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王将军和陈将军总共抽调80名基层军官担任军事教官,对宋卡城主直接掌握的军队进行了约一年零三个月的训练,至现在为止,约有500宋卡军队通过培训考核,达到了成军的标准,剩余1500人中,剔除不及格的800人和新招募的1300人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训练,预计明年年末能够完成成军验收,
按照王将军和梁大人指示,职下当初在挑选接受训练的宋卡军队时,以华人青壮年为主,所以目前两批宋卡军队里面,华人数量占比约百分之八十五,训练成果虽然无法与本土正规军相比,但是经过训练的宋卡新军,再次面对英国殖民军的局部武装挑衅时,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李文彩兢兢业业在宋卡呆了一年多时间,他不认为同是华人劳工出身的宋卡军队,经过南洋军团基层军官培训后,会比南洋军团正规军差的太远。
“限制宋卡军队战斗力的因素除了管理和训练上的问题,制式武器装备不足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王大山一定程度上同意李文彩的观点,开口道“去年年末,经李将军申请,南洋军团从后备武器库中拿出200杆仿制德莱赛步枪和20000发配套弹药交付宋卡军队使用,再加上宋城主以前购买的老式前膛步枪,宋卡军队装备的火枪数量总数约在300赶左右,以300杆老式步枪对抗装备新式后膛步枪的英国殖民军对抗,宋卡军队在先天上处于劣势。”
“南洋地区没有成熟的军工厂,南洋军团和民兵武装需要的武器弹药都是从本土运来,两地路途遥远,往返一次要四个月时间,南洋军团本身配备的武器装备,在国防军各支部队中都属于最低水平,再为宋卡军队提供充裕的武器供应却是不大可能。”
“南洋这边的情况,中央政府已经知道,这次英国人解除对本土的封锁后,中央政府正在准备组织一批大型运输补给船队派往南洋,这批船队里将装载2000杆本土最新量产的汉华1878式后膛步枪仿毛瑟1871式步枪、20门75毫米野战炮、6门105毫米榴弹炮、3条仿德莱赛步枪生产线、20挺加特林手摇机枪炮、2条步枪弹药生产线以及其他一些补给物资、商品。
武器和弹药清单中,会抽出500杆汉华1878式步枪、4挺加特林手摇机枪炮、6门75毫米野战炮、2门105毫米榴弹炮部署在宋卡地区,而且为了预防安南北部两省被法国人占领,步枪和弹药生产线也会安置在宋卡地区。”
“梁大人,宋卡区区两千余军队,用不了这么多武器吧?”
陈新桂不解道。
“宋卡地区现在只有两千余军队,扫除内部割据势力,那时候面对英国和泰国两方面压力,军队人数差不多要扩张到3500到4000人左右的规模,武器装备和弹药的需求量会比现在扩大三倍以上。”
梁兴解释道“而且安南地区的形势越来越恶化,根据本土中央政府分析,英国吞并整个安南地区,也就在往后两三年时间内,依据本土当前的发展状况,没有办法阻止法国人侵吞安南地区的行动,等到法国人占领了整个安南,南洋军团在安南北部的两个省也无法保留,那个时候宋卡就是我们在南洋地区的最后支撑点,虽然我们答应英国人撤离宋卡驻军,但是不代表放弃对宋卡的经营和支持力度。
驻扎宋卡的1500军队可以撤出,同时本土和南洋军团会再次挑选出一批优秀军官,以南洋华人的身份进入宋卡新军内部,进而掌握宋卡新军的指挥权掌握在我们手里。
李兄,昨天已经向参谋部拍发电报,推荐由你担任下一任南洋军团司令的职位,你的职责暂时不变,继续负责协调与掌控宋卡新军培训事务,安南北部两省的南洋军团则由陈宗柏临时管理。”
“那王将军呢?”
“殿下拍来电报,任命在下为第三师师长,以后南洋军团的事务就要拜托李兄弟负责了。”
王大山向李文彩拱手手,客气一番后,建议道“听说泰国国王拉玛五世继位以来,颇有一分改革强国的举措,李兄接任南洋军团指挥官一职后,除去警惕海峡殖民政府的武装挑衅,也不能对泰国方面放松警惕。”
“王将军倒是与梁某想到一块去了。”
梁兴接过话头,解释道“拉玛五世1853年出生,1868年登基为泰国国王,年龄只比殿下小了一岁,他登基两年后开始到国外进行访问和考察,先后去过新加坡、东印度群岛、印度等国,
1873年亲政后,着手进行国内改革,第二年力排众议,废除了奴隶制度,规定1868年以后出生的泰国人全部为自由民,而且效仿东瀛明治维新和德意志改革,拉玛五世在国内建设了一支6000人规模的新军,意图遏制英国、法国对泰国的陆上侵略。
吴城主管理的宋卡四府一邦之地,位于马来半岛中部,远离泰国政府控制,一百多年来都是由吴氏家族进行统治,泰国国王编练新军完成后,很大可能先对宋卡用兵,通过解除宋卡地区军事割据局面,树立政治权威,为后续改革提供政治、军事威望。
泰国在马来半岛的实力超越南洋军团,为了避免泰国方面对接下来行动的影响,我认为应该在清除武装割据势力的战斗行动后,由吴城主出面,派遣代表赴曼谷王宫拜见拉玛五世,一方面展现吴氏家族的武装实力,打消拉玛五世对宋卡的不良用心,另一方面暂时稳重拉玛五世,表明宋卡政权以泰国王室为主,没有分离自立的愿望,如此两手安排,周旋于泰国和海峡殖民政府之间,保留宋卡地区的自主地位,为本土地区武装、扶持宋卡政权提供时间。”
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
就宋卡问题的处理及后续应对泰国、海峡殖民地的干涉商量出一个初步的对策后,
梅东兴接着讲出另外一件要事,
“前天晚上,吉隆坡甲必丹、霹雳州甲必丹、丁加奴州甲必丹等共十七位马来半岛华人甲必丹,托章大人留在南洋的亲族给我们留信,声称愿意与南洋军团合作,共同驱逐进入马来半岛地区的印度殖民军警和劳工,而且为了说服南洋军团牵头组织,他们还提前预备好了30万两白银,答应事成之后,再交付100万两白银作为报酬,诸位,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中央刚刚传达命令,南洋军团和太平会等外围组织要收缩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因为印度军警和劳工的事情强出头,只怕会让英国人更加忌惮我们的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指令相违背,我认为,不应该答应他们的条件,替那些甲必丹和支持他们的土著酋长强出头。”
“英国人引入印度殖民军和武装警察,首先损害的是马来半岛土著酋长和依附英国人势力的华人甲必丹,势力收缩以后,我们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主要分布在纳土纳群岛和宋卡两个地区,印度殖民警察的存在威胁不了纳土纳群岛和宋卡的安全,在下同样认为,不应该介入马来半岛土著酋长、海峡殖民地华人甲必丹们与印度军警的冲突中。”
“梅大人,在下有点不同的看法。”
“陈兄弟请说。”
“英国人引入印度殖民军和武装警察,无非是平衡土著酋长和甲必丹们的势力,在三方势力之间制造矛盾和不和,从而挟制土著酋长和甲必丹势力的增长,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土著酋长、甲必丹们都是依附英国人的附属势力,他们与印度军警的矛盾与南洋军团无关,
但是,诸位大人不要遗忘了另一点,英国人从印度引入的不只是印度殖民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还有一批数量更多的印度劳工,中央政府派遣部队驻守南洋,看中的是南洋距离大陆地区近、华人移民众多的原因,
最近十年,本土地区百废俱兴,急需青壮劳力补充,南洋本地华人和来自大陆地区的劳工,一批又一批的转移到本土地区,虽然中原、江南地区灾害频发,在大陆地区活不下去的同胞源源不断的出海谋生,填补了南洋本地华人迁移南美后留下来的人力空缺,
但是移出和输入的人口一直维持在一个大致平衡的状态,从1870年到现在,南洋地区总的华人数量并没有明显性增加,稍后十年二十年,国家打通本土到南洋的太平洋航线,往返南美、南洋的远洋运输船只数量更多,南洋当地的华人人口流失速度可能是现在的两倍或者三倍四倍。
南洋是连接本土和大陆的中枢纽带,咱们华人从两百多年前开始,就不断下南洋谋生,南洋各地几个重要的城市和矿产产区都是在华人来到当地后,才发展起来的,南洋气候炎热、瘟疫、蛇虫遍地,自然条件远远比不上土地肥沃、四季气候凉爽温和的潘帕斯平原,
随着下南洋华工们对本土了解的增多,最后愿意在南洋留下来的人数只会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南洋地区华人人口流失或者是人口数量长时间停滞不增长,留下来的人力空缺要么被当地土著补上,要么被英国劳工填补。
当地土著懒惰成性,他们占了土地,不会开发利用,最后仍然要靠华人开垦开发,而印度劳工虽然效率也不高,但是因为秉性顺从驯服,再加上印度距离南洋近以及印度本土人口数量庞大两方面原因,他们很有可能取代华人同胞,成为南洋第一大外来人口。
梅大人、王将军、李将军、梁大人,想必四位都明白殿下的英明神武,根据本土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殿下的雄才纬略,不出二十年,本土人口必然是现在的两到三倍,那时候国家综合实力远超过现在,南洋地区对国家的发展也会更加重要,殿下和中央诸位大人们不会一直看着南洋被西方列强掌控,
但是,如果依照最坏的情势发展下去,印度劳工取代华人成为南洋第一大外来族群,本土有实力将军事实力投送到南洋地区,也很难在印度劳工与西方列强合作的条件下,达到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