总长,全权负责汉国对外交涉事务。”
“殿下……”
“哎,玉玑先生莫言推辞,先生在外交部几年的表现本王和政府官员们都看在眼里,由先生主持外交部事务再合适不过。”
立国建制之后,十部两院一共十二个中央要害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中高级官员,为了避免揠苗助长和手下官员职位过高,胡亚基、陈金钟等从南洋地区投奔的华商、士人,最初只是授予司、局级官位,数年时间过去,大部分官员职位上升,比如胡亚基官位升至副部级,在外交部高官总长缺位的情况下,他这个副总长与总长的权力差不多大,因此,听到李明远准备将其扶正的安排,胡亚基推辞几句后,便半退半就的答应下来。
“殿下,臣下有一件事情要向您汇报。”
“先生请说。”
“那臣下就直说了。”
胡亚基从升官和激动等情绪中平复下来,很快代入外交官总长的角色,开口道“国家建制立基将近十年,但是阿根廷战争之前,朝廷的重点一直放在本土扩张、工业建设、海外华人移入等事务上面,虽说外交部在十二部院中职责重大,但是外交部设立在美利坚国、德意志、法兰西等国的外派机构,都是以商务驻点的名义,在国家法理依据上,大汉国没有与一个欧罗巴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殿下,满清朝廷早于汉国七年与欧罗巴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我大汉国若是想在阿根廷战争结束后,缓和与欧罗巴列强的关系,完善外交部职能,明确与诸国正式的外交关系十分有必要。”
“玉玑先生所言很有道理,政府以前忙于本土事务,在外交事务方面,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